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 摘要 ……………………………………………………………………2 </p><p> 井田特征及開采、開拓系統(tǒng) …………………………………………3</p><p> 采煤方法和井田開采、開拓 …………………………………………6 </p><p>
2、 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確定……………………………………………………7 </p><p> 礦井風量計算和風量分配 ……………………………………………11</p><p> 計算礦井通風阻力 ……………………………………………………16 </p><p> 選擇礦井通風設備 ……………………………………………………18</p><p> 通
3、風費用概算……………………………………………………………21</p><p> 小 結…………………………………………………………………23</p><p> 參考文獻 ………………………………………………………………23</p><p><b> 【摘要】</b></p><p> 礦井通風系統(tǒng)是向礦井
4、工作地點供給新鮮空氣、以供給人員呼吸,并稀釋和排除井下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和礦塵,創(chuàng)造良好的礦內(nèi)工作環(huán)境,保障井下作業(yè)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勞動安全。這種利用機械或自然通風為動力,使地面空氣進入井下,并在井巷中做定向和定量的流動,最后將污濁空氣排出礦井的全過程稱為礦井通風。包括進、回風井的布置方式,主要通風機的工作方法,通風網(wǎng)絡和風流控制設施的總稱。礦井通風設計是礦井設計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安全生產(chǎ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周密考慮,精心設計,力
5、求實現(xiàn)預期效果。其設計是否合理對全礦井的安全生產(chǎn)及經(jīng)濟效益具有長期而重要的影響。</p><p> 【關鍵詞】通風系統(tǒng) 風量 通風阻力 風壓 通風機</p><p> 1.井田特征及開采、開拓系統(tǒng)</p><p> 1.1.1、交通位置</p><p> 本井田位于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境內(nèi),距徐州市約22公里。</p>
6、;<p> 交通:鐵路,徐沛路與隴海鐵路在該井田南部相交,鐵路專用線與徐沛鐵路在劉集站接軌。公路,井田東部有徐沛公路通過,礦用公路在唐溝站與徐沛公路連接,交通極便。交通位置圖見圖1-1。</p><p> 1.1.2、地形地勢</p><p> 本井田地貌屬黃淮沖積平原,地表巖性性主要以黃淮堆積的亞粘土。地勢平坦,地面標高為+35~+45米,微向東及北東傾斜,地面坡度為
7、0.1%,礦區(qū)內(nèi)無洪水,內(nèi)澇現(xiàn)象。</p><p> 圖1-1 交通位置圖</p><p> 1.1.3、河流湖泊</p><p> 礦區(qū)內(nèi)地表水系重要有廢黃河和桃園河兩條河流。</p><p> 廢黃河,斜穿井田西南部,呈北西-東南延展,河道寬淺,河床大部分干枯,為季節(jié)性河流。兩岸筑有防洪堤壩,堤壩標高+43米~+44米.&l
8、t;/p><p> 桃園河,為一條季節(jié)性河流,由西向東流入京杭運河,只有尾端和支流伸入井田東部,河道較淺,訊期泄水,排澇,旱期斷流。</p><p> 在井田以東約15公里,有徐州地區(qū)最大地表水體微山湖(全湖面積644平方公里)湖面水位常年標高+31米~+33,最高洪水位36.9米(1957年)。自1958年以來,微山湖大堤多次進行培修,堤頂標高一般增高到+38.5米~+39.5米,堤寬為
9、6米~10米,同時開挖了京杭運河。疏竣了流通河道,興建了配套、節(jié)制、灌溉等工程。基本上解決了洪水危害。</p><p> 1.1.4、礦區(qū)氣候條件</p><p> 1、礦區(qū)氣候性質(zhì)及氣溫變化:</p><p> 據(jù)地質(zhì)報告提供徐州氣象站資料:本礦區(qū)氣候?qū)倌蠝貛敾磪^(qū),具有長江與黃河流域氣候的過度性質(zhì),但接近北方氣候的特點。氣候溫和,四季明顯,日照充足,春秋季
