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基礎知識 1.概念 量子能量≥12eV的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稱為電離輻射 2.舉例 X射線,γ射線,α射線,β射線,中子,質子等,電離輻射及其粒子,3. 常用電離輻射單位(自學) ①放射性活度A=dN/dt 1Bq=2.703×10-11Ci 表示放射源的強弱,即物體中放射性核素多少 ②照射量X=dQ/dm C/kg R

2、 表示輻射場強弱,即空間X射線或γ射線強弱 只能用于X射線或γ射線 ③吸收劑量D=dE/dm 1Gy=100rad 表示被照介質吸收輻射能量的大小 用于任何物質對任何一種輻射能量的吸收,④劑量當量H=DQN 1Sv=100rem 衡量不同類型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 輻射防護專用 經(jīng)輻射品質和照射條件因

3、數(shù)加權修正后的吸收劑量 D:吸收劑量 Q:品質因數(shù) X、γ射線,電子射線 1 能量未知的中子、質子射線,靜止質量大于1amu的單電荷粒子 10 能量未知的α粒子、多電荷粒子、電荷數(shù)

4、未知的粒子 20 N:照射條件影響因數(shù),暫定N=1,二.接觸機會 1.核工業(yè)系統(tǒng) 2.射線發(fā)生器的生產使用 醫(yī)療場所的電離輻射* 3.放射性核素的生產使用 醫(yī)療場所的電離輻射* 4.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礦生產,三.電離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方式 1.外照射 輻射源在人體之外 特點 脫離或遠離輻射

5、源,輻射作用即停止 遠—全身照射 近—局部照射 2.內照射 放射性核素經(jīng)呼吸道、消化道、皮膚和注射途徑進入體內,對機體產生持續(xù)性作用 持續(xù)作用直至排出體外,或經(jīng)10個以上半衰期蛻變,才可忽略不計,3.放射性核素體表沾染 放射性核素沾染皮膚或粘膜 局部外照射 或吸收成為內照射 4.復合照射 放射復合燒傷(兩種以上放射損傷) 放射復合創(chuàng)傷(放

6、射與非放射創(chuàng)傷),四.輻射的影響因素 1.輻射有關因素 ①輻射的物理特性 穿透力 X、γ射線、中子、高能β粒子 強大的貫穿輻射作用,穿透至組織深部或整個人體組織 多以外照射形式引起急性效應 電離密度 α、β射線穿透力較小,但電離密度大,一旦進入體內,輻射損傷較嚴重 多以內照射形式引起遠期效應,②劑量與劑量率

7、 隨機效應的發(fā)生概率隨劑量增加而增加 確定效應的發(fā)生概率在閾值以上也隨劑量增加而升高 劑量率=單位時間內機體所接受的照射劑量 劑量率越大,則效應發(fā)生率也越大,程度也越嚴重 特別是劑量率介于0.1Gy/h~1Gy/min之間時 ③照射部位 輻射敏感性 腹部>盆腔>頭部>胸部>四肢,④照射面積 照射面積越大,則生物學效應越嚴重 同樣的

8、照射量,局部照射作用不明顯,但全身接受照射面積達1/3,則可產生明顯的輻射效應 ⑤次數(shù) 每次照射后機體存在對損傷的修復作用 同樣效應,分次照射所需劑量比單次照射所需劑量高 或總劑量相同,單次照射的效應比分次照射嚴重 ⑥輻射品質 高LET輻射(n、α)的生物效應>低 LET輻射(X、γ),2.機體因素 一般來說,輻射易感性與細胞分裂活動成正比,與分化程度成反比 淋巴細胞和卵

9、母細胞則例外,對輻射相當敏感 輻射易感性—DNA含量 輻射易感性與細胞間期染色體體積(DNA含量)成正比 輻射易感性—細胞周期 細胞增殖周期不同,輻射易感性也不同,以DNA合成期易感性最高,組織易感性 淋巴組織、胸腺、骨髓、性腺和胚胎 (高度易感,重點防護) 神經(jīng)、肌肉、骨等結締組織易感性較低 易感性由高至低: 1.淋巴細胞;2.原紅細胞;3.髓細

