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術后步態(tài)分析的相關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步態(tài)分析是生物力學領域中的一個特殊分支,而足底壓力分析則是步態(tài)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步態(tài)分析研究可揭示人體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足底壓力分布特征和模式,即運動過程中足的動力學特性,目前已逐漸成為足部臨床生物力學研究與足疾康復療效評定的重要手段。
   足底應力測量技術發(fā)展歷經對足底壓力及分布做出定性判斷的足印技術、依光學反射原理的足底壓力掃描技術、依傳感器的力板測力臺技術及壓力墊技術等階段。隨著新型傳感技術的發(fā)展與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足

2、底壓力測量技術在臨床醫(yī)療診斷及康復醫(yī)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它能為臨床足疾患者(如糖尿病足、足部損傷等)和特殊人群(如孕婦、老年人、小兒麻痹癥患者等)的足底壓力測量和步態(tài)特征分析提供技術支持,為足疾的診斷、功能康復、療效評定等提供客觀評價指標。隨著足底壓力測量技術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測量指標逐步豐富,測量的精度日漸提高,步態(tài)分析在足底生物力學研究中的優(yōu)勢日漸顯露出來。
   本研究采用比利時Footscan足底壓力分析系統(tǒng),應用臨床步態(tài)

3、分析或與影像學相結合研究方法,目的是要解決跟骨骨折治療中現存的四個問題:1至今為止,跟骨骨折手術療效評定標準尚不統(tǒng)一。療效評定主要基于患者的臨床癥狀或體征,缺乏客觀的量化指標,且目前的療效評定標準大都偏重于足部大體功能評價而略于跟骨形態(tài)結構評估。2目前用于跟骨骨折手術的內植物種類繁多,其在設計上的優(yōu)劣一般是通過生物力學特性和與機體組織的相容性來評價,很少站在步態(tài)分析對患足術后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恢復的角度上評品內置物設計上的璧瑕。3跟骨骨折術

4、后康復訓練的設施匱乏,從事康復治療的專業(yè)醫(yī)師缺乏,加之臨床醫(yī)師康復意識淡薄,常常貽誤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機,手術后期常常遺留踝、足部功能不良甚至永久性功能喪失等嚴重后遺癥,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負擔。4康復方案泛泛制定,無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客觀標準,訓練時康復醫(yī)師無章可循,單靠個人經驗,對病情難以全面估計,使訓練缺乏針對性,往往導致無必要重復訓練,造成康復資源極大浪費,削減了康復治療對患足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本課題主要應

5、用Footscan足底壓力分析儀或與影像學手段相結合研究方法,對跟骨骨折術后患者不同時期步態(tài)、影像學及功能評分等指標進行測試,探討跟骨骨折術后不同時期步態(tài)分析參數、跟骨結構影像學指標與目前足部功能評價標準之間的量效關系,把傳統(tǒng)的單靠臨床癥狀、體征或影像學指標對患足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評定轉變?yōu)槎康墓δ芙Y構綜合評價;同時為治療跟骨骨折手術方式改進、內固定器改良、指導康復訓練及手術療效評定等方面提供客觀依據。
   第

6、一部分步態(tài)分析對跟骨骨折手術療效的定量評價
   目的:應用影相學評價手段與臨床步態(tài)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將采用不同內置鋼板進行手術治療的2組單側跟骨骨折病例,在術后同一時期測得患足的步態(tài)參數、跟骨結構的影像學指標及足部功能評分結果分別進行相關回歸分析,探討Footscan步態(tài)分析系統(tǒng)對跟骨骨折手術療效進行定量評價的可行性,實現步態(tài)分析對跟骨骨折手術療效的量化評定。
   方法:應用Footscan足底壓力式步態(tài)分析系統(tǒng)和5

7、00mA Siemens DR攝片機,并參照Keer足部功能評分標準,對單側跟骨骨折,采用標準AO鋼板內固定的28例患者(對照組)及自制跟骨加壓鋼板內固定的28例病例(實驗組),于術后1.5年時,分別進行步態(tài)分析參數測試、X線評價及足部功能評分。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性檢驗方法,分析步態(tài)周期站立相過程中,足底沖量與Keer足部功能評分之間的相關性;足弓指數與Bohler's角、跟骨高度的相關性;距下關節(jié)靈活度與Gissane角之間

