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畢業(yè)設計--基于plc的機械手系統(tǒng)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畢 業(yè) 設 計(論 文)</p><p>  論文題目: 基于PLC的機械手系統(tǒng)設計</p><p>  所屬系部: 自動化工程系</p><p>  指導老師: 職 稱: 副教授</p><p>  學生姓名: 班級、學號: </p>

2、<p>  專 業(yè): 機電一體化技術</p><p>  2013年 12 月 27 日</p><p>  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p><p>  題目:基于PLC的機械手系統(tǒng)設計</p><p><b>  摘要</b></p><p>  本

3、論文主要闡述了機械手是在機械化、自動化生產(chǎn)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裝置。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機器人的研制和生產(chǎn)已成為高技術領域內(nèi)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它更加促進了機械手的發(fā)展,使得機械手能更好地實現(xiàn)與機械化和自動化的有機結合。 機械手雖然目前還不如人手那樣靈活,但它具有能不斷重復工作和勞動、不知疲勞、不怕危險、抓舉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大等特點,因此,機械手已受到許多部門的重視,并越來越廣泛地得到了應

4、用,例如:(1)機床加工工件的裝卸,特別是在自動化車床、組合機床上使用較為普遍。(2)在裝配作業(yè)中應用廣泛,在電子行業(yè)中它可以用來裝配印制電路板,在機械行業(yè)中它可以用來組裝零部件。(3)可在勞動條件差,單調重復易子疲勞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以代替人的勞動。(4)可在危險場合下工作,如軍工品的裝卸、危險品及有害物的搬運等。(5)宇宙及海洋的開發(fā)。(6)軍事工程及生物醫(yī)學方面的研究和試驗。 </p>

5、<p>  關鍵詞:機械手;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驅動器;氣動控制原理;PLC。</p><p>  Abstract: The paper elucidates main robot in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process of a new device. in recent years, with speci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6、is computer widely used, robot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has become a high technology field quickly develop a new technology, which eve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 robot can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on a

7、nd mechanization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Made robot can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on and mechanization and the organ</p><p>  robot although there might as well as flexible hands, but it has to c

8、ons robot tantly repeated work and labor, no fatigue, unafraid of risks, the snatch heavy weights than the other hand, therefore, robot been many department, and more widely been used, for example.</p><p>  

9、(1) machining of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especially in automation lathe and machine tools we use a combinat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p><p>  (2) work widely used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to the as

10、sembly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 machinery industry, it can be used to assemble the provided parts and components.</p><p>  (3) in working conditions, its repetitive tasks out to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11、work in place of labour.</p><p>  (4)in dangerous situations, such as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war industry dangerous cargo and injurant handling etc.</p><p>  (5)the universe and marine d

12、evelopment. </p><p>  (6) military construction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testing.</p><p>  Key words: robot ; step into an electric motor drive ; step ; pneumatic control mechanism ; plc.<

13、/p><p><b>  目錄</b></p><p><b>  緒論5</b></p><p><b>  1機械手的設計6</b></p><p><b>  1.1設計目的6</b></p><p><b>  

14、1.2設計內(nèi)容6</b></p><p>  1.3設計依據(jù)與可行性6</p><p><b>  1.4設計步驟6</b></p><p>  2機械手的概述與設計原理7</p><p>  2.1 機械手的工作方式7</p><p>  2.1.1機械手傳送工件系統(tǒng)示意圖

15、7</p><p>  2.1.2機械手動作分解圖9</p><p>  2.2 機械手輸入和輸出點分配表及原理接線圖10</p><p>  2.3 PLC控制程序及控制圖11</p><p>  2.3.1機械手手動單步操作程序:12</p><p>  2.3.2機械手自動操作程序:13</p&

16、gt;<p>  2.3.3總體機械手PLC控制程序圖:14</p><p>  2.3.4總體PLC控制結構圖:17</p><p>  2.3.5機械手自動連續(xù)運行順序功能圖:18</p><p>  2.4機械手傳送系統(tǒng)梯形圖及指令表19</p><p>  2.4.1 機械手傳送系統(tǒng)梯形圖19</p>

17、;<p>  2.4.2機械手傳送系統(tǒng)21</p><p>  2.5機械手工作流程圖及氣動回路圖22</p><p>  2.6氣動回路圖23</p><p>  3機械手夾持器和機座的設計24</p><p>  3.1機械手夾持器24</p><p>  3.2機座的設計24</p