10、胞;4.骨髓巨核細胞;5.精細胞;6.卵細胞;7.空腸與回腸的腺窩細胞;8.皮膚及器官的上皮細胞;9.眼晶狀體的上皮細胞;10.軟骨細胞;11.骨母細胞;12.血管內皮細胞;13.腺上皮細胞;14.肝細胞;15.腎小管上皮細胞;16.神經(jīng)膠質細胞;17.神經(jīng)細胞;18.肺上皮細胞;19.肌細胞;20.結締組織細胞;21.骨細胞,機體各種細胞對輻射的敏感性(按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五.電離輻射效應分類 ⑴按劑量-效應關系分類 ICR

11、P(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 ①隨機效應stochastic effects 指致癌效應、遺傳損傷效應等 該效應的發(fā)生概率與劑量大小有關(放射劑量越大,癌癥發(fā)生率越高) 損傷程度與劑量無關(一旦啟動致癌/遺傳效應,該效應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 不存在損傷效應的劑量閾值(只要有照射,即使劑量再低,仍會致癌),②確定效應deterministic effects 指急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內障、放射

12、性皮膚損傷、放射性生育障礙等,當輻射劑量超過一定閾值時,損傷效應發(fā)生概率將急劇增高,且損傷的嚴重程度也隨劑量加大而加重 有損傷閾值,閾值以下相對安全 這種區(qū)分有利于輻射防護標準的制定和采取不同的防護策略,⑵按效應發(fā)生的不同個體(空間特點)分類 軀體效應(整體效應、局部效應) 遺傳效應 胚胎效應 ⑶按效應出現(xiàn)的時間規(guī)律分類 近期效應(急性效應、慢性效應) 遠期效應,電離輻射損傷效應分

13、類,六.電離輻射對機體的作用 1.輻射作用的物理過程 帶電粒子 α、 β、p等穿入機體時,不斷使其路徑周圍的原子發(fā)生電離和激發(fā),產生許多離子對,本身逐漸損失能量,直到耗盡多余的能量為止 線能量轉移(LET, Linear Energy Transfer) 帶電粒子在其路徑單位長度上所消耗于電離和激發(fā)的能量。粒子LET值越大,對生物大分子的破壞作用越大 低LET輻射(LET≤3.5KeV/?m) —

14、β、e射線 高LET輻射(LET >3.5KeV/?m) —α、p射線,非帶電粒子 X、γ、n 等雖不能直接使物質發(fā)生電離,但在穿透組織時,可與物質的電子或原子核相碰,一次將能量全部或部分地傳遞給被碰撞粒子,生成次級帶電粒子。次級帶電粒子再使其周圍原子電離與激發(fā) 低LET輻射—X、γ與組織作用,主要產生次級電子 高LET輻射—n與組織作用,主要產生反沖質子,2.輻射生物效應的機理 ①直接作用

15、 輻射粒子一部分打到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質等)上,直接使其受到損傷(電離、激發(fā)或化學鍵斷裂) ②間接作用 輻射粒子的另一部分先引起水分子電離,生成各種自由基和活性分子(H?、OH?、H2O2、H2O+等),繼而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損傷,③損傷結局 嚴重損傷—細胞死亡 修復損傷、再生、代償—細胞存活 異常修復(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等) 發(fā)生在體細胞—癌癥 發(fā)生在

16、生殖細胞—遺傳損傷效應 ④應對(適應)作用—刺激效應 繁殖與修復功能 免疫增強效應 體內激素平衡改變等,七.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效應 (一)放射病 1.概念 一定劑量的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損傷,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⑴概念 一次或短時間(數(shù)日)內受到多次全身照射,吸收劑量達到1Gy以上 多見于事故性照射和核爆炸 ⑵病程 初期、假愈期、

