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16/21/370ffbd6-f898-4895-88d0-8e5c67bbc885/370ffbd6-f898-4895-88d0-8e5c67bbc885pic.jpg)
![上海市某學校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畢業(yè)論文】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16/21/370ffbd6-f898-4895-88d0-8e5c67bbc885/370ffbd6-f898-4895-88d0-8e5c67bbc885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p><p> 題 目:上海市某學校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p><p> 學 院:</p><p> 學生姓名:</p><p> 專 業(yè):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p><p> 班 級:</p><p> 指導教師:</
2、p><p> 起止日期:</p><p><b> 目錄</b></p><p><b> 中英文摘要1</b></p><p><b> 前言3</b></p><p> 1 設計總說明4</p><p><b
3、> 1.1工程概況4</b></p><p> 1.2計算參數(shù)的選擇與設計標準4</p><p> 1.3房間負荷計算參數(shù)的選擇5</p><p> 2 設計計算書8</p><p> 2.1冷負荷計算方法8</p><p> 2.2冷負荷構成與計算公式8</p>
4、<p> 2.3夏季冷負荷計算過程11</p><p> 3 空調系統(tǒng)的選擇15</p><p> 3.1空調系統(tǒng)方案的比較15</p><p> 3.2空調系統(tǒng)的選擇15</p><p> 3.3風量計算與風機盤管選擇計算17</p><p> 3.4新風機組的選擇計算與布置2
5、2</p><p> 3.5排風設計24</p><p> 4 空氣組織25</p><p> 4.1 氣流組織形式25</p><p> 4.2 回風口布置原則27</p><p> 4.3 回風口風速和形式27</p><p> 5 風管水力計算29</p&
6、gt;<p> 5.1風管水力計算概述29</p><p> 5.2各層建筑風管水力計算30</p><p> 5.3新風機組型號的選擇37</p><p> 6 水管的布置及水力計算38</p><p> 6.1水系統(tǒng)的選擇38</p><p> 6.2水系統(tǒng)設計原則38<
7、;/p><p> 6.3水管及其水力計算38</p><p> 6.4水系統(tǒng)計算39</p><p> 6.5供水管水泵的選擇48</p><p> 6.6凝水管的選型與布置49</p><p> 7 其它設備的選型50</p><p> 7.1 冷水機組的選型50<
8、/p><p> 7.2 冷卻塔的選型51</p><p> 7.3 冷卻水泵的選型52</p><p> 7.4膨脹水箱的選型53</p><p> 7.5 保溫層厚度計算54</p><p> 8 消聲、隔振、防排煙措施56</p><p> 8.1消聲措施56</
9、p><p> 8.2隔振措施56</p><p> 8.3排煙措施57</p><p> 9 設計總結58</p><p> 致 謝59</p><p><b> [參考文獻]60</b></p><p><b> 附錄161<
10、/b></p><p><b> 中英文摘要</b></p><p> 上海市某學校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p><p><b> 摘 要</b></p><p> 本設計為上海市某學校綜合樓中央空調系統(tǒng),擬為之設計合理的中央空調系統(tǒng),為室內(nèi)辦公人員提供舒適的辦公環(huán)境。設計內(nèi)容包括:
11、空調冷負荷的計算;空調系統(tǒng)的劃分與系統(tǒng)方案的確定;冷源的選擇;風系統(tǒng)的設計與計算;空調末端處理設備的選型;室內(nèi)送風方式與氣流組織形式的選定;水系統(tǒng)的設計、布置與水力計算,根據(jù)水管的水力計算最終選出所需的水泵,冷水機組、冷卻塔、膨脹水箱;風管與水管保溫層的設計等。所有房間由于使用時間不統(tǒng)一,均采用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的空調方式,便于能單獨控制。其中新風直接送入室內(nèi),新風口和風機盤管并列送風,可避免在停機時把回風口處的灰塵吹入室內(nèi),能使衛(wèi)生條
12、件較好。送風管采用低速送風,管道設計采用假定流速法,從而選出在某流速下的管徑,流速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nèi),有利于降低噪聲。水系統(tǒng)采用閉式系統(tǒng),可減少水泵揚程,減少能耗,有利于節(jié)能。水管道的計算流速選取推薦值,從而得出管徑。</p><p> [關鍵字] 空調系統(tǒng);風系統(tǒng);冷負荷;獨立新風;水系統(tǒng)</p><p> Design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13、a teaching building in Shanghai</p><p>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bout a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of a teaching buildings in Shanghai City, just for planning a reasonable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for the
14、 interior office staff with a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It includes as follows, calculation for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loa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division, the selection of system scheme, the selection of cold source