18、><p><b>  結束語26</b></p><p><b>  謝辭27</b></p><p><b>  參考文獻28</b></p><p><b>  緒論</b></p><p>  在工業(yè)生產(chǎn)和其他領域內(nèi),由于工

19、作的需要,人們經(jīng)常受到高溫、腐蝕及有毒氣體等因素的危害,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甚至于危及生命。自從機械手問世以來,相應的各種難題迎刃而解。機械手可在空間抓、放、搬運物體,動作靈活多樣,適用于可變換生產(chǎn)品種的中、小批量自動化生產(chǎn),廣泛應用于柔性自動線。機械手一般由耐高溫,抗腐蝕的材料制成,以適應現(xiàn)場惡劣的環(huán)境,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機械手是工業(yè)機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情況下它就可以稱為工業(yè)機器人。工業(yè)機器人是集機械

20、、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現(xiàn)代制造業(yè)重要的自動化裝備。廣泛采用工業(yè)機器人,不僅可以提高產(chǎn)品的質量與產(chǎn)量,而且對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勞動環(huán)境,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節(jié)約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產(chǎn)成本,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設計所用機械部件有滾珠絲杠、滑軌、氣控機械抓手等。電氣方面有可編程控制器(PLC)、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驅動器、直流電機、開關電源、電磁閥、操作臺等部件??删幊炭刂破靼l(fā)出兩路

21、脈沖到步進電機驅動器,分別驅動橫軸、豎軸的步進電機運轉;直流電機拖動底座和手腕的旋轉;行程</p><p>  1基于PLC的機械手的設計</p><p><b>  1.1設計目的</b></p><p>  (1).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使之系統(tǒng)化、綜合化。 </p><p>  (2

22、). 系統(tǒng)開發(fā)PLC的綜合訓練,掌握PLC應用系統(tǒng)設計的一般方法和實施。獲得從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訓練,培養(yǎng)獨立工作、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充分利用網(wǎng)絡等途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p><p>  (3). 培養(yǎng)設計計算、工程繪圖、實驗方法、數(shù)據(jù)處理、文件編輯、文字表達、文獻查閱、計算機應用等基本工作實踐能力以及外文資料翻譯與使用能力。</p><p>  (4

23、).樹立嚴謹、負責、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等作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p><p><b>  1.2設計內(nèi)容</b></p><p>  PLC的選型及電動機的選擇,編制機械手PLC控制程序,設計機械手模型的電氣線路原理圖,繪制設計圖樣,撰寫畢業(yè)設計說明書。</p><p>  1.3設計依據(jù)與可行性 </p>&

24、lt;p>  參照已學課程:電工與電子技術、機電傳動與控制及可編程控制器應用技術原理與應用等相關知識,綜合相關實訓課程完成設計內(nèi)容,機電實訓室提供的PLC實訓場地和氣動生產(chǎn)線及機電一體化組合試驗實訓平臺能夠用于畢業(yè)設計程序的調試。</p><p><b>  1.4設計步驟</b></p><p>  (1).根據(jù)設計要求深入了解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主要運動形式及工

25、作流程。</p><p>  (2).進行電動機的種類及驅動方式的選擇。</p><p>  (3).確定輸入/輸出設備和PLC型號,編制現(xiàn)場設備與PLC輸入/輸出對照表、所需的PLC機內(nèi)編程軟元件及I/O接線圖。</p><p>  (4).完成PLC控制程序的編制。</p><p>  (5).設計系統(tǒng)電氣線路。</p>&

26、lt;p><b>  (6).綜合調試</b></p><p>  (7).撰寫畢業(yè)設計說明書,列出詳細的材料清單</p><p>  2機械手的概述與設計原理</p><p>  機械手是在機械化、自動化生產(chǎn)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裝置。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機器人的研制和生產(chǎn)已成為高技術領域內(nèi)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

27、門新興技術,它更加促進了機械手的發(fā)展,使得機械手能更好地實現(xiàn)與機械化和自動化的有機結合。 機械手雖然目前還不如人手那樣靈活,但它具有能不斷重復工作和勞動、不知疲勞、不怕危險、抓舉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大等特點,因此,機械手已受到許多部門的重視,并越來越廣泛地得到了應用,例如:(1)機床加工工件的裝卸,特別是在自動化車床、組合機床上使用較為普遍。(2)在裝配作業(yè)中應用廣泛,在電子行業(yè)中它可以用來裝配印制電路板,在機械行業(yè)中它可以用來