10、短,入冬和回暖較早,冬寒干燥,夏熱多雨。春秋干旱突出,并伴有寒潮、霜凍、風雪、臺風、冰雹和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xiàn)。</p><p> 氣溫:歷年年平均為14.2攝氏度,最高氣溫40.6C,(1972年6月11日),最低溫度零下22.6攝氏度(1969年2月6日),35.2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數(shù)年平均為11天,零下10攝氏度的低溫年平均6天。</p><p> 2、雨季時間、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
11、:</p><p> 據(jù)徐州氣象站1951-1982年資料,歷年平均降雨量866.7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xiàn)在1962年,達1360毫米,最少降雨量出現(xiàn)于1953年,僅為595.2毫米。降雨量多集中在每年夏季的6-8月,平均為511.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59%,年平均降雨為32天,暴雨日年平均僅為4天,日最大降雨量為255.5毫米。</p><p> 3、結冰及解凍日期、最大凍結深度、最
12、大積雪厚度:</p><p> 據(jù)徐州氣象站資料,本區(qū)河港封凍日期,平均在12月底-1月低最早12月15日,最晚為1月30日。歷年最大凍土厚度為24厘米(1968年1月2日),最早解凍日期為元月1日、(1974年),最晚為2月21日(1957)年,平均解凍日期為1月22日,最大積雪厚度為25厘米(1964年2月15日)。</p><p> 4、全年最大頻率風向和最大風速:</p&
13、gt;<p> 本區(qū)歷年四季風向均為偏東風為主,ENE頻率為13%,年平均風速為30米/秒,年平均大風日為15.3天,3~4月最多,最大風速為19.3米/秒(1952年5月),瞬時最大風速曾達12級。臺風直接影響本區(qū)平均3-5年一次,而臺風倒槽影響本區(qū)較多,年均有一次,多出現(xiàn)在8-9月。常常帶來暴雨。</p><p> 1.1.5、地震及地震烈度:</p><p> 據(jù)
14、國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隊(1977年編制的《江蘇地震》中記載,江蘇記載地震開始于公元前179年至公元1982年,發(fā)生有感地震600多次,破壞地震29次,其徐州附近發(fā)生有感地震36次,破壞性地震4次,其中最大2次,即一次發(fā)生于公元1668年7月25日,震中山東省郯城,震級8.5級,震中烈度12度,當時銅山(徐州)城市建筑傾覆過半,遠近壓死者不計其數(shù)。第二次發(fā)生于1937年8月1日,震中山東荷澤,震級7級,震中烈度9度,本區(qū)處于波及影響范圍,
15、房屋搖動,舊房坍塌50余間,傷亡20余人,按國家地震局烈度區(qū)劃,規(guī)定徐州建筑物按地震烈度7度設防,重要建筑物按8度設防。</p><p> 1.1.6、臨近礦井</p><p> 其臨近礦井東有年產(chǎn)120萬噸的張小樓煤礦和年產(chǎn)能力為120萬噸的龐莊煤礦,東北有年產(chǎn)90萬噸的坨城煤礦和年產(chǎn)能力為90萬噸的柳新礦。西北有年產(chǎn)能力的120萬噸的馬坡礦。</p><p>
16、; 1.1.7、水源和電源</p><p> 1、水源:該礦以前曾利用距工業(yè)廣場2.9公里的59-41號鉆孔建成水源井,該水源雖水量能滿足需要,但水質(zhì)經(jīng)多次化驗,因硫酸根離子、氧化物及鐵的含量較多,引用危害極大,已經(jīng)停用?,F(xiàn)在取用的飲用水取自井下-300水平太原群灰?guī)r水。</p><p> 2、電源:工業(yè)廣場內(nèi)建110/25/6KV變電所一座,有坨城電廠110KV供電。</p&