15、,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air system,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 equipment for air conditioning terminal de</p><p> [Key Words]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ir system, cooling load, dedicated outdoor a
16、ir , water system前言</p><p> 著我國經(jīng)濟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從物質享受到精神享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伴隨著建筑事業(yè)也呈現(xiàn)出一片蓬勃繁榮的景象,中央空調系統(tǒng)在賓館、辦公大樓、商業(yè)中心、醫(yī)院及其他建筑得到廣泛的應用。</p><p> 空調制冷技術的誕生是建筑技術史一項重大進步,它標志著人類從被動適應宏觀自然氣候發(fā)展到主動控制建筑微氣候,在改
17、造和征服自然的過程的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是對空調的依賴也逐漸成為建筑能耗增長的最主要的原因。制冷空調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舒適的空調環(huán)境,但20世紀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機,使制冷空調系統(tǒng)這一能源消耗大戶面臨嚴重考驗,節(jié)能降耗成為空調系統(tǒng)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據(jù)統(tǒng)計,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能耗的35%,空調能耗又約占建筑能耗的50%~60%左右。由此可見,暖通空調能耗占總能耗的比例可高達22.75%。因此,建筑中的空調系統(tǒng)節(jié)能已成為節(jié)能領域
18、中的一個重點和熱點。于是降低空調能耗也被納于建筑節(jié)能的任務中,如何更好的利用現(xiàn)在的空調技術服務人類同時又能滿足建筑能耗的要求,是現(xiàn)階段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工作要點。而暖通空調設計方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建筑環(huán)境的質量和節(jié)能狀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對節(jié)能和環(huán)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暖通空調領域中新的設計方案大量涌現(xiàn),針對同一個設計項目,往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設計方案可供選擇,設計人員要進行大量的方案比較和優(yōu)選工作,設計方案技術經(jīng)濟性比較正在成為影響
19、暖通空調設計</p><p><b> 1 設計總說明</b></p><p><b> 1.1工程概況</b></p><p> 本建筑物是一幢綜合樓,地處上海市,東經(jīng)121.43,北緯31.16,海拔41.7米,室外的風速夏季為3.2m/s,,為坐北朝南,為三層框架結構,一層為教室、辦公室、校長室,接待室;二層
20、為學生宿舍、職工宿舍;三層為餐廳、臥室、餐廳、健身房廚房。每層高度均為3.2米,總建筑面積約608m。建筑內(nèi)除了廚房、儲藏間、衛(wèi)生間沒有空調,其余房間均設有空調,其中建筑內(nèi)走廊、樓梯、雜物間均不設空調,按極輕勞動計算。</p><p> 1.2計算參數(shù)的選擇與設計標準</p><p> 1.2.1室外設計氣象參數(shù)</p><p> 查文獻1,確定上海地區(qū)的室外
21、空氣計算參數(shù):</p><p> 夏季室外大氣壓為1005.3 kPa; 夏季空調計算日平均溫度tp=30℃;</p><p> 夏季空調計算干球溫度tw=32℃; 夏季通風計算干球溫度tg=31℃;</p><p> 夏季空調計算濕球溫度tws=28.2℃; 夏季室外平均風速V =3.2m/s;</p><
22、;p> 夏季相對濕度=64%</p><p> 1.2.2室內(nèi)設計計算參數(shù)</p><p> 干球溫度T w=261 ,相對濕度=60%5%</p><p> 送風速度不大于5m/s,送風溫差為6,送風溫度為20</p><p> 根據(jù)“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確定本建筑的冬夏季室內(nèi)空氣設計標準,本建筑為辦公樓,熱舒適程
23、度為95%。</p><p> ?。?)明確建筑的要求和條件</p><p> 設計前,應了解對各空調間夏季不同溫、濕度的要求;對各房間潔凈度的要求;對各房間噪聲的要求、防火排煙要求、防震的要求;以及對經(jīng)濟指標的要求等。若甲方無特殊要求時,則按設計規(guī)范進行設計。</p><p> 1)闡明當?shù)刂饕O計氣象參數(shù):包括空調室外夏季計算干球溫度;室外夏季計算濕球溫度;
24、室外相對濕度(夏季),月平均相對濕度;夏季大氣壓力。</p><p> 2)列表說明各空調房間的設計條件包括:夏季的溫度、相對濕度、平均風速;新風量、噪聲聲級、空氣中含塵量。</p><p> 3)闡明空調系統(tǒng)方式的選擇及其依據(jù)和服務范圍系統(tǒng)采用的形式和依據(jù),例如全風系統(tǒng)及其選擇依據(jù)、風-水系統(tǒng)及其選擇依據(jù)、全分散式系統(tǒng)及其選擇依據(jù)等。</p><p> 4)
25、闡明空調系統(tǒng)的劃分,組成與其服務區(qū)域并列表說明各系統(tǒng)的送風量,冬夏季的設計負荷,空調方式,氣流組織。</p><p> 5)闡明冷、熱源的選擇及其依據(jù),應標明冷熱源的規(guī)格、型號、臺數(shù)、價格、生產(chǎn)廠家及其先進性、可靠性、經(jīng)濟性。同時還應說明其使用工質的情況及其與環(huán)保的關系。</p><p> (2)對風水系統(tǒng)的要求</p><p> 1)對冷水系統(tǒng)和冷卻水系統(tǒng)應
26、分別說明如下問題:</p><p> 供回水溫度、不同管徑管材材質的選擇、循環(huán)方式;機械循環(huán)的選擇及其依據(jù);管道保溫(冷卻水)材料及厚度、管道附件的選擇情況、水泵的選擇及其依據(jù);表明所選水泵的規(guī)格、型號、臺數(shù)、出產(chǎn)廠家等及安裝時減震措施、管路中最高壓力及試壓的要求、管道防腐措施、換熱器與管路連接注意事項,相關設備如冷卻塔、板式換熱器的選擇情況及其管道的配套情況以及對施工的要求。</p><p
