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組分結構”特征的參芍舒胸方制劑設計前“芎芍”組分ADME-Eff性質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藥制劑不同于傳統(tǒng)化學藥物制劑,其制劑前處理過程是影響中藥成藥性及藥效的關鍵因素,“中藥物質基礎—整體藥效—組分結構—制劑前性質”內在存在特殊關聯(lián),實現(xiàn)中藥組分(有限“N”個代表性成分)的化學成分普適性,確定思路及建立中藥組分ADME/Eff性質表征方法,中藥制劑前處理中對組分結構優(yōu)化以及組分ADME/Eff性質表征對于中藥組分制劑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藥“藥對”在中醫(yī)辨證施治的過程中具有優(yōu)化藥物組合的功效,能起到協(xié)同藥效,并相互

2、糾正其偏性,緩和其毒性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藥對介于中藥復方與單味藥之間,是獨具特色的中醫(yī)臨床用藥,在中醫(yī)方劑配伍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藥功效物質基礎組成是個復雜的整體,其內在的化學成分/組分之間存在的獨特“結構”特征,這種組成結構特征的差別是造成藥效差異的根本原因?!八帉Α钡那擅钆湮?,改變了物質基礎組成結構,糾正其偏性。物質基礎結構必然對藥物體內的生物藥劑學過程產生影響。因此,闡明組分結構改變對藥效以及藥動學的改變的影響,是科學闡述“藥對”

3、用藥科學內涵的前提,也為創(chuàng)新組分結構中藥的研發(fā)提供科學依據(jù)。
  赤芍和川芎為臨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藥,但目前對赤芍和川芎藥對配伍的深入研究比較少,藥對的配伍究其本質實際是組分間結構的改變?!敖M分結構理論”認為,中藥(復方)及藥材的物質基礎即由不同組分構成按一定的量比關系(結構)組成,穩(wěn)定的組分結構決定著療效的可重復性。本課題基于中醫(yī)藥“藥對”理論及物質基礎“組分結構理論”,通過對藥對協(xié)同作用的驗證,結合體外Caco-2模型及入血成分

4、辨識快速篩選出“川芎-赤芍”藥對中的主要作用組分,并對其組分結構進行優(yōu)化,研究其優(yōu)化前后藥效與ADME/Eff過程的變化,為闡明藥對的科學內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將推動中藥制劑前處理研究的進展,從而為中藥組分制劑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組分結構理論下芎芍藥對抗缺血制劑合理性考察
  本部分內容采用大鼠線栓法制備大腦中動脈梗塞(MCAO)模型,研究川芎、赤芍及其藥對對缺血性大鼠腦組織的保護作用

5、,并進一步探討其可能作用機制。結果顯示,相比單獨使用川芎或赤芍藥味,芎芍藥對保護腦缺血損傷的功效更強,即可顯著減輕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缺損、減少腦梗死面積;改善氧化指標:升高SOD、CAT,降低MDA含量、LPO活性;升高血漿PA含量,降低PAI-1含量,提高VEGF、GRP78表達,降低p-p38MPAK、TLR-4、 TLR-5、NFkBp65、PERK、XBP-1、CHOP、Caspase-3和Caspase-12表達;增加海馬神經

6、元相關蛋白Akt、P-CREB表達,抑制神經細胞調亡,保護血腦屏障,降低ERK蛋白的磷酸化程度,下調TLR4、p-p38和NF-kBp65蛋白;降低NMDAR1 mRNA表達及增加VEGF mRNA的表達;降低了伊文氏藍(EB)的含量,改善血腦屏障通透性。這部分結果表明芎芍藥對對腦缺血大鼠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提示芎芍藥對具有功效協(xié)同作用,也證明芎芍抗腦缺血制劑生產的合理性。
  2.制劑基本單元的組分/成分的表征、辨析

7、r>  在前部分藥效評估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揭示藥對配伍后入血成分。本部分內容利用Caco-2單層模型對芎芍藥對腸吸收的活性及機制進行研究,為其體內過程的研究提供基礎。川芎、赤芍提取液以藥對形式合用時,能促進赤芍總苷組分的單層滲透,同時提高其透過率。LC/ESI/MS/MS技術尋找、辨別和歸屬穿透Caco-2活性成分,綜合分析化合物的保留時間、相對分子質量、碎片離子信息,鑒定出8個主要成分,分別為原兒茶酸、氧化芍藥苷、兒茶素、芍藥內酯苷、