17、gt;<p> 1.2 礦井帶區(qū)劃分與布置</p><p> 張集礦設一個水平,采用上下山開拓,該水平標高為-650m,階段上山斜長為2006.3761m,下山斜長為1337.584m。 </p><p> 根據(jù)張集礦情況,帶區(qū)采用集中布置;井田范圍內(nèi)采用后退式開采順序;開采順序為下行式。同時生產(chǎn)的帶區(qū)一個,該帶區(qū)的一個工作面保證全礦井的產(chǎn)量。</p>
18、<p> 1.3煤炭儲量的計算</p><p> 1.3.1礦井工業(yè)儲量</p><p> 本井田鉆孔數(shù)總計260個,總工程量169260.59米,網(wǎng)度達到每公里11.05孔,達到了精查要求。煤層最小可采厚度0.8米,煤層平均厚度6米,平均傾角11度,最大傾角14.1度,最小傾角9.16度,煤的容重為每立方米1.4噸。 </p><
19、;p> 據(jù)《生產(chǎn)礦井儲量管理規(guī)程》規(guī)定煤層最低可采厚度為0.70米,核定工業(yè)儲量。</p><p> Zg= S×米×d/cosa=18500000×6×1.4/cos11=15830.8574萬噸</p><p><b> 其中:</b></p><p> ?。趃—— 礦井的工業(yè)儲量,噸
20、。</p><p> S —— 井田的水平面積,s=18500000平方米。</p><p> 米 —— 煤層的可采厚度,m=6米。</p><p> d —— 煤的容重,d=1.4方米。</p><p> ?。?—— 煤層傾角,a=11.6度。</p><p> m—— 為兩個可采煤層煤的厚度之和
21、,為8.6 m;</p><p> Zg=777.6×8.6×1.41=9429.2萬t</p><p> 1.3.2設計可采儲量 </p><p> 礦井總的可采儲量Zk:</p><p> Zk=(Zg-P)×C=(15830.8574-1261.8384)×0.75 </p>
22、;<p> ?。?0926.764 萬噸</p><p><b> 式中:</b></p><p> Zg——礦井工業(yè)儲量,萬噸。</p><p> P ——礦井煤柱煤量,萬噸,</p><p> C ——采區(qū)采出率,根據(jù)要求取C=0.75。</p><p> 根據(jù)《煤礦安
23、全規(guī)程》規(guī)定,井田邊界要留設邊界煤柱、防水煤柱以及工業(yè)廣場的保護煤柱。估算本煤田內(nèi)工業(yè)煤柱、境界煤柱等永久煤柱損失約占工業(yè)儲量的5%。煤層為中厚煤層,按《礦井設計規(guī)范》要求,確定本礦的采區(qū)采出率為75%。</p><p> 1.4設計生產(chǎn)能力及服務年限</p><p> 1.4.1確定礦井的生產(chǎn)能力</p><p> 根據(jù)井田的可采儲量及地質(zhì)構造,確定本礦井的
24、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240萬t/a。</p><p> 1.4.2礦井服務年限</p><p> 由 T=Z/(KA)</p><p> ?。?0926.764/(1.4×240)=32.52(年)30年</p><p><b> 其中: </b></p><p> T—礦井
25、的服務年限(年)</p><p> Z—礦井的可采儲量(萬t)</p><p> K—礦井儲量備用系數(shù),K取1.4</p><p> A—礦井生產(chǎn)能力(萬t/年)</p><p> 符合規(guī)程規(guī)定,故本礦井的生產(chǎn)能力為240萬t合理。</p><p> 2.采煤方法和井田開采、開拓</p><
26、;p><b> 2.1采煤方法</b></p><p> 礦井采用立井開拓,傾斜長壁采煤法,綜采工藝,全部垮落法控制頂板,中央并列式通風,副井進風,主井回風。礦井為低瓦斯礦井,各煤層煤塵爆炸危險性不大,不易自燃。</p><p><b> 2.2井田的開采</b></p><p> 根據(jù)該礦井的賦存條件將井田
27、分為兩個水平,以標高-375 m為界,-375m以上為第一階段,-375m以下為第二階段。在地質(zhì)、煤層賦存條件、煤質(zhì)合適的情況下,采用下山開采能充分利用開采水平的井巷和設施,省了開拓工程量和基建的費用,延長了水平的服務年限,推遲了向下一水平延伸的期限,提高了礦井的經(jīng)濟效益。該井田的走向長度為5.4 km,為提高工作面的產(chǎn)煤率,提高第一水平的服務年限和降低設備的成本。決定采用沿煤層走向開采順序,并且在井田劃分時采用中央分列式開采。井筒位于