17、極期和恢復期 有明顯的時相性,⑶臨床表現(xiàn)及類型 ①骨髓型(1~10Gy) 最為多見 主要引起骨髓造血系統(tǒng)損傷 表現(xiàn)為白細胞數(shù)減少、感染性出血??谘什扛腥驹钭顬槊黠@ ②胃腸型(10~50Gy) 表現(xiàn)為頻繁嘔吐、腹瀉,水樣便或血水便,并常發(fā)生腸麻痹、腸套疊、腸梗阻等 ③腦型(>50Gy) 受照后病人短時間出現(xiàn)精神萎靡,很快轉為意識障礙、共濟失調、抽搐、躁動和休克,⑷診斷

18、《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 ⑸治療原則 消毒隔離 抗感染 抗出血 全身支持治療,3.外照射亞急性放射病 ⑴概念 較長時間(數(shù)周到數(shù)月)內連續(xù)或間斷較大劑量外照射,累積劑量>1Gy ⑵臨床表現(xiàn)—造血功能障礙 造血組織破壞、萎縮、再生障礙 骨髓細胞異常增生 骨髓纖維化,⑶診斷 《GBZ99-2002外照射亞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 ⑷治療原則

19、 保護和促進造血功能恢復,改善全身狀況,預防感染和出血等并發(fā)癥,4.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⑴概念 放射工作人員在較長時間內連續(xù)或間斷受到超劑量當量限值(0.05Sv)的外照射,累積劑量當量達到 1.5Sv以上所引起的以造血組織損傷為主,并伴有其它系統(tǒng)改變的全身性疾病,⑵臨床表現(xiàn) 神經(jīng)衰弱綜合征 造血系統(tǒng)改變 消化功能障礙 生育功能損傷等 外周血: WBC先↑后↓ WBC進

20、行性下降—輻射損傷最早變化之一 PLT↓ RBC ↓,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特點: ①斷片為主 ②雙著絲點加環(huán)不伴斷片 ③染色體畸變率和畸變細胞率相等 ④穩(wěn)定性畸變(臂間倒位、易位)增加 ⑤畸變率與劑量的關系不明顯 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率是輻射效應的靈敏指標,骨髓象: ①增生活躍 ②增生低下 ③粒細胞系統(tǒng)成熟障礙 骨髓造血系統(tǒng)的增生程度是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診斷的主

21、要依據(jù),⑶診斷 《GBZ105-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診斷標準》 原則: ①接觸超劑量當量限值射線職業(yè)史 ②有接觸射線的劑量記錄 ③癥狀和體征 ④陽性實驗室檢查結果 ⑤結合既往體檢情況,排除其它疾病等 ⑷治療原則 脫離 恢復造血功能 隨訪,5.內照射放射病 ⑴大量放射性核素進入體內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⑵吸收 臨床—放射性核素內污染,超過其自然存量

22、其它—經(jīng)口(飲食) 經(jīng)呼吸道(氣態(tài)、氣溶膠) 經(jīng)皮(氣態(tài)、可溶性 破損),⑶特點 ①持續(xù)作用 新舊反應同時并存 或損傷與修復同時并存 無典型分期表現(xiàn) ②損傷明顯 骨骼、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肝、腎、甲狀腺等損傷 鈾引起的損傷以化學毒性為主 強化學毒性 + 弱放射性 ③可造成遠期效應,⑷診斷 《GBZ96-2002內照射放

23、射病診斷標準》 職業(yè)史、臨床表現(xiàn) 實驗室檢查 1)核素沉積器官功能檢查 2)體內放射性核素測定 ①現(xiàn)場污染水平 ②呼出氣、排出物(痰、尿、糞)、血液等放射性定性和定量測定 ③體外全身放射性測量等,⑸治療 一般治療 減少吸收 加速排出 絡合劑(噴替酸鈣鈉、喹胺酸等) 靶器官損傷 對癥治療,6.放射性復合傷 ⑴概念 核武器爆炸、核事故時,人體同時或相繼發(fā)生以放

