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8/f1682141-7519-473e-a591-57fd9d977d58/f1682141-7519-473e-a591-57fd9d977d58pic.jpg)
![安徽懷遠地區(qū)大豆疫霉的鑒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8/f1682141-7519-473e-a591-57fd9d977d58/f1682141-7519-473e-a591-57fd9d977d58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豆疫病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是一種世界性大豆病害,也是我國對外檢疫性植物病害。本學位論文對安徽省懷遠地區(qū)大豆疫霉進行分離,形態(tài)學和致病性鑒定以及致病型和核糖體DNA的ITS序列鑒定,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采集懷遠地區(qū)大豆田的土樣34份,葉碟誘捕法后分離到7株疫霉菌株,檢出頻率為20.59%。從上述分離獲得的7株大豆疫霉菌中選取3個具有代表性菌株(HY11、HY15、HY17)進行了形
2、態(tài)學鑒定,結(jié)果表明,HY11、HY15、HY17在利馬豆瓊脂培養(yǎng)基(LBA)上生長緩慢,菌絲致密、無隔,形成菌絲膨大體,近直角分支,分支稍溢縮,菌絲直徑在2.5-6.3μm。孢子囊頂生,倒梨形,不脫落,內(nèi)層出,長寬比1.64(>1..6)。3個菌株都為同宗配合的,藏卵器球形,直徑在25.0-41.3μm,雄器多側(cè)生,偶見圍生。查閱疫霉分類檢索表,可以將上述分離物鑒定為大豆疫霉(P. sojae)。致病性測定后,所有菌株對合豐35大豆品種
3、具有致病性,發(fā)病癥狀與田間大豆植株相同,參照柯赫氏法則可鑒定其為大豆疫霉。
2.采用下胚軸接種法,將分離到的菌株接種在15個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大豆植株上,結(jié)果表明,7個菌株分別屬于7個不同的致病型:1d,2,3a,3b,3c,4,5,6,7,1d,3a,3b,3c,4,5,6,7,1d,3a,3b,3c,4,5,6,4,5,6,7,2,3c,4,5,6,7,3c,4,6,7和4,6,7。其中能克服9個抗病基因的菌株有1個,表明
4、在懷遠地區(qū)存在大豆疫病的較強毒性菌株;能克服Rps3c、Rps4、Rps5、Rps6和Rps7的菌株出現(xiàn)頻率超過70%,說明它們在育種方面的價值不大,能克服Rps1d、Rps3a、和Rps3b的菌株出現(xiàn)頻率均超過了40%,能克服Rps2的菌株數(shù)出現(xiàn)頻率28.57%。
3.采用ITS序列分析法對懷遠地區(qū)大豆疫霉進行了分子鑒定:利用卵菌核糖體基因內(nèi)轉(zhuǎn)錄間隔區(qū)(ITS)通用引物,對3個代表性菌株(HY11、HY15、HY17)進行P
5、CR擴增,結(jié)果表明:3個供試菌株都可以得到1條大小約為300 bp的特異性擴增產(chǎn)物;再用大豆疫霉特異性引物對上述3個供試菌株進行PCR擴增然后進行序列測定;然后利用UPGMA法對供試菌株和 GenBank中已登錄的P. sojae、P. medicaginis、P. trifolii、P. palmivora、P. capsici、P. inpestans和P.cactorum等7個形態(tài)學種14個菌株的ITS堿基序列進行聚類分析。結(jié)果顯
6、示,供試的3個疫霉菌株的 ITS序列皆一樣長,而且核苷酸的堿基序列完全相同;且與GenBank中登錄的大豆疫霉(P. sojae)菌株AY256844、AB688408、GU993914和GU259351的 ITS序列的同源性高達100%。聚類結(jié)果表明,供試菌株HY11、HY15、HY17及 GenBank中登錄的大豆疫霉(P. sojae)AY256844、AY590274、AB688408、GU993914和GU259351成一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徽宿州地區(qū)大豆疫霉的分離與鑒定.pdf
- 冠環(huán)屬線蟲rDNA-ITS序列分析及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pdf
- 黃瓜霜霉菌卵孢子形成和rDNA-ITS序列分析.pdf
- 劍麻斑馬紋病病原生物學及rDNA-ITS序列分析.pdf
- 禾谷絲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rDNA-ITS序列異質(zhì)性分析.pdf
- 降香黃檀與多裂黃檀木材DNA提取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pdf
- 河南省大豆疫霉的分離及鑒定.pdf
- 蕺菜屬資源rDNA ITS序列分析.pdf
-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分析及分子鑒定.pdf
- 赤水金釵石斛rDNA ITS序列分析.pdf
-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型研究.pdf
- 華中地區(qū)齒裂菌屬的分類、培養(yǎng)與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統(tǒng)學.pdf
- 駱駝斯氏副柔線蟲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pdf
- 香蕉穿孔線蟲(Radopholus similis)rDNA-ITS序列分析及其對生物殺線蟲劑敏感性測定.pdf
- 駱駝盤尾絲蟲病流行病學及病原rDNA-ITS序列研究.pdf
- 永新醬蘿卜米曲中主要真菌的rDNA-ITS序列分析及其營養(yǎng)成分分析.pdf
-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鑒定及分子標記.pdf
- 大豆疫霉致病必需的RxLR效應因子的鑒定和功能分析.pdf
- 黃淮地區(qū)大豆品種對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研究.pdf
- 16846.大豆疫霉拮抗菌株的篩選、鑒定及拮抗作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