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4/18/43259a58-7611-4f81-9816-11a57f608008/43259a58-7611-4f81-9816-11a57f608008pic.jpg)
![高強高導形變Cu基原位復合材料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4/18/43259a58-7611-4f81-9816-11a57f608008/43259a58-7611-4f81-9816-11a57f608008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電子、電力、信息、交通及機電等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高強高導形變Cu基原位復合材料的強度、電導率和塑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過合金成分優(yōu)化、熔鑄、大塑性變形及各種熱處理,設計并制備了Cu-14Fe、Cu-7Cr和Ag微合金化的Cu-14Fe-0.1Ag、Cu-7Cr-0.1Ag四種實驗材料,并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光學顯微鏡(O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及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手段觀察和分析了材料的微觀組織結構;采用液晶電子拉
2、力試驗機、維氏硬度計、數字微歐儀等測試和分析了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系統研究了Ag微合金化在材料凝固、形變及熱處理過程中的作用及機理,并引入了定向凝固和強磁場處理技術,詳細研究了其對材料組織和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和機制,結合適當的時效工藝,對材料的強度、電導率和塑性進行了有效調控。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結果:
鑄態(tài)Cu-Fe合金的Fe相主要以樹枝晶的形態(tài)分布于Cu基體中,Cu-Cr合金的Cr相絕大部分以樹枝晶、少量以細小的共晶形態(tài)存
3、在于Cu基體中。微量Ag元素加入后,鑄態(tài)Cu-Fe、Cu-Cr合金中的初生相和形變Cu-Fe、Cu-Cr原位復合材料中的纖維相平均尺寸和間距減小、分布更加均勻。纖維組織的立體形態(tài)為彎曲的薄片狀,其軸向形成過程主要經歷了枝晶破碎、顆粒扁化與旋轉、纖維搭接與合并、纖維細化與均勻化等四個階段。
提出了分段的強化機制物理模型,當冷變形應變量較小時,材料的強度符合修正的混合法則σC=σMfM+σXfX,其中σM=σ+k3m1/2X,對形
4、變Cu-14Fe原位復合材料,當η≤5時,k3=52;隨著冷變形應變量的增加,材料的強化機制逐漸偏離混合法則,其強度滿足Hall-Perch關系,對形變Cu-14Fe原位復合材料,當5<η≤7.8時,具體的強化數學模型可表示為σC=108+1299λ-1/2;隨著冷變形應變量的進一步提高,材料內的位錯密度下降,抗拉強度與纖維平均間距之間逐漸偏離Hall-Perch關系,其抗拉強度主要由界面障礙強化模型決定。Ag微合金化使形變Cu-14F
5、e、Cu-7Cr原位復合材料的強度提高。這主要是因為Ag的加入細化了初生相,使Ag微合金化形變Cu-b.c.c.原位復合材料在更低的變形量下滿足Hall-Petch關系,對形變Cu-14Fe-0.1Ag原位復合材料,當4<η≤7.8時,Ag微合金化的強化數學模型可表示為σC=139+1299λ-1/2。
通過對不同材料的拉伸斷口形貌觀察發(fā)現,隨著冷變形應變量的不斷增加,宏觀上材料的斷口逐漸由杯錐狀向剪切形態(tài)轉變;微觀上斷口韌窩