24、射損傷為主的復合燒傷、沖擊傷等 ⑵分類 放燒沖復合傷 放燒復合傷 放沖復合傷 燒沖復合傷,⑶放燒沖復合傷特點 ①死亡率高,活存時間短 ②病程短,癥狀出現(xiàn)早 ③休克多見 ④感染難以控制 ⑤造血組織破壞嚴重 ⑥燒傷和創(chuàng)傷愈合困難等,⑷診斷 《GBZ102-2002放沖復合傷診斷標準》 《GBZ103-2002放燒復合傷診斷標準》 個體受照劑量 現(xiàn)場放

25、射性污染水平監(jiān)測 傷后一天 CK↑、AST↑、BUN↑、CPCO2↓,⑸治療 急救(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防休克、防窒息等) 減少吸收(紗布或棉花填塞傷口后包扎) 轉移 盡早手術(極期前)、少用全身麻醉、延長固定治療時間 抗放措施 一般措施(抗感染、抗出血、保護和改善造血功能等),7.放射性皮膚損傷 ⑴分類 急性 急性放射性皮炎、急性放射性皮膚、粘膜潰瘍等 慢性 慢性放射

26、性皮炎、慢性放射性皮膚、粘膜潰瘍等 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遷延而來 ⑵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分期 初期 假愈期 極期 恢復期,①初期 受照后數(shù)小時到數(shù)天 紅斑/水腫/瘙癢/刺痛/觸痛/麻木感/灼熱感等 ②假愈期 此期癥狀消失 劑量越大,假愈期越短,③極期 I° 脫毛 II° 紅斑 III&#

27、176; 水泡 IV° 潰瘍 ④恢復期 數(shù)月~數(shù)年,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分度診斷標準,⑶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分度診斷標準,⑷診斷 《GBZ106-2002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標準》,⑸治療 ①盡快脫離,清除沾染,避免再受照射 ②局部保護,避免各種刺激 ③支持治療 增加營養(yǎng)、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huán) ④對癥處理 燒灼感(苯海拉明軟膏、薄荷粉等)

28、 預防感染 鎮(zhèn)靜、止痛等 ⑤手術治療 長期不愈的潰瘍,突起的角質增生,癌前病變或惡性變,(二)電離輻射遠后效應 1.概念 受照射后幾個月、幾年、幾十年或直至終生才發(fā)生的慢性效應 包括 ①受照者本人的軀體效應 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 ②受照者后代的遺傳效應,2.誘發(fā)惡性腫瘤 ⑴白血病 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 發(fā)病率較高、潛伏期短,且誘發(fā)劑量低 ⑵支氣

29、管肺癌 氡及其子體、鈾 未分化小細胞肺癌較多 燕麥細胞癌,惡性度高、生長快,易轉移 與吸煙的聯(lián)合作用,⑶乳腺癌 青年婦女0.1Gy ⑷甲狀腺癌 ⑸骨肉瘤 ⑹皮膚癌(X線慢性放射性皮炎基礎上部分皮膚癌變) ⑺輻射致癌無很強的特異性,3.其它遠后效應 ⑴血液系統(tǒng)損傷 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⑵壽命縮短 ⑶胚胎效應和遺傳效應 先天畸形、流產、死產和不

30、育 胚胎植入前期受照,出生前死亡率↑ 器官形成期受照,畸形率↑ 胎兒期受照,畸形率和新生兒死亡率都下降,但小頭癥、智力遲鈍等發(fā)育障礙↑白血病等癌癥↑,八.輻射衛(wèi)生防護 1.目標 防止對健康危害的確定效應 盡可能減少隨機效應的發(fā)生率 照射量控制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2.法規(guī) 《放射防護規(guī)定》(UDC614.898.5GB8703-88) 包括 建立輻射限制體系

31、 輻射照射控制措施 放射性廢物處理 放射性物質安全運輸 輻射設施單位選址 輻射監(jiān)測 輻射事故管理 輻射防護評價 輻射工作人員健康監(jiān)護,3.輻射防護的要點 ⑴輻射防護三原則 ①任何照射須有正當理由(利>弊) ②輻射防護最優(yōu)化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并可達到目的的最低水平 ③

