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8/27/18/30abed51-2caa-4afc-b00d-181fb6a12fc6/30abed51-2caa-4afc-b00d-181fb6a12fc6pic.jpg)
![晶體管簡介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8/27/18/30abed51-2caa-4afc-b00d-181fb6a12fc6/30abed51-2caa-4afc-b00d-181fb6a12fc6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晶體管晶體管(transist)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可以用于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wěn)壓、信號調制和許多其它功能。晶體管作為一種可變開關,基于輸入的電壓,控制流出的電流,因此晶體管可做為電流的開關,和一般機械開關(如Relay、switch)不同處在于晶體管是利用電訊號來控制,而且開關速度可以非常之快,在實驗室中的切換速度可達100GHz以上。定義嚴格意義上講,晶體管泛指一切以半導體材料為基礎的單一元件,包括各種半導體材料制成的二極管
2、、三極管、場效應管、可控硅等,不過從國內的習慣上講,晶體管有時多指晶體三極管,中國脫離電子管的時代不長,在1970S后至1980S早期,當時習慣以晶體管特指晶體三極管,語境的歧義就是那時留下的。英文簡述晶體管(transist計:MOStransistnpn化:transist)Atransistisasemiconductdevicecommonlyusedasanamplifieranelectricallycontrolledsw
3、itch.Thetransististhefundamentalbuildingblockofthecircuitrythatgovernstheoperationofcomputerscellularphonesallothermodernelectronics.Becauseofitsfastresponseaccuracythetransistmaybeusedinawidevarietyofdigitalanalogfuncti
4、onsincludingamplificationswitchingvoltageregulationsignalmodulationoscillats.Transistsmaybepackagedindividuallyaspartofanintegratedcircuitwhichmayholdabillionmetransistsinaverysmallarea.歷史1947年12月,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組成的研究
5、小組,研制出一種點接觸型的鍺晶體管。晶體管的問世,是20世紀的一項重大發(fā)明,是微電子革命的先聲。晶體管出現(xiàn)后,人們就能用一個小巧的、消耗功率低的電子器件,來代替體積大、功率消耗大的電子管了。晶體管的發(fā)明又為后來集成電路的降生吹響了號角。電力晶體管20世紀最初的10年,通信系統(tǒng)已開始應用半導體材料。20世紀上半葉,在無線電愛好者中廣泛流行的礦石收音機,就采用礦石這種半導體材料進行檢波。半導體的電學特性也在電話系統(tǒng)中得到了應用。晶體管的發(fā)明
6、,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當時工程師利蓮費爾德就已經取得一種晶體管的專利。但是,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制造這種器件的材料達不到足夠的純度,而使這種晶體管無法制造出來。由于電子管處理高頻信號的效果不理想,人們就設法改進礦石收音機中所用的礦石觸須式檢波器。在這種檢波器里,有一10月18日:第一臺晶體管收音機RegencyTR1投入市場,僅包含4只鍺晶體管。1961年4月25日:第一個集成電路專利被授予羅伯特諾伊斯(RobertNoyce)。
7、最初的晶體管對收音機和電話而言已經足夠,但是新的電子設備要求規(guī)格更小的晶體管,即集成電路。1965年:摩爾定律誕生。當時,戈登摩爾(GdonMoe)預測,未來一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shù)量大約每年翻一倍(10年后修正為每兩年),摩爾定律在ElectronicsMagazine雜志一篇文章中公布。1968年7月: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從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公司辭職,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的企業(yè),即英特爾公司,英文名Intel為“集成電子設備(i
8、ntegratedelectronics)”的縮寫。1969年:英特爾成功開發(fā)出第一個PMOS硅柵晶體管技術。這些晶體管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的二氧化硅柵介質,但是引入了新的多晶硅柵電極。1971年:英特爾發(fā)布了其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4004規(guī)格為18英寸x116英寸,包含僅2000多個晶體管,采用英特爾10微米PMOS技術生產。1972年,英特爾發(fā)布了第一個8位處理器8008。1978年,英特爾發(fā)布了第一款16位處理器8086。含有2.9萬
9、個晶體管。1978年:英特爾標志性地把英特爾8088微處理器銷售給IBM新的個人電腦事業(yè)部,武裝了IBM新產品IBMPC的中樞大腦。16位8088處理器為8086的改進版,含有2.9萬個晶體管,運行頻率為5MHz、8MHz和10MHz。8088的成功推動英特爾進入了財富(Fture)500強企業(yè)排名,《財富(Fture)》雜志將英特爾公司評為“七十大商業(yè)奇跡之一(BusinessTriumphsoftheSeventies)”。1982
10、年:286微處理器(全稱80286,意為“第二代8086”)推出,提出了指令集概念,即現(xiàn)在的x86指令集,可運行為英特爾前一代產品所編寫的所有軟件。286處理器使用了13400個晶體管,運行頻率為6MHz、8MHz、10MHz和12.5MHz。1985年:英特爾386微處理器問世,含有27.5萬個晶體管,是最初4004晶體管數(shù)量的100多倍。386是32位芯片,具備多任務處理能力,即它可在同一時間運行多個程序。1993年:英特爾奔騰處理
11、器問世,含有3百萬個晶體管,采用英特爾0.8微米制程技術生產。1999年2月:英特爾發(fā)布了奔騰III處理器。奔騰III是1x1正方形硅,含有950萬個晶體管,采用英特爾0.25微米制程技術生產。2002年1月: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推出,高性能桌面臺式電腦由此可實現(xiàn)每秒鐘22億個周期運算。它采用英特爾0.13微米制程技術生產,含有5500萬個晶體管。2002年8月13日:英特爾透露了90納米制程技術的若干技術突破,包括高性能、低功耗晶體管,
12、應變硅,高速銅質接頭和新型低k介質材料。這是業(yè)內首次在生產中采用應變硅。2003年3月12日:針對筆記本的英特爾迅馳移動技術平臺誕生,包括了英特爾最新的移動處理器“英特爾奔騰M處理器”。該處理器基于全新的移動優(yōu)化微體系架構,采用英特爾0.13微米制程技術生產,包含7700萬個晶體管。2005年5月26日:英特爾第一個主流雙核處理器“英特爾奔騰D處理器”誕生,含有2.3億個晶體管,采用英特爾領先的90納米制程技術生產。2006年7月18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