27、> 2)對風系統(tǒng)應說明如下問題:</p><p> 對風道材料、厚度、加工方法、連接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jù)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43-2003);管道穿越變形縫的措施;調節(jié)閥、防火閥的選型及配置情況說明。</p><p><b> ?。?)對施工的要求</b></p><p> 包括對管道支、掛、托架的要求、;對
28、風機安裝的要求,包括選配風機的型號、規(guī)格及其依據(jù);對防腐、保溫的要求;對調試的要求和設計全年運行管理工況的說明和分析(包括對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要求和調整)等。對于直接蒸發(fā)式的戶式中央空調系統(tǒng),應進行設備配型、冷媒配管,并對室內(nèi)機組的氣流組織進行校核。</p><p> 1.3房間負荷計算參數(shù)的選擇</p><p><b> 1.3.1屋頂</b></p>
29、<p> 根據(jù)建筑物的施工說明可知本辦公樓屋頂?shù)谋夭牧蠟樗嗯蛎浾渲閹r,屋頂保溫層厚度δ=70mm,根據(jù)文獻1 附錄2—9已知保溫層厚度可得k=1.22W/(m2?K);</p><p> ε=5.7h;β=0.54;υf=1.8</p><p> 圖1-1 屋頂結構圖</p><p><b> 1.3.2外墻</b>&l
30、t;/p><p> 根據(jù)建筑物的施工說明可知本辦公樓外墻的保溫材料為塑料袋裝膨脹蛭石,外墻保溫層厚度δ=30mm,根據(jù)文獻1 附錄2—9已知保溫層厚度可得 k=1.08W/(m2?K);ε=10.1h;β=0.22;υf=1.3</p><p> 圖1-2 外墻結構圖</p><p><b> 1.3.3玻璃類型</b></p>
31、;<p> 選用5mm原普通玻璃,K=4.54W/(m2?K),掛白色內(nèi)窗簾,無遮陽</p><p> 1.3.4照明、設備散熱</p><p> 由建筑電氣專業(yè)提供,照明設備為暗裝熒光燈,鎮(zhèn)流器設置在頂棚內(nèi),熒光燈罩無通風孔, 功率為15W/m²,設備主要要電腦和打印機分別為150W和50W,設備使用時間從早上8:00到晚上18:00,每天使用10個小時。&
32、lt;/p><p><b> 1.3.5人數(shù)確定</b></p><p> 人員數(shù)的確定是根據(jù)各房間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單位提出的要求確定。各個房間人數(shù)確定列于表1—1</p><p> 表1—1 各個房間人數(shù)</p><p><b> 2 設計計算書</b></p><p&
33、gt; 2.1冷負荷計算方法</p><p> 在空調工程設計中,存在兩中冷負荷計算的計算方法:一為諧波反應法(負荷溫差法),一為冷負荷系數(shù)法。冷負荷系數(shù)法是在傳遞函數(shù)的基礎上為便于在工程中進行手算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簡化計算法。通過冷負荷溫度與冷負荷系數(shù)直接從各種擾量值求得各分項逐時冷負荷。諧波反應法(負荷溫差法)計算的冷負荷的形成包括兩個過程:一是由于外擾(室外綜合溫度)形成室內(nèi)得熱量的過程(既內(nèi)擾量)。此過
34、程考慮外擾的周期性以及圍護結構對外擾量的衰減和延遲性。二是內(nèi)擾量形成冷負荷的過程。此過程是將該熱擾量分成對流和輻射兩個成分。前者是瞬時冷負荷的一部分,后者則要考慮房間總體蓄熱作用后才化為瞬時冷負荷。兩部分疊加即得各計算時刻的冷負荷。本設計運用的是諧波反應法進行冷負荷計算。</p><p> 2.2冷負荷構成與計算公式</p><p> 2.2.1 冷負荷構成</p>&
35、lt;p> 房間冷負荷由以下方面構成:</p><p> (1)屋頂與外墻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p><p> ?。?)外玻璃窗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p><p> (3)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引起的冷負荷 </p><p> ?。?)照明散熱形成的冷負荷</p><p>
36、(5)設備散熱形成的冷負荷</p><p> ?。?)人體散熱形成的冷負荷</p><p> ?。?)人體散濕形成的負荷</p><p> 2.2.2 外墻和屋面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p><p><b> 外墻負荷計算公式:</b></p><p> ?。?-1)
37、 </p><p> 其中:——外墻或屋面瞬變傳熱引起的逐時冷負荷,W;</p><p> ——外墻和屋面的傳熱系數(shù),W/(m2?K),由文獻1附錄2—9查取;</p><p> ——外墻和屋頂?shù)挠嬎忝娣e,m2;</p><p> ――作用時刻下,圍護結構的冷負荷計算溫差,簡稱負荷溫差,由參考 文獻 1附錄2—10查
38、取</p><p><b> ——計算時間,h;</b></p><p> ——圍護結構表面受到周期為24h諧性溫度波作用,溫度傳道表面的時間延遲, h;</p><p> ——溫度波的作用時間,即溫度波作用于圍護結構外表面的時間,h。</p><p> 2.2.3外玻璃窗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p>
39、<p> 外窗瞬時傳熱冷負荷計算公式: </p><p><b> (2-2)</b></p><p> 其中:——外窗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W;</p><p> ——傳熱系數(shù),根據(jù)室內(nèi)外空氣傳熱系數(shù),W/(m2?K );</p><p> ——外窗的計算面積,m2;</p>&l
40、t;p> ——計算時刻的負荷溫差,℃,由參考文獻1附錄2—12查得。</p><p> 2.2.4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引起的冷負荷</p><p> 玻璃窗日射得熱冷負荷計算公式: </p><p> ?。?-3) </p>&l
41、t;p> 其中:——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的冷負荷,W;</p><p> ——外窗的計算面積,m2;</p><p> ——窗的有效面積,單層鋼窗0.85,木窗0.7;雙層鋼窗0.75,木窗0.6;</p><p> ——地點修正系數(shù),查參考文獻1附錄2-13;</p><p> ——內(nèi)遮陽系數(shù),查參考文獻1附錄2-8;<
42、;/p><p> ——窗玻璃的遮擋系數(shù);查參考文獻1附錄2―7;</p><p> ——計算時刻,透過單位窗口面積的太陽總輻射形成的冷負荷,W/m2,查參考文獻1附錄2-13。</p><p> 2.2.5照明散熱形成的冷負荷</p><p> 照明冷負荷計算公式:</p><p> 根據(jù)照明燈具的類型和安裝方式
