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縷抗乙肝病毒物質基礎組分結構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繁縷(Stellaria media(L.)Villar.)為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繁縷屬(Stellaria L.)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繁縷分布于全國各省區(qū),為歐、亞廣布種,常生于水邊,溝邊及湖洲岸緣或土埂旁草叢中,野生資源十分豐富,具有開發(fā)利用潛質。繁縷歸肝、大腸經(jīng),味微苦、甘、酸,性涼;以全草入藥,富含多糖、黃酮、環(huán)肽、酚酸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明顯的抗炎和抗病毒作用。近年來,繁縷抗病毒的研究成為科研領域的熱點,

2、本課題研究在中藥“組分結構”理論的指導下,以HepG2.2.15細胞為藥效模型,篩選繁縷體外抗.乙肝病毒的活性部位;采用現(xiàn)代分離純化技術,對繁縷中有效組分及成分進行分析,并結合藥理試驗,進一步解析繁縷抗乙肝病毒的物質基礎。
  本文首先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天然產(chǎn)物研究概況作己概述,通過查閱文獻,總結了繁縷屬化學成分與抗病毒的相關性,在此基礎上,實驗部分主要進行了以下研究:
  1.繁縷抗乙肝病毒活性部位的篩選
  采用鮮

3、藥繁縷榨汁,由鮮榨汁液制備7種不同方式處理的樣品,以HepG2.2.15細胞為乙肝病毒體外細胞模型,HBsAg、HBeAg和HBV DNA為檢測指標,篩選繁縷抗乙肝病毒的活性部位,結果表明繁縷大于5K部位具有較佳的抗乙肝病毒的效果。采用定性的方法進行化學成分預試,可知繁縷大于5K部位含有多糖、蛋白和黃酮組分,為下一步詳細分析其抗乙肝病毒物質基礎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2.繁縷抗乙肝病毒組分間結構分析
  有效組分群是指多種有效

4、組分的組合,多組分共同作用可達到最佳的藥效結果。有效組分群的研究,即解析繁縷抗乙肝病毒組分間的結構關系,實驗以繁縷大于5K部位為研究對象,對其所含有的有效組分進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對繁縷大于5K部位的總黃酮、總糖和蛋白的含量進行測定,可知三者的含量比為1:11.9:16.7。
  繁縷大于5K部位凍干粉溶解離心,上清液上樣HP20大孔吸附樹脂分為水部位和醇部位:水部位主要含有蛋白和糖類的大分子化合物,醇部位主要為多酚類的小分

5、子化合物。大孔樹脂的水部位和醇部位按同等生藥量混合(D),與繁縷大于5K部位(A)、大孔樹脂水部位(B)和醇部位(C)進行抗乙肝病毒的藥效考察,首先,從抗原角度分析,A和D對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均高于B和C,且兩者之間統(tǒng)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其抑制率僅次于陽性藥3TC。其次,從HBV DNA角度分析,A、D和3TC的HBV DNA含量與正常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知,繁縷大于5K部位是其抗乙肝病

6、毒的有效組分群,大孔樹脂不會吸附其有效成分,多糖、蛋白等大分子物質與黃酮等小分子化合物共同作用可發(fā)揮最佳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以大分子物質占主導作用),符合“組分結構”理論的思想,繁縷抗乙肝病毒是多組分共同作用的結果。
  3.繁縷抗乙肝病毒多糖組分和黃酮組分內(nèi)部結構分析
  (1)經(jīng)脫色、脫蛋白、DEAE-52和Sephadex G100處理,對多糖組分進行分離純化,得到5種純度較高的均一化多糖(SMP-1~SMP-5),并

7、進行了初級結構解析。
  首先,運用高效凝膠滲透色譜測定5種繁縷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分布,5種繁縷多糖分子量分布在9000~25000之間,分子量分布系數(shù)均小于2,說明5種繁縷多糖皆為均一性多糖;多糖的含量測定表明,5種繁縷多糖中除SMP-1的含量較低(26%),其他四種繁縷多糖的多糖含量均在48%以上。
  其次,多糖中單糖組成是多糖結構解析中重要的一步。5種繁縷多糖經(jīng)三氟乙酸水解,乙?;?,采用GC法分析其單糖組成及摩爾比,

8、可知SMP-1~SMP-3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組成,其摩爾比分別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2.44:3.70:1.00:9.78:3.70:11.56),(4.74:4.88:1.00:18.60:9.42:25.51),(10.61:8.10:3.19:1.00:15.55:22.21);SMP-4和SMP-5則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組成,其摩爾比分別為鼠李

9、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73:1.00:1.59:3.71:3.00),(5.41:26.30:2.06:1.00:36.73)。
  最后,結合體外細胞模型,分析純化多糖及5種繁縷多糖按同等生藥量混合的組合物的抗乙肝病毒效果,5種繁縷多糖對HBsAg和HBeAg抑制率均較低(10%),繁縷組合物對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0μg/mL濃度下在第9 d對乙肝病毒HBsAg和HBeAg抑制率分別達到26.5

10、6%和30.25%,與陽性藥3TC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2)繁縷大于5K部位含有黃酮類成分(黃酮組分),由高效液相色譜進行化學成分表征可知,主要為黃酮碳苷類化合物,且繁縷大于5K部位經(jīng)大孔樹脂分離富集,各部位液相圖譜表明其所含化學成分相似,證實該部位小分子化合物主要為黃酮碳苷。采用LC-MS對繁縷大于5K部位中的黃酮成分進行定性分析,由分析結果可知,該部位含有兩類黃酮碳苷成分,一類是分子離子峰[M+1]為594

11、,是以芹菜素為母核,連接兩個六碳糖的黃酮碳苷類;一個是分子離子峰[M+1]為564,是以芹菜素為母核,連接一個五碳糖和一個六碳糖的黃酮碳苷類。通過LC-MS的一級和二級質譜分析,發(fā)現(xiàn)繁縷大于5K部位含有牡荊素,其裂解規(guī)律與文獻報道相符。
  綜上所述,繁縷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該工作至今未見報道。繁縷大于5K部位是其抗乙肝病毒的有效組分群,該組分群是由多糖組分、黃酮組分和蛋白組分共同組成。其中多糖組分中首次分離純化得到5種繁

12、縷精制多糖,分子量分布在9000~25000之間的均一性多糖,5種繁縷多糖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獲得繁縷多糖組合物,該組合物具有明顯的抗乙肝病毒活性,目前未見相關報道;黃酮組分對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較弱,本課題借助HPLC和LC-MS對繁縷大于5K部位的黃酮成分進行了定性分析,由此對繁縷中的黃酮成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于時間問題,蛋白組分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是否影響繁縷抗乙肝病毒的活性還需更多的實驗數(shù)據(jù)來證實。
  本文借助體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