28、沿走向的中央,將井田分為兩部分。在走向開采的過程中有前進式和后退式兩種。由于后退式開采可進一步掌握煤層情況及地質(zhì)變化,采掘互相干擾較小,采空區(qū)不易漏風,巷道支護方便,決定采用后退式的開采順序。</p><p><b> 2.3井田的開拓</b></p><p> 由于張集礦井煤層埋藏較深,沖積層較厚,且傾角較小,所以,本礦井采用立井開拓方式。設計為建井初期1個主井
29、、1個副井、 2個風井,工業(yè)廣場和主副井井口布置在井田走向的中央,對于本礦井井田走向中央也大致是井田儲量中央。</p><p> 3.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確定</p><p> 3.1各類通風系統(tǒng)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條件</p><p> 3.1.1中央并列式</p><p> 優(yōu)點:進回風井均布置在中央工業(yè)廣場內(nèi),地面建筑和供電集中,建井期限較
30、短,便于貫通,初期投資少,出煤快,護井煤柱較小。礦井反風容易,便于管理。</p><p> 缺點:風流在井下的路線為折返式,風流線路大,阻力大,井底車場附近漏風大。工業(yè)廣場受主要通風機噪聲的影響和回風風流的污染。</p><p> 適用條件:煤層傾角大,埋藏深,井田走向長度小于4km,瓦斯與自燃發(fā)火都不嚴重的礦井。</p><p> 3.1.2中央邊界式<
31、;/p><p> 優(yōu)點:通風阻力較小,內(nèi)部漏風較小,工業(yè)廣場不受主要通風機噪聲的影響及回風風流的污染。</p><p> 缺點:風流在井下的流動線路為折返式,風流線路長,阻力大。</p><p> 適用條件: 煤層傾角較小,埋藏較淺,井田走向長度不大,瓦斯與自燃發(fā)火比較嚴重的礦井。</p><p> 3.1.3兩翼對角式</p>
32、;<p> 優(yōu)點:風流在井下的流動線路是直向式,風流線路短,阻力小。內(nèi)部漏風小,安全出口多,抗災能力強,便于風量調(diào)節(jié),礦井風壓比較穩(wěn)定。工業(yè)廣場不受回風污染和通風機噪聲的危害。</p><p> 缺點:井筒安全煤柱壓煤較多,初期投資大,投產(chǎn)較晚。</p><p> 適用條件:煤層走向大于4km,井型較大,瓦斯和自燃發(fā)火嚴重的礦井,或低瓦斯礦井,煤層走向較長,產(chǎn)量較大的礦
33、井。</p><p> 3.1.4分區(qū)對角式</p><p> 優(yōu)點:每個采區(qū)有獨立通風路線,互不干擾,便于峋調(diào)節(jié),安全出口多,抗災能力強,建井期短,初期投資少,出煤快。</p><p> 缺點:占用設備多,管理分散,礦井反風困難。</p><p> 適用條件:煤層埋藏淺,或因地表高低起伏較大,無法開掘總回風巷。</p>
34、<p><b> 3.1.5區(qū)域式</b></p><p> 優(yōu)點:既可發(fā)送通風條件,又能利用風井準備采區(qū),縮短建井工期。風流線路短,阻力小。漏風少,網(wǎng)絡簡單,風流易于控制,便于主要通風機的選擇。</p><p> 缺點:通風設備多,管理分散。</p><p> 適用條件:井田面積大, 儲量豐富或瓦斯含量大的大型礦井<
35、/p><p><b> 3.1.6混合式</b></p><p> 優(yōu)點:回風井數(shù)量較多,通風能力大,布置較靈活,適應性強。</p><p><b> 缺點:通風設備多。</b></p><p> 適用條件:井田范圍大,地質(zhì)和地面地形復雜,或產(chǎn)量大,瓦斯涌出量大的礦井。</p>&
36、lt;p> 根據(jù)張集礦的生產(chǎn)實際:產(chǎn)量為240萬噸/年。為保證井下生產(chǎn)時有足夠的風量,且每一個采區(qū)(帶區(qū))的通風路線都不太長。本礦井采用兩翼對角式通風。 </p><p> 3.2選擇通風機的工作方式</p><p> 礦井主要通風機的工作方式有三種:抽出式、壓入式、壓抽混合式。該礦井主要通風機的工作方式采用抽出式,主要通風機分別安裝在兩個回風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風機的作用下,