43、的不同,其得熱量為:</p><p> 白熾燈 W (2-4) </p><p> 熒光燈 W (2-5)</p><p> 其中:——照明設備散熱量,W;</p><p>
44、 n1 ——整流器消耗功率的系數(shù),當明裝熒光燈的鎮(zhèn)流器裝在空調房間內(nèi)時取1.2;</p><p> 當暗裝熒光燈鎮(zhèn)流器裝設在頂棚內(nèi)時取1.0;</p><p> n2 ——燈罩的隔熱系數(shù),明裝時取1.0;暗裝切燈罩上穿小孔時取0.5~0.6;暗裝燈罩上無孔時,視頂棚內(nèi)通風情況,取n2=0.6~0.8;燈具回風時可取0.35; </p><p> N ——照明設
45、備的安裝功率,KW;</p><p> ——照明散熱的負荷系數(shù)。</p><p> 2.2.6設備散熱形成的冷負荷</p><p> 設備冷負荷計算公式:</p><p> W (2-6) </p><p> 其中:——設備散熱量,
46、W;</p><p> ——安裝系數(shù);一般可取0.7-0.8,以反映安裝功率的利用程度。</p><p> ——同時使用系數(shù),一般為0.5—0.8;</p><p> ——負荷系數(shù),反映平均負荷達到最大負荷的程度,一般可取0.5左右,對于給出實耗功率值的電子計算機可取1.0;</p><p> ——考慮排風帶走的熱量系數(shù),一般取0.5
47、;</p><p> N ——設備的安裝功率,kW;</p><p> ——設備器具散熱的負荷系數(shù)。</p><p> 2.2.7人體散熱形成的冷負荷</p><p> 人體顯熱冷負荷計算公式:</p><p> W (2-7)
48、 </p><p> 其中:——不同溫室和勞動性質時成年男子顯熱散熱量,W,可根據(jù)查參考文獻1 表</p><p><b> 2—18查得;</b></p><p><b> ——室內(nèi)全部人數(shù);</b></p><p> ——群集系數(shù),查參考文獻1表2—17可得;<
49、/p><p> ——人體顯熱散熱的負荷系數(shù),查參考文獻1附錄2-16;</p><p> 人體潛熱冷負荷計算公式:</p><p> ?。?-8) </p><p> 其中: ——不同溫室和勞動性質時成年男子顯熱散熱量,W,可根據(jù)查參考文獻1 </p><p>&
50、lt;b> 表2—18查得;</b></p><p><b> ——室內(nèi)全部人數(shù);</b></p><p> ——群集系數(shù),查參考文獻1表2—17可得;</p><p> 2.3夏季冷負荷計算過程</p><p> 用諧波反應法計算各房間的冷負荷,以一層一個教室夏季冷負荷計算為例,計算時間為1
51、1小時。</p><p> 2.3.1墻體散熱引起的冷負荷</p><p> 根據(jù)外墻考文獻1附錄2-10得此外墻冷負荷計算溫度逐時值,并將其列于表2-1。</p><p> 以一層一教室為代表計算房間外墻的冷負荷:</p><p> (1)北墻:結構為圖1-2,K=1.08W/(m2?K),β=0.22, F=86.72 m ;&l
52、t;/p><p> (2)西墻:結構為圖1-2,K=1.08W/(m2?K),β=0.22, F=36.00 m ;</p><p> (3)室內(nèi)設計溫度T=26℃;</p><p> (4)室內(nèi)壓力稍高于室外大氣壓力,故不需考慮由于外氣滲透所引起的冷負荷。</p><p> 圍護結構各部分的冷負荷分項計算如下:教室層高為3.2m,各朝向
53、的墻體面積如由(1) 可知,北外墻傳熱冷負荷計算根據(jù)公式2—1</p><p> 由查參考文獻1附錄2-9查得,K=1.08 W/(m2 ?K ),衰減系數(shù)β=0.22,衰減度υ=1.3,延遲時間ε=10.1h。從附錄2-10查得擾量作用時間–時的上海北向外墻負荷溫差的逐時值即可按式教材查參考文獻1中公式2-58算出北外墻的逐時冷負荷,算結果列于表2—1</p><p> 表2-1 一
54、層北墻一教室北墻傳熱冷負荷房間計算表(W)</p><p> 2.3.2窗戶引起的冷負荷</p><p> 北外窗冷負荷計算根據(jù)公式2—3</p><p> ?。?)瞬變傳熱得熱形成冷負荷</p><p> 由教材查參考文獻1附錄2-12中查得各計算時刻的負荷溫差,計算結果列于表2-3中。</p><p> 表
55、2-3 一層一北窗瞬時傳熱冷負荷(W)</p><p> (2)日射得熱形成冷負荷根據(jù)公式2—4</p><p> 由附錄2-13中得各計算時刻的負荷溫差,窗面積3.24 m2,查表2-6知該房間類型屬于中型,查參考文獻3表3-2選窗為5mm原普通玻璃K=4.54 W/(m2?K )),玻璃窗的遮攔系數(shù)=0.93窗的有效面積系數(shù)為0.85,地點修正系數(shù)為1,窗戶內(nèi)遮陽系數(shù)=0.5,
56、掛淺色內(nèi)窗簾,無遮陽。按式教材查參考文獻1 (2-61)計算,計算結果列于表2-4中。</p><p> 表2-4 一層一教室日射冷負荷計算表</p><p> 2.3.3、照明、設備、人體的冷負荷</p><p> (1)照明設備冷負荷計算計算公式根據(jù)2—5</p><p> 查參考文獻1附錄2-15,開燈后的小時數(shù)-T,連續(xù)使用時
57、間18-8=10h,熒光燈負荷15w/m²,查參考文獻1附錄2-15得負荷系數(shù)JL和冷負荷如下表2-5中:</p><p> 表2-5 一層一教室照明設備冷負荷計算表</p><p> ?。?)人員散熱冷負荷計算根據(jù)公式2—6</p><p> 從參考文獻1表2-18得成年男子輕度勞動,室內(nèi)溫度為26℃的散熱散濕量為:顯熱58W/人,潛熱123 W/
58、人,散濕量184 g/h,以一個為標準教室,一共為30人,人體散熱冷風荷為:顯熱加上潛熱=+,根據(jù)查參考文獻1附錄2-6查得</p><p> 表2-6 一層一教室人員散熱冷負荷計算表</p><p> (3)設備散熱冷負荷計算根據(jù)公式2—7</p><p> 辦公室每間每人都配有一臺電腦(150W)和打印機(50W)各一臺,利用系數(shù)去0.7,同時使用系數(shù)去
59、0.6,負荷系數(shù)去0.5,考慮排風帶走熱量系數(shù)去0.5,查參考文獻1附錄2-14,設備投入使用后的小時數(shù),連續(xù)使用時間11h,則負荷系數(shù)JE和冷負荷如下表:</p><p> 表2-7 一層一教室設備散熱冷負荷計算表</p><p> 2.3.4 冷負荷匯總</p><p> 辦公室201夏季冷負荷計算匯總:</p><p> 表2-
60、8 一層一教室負荷計算匯總(單位:W)</p><p> 有計算可知, 一層一教室最大的圍護結構冷負荷出現(xiàn)在14時,其值為2297W 。</p><p> 其他房間最大冷負荷列于表2—9</p><p> 表2—9 二層各房間冷負荷總匯</p><p> 3 空調系統(tǒng)的選擇</p><p> 3.1空調系