8、咖啡酸、芍藥苷、阿魏酸、苯甲酰芍藥苷。血清化學結合UPLC/Q-TOF-MS對芎芍藥對入血成分進行鑒定,以明確其進入血液發(fā)揮藥效作用的組分,赤芍中四個苷類成分:氧化芍藥苷、芍藥內酯苷、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川芎中四個酚酸類成分:原兒茶酸、兒茶素、咖啡酸、阿魏酸。本部分研究初步認定赤芍總苷和川芎總酚酸為芎芍藥對的抗腦缺血的活性組分。
  3.川芎、赤芍中抗腦缺血組分制備及結構優(yōu)化
  赤芍總苷和川芎總酚酸為入血組分,但其發(fā)揮功

9、效的最佳量比關系是如何的呢?本部分研究首先制備獲得組分:通過對赤芍總苷、川芎總酚酸組分共同采取現(xiàn)代分離、分析技術,進行分離富集,獲得組分。采用正交設計選出最佳提取工藝,比較5種大孔樹脂的吸附、解吸附性能,篩選出D101型大孔樹脂用于赤芍總苷分離純化,AB-8型大孔樹脂用于川芎總酚酸分離純化。最終獲得的赤芍總苷和川芎總酚酸的含量分別為47.92%、41.43%。其次,采用腦微血管內皮細胞OGD模型對川芎總酚酸組分和赤芍總苷組分不同組分間結

10、構的體外抗腦缺血活性進行優(yōu)化篩選,通過相關生化因子的測定,結果表明,芎芍組分結構在7∶3時,減輕氧化損傷(SOD、MDA、NO和NOS)的能力最強,降低炎癥因子TNF-α、IL-6、sICAM-1表達最明顯。最后,應用大鼠腦缺血模型對體外模型篩選出的芎芍組分最佳結構進行藥效驗證。與芎芍組分結構未進行優(yōu)化相比,芎芍7∶3組分結構比例對大鼠神經功能缺損的保護效果最佳,能明顯降低腦缺血大鼠腦梗死面積,抗自由基氧化,顯著降低MMP-9表達,升高

11、血漿PA含量,降低PAI-1含量。保護大鼠腦內血腦屏障,通過TEM、WB、Q-PCR、TUNEL等技術檢查腦缺血大鼠腦內細胞的凋亡情況,結果表明,芎芍7∶3組分結構組對腦細胞抗凋亡能力最強。本部分研究表明,芎芍組分結構為7∶3時,其對腦缺血的治療效果最優(yōu)。
  4.芎芍組分結構優(yōu)化前后生物利用度、腸吸收轉運及組分腦組織分布評價
  最優(yōu)的組分結構是否能提高組分/成分的體內生物利用度呢?本部分開展該項研究。借助HPLC/MS/

12、MS技術分析比較大鼠灌胃赤芍總苷組分、川芎總酚酸組分、芎芍組分結構為7∶3時在大鼠體內原兒茶酸、兒茶素、阿魏酸、咖啡酸、芍藥內酯苷、芍藥苷、氧化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的藥動學特征,并進行整合藥代動力學的分析,從而研究組分結構優(yōu)化前后組分內代表成分的藥代動力學特征,重點比較了Cmax、 t1/2以及AUC0~∞,結果表明與結構優(yōu)化前相比,芎芍7∶3組分結構中組分的生物利用度得到了提高,其半衰期也顯著延長,證明芎芍組分結構優(yōu)化后,提高了組分的

13、生物利用度,促進了吸收,藥效也相應提高。這也為組分優(yōu)化前后藥效學的差異性提出了很好的解釋。組分結構優(yōu)化后,芍藥苷從A側到B側的轉運量明顯增加,其吸收系數(shù)PA-B也顯著提高至原來的1.5倍,分泌滲透系數(shù)PB-A也有所提高,但是并沒有顯著性差異,芎芍組分進行組分結構優(yōu)化后,川芎總酚酸組分的存在能夠促進芍藥苷的腸道吸收。組分結構優(yōu)化后阿魏酸從A側到B側的轉運量明顯增加,其吸收系數(shù)PA-B也顯著提高,表觀滲透率(外排率)由0.86降低至0.68

14、,芎芍組分進行組分結構優(yōu)化后,赤芍總苷組分能夠促進阿魏酸在腸道吸收。結果表明芎芍組分結構優(yōu)化后對赤芍總苷和川芎總酚酸的轉運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腦部具有獨特的生理結構,這些組分的協(xié)同作用是否與成分入腦性質改變相關呢?本部分還以超高效液相色譜對芎芍組分結構優(yōu)化前后組分腦組織分布情況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腦部組分含量及微,因此擬采用微透析技術對芎芍組分大鼠腦部含量進行深入研究。
  5.總結
  本研究基于中醫(yī)藥“藥對”理論及物質基礎“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