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4/17/64e4e1cc-c371-4437-b282-c0a59f224b1c/64e4e1cc-c371-4437-b282-c0a59f224b1cpic.jpg)
![豫西寒武紀微生物碳酸鹽巖中藍細菌的鈣化作用.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4/17/64e4e1cc-c371-4437-b282-c0a59f224b1c/64e4e1cc-c371-4437-b282-c0a59f224b1c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豫西寒武系微生物巖中發(fā)現(xiàn)兩種藍細菌化石,葛萬菌(Girvanella)、附枝菌(Epiphyton)。本文對葛萬菌和附枝菌的形態(tài)特征、礦物組成及其鈣化機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兩種藍細菌進行了細胞結構的重建,闡明了其鈣化過程,區(qū)分出生物礦物,為顯生宙初期第一次“藍細菌鈣化作用幕”的研究提供佐證。
葛萬菌化石由管壁和管芯兩部分組成。單管彎曲不分叉,菌體之間相互纏繞。管芯為圓柱狀方解石,直徑10–20μm,長度50200μm不等
2、。管壁由直徑1–2μm沿徑向放射排列的粒狀或短柱狀方解石組成。管壁方解石為葛萬菌光合作用誘導產(chǎn)生的生物礦物;管芯礦物為成巖產(chǎn)物。據(jù)此,建立葛萬菌細胞結構:細胞列和外面包被的膠鞘(EPS),在兩者之間有一層堅韌的細胞壁。
附枝菌的定義描述的是球狀藍細菌集合體組成的囊狀結構以及由囊狀結構組成的樹枝狀結構。囊由數(shù)個藍細菌細胞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組成,直徑1560μm。在體視顯微鏡下球形囊狀結構和枝狀體呈棕色散布在黑色斑塊中。偏光顯微
3、鏡下囊狀結構邊緣色深,內部色淺,枝狀體二分支。電子顯微鏡下可見長方體和球形囊狀結構垂相堆疊形成枝狀體。每個囊由沸石化的外壁和內部圈閉的方解石組成。外壁通常厚15μm,層狀或放射狀。內部圈閉的方解石中有直徑14μm的坑,這些坑是降解的球狀藍細菌??又苓叺姆浇馐晌⑸镎T導產(chǎn)生。誘導過程可分為光合作用過程和異養(yǎng)細菌誘導過程。
藍細菌通過二氧化碳濃縮機制,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氫根離子進行光合作用,并產(chǎn)生OH-。OH-與水中的碳酸氫根
4、反應產(chǎn)生大量碳酸根離子。藍細菌死亡后,細胞溶解素降解EPS,使得其上吸附的Ca2+被釋放,與Ca2+結合形成碳酸鈣沉淀。這個過程發(fā)生在EPS上,因而受到了EPS上生物大分子排列方式的影響。葛萬菌的EPS中吸附鈣離子的生物大分子排列規(guī)則有序,形成的方解石沉淀呈規(guī)則的粒狀。附枝菌的EPS中生物大分子排列緊密且無序,EPS鈣化成致密方解石。
附枝菌EPS的鈣化還可由異養(yǎng)細菌在附枝菌死亡之后通過硫酸鹽還原作用產(chǎn)生。異養(yǎng)細菌將SO4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5516.寒武紀鮞粒灰?guī)r中的微生物印跡研究
- 16216.豫西澠池地區(qū)寒武紀饅頭組微生物巖中的生物標志化合物及其意義
- 魯西寒武系碳酸鹽巖成巖作用研究.pdf
- 3467.下?lián)P子埃迪卡拉紀晚期和寒武紀早期沉積碳酸鹽巖地球化學研究
- 微生物作用下球狀碳酸鹽礦物的形成過程研究.pdf
- 豫西登封地區(qū)寒武系第三統(tǒng)饅頭組三段碳酸鹽巖中的生物成因構造.pdf
- 地衣對碳酸鹽巖的風化作用及其環(huán)境效應研究.pdf
- 碳酸鹽巖風化殼巖-土界面風化作用中鈾的釋放-富集機制.pdf
- 豫西寒武紀疊層石特征、成因及演化研究.pdf
- 12167.天津薊縣霧迷山組微生物碳酸鹽巖沉積與儲層特征
- 豫西地區(qū)太原組碳酸鹽巖微相分析及垂向演化特征.pdf
- 碳酸鹽巖巖心歸位方法探討
- 碳酸鹽巖巖溶儲層特征
- 38414.塔東地區(qū)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碳酸鹽巖儲層研究
- 8464.豫西魯山寒武系第三統(tǒng)饅頭組三段微生物巖研究
- 微生物誘導碳酸鹽沉淀(MICP)團聚化垃圾焚燒飛灰試驗研究.pdf
- 豫西北奧陶系馬家溝組碳酸鹽巖遺跡組構及沉積環(huán)境.pdf
- 碳酸鹽巖地層壓力預測研究.pdf
- 碳酸鹽巖巖石物理研究及其應用.pdf
- 2-2碳酸鹽巖成巖作用與儲層-朱如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