61、統(tǒng)方案的比較</p><p> 現(xiàn)如今在我國廣泛應用的系統(tǒng)主要有以下幾種: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制冷劑系統(tǒng)、傳統(tǒng)的中央空調、冷熱組合系統(tǒng)中的熱泵系統(tǒng)及燃氣鍋爐加制冷系統(tǒng)等。</p><p> ?。?)按介質分類: </p><p> 1)全水系統(tǒng):熱水時承擔室內(nèi)熱負荷;冷水時承擔冷負荷和濕負荷。優(yōu)點是:輸送能耗低水管占空間??;使用靈活方便,各房間可獨立調節(jié)控制;各
62、房間空氣互不串通,有利于保證空氣品質;系統(tǒng)占建筑面積小。缺點是:運行維護量大;無加濕功能;風機盤管運行時有噪音。適用于對室內(nèi)空氣品質要求不高的旅館客房的等建筑中。</p><p> 2)全空氣系統(tǒng):以空氣為介質向室內(nèi)提供冷量或熱量。優(yōu)點是:空氣分布可按需要均勻分布,可采用全新風使空氣品質好,有較強的除濕能力,維護簡單。缺點是:對層高有要求,風水管占用空間大。適用于高大空間的場所,冷負荷密度大潛熱負荷大或對室內(nèi)含
63、塵濃度由要求的場所。</p><p> 3)空氣水系統(tǒng):以空氣和水為介質共同承擔室內(nèi)的負荷。優(yōu)點是:可各房間分別單獨控制,室內(nèi)空氣品質較好,出初投資低,而且機房占用面積小。缺點是:不可采用全新風運行,維修量大,運行費用高。</p><p> 4)冷劑系統(tǒng):以制冷劑為介質直接用于對室內(nèi)空調進行冷卻去濕或加熱即擁戴制冷機的空調器來處理室內(nèi)的負荷。優(yōu)點是:結構緊湊體積小占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
64、,機房層高要求低,使用靈活方便,各房間不會相互污染串聲,發(fā)生火災時不會通過風道蔓延對防火有利,比較環(huán)保。缺點是:能源的選擇和組合受限制,制冷性能系數(shù)較小,噪聲大壽命較短。</p><p><b> (2)其他分類</b></p><p> 1)按空氣處理設備的設置情況分類的有集中系統(tǒng)、半集中系統(tǒng)、全分散系統(tǒng)。</p><p> 2)根據(jù)集
65、中式空調系統(tǒng)處理的空氣來源分類可分封閉式系統(tǒng)、直流系統(tǒng)、混合式系統(tǒng)。</p><p> 3.2空調系統(tǒng)的選擇</p><p> 此建筑采用空氣-水系統(tǒng)中的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系統(tǒng)。風機盤管布置靈活,各房間可以實現(xiàn)獨立調節(jié)室溫,房間不住人時可以方便的關閉機組,比其他系統(tǒng)較節(jié)省運轉費用。又因風機多檔變速,在冷量上能由使用者直接進行一定的調節(jié)。而采用獨立的新風供給室內(nèi)新風即提高了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和運
66、轉的靈活性,且進入風機盤管的供水溫度可適當?shù)奶岣?,水管的結露現(xiàn)象可得到改善。</p><p>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被廣泛應用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其存在著一些缺點,如在風機盤管運行時間長了,就會在盤管表面積存濕垢,產(chǎn)生霉菌的問題,從而影響空調房間的空氣品質。而如果采用干工況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則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且可以不設凝結水系統(tǒng),防止凝結水滴漏對建筑物及裝飾物造成破壞。</p>&l
67、t;p> 采用此方法設計時新風要負擔室內(nèi)的所有濕負荷和部分冷負荷,而風機盤管只負擔室內(nèi)的部分冷負荷,此系統(tǒng)設計具有良好的房間衛(wèi)生條件,但由于新風露點溫度較低,對新風處理設備的冷卻去濕能力要求較高。</p><p> 用此方法設計時,由于具有室內(nèi)冷負荷變化時,通過末端裝置調節(jié)重新分配各空調房間冷量的能力,在系統(tǒng)設計冷負荷的計算中,對制冷設備容量選擇具有很大影響的室內(nèi)冷負荷應當以空調建筑中所有房間逐時冷負荷
68、的綜合最大值為依據(jù)。</p><p> 本系統(tǒng)為舒適空調,采用半集中式空調,這樣系統(tǒng)除了有集中在空調機房的空氣處理設備可以處理一部分的空氣外,還有分散在被調節(jié)房間內(nèi)的空氣處理設備,它們可以對室外空氣進行就地處理或對來自集中處理設備的空氣再進行補充,風機盤管系統(tǒng)加新風系統(tǒng)就屬于這類。</p><p> 為了防止盤管表面積存濕垢,產(chǎn)生霉菌,影響空調房間的空氣品質,采用干工況風機盤管加獨立新
69、風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這種系統(tǒng)讓新風承擔圍護結構傳熱的漸變負荷與室內(nèi)的潛熱負荷,而風機盤管承擔照明、日射、人體等的瞬變顯熱負荷。</p><p> 風量及氣流組織設計計算</p><p> 3.2.1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的優(yōu)點</p><p> 初投資??;電力耗費??;機房面積??;風水管占有空間??;各個房間的個別控制冬夏均可用;可達到的溫濕度精度較高;設計施工技術比較
70、簡單;可達到較底噪音。</p><p> 3.2.2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的空調方式的特點</p><p> (1)噪音小,具有個別控制的優(yōu)越性。風機盤管機組的風機速度可分為高、中、低三檔;水路系統(tǒng)采用冷熱水自動控制溫度調節(jié)器等,可靈活地調節(jié)各個房間的溫度;室內(nèi)無人時機組會停止工作,運轉經(jīng)濟、節(jié)能。</p><p> (2)系統(tǒng)分區(qū)進行調節(jié)控制容易。冷熱負荷按
71、房間朝向、使用目的、使用時間等把系統(tǒng)分割為若干區(qū)域,進行控制。</p><p> (3)風機盤管機組體積小,布置和安裝方便,屬于系統(tǒng)的末端機組類型。</p><p><b> (4)占建筑空間小</b></p><p> (5)對于將來建筑物的擴建,而相應增設風機盤管機組,實現(xiàn)比較容易。</p><p> 3.2
72、.3 風機盤管采用臥式、暗裝,這樣的特點為</p><p> (1)防止結露滴水,配備寬大凝水盤和槽式受水裝置。</p><p> (2)過濾器及側面拆卸簡單,配管檢修方便</p><p> (3)臥式暗裝可另配備回風箱,便于風管連接</p><p> (4)不占地面空間四、風機盤管機組的組成:風機、電機、盤管、空氣過濾器、空氣調節(jié)
