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11/6110790a-a560-4adb-bc74-9cb747e5301d/6110790a-a560-4adb-bc74-9cb747e5301dpic.jpg)
![新時期文學與電影中尋根內(nèi)涵的比較研究——以阿城與陳凱歌為例.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11/6110790a-a560-4adb-bc74-9cb747e5301d/6110790a-a560-4adb-bc74-9cb747e5301d1.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阿城與陳凱歌八十年代作品來比較“尋根思潮”在不同創(chuàng)作主體以及不同傳播載體下的異同,并通過比較思考來挖掘?qū)Ξ斚挛膶W與電影的可借鑒之處。
緒論部分主要針對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提出研究思路,并進一步明確本文主要的研究主體是阿城與陳凱歌,主要研究其作品時段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文共分為三章,分別從尋根者何人,尋根之旅,尋根之思三部分進行探討。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尋根的由起以及阿城、陳凱歌其人。尋根的背景主要從客觀與主觀
2、兩個方面來考慮??陀^方面來說,八十年代是個駁雜的年代:縱向上有改革開放新時期與“文革”及之前的物質(zhì)改變,橫向上有中國本土文化與西方異域文化的意識異態(tài),這樣紛繁的交織必然導致激烈的碰撞,相互沖突的過程中也相互滲透。主觀方面來說,八十年代是個純粹的年代:相對于今天人們的所想所思幾乎都在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之下而言,那個年代人的理想與激情的純粹促成了人們表達的更為真誠。改革開放初期,面對中外的時代差、時間差中國人有深刻的緊迫感,當我們把眼光放置世界
3、,正值一股世界性的“尋根”潮流此起彼伏,此時的“尋根”不只承載了對民族造成巨大損失的十年浩劫的反思,更加滿懷的是對中國未來走向世界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希望。關于阿城與陳凱歌部分,從對他們經(jīng)歷的介紹來找到與他們作品呈現(xiàn)的相關性:舊書店的閱讀給了阿城不同的知識構(gòu)成,特殊年代的特殊出身給了阿城難以抹去的邊緣感,插隊下鄉(xiāng)的經(jīng)歷給了阿城豐富多彩的見聞、素材,尋根熱潮成就了阿城的聲名鵲起,多年的海外旅居使阿城可以在更寬泛的范圍豐富自我。從小接受傳統(tǒng)教育為
4、陳凱歌埋下了深刻的憂患意識與責任感的種子,文化大革命的經(jīng)歷使他一方面沉重地反思與懺悔,一方面熱情地書寫“少年的詩篇”。①
第二章詳細分析了阿城與陳凱歌的尋根代表作。阿城的尋根代表作選取的是“三王”系列作品:《棋王》從平凡中的傳奇和世俗與理想的博弈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稑渫酢窂娜伺c人及人與樹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孩子王》主要對老桿兒、來娣、王福三個人物進行分析。陳凱歌的尋根代表作選取的是《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饵S土地》
5、從畫面、顏色、燈光、造型等方面分析了影片的文化內(nèi)涵。《大閱兵》順著影片的發(fā)展來挖掘陳凱歌的文化思考。《孩子王》作為本文兩位主角的“交叉地帶”,從整體風格、人物造型、主題表現(xiàn)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比較。
第三章主要表達了通過上文分析后自我的思考與感悟。本章分為同行異路與尋根之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對阿城與陳凱歌八十年代之后的作品做了簡要概述,接著分別闡述了個人經(jīng)歷上的“同行”與藝術風格上的“異路”。藝術風格上阿城是旁觀者立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電影節(jié)奏審美功能的體現(xiàn)——以陳凱歌電影作品為例.pdf
- 媒介變化與敘事轉(zhuǎn)換——以陳凱歌的電影改編為例
- 陳凱歌電影美學初探
- 陳凱歌電影中的戲曲元素運用研究
- 論陳凱歌電影對文學作品的改編_18309.pdf
- 陳凱歌電影中的戲曲元素運用研究_2188.pdf
- 從“尋根文學”到“后尋根文學”——試論新時期以來文學中的文化意識
- “棄父”與“尋父”:五四鄉(xiāng)土小說與新時期尋根文學之比較.pdf
- 試論陳凱歌電影的先鋒性_16220.pdf
- 文化悖論與人性困境——陳凱歌電影主題內(nèi)涵及影像表達_2071.pdf
- 新時期中國“尋根文學”與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pdf
- 文化坐標:突圍與重構(gòu)——新時期“尋根文學”的“過渡性”
- 新時期我國電影與文學關系的演變與發(fā)展
- 新時期鄉(xiāng)土文學的“非虛構(gòu)”敘事探微——以新時期鄉(xiāng)土報告文學為例.pdf
- 新時期尋根小說研究.pdf
- 新時期“尋根小說”中的象征敘事研究
- 文化坐標:突圍與重構(gòu)——新時期“尋根文學”的“過渡性”_37778.pdf
- 大陸與臺灣尋根文學比較研究
- 論新時期以來非虛構(gòu)文學敘事方式及影響——以新時期以來報告文學為例
- 彭燕郊與中國新時期文學發(fā)展之研究——以“文學活動”為中心的討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