28、組裝零部件。(3)可在勞動條件差,單調重復易子疲勞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以代替人的勞動。(4)可在危險場合下工作,如軍工品的裝卸、危險品及有害物的搬運等。(5)宇宙及海洋的開發(fā)。(6)軍事工程及生物醫(yī)學方面的研究和試驗。 </p><p>  2.1 機械手的工作方式</p><p>  機械手電氣控制系統(tǒng),除了有多工步特點之外,還要求有連續(xù)控制和手動控制

29、等操作方式。工作方式的選擇可以很方便地在操作面板上表示出來。當旋鈕打向回原點時,系統(tǒng)自動地回到左上角位置待命。當旋鈕打向自動時,系統(tǒng)自動完成各工步操作,且循環(huán)動作。當旋鈕打向手動時,每一工步都要按下該工步按鈕才能實現(xiàn)。以下是設計該機械手控制程序的步驟和方法。</p><p>  2.1.1機械手傳送工件系統(tǒng)示意圖</p><p><b>  如圖2-1所示。</b>&

30、lt;/p><p>  圖2 -1 機械手傳送示意及操作面板圖</p><p>  2.1.2機械手動作分解圖</p><p><b>  如圖2-2所示</b></p><p><b>  圖2-2</b></p><p>  2.2 機械手輸入和輸出點分配表及原理接線圖<

31、;/p><p>  表1 機械手傳送系統(tǒng)輸入和輸出點分配表</p><p>  圖2-3 PLC接線原理圖</p><p>  2.3 PLC控制程序及控制圖</p><p><b>  操作系統(tǒng)</b></p><p>  操作系統(tǒng)包括回原點程序,手動單步操作程序和自動連續(xù)操作程序,如圖2-4所示

32、。</p><p><b>  圖2-4</b></p><p><b>  其原理是:</b></p><p>  把旋鈕置于回原點,X16接通,系統(tǒng)自動回原點,Y5驅動指示燈亮。再把旋鈕置于手動,則X6接通,其常閉觸頭打開,程序不跳轉(CJ為一跳轉指令,如果CJ驅動,則跳到指針P所指P0處),執(zhí)行手動程序。之后,由于X

33、7常閉觸點,當執(zhí)行CJ指令時,跳轉到P1所指的結束位置。如果旋鈕置于自動位置,(既X6常閉閉合、X7常閉打開)則程序執(zhí)行時跳過手動程序,直接執(zhí)行自動程序。</p><p><b>  回原位程序</b></p><p>  回原位程序如圖2-5所示。用S10~S12作回零操作元件。應注意,當用S10~S19作回零操作時,在最后狀態(tài)中在自我復位前應使特殊繼電器M8043

34、置1。</p><p><b>  圖2-5</b></p><p>  2.3.1機械手手動單步操作程序:</p><p>  如圖2-6所示。圖中上升/下降,左移/右移都有聯(lián)鎖和限位保護。</p><p><b>  圖2-6</b></p><p>  2.3.2機械手

35、自動操作程序: </p><p>  自動操作狀態(tài)轉移見圖2-7所示。當機械手處于原位時,按啟動X0接通,狀態(tài)轉移到S20,驅動下降Y0,當?shù)竭_下限位使行程開關X1接通,狀態(tài)轉移到S21,而S20自動復位。S21驅動Y1置位,延時1秒,以使電磁力達到最大夾緊力。當T0接

36、通,狀態(tài)轉移到S22,驅動Y2上升,當上升到達最高位,X2接通,狀態(tài)轉移到S23。S23驅動Y3右移,移到最右位,X3接通,狀態(tài)轉移到S24下降。下降到最低位,X1接通,電磁鐵放松。為了使電磁力完全失掉,延時1秒。延時時間到,T1接通,狀態(tài)轉移到S26上升。上升到最高位,X2接通,狀態(tài)轉移到S27左移。左移到最左位,使X4接通,返回初始狀態(tài),再開始第二次循環(huán)動作。</p><p><b>  圖2-7&