73、裝置和箱體。</p><p> 3.2.4 新風補給系統(tǒng)</p><p> 本設計采用單獨新風系統(tǒng),而且新風不承擔室內(nèi)負荷,由支風道將處理的新鮮空氣送入內(nèi)。這種系統(tǒng)設置單獨的空氣處理機組,可隨著室外氣象參數(shù)變化進行調節(jié),保證室內(nèi)參數(shù)特別是房間的濕度。</p><p> 3.2.5 風機盤管空調系統(tǒng)的水系統(tǒng)的優(yōu)點</p><p>
74、本設計采用雙管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冬季供熱水,夏季供冷水都在一個管路中進行。特點是,系統(tǒng)簡單,初投資節(jié)省,設備費小,配備空間小,熱量損失小,對環(huán)境控制性能優(yōu)良。</p><p> 3.2.6送風口形式、材料與布置</p><p> 送風口與梁平行布置。一般采用薄鋼板涂漆或鍍鋅鋼板,風管外表面涂防銹漆。送風口形式如圖3—1</p><p><b> 圖3—1
75、</b></p><p> 3.3風量計算與風機盤管選擇計算</p><p> 對于舒適性空調且層高≤5m,送風溫差設為Δto=60C,則送風溫度為to=20 0C, 室內(nèi)設計溫度為tN=26±1 0C,室內(nèi)相對濕度φN=60±5%。查文獻1表2-18,換氣次數(shù)應在5次/h左右。</p><p><b> 3.3.1風
76、量計算</b></p><p> (1)采用新風不擔負室內(nèi)負荷的方案,即送入室內(nèi)新風的焓處理到與室內(nèi)空氣焓線,新風處理的機器露點相對濕度即可定出新風處理后的機器露點L。</p><p> (2)空調系統(tǒng)送風狀態(tài)和送風量的確定可在h-d圖上進行,具體步驟如下:</p><p> ?、?在焓濕圖上找出室內(nèi)狀態(tài)點N,室外狀態(tài)點W;</p>&
77、lt;p> ?、?根據(jù)計算出的室內(nèi)冷負荷Q和濕負荷W求出, 再過N點畫出線與線相交(按送風溫差),得送風點O</p><p> ?、?根據(jù)等焓線,由新風處理后的機器露點相對濕度定出L點;</p><p> ?、?根據(jù)新風比確定M點;</p><p><b> ?、?連接N,M </b></p><p> 圖3-
78、2 空氣處理h-d圖</p><p><b> ?。?)計算公式</b></p><p><b> 熱濕比:</b></p><p> = (3-1)</p><p><b> 按消除余熱:</b></p&g
79、t;<p><b> (3-2)</b></p><p><b> 換氣次數(shù):</b></p><p> n= (3-3)</p><p> (4)以一層一教室為例計算風量和新風量。</p><p> ?、偈覂?nèi)狀態(tài)參數(shù):t
80、=26±1,=60%±5%,=6,查焓濕圖得: h=58kJ/kg , 室外參數(shù)t=34℃ t=28.2℃ 查焓濕圖得:hw=90.8kJ/kg</p><p> ?、诓閰⒖嘉墨I1表2-20 室內(nèi)允許波動范圍為±1.0℃時送風溫差為6—10℃,換氣次數(shù)大于等于5次/h,取送風溫差為6℃,則t=20℃ =48.5 kJ/kg </p><p> ③
81、以一層一教室為例進行風量與氣流組織計算:</p><p> 最大冷負荷:Q=2297W 散濕量:w=0.409</p><p> 熱濕比: ===5567</p><p> 查《空氣調節(jié)》附錄1-2得:</p><p> =58kJ/kg,=48kJ/kg,</p><
82、p> 按消除余熱: G===0.24 </p><p> 新風量的一般原則:滿足衛(wèi)生要求,為了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必須向空調房間送入足夠的新風,標準房間每人新風量為30m3/h;補充局部排風量,當空調房間內(nèi)有局部排風裝置時,為了不使房間產(chǎn)生負壓,在系統(tǒng)中必須有相應的新風量來補充排風量保證空調房間的正壓要求;為防止室外空氣無組織侵入,影響室內(nèi)空調叁數(shù),需要在空調房間內(nèi)保保持正壓,一般情況空
83、調房間正壓取5-10Pa;空調系統(tǒng)的新風量不應小于總風量的10%,以確保衛(wèi)生和安全.,最小新風量取系統(tǒng)總風量的10%與滿足室內(nèi)衛(wèi)生要求的新風量的大者。</p><p> 按滿足衛(wèi)生要求,最小新風量G=ng=830=240 </p><p> 按滿足系統(tǒng)總送風量10%G,最小新風量G=0.024 =72</p><p> 故最小新風量G=240 </p&g
84、t;<p> 新風比:==33.8%>10% 確定M點</p><p> 換氣次數(shù):n===5,滿足換氣要求;</p><p> 風機盤管風量 =-=720-240=480</p><p> 根據(jù)以上的計算得到送風狀態(tài)點、熱濕比線,新風比,可畫出新風不承擔室內(nèi)負荷的焓濕圖,如圖3—2</p><p> 根據(jù)以上計
85、算可得出其他樓層其他房間的送總風量、新風量與風機盤管風量,得各層風量與風機盤管風量列于表3—1。</p><p> 表3—1 各房間新風量與風機盤管風量 </p><p> 3.3.2 風機盤管的選擇與布置</p><p> (1)風機盤管的選擇 </p><p> 根據(jù)以上負荷計算結果得冷量和風量,對每個房間進行風機盤管選型.&l
86、t;/p><p> 根據(jù)房間的負荷2297W,參照國家標準生產(chǎn)參數(shù),選取1臺風機盤管型號為FP68,高檔風量為510 m3/h;額定制冷量1555W。</p><p> 滿足要求,且風量、冷量均有富余量。以下選擇方法與此教室選擇相同。</p><p> 表3-2風機盤管選擇 </p><p> (2)風機盤管的布置</p>
87、<p> 風機盤管的布置與空調房間的使用性質和建筑形式有關,對于客房標準間一般布置在進門的過道頂棚內(nèi),采用吊頂臥式暗裝的形式。</p><p> 風機盤管機組空調系統(tǒng)的新風供給方式采用由獨立新風系統(tǒng)供給室內(nèi)新風,經(jīng)過處理過的新風從進風總風管通過支管送入各個房間。單獨設置的新風機組,可隨室外空氣狀態(tài)參數(shù)的變化進行調節(jié),保證了室內(nèi)空氣參數(shù)的穩(wěn)定,房間新風全年都可以得到保證。</p><
88、;p> 風機盤管機組的供水系統(tǒng)采用雙水管系統(tǒng),過渡季節(jié)盡量利用室外新風,關閉空調機組關閉供水。</p><p> 3.3.3 風機盤管管道尺寸</p><p> 風機盤管的送風管的選擇計算。選擇送風管空氣流速為2-4m/s,出風口速度取3m/s,可以計算得出圖中所選六種風機盤管的風管尺寸,見表3—2</p><p> 表3—2 風機盤管管道選擇 <
89、;/p><p> 3.3.4 合用送風口計算</p><p> 本建筑采用了側送的氣流組織方式,由圖上可以看出,大部分風機盤管和新風送風口可采用同一個送風口,計算過程如下:</p><p> 由已知可得風機盤管實際送風量為470 m3/h,新風量為240 m3/h,總送風量為710 m3/h。根據(jù)新風負荷2297和風機盤管送風量,選擇風機盤管FP68型號。假定送風