37、整個礦井通風系統(tǒng)處于低于當?shù)卮髿鈮旱呢搲籂顟B(tài)。當主要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時,井下風流的壓力提高,比較安全。</p><p><b> 3.3確定通風系統(tǒng)</b></p><p> 3.3.1礦井通風系統(tǒng)</p><p> 由于煤層傾角較大,埋藏深,瓦斯與自然發(fā)火都不太嚴重,因此應選擇中</p><p> 央分列式。
38、其簡單示意圖如下所示:</p><p> 由于該礦井屬于中厚的緩傾斜煤層,采用傾斜長壁采煤法。所以采用運輸機上山進風,軌道上山回風的通風系統(tǒng)。</p><p> 3.3.2采區(qū)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p><p> 采區(qū)進風上山與回風上山的選擇。</p><p> 采區(qū)進風上山與回風上山有兩種方式:軌道上山進風,運輸機上山回風和運輸機上山進
39、風,軌道上山回風。</p><p> 本設計采區(qū)采用運輸機上山進風,軌道上山回風。 </p><p> 運輸機上山進風時,風流與煤流方向相反。運輸機上山的下部與進風大巷間設聯(lián)絡巷入風,禁止從溜煤眼上風,運輸機上山的中部,上部與回風巷或回風上山連接的巷道中設置風門或風墻。軌道上山回風,它與各區(qū)段回風巷或回風石門連通,與進風巷道連接地點,設置通風構筑物。將軌道上山與采區(qū)進風巷隔離,其下部車
40、場中應設兩道以上風門,風門間隔不小于一列列車長度。</p><p> 采煤工作面通風分上行通風和下行通風。</p><p> 本設計采用上行通風。</p><p> 當采煤工作面進風巷道水平低于回風巷時,采煤工作面的風流沿傾斜向上流動,稱上行通風 。如圖示:</p><p> 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可分為:U型,Z型,Y型,W型,雙Z型,H型
41、通風系統(tǒng)。</p><p> 本設計采用U型通風系統(tǒng)。</p><p> 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只有一條進風巷道和一條回風巷道。如圖示:</p><p> 4.礦井風量計算和風量分配</p><p><b> 4.1風量計算</b></p><p> 4.1.1采煤工作面的需風量</p&g
42、t;<p> 每個回采工作面實際需要風量應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爆破后的有害氣體產(chǎn)生量以及工作面氣溫、風速和人數(shù)等規(guī)定分別進行計算然后取其最大值。</p><p> ?、?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風量</p><p> 由于本采區(qū)的相對瓦斯涌出量為 5 m3/min,故按低瓦斯礦井的實際需要風量計算。低瓦斯礦井的采煤工作面按瓦斯涌出量的計算公式為</p><
43、p> 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長×K溫</p><p> Q基本——工作面需要的基本風量,它的計算公式是</p><p> Q基本=工作面控頂距×工作面實際采高×70%×適宜風速</p><p> 在該采區(qū)中,控頂距取4.0于采區(qū)的回采方式是綜采,工作面實際采高取3.7;適宜風速應不小于1
44、m/s,在本采區(qū)中取1.5m/s。</p><p> 即Q基本=4.0×3.7×1.5×0.7=15.54m/s</p><p> K采高 —— 回采工作面采高調(diào)整系數(shù),在本采區(qū)中K取1.5;</p><p> K采面長—— 回采工作面長調(diào)整系數(shù),在本采區(qū)中K取1.3;</p><p> K溫 —
45、— 回采工作面溫度調(diào)整系數(shù),在本采區(qū)中K取1.3;</p><p> Q采=15.54×1.5×1.3×1.1=33.3m3/s=2000m3/min</p><p> ?、?按工作面溫度選擇適宜的風速進行計算:</p><p><b> ?。?0××</b></p><p
