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8/22/1f7001b4-32e5-4cae-8e91-0d5eb78fba56/1f7001b4-32e5-4cae-8e91-0d5eb78fba56pic.jpg)
![反思與超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8/22/1f7001b4-32e5-4cae-8e91-0d5eb78fba56/1f7001b4-32e5-4cae-8e91-0d5eb78fba56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科學主義”泛濫的當今時代,被稱之為“硬科學”的自然科學已獨占大學之鰲頭,科學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人文社會科學應有的地位正逐步或已經被邊緣化,其固有的功能也正日益消解或弱化。在大學這一神圣殿堂中,曾經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人文社會科學已風光不再。在時代潮流的裹挾下,她不可避免地陷入或淪為“軟”科學的尷尬與無奈。人們心目之中的“象牙塔”已轟然坍塌,“精神家園”在喧囂和浮躁之中黯然失色。紐曼與洪堡充滿理想色彩與完美憧憬的大學,緣何只
2、能成為人們一種遠逝的記憶呢?身處這樣的“科學時代”,人們不免有這樣的疑慮和追問。
圍繞這些問題與追問,筆者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尤其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進行了反思和研究,并得出了相應的結論:
首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內容與特征。筆者系統(tǒng)分析了“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內容、范式及特征,指出入文科學知識是“意義”的“事實”和“價值”的事實,是一種具體的、境遇性知識,是一種復雜的、要求參與者擁有心靈極大開放性與寬容度的且
3、極具個性表達方式的知識;社會科學是對客觀的社會事實、社會過程、社會關系進行描述和歸因分析,其理論和邏輯是由一些變量語言組成,其主旨在于揭示這些變量之間可能存在的邏輯關系?;谶@樣的分析,筆者提出了可以用“人文社會科學”概念統(tǒng)合“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觀點。
其次,西方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歷史嬗變。通過對古典教育理念的歷史梳理與分析,概括出人類早期尤其是中世紀以來傳統(tǒng)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范式是“闡釋與解讀”、“信仰與沉思
4、”和“虔敬與超越”;歸納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后由于人性與理性的聯(lián)姻、學術的政治化與科學化結合等原因,使得在社會轉型與文化轉型過程中現(xiàn)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興起成為歷史之必然,大學人文研究表現(xiàn)出對人性與理想的呵護、精神獨立和卓越追求,大學人文研究的基本精神仍然是“神圣性的”、“信仰性的”,同時又是理性的,已經不再象從前那樣純粹,它必須服務于現(xiàn)實社會;探討了“科學主義”泛濫背景下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何以式微、科學時代理性神話破滅之后當代
5、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如何崛起等系列問題;指出了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從唯科學主義或“科學主義”專制意識下解放之后,必須堅持實用化、多元化和科學化發(fā)展方向。無論是從研究方法、研究意識方面的考量,還是從研究主題、研究價值層面的分析,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不可避免烙上時代的印記,應該主動、努力適應時代發(fā)展之要求。
再次,我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歷史發(fā)展。系統(tǒng)分析了我國洋務運動時期一些典型的洋務學堂和新式書院的辦學模式,明晰了這一時期我
6、國高等教育所引入西方辦學理念的內容與性質。從內容看,是以自然科學為主,而基于人文社會科學的這種引入主要限于以應時需的語言、法律、歷史等;從性質看,這種引入尚停留于翻譯、介紹層次。因此,從根本上講,這一時期我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仍然是中國傳統(tǒng)占據(jù)著主流地位,即“上法三代”是主體,“旁采泰西”是支流。其后之民國時期,大學才逐漸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大學人文社會科研究開始轉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在馬克思主
7、義指導下服務于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
第四,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表達。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鉤沉出作為追求“實踐合理性”的、面向“事情”和“進入事情”的學問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特別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關注的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源、社會和諧與持續(xù)發(fā)展、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甚至人與神的關系等“實然”功能與價值。在后現(xiàn)代語境下,筆者進一步探索和發(fā)現(xiàn)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尤其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文化
8、選擇與整理、文化反思與批判、文化轉向與引領、文化溝通與理解等“應然”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
第五,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組織系統(tǒng)。通過對當前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范式科學化、工具化傾向的批判,提出作為面向“事情”和“進入事情”的實踐者、追求“本真化”和“實踐合理性”的思想者以及人類“精神家園”的守望者和被“邊緣化”的探究者,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必須憑借學術良知與責任、解釋與超越、寂寞與堅守等學術品質;通過對“學術共同
9、體”實然組織形態(tài)的分析,提出實現(xiàn)組織效能最大化必須尊重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組織的松散性、開放性、復雜性和虛擬性等應然特性;通過對我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組織所面臨的復雜外部環(huán)境的分析,提出有效運作組織活動必須理性對待和妥善處理國際化與本土化、依賴性與獨立性、同構性與多元性、競爭性與合作性等矛盾關系。
第六,我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保障體系。通過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性與政治性沖突的分析,提出對待和處理這一沖突必須在理念上正
10、確把握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取向,在實踐中正確處理現(xiàn)實與理想、科學與意識形態(tài)、規(guī)范與自由等關系問題;通過對“學術自由”概念及其之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分析,提出有效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必須從國家法律、大學制度以及學術規(guī)范等方面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術氛圍;通過對科研平臺、科研項目、師資隊伍等資源配置之于組織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性分析以及對現(xiàn)有體制、機制弊端的批判,提出了科學、合理、公正地配置學術研究資源的路徑與方法;通過對現(xiàn)
11、行學術研究管理與評價的工程技術管理模式的批判,提出了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與評價必須遵循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堅持歷史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人本性原則以及例外原則,以確保其學術研究之質量??傊瑥膬r值取向、氛圍營造、資源配置以及質量保證等方面進行科學設計和合理規(guī)劃,可以建立我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有效保障體系。
最后,以蘇州大學為個案,通過對其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之成功實踐的全面總結與系統(tǒng)分析,具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揚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 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 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臨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
- 文學-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
-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任務考核與業(yè)績獎勵辦法
- 上海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貴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助項目
- 上海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大連民族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選題推薦表
- 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重要事項
- 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
- 2008年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報告表
- 河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 復旦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登記表2012
- 項目名稱 - 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
- 石河子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特別要聞 - 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