90、速度為3.0m/s,則計算得到送風口尺寸為600×120,實際流速為710/(3600×0.6×0.12)=2.7m/s?;仫L口尺寸為800×240。同理可得出其他房間的合用送風口尺寸,見表3—3。</p><p><b> 表3—3風口尺寸</b></p><p> 3.4新風機組的選擇計算與布置</p>&
91、lt;p> 3.4.1 新風負荷計算</p><p> 新風量按衛(wèi)生標準,辦公室30m3╱(h·人),接待室取15m3╱(h·人),宿舍取20m3╱(h·人),校長室50m3╱(h·人)。</p><p><b> 計算公式:</b></p><p> Q:新風冷負荷,W;Gw:新風量,kg
92、/s;</p><p> hw:室外空氣焓值,kJ/kg;室外空氣計算溫度tw=34℃,</p><p> 室外濕球溫度:ts=28.2℃;查焓濕圖知其對應的焓值為hw=90.8kJ/㎏;</p><p> hn:室內(nèi)焓值,kJ/kg;室內(nèi)空氣溫度26℃,相對濕度60%,查焓濕圖知其對應的焓值為 hn=58kJ/㎏;</p><p>
93、 每個人所需的新風冷負荷計算如下:</p><p> 辦公室:=30×1.2/3600×(90.8-58)=328 w/人</p><p> 會議室:=20×1.2/3600×(90.8-58)=218.7 w/人</p><p> 宿舍:=20×1.2/3600×(90.8-58)=218.7 w/
94、人</p><p> 校長室:=50×1.2/3600×(90.8-58)=546.7 w/人</p><p> 根據(jù)以上計算可得每個房間的新風冷負荷量和新風量,以第一層為例,列于表3—4。</p><p> 表3—4 一層各個房間新風冷負荷與新風量 </p><p> 同理,可計算得到其他樓層的風量和冷負荷。其余
95、辦公室新風量與新風冷負荷見附錄1</p><p> 一層所有房間的新風負荷為33.3KW,室內(nèi)空氣計算溫度26℃,相對濕度60%,室外干球溫度34℃,濕球溫度28.2℃, 根據(jù)各個房間的功能不同人均新風量都有要求,總的新風量為2570m3/h。</p><p> 因此,根據(jù)風量和冷負荷,預選選得新風機組型號為開利的DBFP-3D,額定制冷量為38KW,額定風量為3000 m3/h。&l
96、t;/p><p> 3.4.2 新風管道的布置</p><p> (1)新風管道全部用鍍鋅鋼板制作,厚度及加工方法,按文獻19規(guī)定確定,主管和支管的斷面尺寸在圖中標明;</p><p> ?。?)穿越沉降縫或變形縫處的風管兩側,以及與通風機進出口相連處,應設置長度為200~300mm的帆布軟接,軟接的接口應牢固、嚴密。在軟接處禁止變徑;</p><
97、;p> ?。?)風管上的可拆卸接口,不得設置在墻體或樓板內(nèi);</p><p> ?。?)所有水平或垂直的風管,必須設置必要的支吊或托架其構造形式由安裝單位在保證牢固、可靠的原則下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選定,詳見GBT616;</p><p> ?。?)風管支、吊架或托架應設置于保溫層的外部,并在支吊托架與風管間鑲以墊木,同時,應避免在法蘭,測量孔、調節(jié)閥等零部件外設置支吊托架;</p&g
98、t;<p> (6)安裝調節(jié)閥,蝶閥等調節(jié)配件時,必須注意將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p><p> ?。?)安裝防火閥和排煙閥時,應先對起外觀質量和動作的靈活性與可靠性進行檢驗,確認合格后再進行安裝;</p><p> ?。?)防火閥的安裝位置必須與設計相符,氣流方向務必與閥體上標志的箭頭相一致,嚴禁反向;</p><p> ?。?)防火閥
99、必須單獨配置支吊架。</p><p> 新風機組的布置與每層建筑的建筑形式有關,由于單層的新風量不大,即每層只需布置一—二個新風機組,需布置在容易引進,使風管最近和最不利環(huán)路阻力較為平衡的位置,新風支管出口直接接入室內(nèi)。新風入口注意事項</p><p> (1)新風進口位置:本系統(tǒng)采用獨立的新風系統(tǒng),因此只須考慮風機盤管機組配置合理;布置時應盡量使排風口與進風口遠離,進風口應盡量放在排
100、風口的上風側;為避免吸入室外地面灰塵,進風口底部應距地面不宜低于2m。</p><p> ?。?)新風口其他要求:進風口應設百葉窗,以防雨水進入,百葉窗應采用固定的百葉窗,在多雨地區(qū),宜采用防水的百葉窗。</p><p> 本系統(tǒng)新風口選用防水的百葉窗。</p><p><b> 3.5排風設計</b></p><p&g
101、t; 本建筑排風方式為自然排風,這種方式簡單、節(jié)能、投資少,并且在一天大部分時間內(nèi)均能起作用。但排風能力有限,易受室內(nèi)外溫濕度、大氣壓力、風速、風向等因素的影響,排風量不穩(wěn)定,沒有防止回流的措施,不能滿足防火要求。但辦公室內(nèi)能保證是正壓,能夠排除分量。所以辦公樓的房間采用自然排風,無需再用其余排風裝置。因衛(wèi)生間不布置空調,則在廁所內(nèi)安裝排風扇。并在屋頂設置安放排風機。</p><p><b> 4
102、 空氣組織</b></p><p> 空氣分布又稱氣流組織,也就是設計者要組織空氣合理的流動。大多數(shù)空調與通風系統(tǒng)都需要向房間或被控制區(qū)送入和排出空氣,不同形狀的房間、不同的送風口和回風口形式和布置、不同大小的送風量都影響室內(nèi)空氣的流速分布、溫濕度分布和污染物濃度分布。室內(nèi)氣流速度、溫濕度都是人體熱舒適的要素,而污染物濃度時空氣品質的重要指標。因此,要想使房間內(nèi)人群的活動區(qū)域成為一個溫濕度適宜,空氣
103、品質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不僅要有合理的系統(tǒng)形式及對空氣的處理方案,而且要有合適的空氣分布。</p><p> 4.1 氣流組織形式</p><p><b> 氣流組織計算過程</b></p><p><b> 總送風量:</b></p><p> L=
104、 (4-5)</p><p> 每個送風口的送風量:</p><p><b> (4-6)</b></p><p><b> 送風口數(shù)目: </b></p><p> n=
105、 (4-7)</p><p><b> 送風速度: </b></p><p> v= (4-8)</p><p><b> 阿基米德數(shù):</b>
106、</p><p> A= (4-9)</p><p> 1)根據(jù)公式(4-5)求總流量:</p><p><b> L= = </b></p><p> 2) 確定送風口尺寸</p
107、><p> =0.125 查空氣調節(jié)手冊(第二版)圖5-10得,</p><p> 4.1.1 常見送回風形式</p><p> 送風、回風方式有以下幾種:</p><p><b> ?。?)側送 </b></p><p> 側送是空調房間中最常用的一種氣流組織方式。一般為貼附射流形式出現(xiàn),