37、lt;/b></p><p>  2.3.3總體機械手PLC控制程序圖:</p><p>  2.3.4總體PLC控制結構圖:</p><p>  2.3.5機械手自動連續(xù)運行順序功能圖:</p><p>  2.4機械手傳送系統(tǒng)梯形圖及指令表</p><p>  圖中從第0行到第27行為回原位狀態(tài)程序。從第28

38、行到第66行,為手動單步操作程序。從第67行到第129行為自動操作程序。這三部分程序(又稱為模塊)是圖3的操作系統(tǒng)運行的。</p><p>  回原位程序和自動操作程序。是用步進順控方式編程。在各步進順控末行,都以RET結束本步進順控程序塊。但兩者又有不同?;卦怀绦虿荒茏詣臃祷爻跏紤B(tài)S1。而自動操作程序能自動返回初態(tài)S2。</p><p>  2.4.1 機械手傳送系統(tǒng)梯形圖</p

39、><p><b>  圖2-8</b></p><p>  2.4.2機械手傳送系統(tǒng)</p><p>  2.5機械手工作流程圖及氣動回路圖</p><p><b>  2.6氣動回路圖</b></p><p>  3機械手夾持器和機座的設計</p><p&g

40、t;<b>  3.1機械手夾持器</b></p><p>  機械手的機械夾持器多為雙指手抓式,按其手抓的運動方式可分為平移型和回轉型。回轉型手抓有可分為單支點和雙支點回轉型,按夾持方式可以分為外夾式和內(nèi)撐式。按驅動方式可以電動、液壓和氣動三種。</p><p>  回轉型夾持器結構較簡單,但當所夾持的工件直徑有變動時,將引起工件軸心的偏移。對平移型夾持器,工件直徑

41、的變化不影響其軸心的位置。但其機械機構繁雜,體積大,制造精度要求高。所以當設計機械手夾持器的時候,在滿足工件的定位精度要求的條件下,盡可能的采用結構比較簡單回轉型夾持器。 </p><p>  本文設計的機械手采用的是楔槽杠桿式回轉型夾持器。如右圖3-1所示,裝在桿上端的滾子3和楔塊之間為滾動接觸。當電機帶動連桿前進時,通過楔塊4的斜面和杠桿1,使兩個手抓產(chǎn)生加緊動作和

42、加緊力。當楔塊后移時,靠彈簧的拉力使手指松開。這種末端執(zhí)行器由于楔塊和滾子之間為滾動接觸,摩擦力小,活動靈活,且機構簡單。 圖3-1</p><p><b>  3.2機座的設計</b></p><p>  機座是機械手的支撐部件,機座承受機械手的全部重量和工作載荷,所以機座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承載能力。另外機座還要求有足夠大的安裝基面,以保證機械手工作時的

43、穩(wěn)定行。</p><p>  如圖3-2所示,機械手采用普通軸承作為支撐元件的機座支撐結構。這種結構有制造簡單、成本低、安裝調整方便等優(yōu)點。圖中電動機3經(jīng)減速器4、主動小齒輪5、中間齒輪6、大齒輪7驅動絲桿2旋轉,從而驅動升降臺上下運動。整個機座安裝在基座8上。</p><p>  1軸承 2絲桿 3電動機 4減速器 5、6、7機座 8齒輪</p><p><

44、b>  圖3-2</b></p><p><b>  結束語</b></p><p>  轉眼之間,歷經(jīng)整整大三的下半個學期、近兩個月的畢業(yè)設計馬上就要結束了,這是我們大學之中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設計、一個階段。畢業(yè)設計是考驗我們大學這三年來的所學,它要求我們將大學這三年來所學到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熟練應用,并要求我們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我們的

45、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這兩個月里,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積累經(jīng)驗并且不斷的提高。在幾位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從最初的選題開始做起,進行設計方案的確定;對以前所學的機械、電子電工、計算機、CAD等基礎知識的全面綜合應用。在此還綜合運用了傳感器、低壓電器、可編程控制器、氣動傳動、機械制圖知識的技能,模擬進行現(xiàn)場監(jiān)視與控制。這次的畢業(yè)設計,是對我這三年來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是否踏實的檢驗,讓我對這三年中所學知識進行了綜合,