46、> 式中 —— 采煤工作面風速, m/s;</p><p> —— 采煤工作面平均斷面積, m2.</p><p> ?、?按回采工作面同時作業(yè)人數(shù)和炸藥量計算:</p><p> 每人供風 4 m3/min</p><p> > 4 N =4×25 =100 m3/min</p><p&
47、gt; 每千克炸藥供風 25 m3/min</p><p> >25 A =25×3.6=90 m3/min</p><p> 其中 N —— 工作面最多人數(shù),</p><p> A —— 一次爆破炸藥最大用量,單位 kg</p><p> ?、?按風速進行驗算:</p><p><b&
48、gt; 15S<<240S</b></p><p> 式中 S ——工作面平均斷面積,m2</p><p> 的最大值為2000 m3/min,在上述范圍內(nèi),所以回采面供風量是合理的。</p><p> 備用工作面亦應滿足按瓦斯、二氧化碳、氣溫等規(guī)定計算的風量且最少不得低于采煤工作面實際需風量的50%。</p><
49、;p> ?。?000 m3/min</p><p> 4.1.2掘進工作面的需風量計算</p><p> ?、?按瓦斯涌出量計算:</p><p><b> =100××</b></p><p> 式中 ——單個掘進工作面需要風量m3/min</p><p>
50、 ——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的絕對涌出量m3/min(取2.1 m3/min)</p><p> ——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風系數(shù),取1.5</p><p> 所以 =100×2.1×1.5=315 m3/min</p><p> ㈡ 按掘進工作面同時作業(yè)人數(shù)和炸藥量計算需要風量:</p><p> 每人供風 4 m3
51、/min </p><p> 4 N=4×25=100 m3/min</p><p> 每kg炸藥供風 25 m3/min</p><p> 25A=25×3.6=90 m3/min</p><p> 式中 N —— 掘進工作面最多人數(shù),</p><p> A —— 一次爆破炸藥最大用
52、量,kg</p><p> ?、?按風速進行驗算:</p><p> 巖巷掘進最低風量 >9=9×5.2=46.8 m3/min</p><p> 煤巷掘進最低風量 >15=15×5.2= 78 m3/min</p><p> 巖巷掘進最高風量?。?40×5.2=1248 m3/min<
53、/p><p> 式中 —— 掘進工作面的斷面積m2.</p><p> 的最大值為315 m3/min,符合作業(yè)要求。</p><p> 4.1.3井下硐室需要風量</p><p> 礦井井下硐室配風原則:</p><p> 井下爆炸材料庫配風必須保證每小時4次換氣量,大型礦井100~150 m3/min
54、,中小型礦井60~100 m3/min。</p><p> =4V/60=0.07V (m3/min)</p><p> 式中 —— 井下爆炸材料需風量,m3/min</p><p> V —— 井下爆炸材料庫的體積,m3 </p><p> 井下充電室,應按其回風風流中氫氣濃度小于0.5%計算風量,規(guī)定風量不小于100 m3/mi
55、n。</p><p> 機電硐室規(guī)定風量在60~80 m3/min的范圍內(nèi)。</p><p> 選取硐室風量,須保證機電硐室溫度不超過30,其他硐室不超過26</p><p> ∑Q硐=++…+=80+60+60+60+70+80+70+80=500 m3/min</p><p> 式中 ∑Q硐—— 所有獨立硐室需要總風量,m3
56、/min</p><p> —— n個獨立硐室需風量。</p><p> 4.1.4其它井巷實際需風量</p><p> 應按礦井各個其它巷道用風量的總和計算:</p><p> ∑Q其它=+ … +</p><p> 式中 … ——各其它井巷風量,m3/min</p><p>
57、按瓦斯涌出量計算: =100×qCH4×K其通</p><p> 式中 —— 第i個其它井巷實際用風量,m3/min</p><p> qCH4 —— 第i個其它井巷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m3/min</p><p> K其通 —— 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數(shù),取1.2—1.3</p><p> 由于無其它井巷,所以 ∑Q其
