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的構建與應用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生命意義的尋求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課題,生命意義會隨著一個人所處的時間、空間不同而改變,特別是面臨受苦與死亡時,更容易遭受尋求生命意義的挫折。晚期癌癥患者面對疾病帶來的痛苦以及因癌癥已無可能治愈,感到死亡逼近時,往往會遭遇尋求生命意義的挫折。本研究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初步構建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并利用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尋求的質(zhì)性研究結果修訂該方案,再通過專家小組會議法對方案進行認證,從而形成本土化的晚期癌癥

2、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然后進行干預效果評價。從而為提升國內(nèi)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命意義感、降低其焦慮抑郁情緒和心理痛苦程度,在精神層面提升其生存質(zhì)量提供參考依據(jù)。
   [方法]
   1.質(zhì)性研究
   于2012.04.01~2012.06.15間選取此期間入住上海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中醫(yī)科符合納入標準的晚期癌癥患者(30名)作為研究對象,選擇質(zhì)性研究方法之一的“詮釋學”作為研究方法了解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的尋求途徑及

3、尋求挫折。根據(jù)“詮釋學”的重要原則之一:在利用詮釋學方法進行質(zhì)性研究前必須掌握本研究主題的“前見”。本研究通過系統(tǒng)的文獻分析將癌癥患者生命意義的尋求途徑歸為7類:即疾病歸因,失落中尋求獲得,創(chuàng)造與行動,希望,愛,自我認同,信仰。并據(jù)此構建晚期癌癥患者尋求生命意義的模型(圖2-2),此為研究者所掌握的本研究主題重要的“前見”之一,并根據(jù)此模型構建質(zhì)性研究的訪談提綱。
   2.方案構建
   參考“內(nèi)容分析法”進行文獻分析

4、,初步構建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然后根據(jù)質(zhì)性研究結果修訂該方案,再選取12名專家通過小組會議法進一步修訂該方案,從而形成本土化的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
   3.干預研究
   于2012.07.01~2012.12.31間選取此期間入住上海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中醫(yī)科符合納入標準的晚期癌癥患者,采用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 Test,RCT)的研究方法,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干

5、預組(18名)接受病房常規(guī)照護的同時接受本土化的生命意義干預,對照組(20名)僅接受病房的常規(guī)照護,選擇合適的量表分別對兩組在干預前及干預后的24小時進行干預效果評價。
   [結果]
   1.質(zhì)性研究結果
   (1)析出與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尋求途經(jīng)相關的主題16個,亞主題13個。將所有主題歸為癌癥患者尋求生命意義途徑的7個類別,類別及主題依次為:①疾病歸因(自我因素,醫(yī)療服務因素,環(huán)境因素);②失落中求獲

6、得(體味生命真諦,向下比較);③創(chuàng)造與行動(為人處事,制造樂趣,了卻牽掛);④希望(信任治療,安寧療護);⑤愛(愛人,被愛);⑥自我認同(堅強,包容);⑦信仰(宗教信仰,個人信念)。(表2-2)
   (2)析出與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尋求挫折相關的主題6個,亞主題10個。主題及亞主題依次為:①個體因素(拖累感,擔憂,恐懼,自我封閉);②經(jīng)濟負擔;③生活變化;④治療相關(副反應大,溝通問題,求醫(yī)困難);⑤支持缺乏(婚姻不幸,社會關

7、注低,信息缺乏);⑥癌癥歧視。(圖2-1)
   2.方案構建
   (1)文獻分析:關于癌癥患者生命意干預的文獻主要分布于近六年(2006~2012),經(jīng)文獻分析發(fā)現(xiàn):干預方案的模式可概括為“一對一”式與群體式。“一對一”式的生命意義干預方案分別為生命意義干預(Meaning-making Interventions,MMi)、生命意義為中心的個體治療(Individual Meaning-Centered Psych

8、otherapy, IMCP)及生命回顧(Life Review, LR);群體式的生命意義干預方案為群體生命意義心理療法(Meaning-centered Group Psychotherapy, MGP)與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然后對如上干預方案按照干預對象納入標準、干預模式、干預措施、分組方法、干預者、實施步驟、評價指標、評價時間、評價效果、局限性與改進十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分析(表3-1)。在此基礎上選擇最佳的干預方案

9、作為參考依據(jù),再結合臨床觀察初步構建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再根據(jù)前期的質(zhì)性研究結果對初步形成的干預方案進行修訂,再通過專家小組會議法對方案進行認證后確定本土化的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
   (2)本土化的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①干預實施者:研究者本人;②干預措施:認識現(xiàn)在(Acknowledge the Present),生命回顧(Life Review),面對未來(Live the Present fo

10、r the Future);③任務完成方式:依次分三次完成,每次完成一項,每項任務相隔1~2天,時間控制在6天內(nèi);④干預效果評價量表:“心理痛苦程度數(shù)字評分量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量表”;⑤干預效果評價時間:干預前及干預后的24小時(表3-4)。
   3.干預效果評價
   (1)t檢驗:①組間比較:心理痛苦程度評分、抑郁維度總分、生命的意義與滿足感維度總分、苦難承受與死亡接納維度總分差值存

11、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即干預組較對照組在干預后心理痛苦程度降低、抑郁水平下降、生命意義與滿足感提升、苦難承受與死亡接納能力提升(表4-3)。②自身前后比較:干預組在干預前后心理痛苦程度評分、焦慮抑郁量表總分、抑郁維度總分、生命意義量表總分、生命的意義與滿足感維度總分、苦難承受維度總分與死亡接納維度總分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即干預組干預后較干預前心理痛苦程度與焦慮抑郁水平降低,生命意義感總體水平、生命意義與滿足感、苦難承受

12、與死亡接納能力提升(表4-4)。對照組求意義的意志維度總分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即對照組干預后較干預前求意義的意志高于干預前。其余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4-5);
   (2)協(xié)方差分析:兩組干預前后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評分、生命意義總分、苦難承受維度總分差值的修正均數(sh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即,干預組較對照組在干預后心理痛苦程度降低、生命意義感提升、苦難承受能力增強。其余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

13、4-6)。
   [結論]
   1.當前,國內(nèi)晚期癌癥患者可通過多種途徑尋求生命意義,然而在尋求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挫折。辨識晚期癌癥患者尋求生命意義的挫折對于制定科學、有效的本土化的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方案非常重要。
   2.開展國內(nèi)晚期癌癥患者生命意義干預可減輕晚期癌癥患者心理痛苦程度程度,對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效果尚不能確定,可提升患者的生命意義感,特別能夠增強其苦難承受的能力。經(jīng)臨床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