32、遵守個人劑量當量限值的規(guī)定 放射工作人員全身均勻照射,年劑量不應超過50mSv,工作50年累積劑量最多不超過2.5Sv,將不至于引起壽命縮短,⑵外照射防護 屏蔽防護 X、γ射線—鉛、鐵、混凝土和磚石 β射線—鋁、有機玻璃、塑料 中子—先慢化(石蠟、硼酸和水等) 再屏蔽派生的γ射線(鉛、鐵等) 距離防護 與輻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

33、離 時間防護 合理的工作時間,2.內照射防護 防止核素進入機體內、防止核素向外逸散,第七章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第六節(jié) 非電離輻射及其健康危害,一.概念 1.電磁輻射 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 2.非電離輻射 量子能量<12eV,不能引起生物體電離的電磁輻射 紫外線、可見光線、紅外線、射頻及激光等,

34、,二.射頻輻射(無線電波) 1.基本特征 100KHz~300GHz 包括高頻電磁場和微波 近區(qū)場 感應場(V/m、A/m) λ/2π 2D2/λ 輻射場

35、 遠區(qū)場,,,2.主要接觸機會 ①高頻感應加熱 導體材料 0.3~3MHz 熱處理/鋼管焊接/金屬熔煉/半導體材料加工等 ②高頻介質加熱 不良導體 1~100MHz 塑料熱合/高頻膠合/糧食干燥/木材紙張烘干/橡膠硫化等 ③微波能應用 雷達導航/測距/通訊/探測/科研等 3~300GHz 食品加工/烹飪/殺蟲/材料干燥/理

36、療 2450MHz/915MHz,3.對人體的影響 ⑴生物學效應機制 不完全清楚 致熱效應 離子導電耗損 極性分子介質耗損 非致熱效應 CNS 內分泌 免疫 生殖功能改變 作用規(guī)律 頻率增加或波長變短,作用增強 微波>超短波>短波>中長波 微波段以厘米波危害最大 功率密度相同時脈沖波作

37、用大于連續(xù)波,⑵對健康的影響 #高頻電磁場 ①神經(jīng)系統(tǒng) 神經(jīng)衰弱綜合癥、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 ②心血管系統(tǒng) 心電圖 竇性心動過緩或竇性心律不齊 ③生殖功能 女工 月經(jīng)周期紊亂 男工 性功能減退,#微波 ①神經(jīng)系統(tǒng) 神經(jīng)衰弱綜合癥、腦電圖改變(δ波、Q波) ②心血管系統(tǒng)  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 副交感反應

38、占優(yōu)勢者居多(較具特征) 心悸胸悶、心前區(qū)疼痛、血壓下降 心電圖 心動過緩或心律不齊、右束支傳導阻滯 T波平坦或倒置,或ST段壓低,③眼 晶狀體點狀或小片狀混濁 白內障(微波加速晶狀體自然老化過程) ④造血系統(tǒng) 白細胞緩慢下降 血小板減少 脫離接觸后恢復(暫時性改變),⑤生殖內分泌 女性月經(jīng)異常 男

39、工性功能減退 局部受照 精子數(shù)量明顯減少 ⑥其它 免疫 致畸、致突變 甲亢 血中性激素含量波動,⑶治療 對癥處理 脫離接觸 休息 ⑷防護 場源屏蔽 距離防護 合理布局 個人防護,⑸標準 《GBZ1-2002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 #作業(yè)場所超高頻輻射8h/d接觸的容許限值

40、連續(xù)波為0.05mW/cm2(14V/m) 脈沖波為0.025mW/cm2(10V/m) #作業(yè)場所微波輻射容許接觸限值 連續(xù)波 平均功率密度50?W/cm2,日接觸劑量400?W/cm2 脈沖波固定輻射 平均功率密度25?W/cm2,日接觸劑量200?W/cm2 脈沖波非固定輻射 平均功率密度500?W/cm2,日接觸劑量4000