108、工作區(qū)通常是回流。對于室溫允許波動范圍有要求的空調房間,一般能夠滿足區(qū)域溫差的要求。因此,除了區(qū)域溫差和工作區(qū)風速要求很嚴格,以及送風射程很短,不能滿足射流擴散和室溫溫差衰減的要求以外,通常宜采用這種方式。</p><p><b> (2)噴口送風</b></p><p> 噴口送風是大型體育館、禮堂、劇院、通用大廳以及高大空間等建筑中通常采用的一種送風方式。由高
109、速噴口送出的射流帶動室內(nèi)空氣進行強烈混合,使射流流量成倍的增加,射流截面不斷擴大,速度逐漸衰減,室內(nèi)形成大的回旋氣流,工作區(qū)一般是回流。由于這種送風方式具有射程遠、系統(tǒng)簡單、投資較省,一般能夠滿足工作區(qū)舒適條件。因此,在高大空間以及要求舒適性的空調建筑中,宜采用噴口送風。</p><p><b> ?。?)回風口</b></p><p> 由于回風口的氣流流動對室內(nèi)
110、氣流組織影響不大,因而回風口的構造比較簡單。常用的回風口有單層百葉風口、格柵風口、網(wǎng)式風口及活動蓖板式風口?;仫L口的形狀和位置根據(jù)氣流組織要求而定。</p><p> 4.1.2 送風口、回風口布置</p><p> 對于室溫允許波動的范圍有要求的空調房間,一般能夠滿足區(qū)域溫差的要求,該設計采用側送風的氣流組織形式,側送風口的安裝離頂棚距離近,且又以15~20度仰角向上送風時,則可加強
111、貼附,借以增加射流。合理地組織氣流流線的問題,主要是考慮送風口的位置,回風口的影響較小,對于局部熱源應盡可能處在工作區(qū)的下風側或者接近回風。設計側頂送風口的調節(jié)應達到一下的要求: </p><p> ?。?)各風管之間風量調節(jié);</p><p> ?。?)射流軸線水平方向的調節(jié),使送風速度均勻,射流軸線不偏斜;</p><p> (3)水平面擴散角的調節(jié)。<
112、;/p><p> ?。?)豎向仰角的調節(jié),一般以向上10~20度的仰角,加強貼附,增加射程;</p><p> 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系統(tǒng)使風機盤管暗裝于天花板,采用上側送風,同側上部回風的形式。送風氣流貼附于頂棚,工作區(qū)處于回流區(qū)中。送風與室內(nèi)空氣混合充分,工作區(qū)的風速較低,溫度濕度比較均勻,適用于小空間的客房及其他要求舒適性較高的場所。該氣流分布排出的空氣污染濃度或溫度基本上等于工作區(qū)的濃度
113、和溫度,也就是說通風效率Ev和溫度效率Et接近于1,但換氣效率η較低,一般在0.2-0.55。</p><p> 表4—1 公共建筑各管道建議風速 </p><p> 4.2 回風口布置原則</p><p> 房間內(nèi)的回風是一個匯流的流場,風速的衰減很快,它對于房間的送風口來說影響比較小,因此回風口也比較簡單。</p><p> (1
114、) 空調房間的氣流流型主要取決于送風射流,回風口的位置對氣流的流型影響很小, 對區(qū)域的溫差影響也較小。因此,除了高大空間或面積大而有較高的區(qū)域溫差的空調房間外,一般可以僅在一側布置回風口;</p><p> (2) 回風口不應在射流區(qū)域內(nèi),以防氣流“短路”;</p><p> (3) 高大空間上部有一定的余熱量時,宜在上部增設排風口或回風口減少余熱量,以減少空調區(qū)的熱量;</p&
115、gt;<p> (4) 有走廊、多間的空調房間,如對消聲、潔凈度要求不高,室內(nèi)又不放出有害氣體,可在走廊頭布置回風口集中回風;而在各空調房間內(nèi),在走廊鄰接的門或內(nèi)墻下側,亦可設置可調百葉窗柵口;</p><p> 影響空調區(qū)域的局部熱源,可用排風罩或排風口形式進行隔離。</p><p> 4.3 回風口風速和形式</p><p> (1)回風口
116、風速按表4-2選用</p><p> 表4—2 回風口風速選擇</p><p> 回風口風量需要調節(jié)時,調節(jié)閥可設在支管或回風口上,具體視情況而定。</p><p> (2) 常用回風口的形式:單層百葉窗風口、固定柵格風口、網(wǎng)板風口、篦孔或孔板風口等等。</p><p> (3) 本次設計采用的是經(jīng)常使用的單層百葉回風口</p&
117、gt;<p><b> 5 風管水力計算</b></p><p> 經(jīng)過處理的風要通過風道送到各個房間,而空調房間的送風量,送風速度能否達到要求,完全取決于風道系統(tǒng)內(nèi)的壓力分布及風機的工作狀態(tài)。所以風道設計直接影響空調房間的氣流組織和空調效果。計算其風管的最不利環(huán)路的阻力,根據(jù)此阻力選擇合適的通風機。</p><p> 5.1風管水力計算概述&l
118、t;/p><p> 5.1.1 管阻力計算主要步驟</p><p> 本工程由于對噪聲有嚴格的要求,送風采用低速送風。對風管進行設計,采用假定流速法。管道為矩形。假定流速法的設計計算步驟如下:</p><p> ?。?)繪制系統(tǒng)軸側圖,標注各段的長度和風量; </p><p> (2)選定最不利管路(一般是指最長或局部構件最多的分支管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論文-某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
- 上海市某辦公樓中央空調設計【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設計---某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
- 某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某綜合樓中央空調的設計
- 畢業(yè)設計--某綜合樓中央空調系統(tǒng)設計
- 上海市某辦公樓中央空調設計【開題報告】
- 上海市辦公大樓中央空調設計【畢業(yè)論文】
- 上海市某教學樓空調設計【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設計--- 綜合樓中央空調系統(tǒng)
- 畢業(yè)設計---綜合樓中央空調系統(tǒng)
- 畢業(yè)設計---某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含全套圖紙)
- 某綜合樓中央空調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 畢業(yè)設計---某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含全套圖紙).doc
- 某辦公樓中央空調系統(tǒng)設計畢業(yè)論文
- 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畢業(yè)設計上海市某辦公樓中央空調設計
- 上海郵政辦公樓中央空調設計【畢業(yè)論文】
- 慈溪某辦公樓中央空調設計【畢業(yè)論文】
- 某辦公樓中央空調系統(tǒng)設計畢業(yè)論文
- 某綜合樓中央空調設計-化工大學學士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