58、它=0</p><p> 4.1.5礦井總需風量的確定</p><p> 按采煤、掘進、硐室及其它地點需風量的總和計算</p><p> ∑Q礦進(∑Q采+∑Q掘 +∑Q硐 +∑Q備+∑Q其)×K礦通(2000×2+315×4+315×0.5×4+500+1000×2+0)×1.15=964
59、8.5 m3/min</p><p> K礦通——礦井通風系數(shù)(抽出式取1.15—1.2)</p><p><b> 4.2風量分配</b></p><p> 風量分配表 </p><p><b> 5.通風阻力的計算</b&g
60、t;</p><p><b> 5.1通風風流流向</b></p><p> 新鮮風流自地面——進風立井——進風石門——進風大巷——進風聯(lián)絡巷——運輸機上山——區(qū)段運輸平巷——采煤工作面——區(qū)段回風平巷——回風石門——總回風巷——回風立井——地面。</p><p> 5.2礦井通風阻力采用下式計算</p><p>
61、 h=∑(α·L·U·Q2/S3)</p><p> 式中: h——礦井通風阻力,Pa;</p><p> α——井巷摩擦阻力系數(shù),kgs2/m4;</p><p> L——井巷長度,m;</p><p> U——井巷凈斷面周長,m;</p><p> S——井巷凈斷面積,m2
62、;</p><p> Q——通過井巷的風量,m3/s;</p><p> 5.3 通風容易時期通風阻力計算</p><p> 通風容易時期的通風阻力的計算:礦井的第一水平劃分為四個采區(qū),可按煤層的走向分別標定為采區(qū)1,采區(qū)2,采區(qū)3,采區(qū)4。每個采區(qū)長度為1350m,其中有兩個采區(qū)同時工作,每個采區(qū)有一個采煤工作面和一個準備工作面。當采區(qū)2和采區(qū)3同時工作時,
63、通風路線最短,通風阻力最小,此時為通風容易時期。通風容易時期通風阻力計算如下表示:</p><p> 通風容易時期通風阻力計算表</p><p> 5.4 通風困難時期通風阻力計算</p><p> 通風困難時期通風阻力計算:當采區(qū)1和采區(qū)4同時工作時,通風路線最長,此時為通風困難時期。通風困難時期的通風阻力計算如下表示:</p><p&g
64、t; 通風困難時期通風阻力計算表</p><p> 6.礦井通風設備的選擇</p><p><b> 6.1概述</b></p><p> 礦井通風設備主要包括主要通風機和電動機。</p><p> 礦井通風設備的要求:</p><p> 礦井必須設計兩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風設備,其中一
65、套備用。</p><p> 選擇通風機應滿足第一開采水平各個時期工況變化,并使設備長期高效率運行,當工況變化較大時,根據(jù)礦井分期時間及節(jié)能情況,應分期選擇電動機。</p><p> 通風機能力應留有一定的余量,軸流式通風機在最大設計負壓和風量時,輪葉運轉角度應比允許范圍小5o;離心式風機的選擇設計轉速不宜大于允許最高轉速的90%;</p><p> 進、出風井
66、井口的高差在150米以上,或進、出風井井口標高相同,但井深400米以上時,宜計算礦井的自然風壓。</p><p> 6.2主要通風機的選擇</p><p> 6.2.1通風機風量Qf</p><p> 由于外部漏風,風機風量Qf大于礦井風量Qm。 </p><p> Qf=k Qm =1.1×160.8=176.89(m3
67、/s)</p><p> 其中 Qf——主要通風機的工作風量, m3/s;</p><p> Qm——礦井需風量,m3/s;</p><p> K——漏風損失系數(shù),在本采區(qū)中取 1.1</p><p> 6.2.2 計算風機風壓</p><p> 通風機全壓Hsd和礦井自然風壓HN共同作用克服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總
68、阻力hm和通風機附屬裝置的阻力hd。 </p><p> 通風機在容易的時期自然風壓與通風機風壓作用相同,通風機有較高效率的,故從通風機系統(tǒng)阻力中減去自然風壓,即取HN “-”值。計算公式是:</p><p> Hsd min=hm+hd- HN</p><p> 根據(jù)第四節(jié)計算結果可知,hm=1608.42 Pa</p><p>
