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Y2280Y2280弧齒錐齒輪銑齒機中變性機構弧齒錐齒輪銑齒機中變性機構在實際加工中的應用在實際加工中的應用淄博格淄博格爾齒輪爾齒輪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陳永文永文摘要摘要:在弧齒錐齒輪的銑齒加工中,大輪用成形法、小輪用刀傾刀轉法的加工應用相當普遍,而大輪用成形法、小輪用變性法加工卻不多,而小輪用Y2280機床中的變性法加工就更不多見了。本文就如何挖潛該國產(chǎn)設備的能力、充分利用設備的潛能,結合近幾年的實踐經(jīng)驗,談一談調(diào)整的經(jīng)驗。關鍵詞鍵詞:滾
2、切變性系數(shù)2c、滾子偏心角、滾子相位角、滾子偏心RβR?距、滾切變性掛輪。RERm在弧齒錐齒輪加工的應用中,大輪用成形法比使用滾切法效率要高的多,但當大輪用成形法時,與之加工的小輪就必須要么使用刀傾刀轉法加工,要么使用滾切變性法加工,二者必選其一。所謂的滾切變性就是利用滾子偏心機構使勻速轉動的搖臺變成非勻速的轉動,而使轉速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從而起到修正小輪齒廓的作用。用變性法加工在切齒計算中往往很難優(yōu)化出比較理想的TCA圖形,這也給切
3、齒調(diào)整帶來很大的難度。當然只要弄明白變性機構的作用,在切齒計算修正中或在實際切齒加工的調(diào)整中就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同樣調(diào)整出理想的接觸區(qū)。下面以左旋小輪為例,說明變性機構中各部位的作用。一、變性系數(shù)一、變性系數(shù)2c2c和相位角和相位角。R?通常情況當加工小輪凹面2c>0時,取相位角=,相位角是在R?0?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范圍內(nèi)。銑削齒面的情況如圖示1。2c增大時,意味著滾子偏心距加大或變性掛輪比值加大。此時,小輪凹面的小端齒頂和大二、
4、滾子相位角的改變。二、滾子相位角的改變。用初始計算值調(diào)整有時難以獲得理想的接觸區(qū),有時會出現(xiàn)不良的梯形等接觸區(qū)形狀。當滾子相位角減少≠時,滾子相位角在第一象限,R?0?此時齒面切削的情況如圖示3。此時的滾切中心和滾子相位角為時不重0?合。同理,當滾子相位角增大時,滾子相位角在第四象限內(nèi),如圖示4。從相位角=圖示可以看出,無論2c怎樣變化,滾切中心和相位角R?0?=重合,即滾切中心處滾比不變;而從相位角≠時,圖示R?0?amR?0?3滾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弧齒錐齒輪螺旋變性半展成加工方法研究.pdf
- 弧齒錐齒輪四軸三聯(lián)動數(shù)控銑齒機的研究.pdf
- 數(shù)控弧齒錐齒輪銑齒機切削力研究及其結構優(yōu)化.pdf
- 弧齒錐齒輪的加工調(diào)整計算2
- GH35弧齒錐齒輪銑齒機數(shù)控化改造與切齒試驗.pdf
- 弧齒錐齒輪數(shù)控銑齒機刀軸箱的設計畢業(yè)論文
- 弧齒錐齒輪大.dwg
- 弧齒錐齒輪大.dwg
- 弧齒錐齒輪銑齒機主動精度設計方法研究.pdf
- 弧齒錐齒輪設計計算
- 基于加工中心加工弧齒錐齒輪的齒面修形技術.pdf
- 錐齒輪銑齒機畢業(yè)論文
- YH603型CNC弧齒錐齒輪銑齒機結構動態(tài)設計研究.pdf
- 弧齒錐齒輪銑齒機自動上下料機械爪的設計與性能分析.pdf
- 直齒錐齒輪銑齒機的設計畢業(yè)論文
- 等高齒弧齒錐齒輪刀盤設計.pdf
- 弧齒錐齒輪數(shù)控銑齒機切削力及切削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pdf
- 修形弧齒錐齒輪的設計與加工.pdf
- 弧齒錐齒輪硬齒面刮削技術與加工試驗研究.pdf
- 等高齒螺旋錐齒輪數(shù)控銑齒機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