6、尺寸逐漸減小、變淺。微量Ag元素加入后,材料出現上述變化的相應冷變形應變量提高,表明微量Ag元素的加入將提高形變Cu-b.c.c.原位復合材料的塑性變形能力。
冷變形應變量對形變Cu-b.c.c.原位復合材料電導率的影響主要由Cu基體和纖維相的界面引起的界面散射電阻率決定。界面散射電阻率的數學模型可表示為ρint=-0.09+ kD(d0/d),對形變Cu-14Fe原位復合材料而言,kD=0.02。微量Ag元素加入后,在相同的
7、冷變形應變量下,形變Cu-14Fe、Cu-7Cr原位復合材料的電導率均有所上升。微量Ag元素對形變Cu-b.c.c.原位復合材料電導率的影響主要是由雜質散射電阻率變化引起的。由于Ag元素與Fe/Cr相比,在Cu基體中具有溶解競爭優(yōu)勢,加入后可進一步促進固溶Fe/Cr原子的析出,而且固溶Ag原子對Cu基體電導率的影響要遠遠低于固溶Fe/Cr原子。因此,Ag微合金化可降低雜質散射電阻率,從而促使復合材料的電導率上升。
微量Ag元素
8、的加入,有利于第二相纖維的細化、纖維/基體的界面能降低以及Fe/Cr等原子在基體中擴散系數的提高,從而導致材料中第二相纖維的熱穩(wěn)定性下降,促使熱處理過程中材料的電導率峰值向低溫方向偏移;有利于加速第二相粒子的時效析出,促使Cu基體在較低溫度下發(fā)生脫溶分解,析出細小彌散的第二相粒子,從而導致材料的強度峰值向低溫方向偏移。
通過Ag微合金化、形變、適當的中間熱處理和最終時效處理的協同作用,對形變Cu-14Fe和Cu-7Cr原位復合
9、材料的強度、電導率和塑性進行了綜合調控,形成了一種有效的調控工藝。采用合適的強磁場預備熱處理,可提高第二相Fe原子在Cu基體中的擴散系數,加速過飽和固溶Fe原子的析出,促使第二相Fe枝晶的球化、細化和均勻化,使形變Cu-Fe原位復合材料的強度和電導率同時獲得提高;采用適當的定向凝固處理,有利于鑄態(tài)組織中初生Cr晶粒形成沿抽拉方向排列的方向性,使第二相長棒狀組織的平均尺寸和間距減小、分布更加均勻,從而使形變Cu-Cr原位復合材料在保持高電
10、導率的同時獲得強度的大幅提升;結合適當的后續(xù)熱處理,可對材料的強度、電導率和塑性變形能力進行有效調控。η=7.8的形變Cu-14Fe-0.1Ag原位復合材料經10T強磁場等時時效1h后獲得的較好強度/電導率/斷后伸長率組合主要有1149MPa/60.3%IACS/3.3%、1093MPa/61.9%IACS/3.5%和1006MPa/63.7%IACS/3.7%等;η=8的形變Cu-7Cr-0.1Ag原位復合材料經等時時效1h后獲得的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強高導形變Cu-Fe-Ag原位復合材料制備技術基礎.pdf
- 高強度高導電銅鋼原位形變復合材料.pdf
- 形變Cu-14Fe原位復合材料研究.pdf
- 外加入法制備高強高導Cu-Cr復合材料的研究.pdf
- 原位形變Cu-Cr復合材料坯料制備的試驗研究.pdf
- 形變Cu-Fe原位復合材料組織和性能的研究.pdf
- 形變Cu-Cr-Zr原位復合材料組織和性能研究.pdf
- 原位形變Cu-15%Fe復合材料組織與性能的研究.pdf
- 原位合成高強度變形鋁基復合材料.pdf
- 原位形變cu12.8fe復合材料中間退火工藝的研究
- 形變Cu-15Cr-Zr原位復合材料的組織與性能研究.pdf
- 形變Cu-Fe-Ag系原位復合材料制備工藝與性能.pdf
- 超高強度Cu-Cr系原位復合材料的研究.pdf
- 高熵合金增強Cu基復合材料的研究.pdf
- 高強高導Cu-Cr-Ti合金及復合材料的組織性能研究.pdf
- TiB-,2-顆粒增強高強高導銅基復合材料研制.pdf
- 高強高導Cu-Cr(-TiB2)合金-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pdf
- 高強高導純銅線材及銅鐵復合材料研究.pdf
- 強磁場對原位形變Cu-25%Ag復合材料組織及性能的影響.pdf
- 原位合成耐熱耐磨高硅鋁基復合材料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