41、?W/cm2,三.紅外輻射 1.基本特性 長波紅外線(3?m~1mm) 被皮膚吸收產生熱感覺 中波紅外線(1400nm~3?m) 被角膜及皮膚吸收 短波紅外線(760~1400nm) 被組織吸收引起灼傷 物體溫度愈高,輻射強度愈大,近紅外線成分愈多 2.接觸機會 太陽輻射 生產——熔爐、熔融狀金屬等,3.對機體影響 ⑴皮膚

42、 紅斑反應 色素沉著 急性灼傷 深部組織加熱 ⑵眼睛 慢性充血性瞼緣炎 紅外線白內障 0.8~1.2?m和1.4~1.6?m 虹膜損傷 黃斑區(qū)損傷 <1?m 職業(yè)性損傷多發(fā)生于弧光燈、電焊、氧乙炔焊操作工,4.防護 反射性鋁制遮蓋物和鋁箔制衣服 防護鏡 有效過濾紅外線

43、嚴禁裸眼觀看強光源,四.紫外輻射 1.基本特性 紫外輻射UV 100~400nm 物體溫度>1200℃,輻射光譜中即有UV UV-C(100~290nm) 滅菌波段,殺菌和微弱致皮膚紅斑作用 UV-B(290~320nm) 紅斑區(qū),明顯致紅斑和角膜、結膜炎效應 UV-A(320~400nm)

44、黑線區(qū),光毒性和光敏性效應,2.接觸機會 冶煉爐 1200~2000℃ 320nm 電焊、電爐煉鋼3000℃ <290nm 乙炔氣焊及電焊3200℃ <230nm 探照燈、水銀石英燈 220~240nm 碳弧燈和水銀燈制板或攝影 紫外線燈消毒,3.對機體影響

45、 有益作用 維生素D3 有害作用 ⑴皮膚 皮炎 紅斑、水泡、水腫 皮膚灼傷 300nm <200nm 幾乎全被角化層吸收 220~330nm 被深部組織吸收 297nm對皮膚作用最強 紅斑 色素沉著 長

46、期暴露誘發(fā)皮膚癌,⑵眼睛 ①電光性眼炎 250~320nm的紫外線大量被角膜和結膜上皮所吸收,引起急性角膜結膜炎 多見于電焊輔助工 ②雪盲癥 陽光照射的冰雪環(huán)境下會有大量反射的紫外線照射引起急性角膜、結膜損傷,③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 6~8h 雙眼異物感或輕度不適 眼部燒灼感或劇痛,伴高度畏光、流淚、視物模糊 球結膜充血水腫,瞳孔縮小,對光反應

47、遲鈍 角膜上皮有點狀、片狀剝脫,滴熒光素著色 ④處理 輕癥 無需特別處理 重癥 0.5%地卡因滴眼 新鮮人奶、牛奶滴眼,4.防護 屏蔽 距離 自動或半自動 電焊作業(yè) 面罩、防護眼鏡、防護服、手套 移動屏障

48、 禁止裸眼觀看 低壓水銀燈/太陽燈/黑光燈等 玻璃或塑料護目鏡/風鏡,5.標準 《GBZ2-200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 ⑴時間加權平均接觸限值 ①中波紫外線(UVB) 每日接觸不得超過0.26?W/cm2(或3.7mJ/cm2) ②短波紫外線(UVC) 每日接觸不得超過0.13?W/cm2(或1.8mJ/cm2) ③電焊弧光 每日接觸不

49、得超過0.24?W/cm2(或3.5mJ/cm2),⑵最高接觸限值①中波紫外線(UVB) 每日接觸不得超過1?W/cm2(或14.4mJ/cm2) ②短波紫外線(UVC) 每日接觸不得超過0.5?W/cm2(或7.2mJ/cm2) ③電焊弧光 每日接觸不得超過0.9?W/cm2(或12.9mJ/cm2),五.激光 1.基本特性 亮度高、方向性、相干性好

50、 2.激光器類型 激光器 固體 液體 氣體 激光器 紅外 可見光 紫外 X、γ射線,,,3.接觸機會 金屬塑料切割、微焊、鉆孔 通訊、測距、瞄準、追蹤、導彈制導等 眼科(視網(wǎng)膜剝離修復、虹膜切除、玻璃體乳化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