69、取通風機附屬裝置的各部分阻力hd=90 Pa</p><p> 取礦井通風系統(tǒng)在阻力最小時的自然風壓為60 Pa,即 HN=60Pa.</p><p> Hsd min=hm+hd- HN =1608.42+90-60=1908.42Pa</p><p> 困難時期自然風壓與通風機風壓作用相反,通風機能力滿足,故從通風系統(tǒng)阻力中加上自然風壓,即取HN為“+”值
70、。計算公式是:</p><p> Hsd max= hm+hd+ HN</p><p> 其中hm=2360.988 Pa;</p><p><b> hd=90 Pa;</b></p><p> 取礦井通風系統(tǒng)在阻力最大時時的自然風壓為60Pa,即HN =60 Pa;</p><p>
71、 Hsd max=2360.988+90+60=2510.988Pa</p><p> 6.2.3 根據(jù)設計工況點選通風機</p><p> 在BD系列風機特性曲線風量標Q=160.8 m3/s點處,做Q軸垂線,在風壓坐標H=1608.42Pa和H=2360.988Pa處做Q軸平行線,三條線段分別相交于A、B兩點,由圖可見,這兩個工況點均在合理工作范圍內(nèi),故初選 BDNo.26號風機和
72、BDNo.30號風機,考慮到使用BDNo.26號風機效率較低,且在通風困難時期風壓超過風機最高風壓的90%,因此選用BDNo.30號風機。</p><p> 6.3通風機的實際工況點</p><p> 因為設計工況點不是恰好在所選風機的特性曲線上,所以應根據(jù)通風機的工作阻力,確定其實際工況點。</p><p> 計算通風機的工作風阻</p>&l
73、t;p> Rsd min= Hsd min/ Qf2=1908.42/(160.8)2=0.0738</p><p> Rsd max= Hsd max/ Qf2=2510.988/(160.8)2=0.0971</p><p> 確定通風機的實際工況點</p><p> 在通風機特性曲線圖中做通風機的風阻曲線,與風壓曲線的交點A、B即為實際工況點(如
74、圖一)。</p><p> 6.4確定通風機的轉速</p><p> 根據(jù)通風機的工況參數(shù)(風量,風壓,效率,轉速等)的考慮,確定風機為BDNo.30號(轉速為n=580r/min)風機。</p><p><b> 6.5電動機的選擇</b></p><p> 由計算知:Nmin=QfHsdmin/(1000ηs
75、)=176.89×1908.42/(1000×0.69)=489.2Kw </p><p> Nmax=QfHsdmax/(1000ηs)=176.89×2510.988/(1000×0.73)=608.5Kw</p><p> Nmin>0.6Nmax,選用一臺電動機,電動機功率:</p><p> Ne=Nma
76、x·k/(η1·η2)= 608.5×1.1/(0.9×1)=743Kw</p><p><b> 選用同步電動機。</b></p><p><b> 7.概算年耗電量</b></p><p> 主要通風機年耗電量:(通風容易和困難時期共選一臺電動機)</p>&
77、lt;p> E=8760Nemax/(ke×η1×η2),kw/h</p><p> η1——變壓器效率,可取0.95;</p><p> η2——電纜輸電效率,在0.9-0.95內(nèi)選取; </p><p> ke——電動機容量備用系數(shù),ke=1.1—1.2.</p><p> E=8760Nemax/(k
78、e×η1×η2)=8760×743/(1.1×0.95×0.9)=6920447Kw·h</p><p><b> 小 結</b></p><p> 本次課程設計,使我更深刻認識到礦井通風設計的重要性和樹立安全意識的必要性,鞏固和加深了我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通過本次礦井
79、通風課程設計,我進一步掌握了如何綜合考慮礦井實際情況、技術及經(jīng)濟因素來合理確定礦井通風系統(tǒng)、合理選擇礦井通風設備;以及如何計算和分配礦井風量;如何計算礦井通風阻力等??傮w來講,本次課程設計使我受益匪淺。</p><p><b> 參考文獻:</b></p><p> [1]張國樞.通風安全學.第2版.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