8、相關性。從跟骨形態(tài)結構復原情況及足部功能恢復程度兩方面綜合評定手術療效。
   結論:跟骨骨折術后,通過回歸方程中患足足弓指數及距下關節(jié)活動范圍結果推算BOhler角、跟骨高度及Gissane角恢復情況,間接估計術后跟骨形態(tài)結構恢復情況;依據回歸方程患足站立相中的足底沖量推算跟骨骨折術后的足部功能評分;從而實現步態(tài)分析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恢復程度兩方面對跟骨骨折患者手術療效的定量評價。說明將步態(tài)分析的方法應用于跟骨骨折手術療效的量化

9、評定切實可行。
   第二部分步態(tài)分析對標準AO鋼板與自制跟骨加壓鋼板手術療效比較
   目的:通過步態(tài)分析評價應用標準AO鋼板切開復位固定與自制微創(chuàng)加壓鋼板固定治療跟骨骨折療效的優(yōu)劣,為跟骨骨折手術方式改良和內固定器改進提供客觀依據。
   方法:2006年2月~2006年9月,對32例單側跟骨骨折患者行自制加壓鋼板內固定(實驗組),男28例,女4例;年齡20~53歲,平均36.7歲。高處墜落傷27例,車禍傷5

10、例。骨折類型參照sanders分型標準,Ⅱ型19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手術時間為骨折后3~14天。對同期32例單側跟骨骨折病例行標準AO鋼板內固定(對照組),男29例,女3例;年齡18~56歲,平均37.1歲。高處墜落傷27例,車禍傷5例。骨折類型參照sanders分型標準,Ⅱ型18例,Ⅲ型11例,Ⅳ型3例。手術時間為骨折后4~15天。兩組病例均獲2年以上隨訪。在術后1年、2年時,應用Footscan足底壓力分析系統(tǒng),分別對2組病例

11、步態(tài)周期站立相中的足底沖量、足弓指數、距下關節(jié)活動范圍、足底壓力中心外移及跟骨中部寬度等指標進行檢測,所得數據采用配對比較法分析。同時比較2組病例Maryland足部功能評分。
   結論:對于存在移位跟骨關節(jié)內骨折,自制加壓鋼板微創(chuàng)復位固定的療效優(yōu)于標準AO鋼板內固定,且手術并發(fā)癥和后遺癥少見,為跟骨骨折的治療提供了一種簡便、有效、微創(chuàng)的內固定方法,說明了自制加壓跟骨鋼板設計上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步態(tài)分析對跟骨骨

12、折術后患者康復療效的評價
   目的:觀察早期康復訓練對跟骨骨折患者術后患足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并同時研究Footscan足底壓力分析儀對患者康復療效的評定價值。
   方法:共選取62例單側跟骨骨折患者,于手術后將其隨機分為康復組與對照組??祻徒M患者于術后早期介入系統(tǒng)、規(guī)范、全程康復治療,對照組則遵醫(yī)囑進行功能訓練。分別于術后3個月、6個月時應用Footscan足底壓力分析系統(tǒng)對其進行檢測,所得數據采用自身配對比較法進

13、行分析,同時比較2組病例Maryland足部功能評分。
   結論:早期康復治療可顯著促進跟骨骨折病例患足運動功能恢復,進一步提高術后療效;Footscan足底壓力分析系統(tǒng)可對跟骨骨折術后康復療效進行客觀評定。
   第四部分步態(tài)分析指導跟骨骨折術后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
   目的:探討依據步態(tài)分析結果指導跟骨骨折術后康復訓練對患足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并同時評定指導康復的臨床效果。
   方法:共選取60例

14、單側跟骨骨折患者,術后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2組病例均于術后24h時遵醫(yī)囑開始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組術后定期進行Footscan足底壓力分析,并根據其足底壓力參數特點指導患者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康復訓練。治療過程中,可根據需要隨時進行步態(tài)測試,及時調整訓練措施。2組患者分別于術后2個月、7個月時再采用Footscan系統(tǒng)對其進行動態(tài)足底壓力測試,所得數據采用自身配對比較法進行分析,同時比較2組病例Maryland足部功能評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