46、也讓我溫習了一些已經(jīng)快要淡忘的專業(yè)知識,并且還學到了一些實際工程經(jīng)驗。與此同時,我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許多不足:基礎知識學得不夠扎實,缺乏綜合運用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等。</p><p>  采用PLC控制的自動化機械手,硬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響應速度快,性能、價格比很高,和單片機系統(tǒng)相比具有極高的可靠性。經(jīng)現(xiàn)場使用考驗,性能穩(wěn)定,運行可靠。另外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很方便地進行擴展。程序稍作修改,就可以滿足用戶不同

47、的控制要求,體現(xiàn)出極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具有極高的實際推廣價值。</p><p>  這次的設計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讓我學會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際再聯(lián)系理論的學習方法,也讓我真正地認識到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會加倍用心地去學習好我的專業(yè)知識。</p><p><b>  謝辭</b></p><p>  走的最快的總

48、是時間,來不及感嘆,大學生活已近尾聲,兩年多的努力與付出,隨著本次論文的完成,將要劃下完美的句號。</p><p>  本論文設計在**教授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yè)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沒有*教授這樣的指導和幫助,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yè)設計。在此向*教授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p><p>  在臨近畢業(yè)之際,我還要借此機會向在這兩年中給予我諸多教誨和幫助的各位老師

49、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兩年來的辛勤栽培。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課老師認真負責,在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yè)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xiàn),順利完成畢業(yè)論文。</p><p>  我還要感謝各位同學以,在畢業(yè)設計的這段時間里,你們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對于你們幫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謝!</p><p>  最后我還要感謝我的母校對我這兩年多的

50、栽培。</p><p><b>  參考文獻</b></p><p>  1. 《PLC應用開發(fā)實用子程序》作者:賈德勝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p><p>  出版日期:2006 年1月</p><p>  2《PLC程序設計和實例應用》作 者:霍罡電子工業(yè)出版社</p><p>  出版日期

51、:2010-04</p><p>  3.《畢業(yè)設計指導書》作者:劉超英 青島海洋出版社 </p><p>  出版日期:2009-10-10</p><p>  4.《PLC技術與應用》作者:程周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p><p>  出版日期:2004年1月1日</p><p>  5.《可編程序控制器應

52、用技術》作者:張發(fā)玉 重慶大學出版社</p><p>  出版日期:2006-8-1</p><p>  6《液壓與氣動技術》作者: 李新德   許毅 清華大學出版社</p><p>  出版日期:2009 年8月</p><p>  7.《電氣控制及PLC》作者: 王永華 清華大學出版社</p>&

53、lt;p>  出版日期: 2009 年 9月</p><p>  8.《機械設計與制造基礎》作者:閻秀華,苗淑杰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p><p>  出版日期:20089月6日</p><p><b>  9.網(wǎng)上資料</b></p><p>  時間: 2010 年 11 月 10 日 至 20

54、10 年 12月 27 日 共 7周</p><p>  所屬系部: 自動化工程系</p><p>  學生姓名: 學 號:</p><p>  專業(yè): 機電一體化技術</p><p>  指導單位或教研室:

55、 </p><p>  指導教師: 職 稱: 副教授</p><p><b>  西安航空制</b></p><p>  2013年 12 月 27 日</p><p>  畢業(yè)設計(論文)進度計劃表</p><p>  本表作評定學生平時成績的依據(jù)之一。

56、</p><p>  畢 業(yè) 設 計(論文)審 查 意 見 書</p><p>  指導教師對學生 所完成的題目為 </p><p>  的畢業(yè)設計(論文)進行情況、完成質量的審查意見:</p><p>  成績: </p><p>  指導教

57、師: </p><p>  年 月 日</p><p>  畢 業(yè) 設 計(論文)評 閱 意 見 書</p><p>  評閱人對學生 所完成的題目為 </p><p>  的畢業(yè)設計(論文)評閱意見為:</p><p>  成績

58、: </p><p>  評閱人: </p><p>  年 月 日</p><p>  畢 業(yè) 設 計(論文)答 辯 結 果</p><p>  畢業(yè)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 所完成的題目為

59、 </p><p>  的畢業(yè)設計(論文)及答辯評語為:</p><p>  經(jīng)答辯委員會研究,確定成績?yōu)椋?</p><p>  畢業(yè)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主任: </p><p>  答辯委員會委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