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5-HT及NOS陽性神經元的改變.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肝硬化晚期常因中樞神經系統(tǒng)(CNS)的功能調節(jié)紊亂,引起肝性腦病的發(fā)生。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與門靜脈系統(tǒng)血流受阻及內臟血流高動力循環(huán)有關,導致了血液許多活性物質的代謝失調。研究發(fā)現(xiàn)肝硬化外周血液循環(huán)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明顯高于正常水平,暗示NO可能參與了肝性腦病的病理生理,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5-HT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重要的神經遞質,在神經系統(tǒng)分布廣泛,對機體的心理、行為及情緒等有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近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

2、肝硬化患者血液循環(huán)5-HT明顯增多,推測5-HT參與了肝性腦病的發(fā)生。
   以往的研究表明,中縫背核除5-HT能神經元外,還存在較多的NOS陽性神經元。肝硬化后中縫背核5-HT及NOS陽性神經元是否受到累及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因此,本實驗通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溶劑建立肝硬化大鼠實驗動物模型;利用免疫組織化學、NADPH-d組織化學及NADPH-d復合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觀察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5-HT能神經元及NO

3、S陽性神經元的形態(tài)及表達的改變,為二者可能參與肝硬化導致的肝性腦病提供一定的實驗依據(jù)。
   目的:觀察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5-HT及NOS的表達改變,推測其在肝硬化所致肝性腦病發(fā)病中的作用。
   方法:選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體重150-200g,隨機抽出10只為正常對照組,剩余動物20只為實驗組。實驗組給予60%CC14溶液皮下注射結合5%乙醇自來水溶液飲用。首次每只大鼠0.5ml/100g,以后每只0.

4、3ml/100g,每周注射2次,共14周;對照組每周背部皮下注射生理鹽水,自來水飲用,其余同模型組。肝組織HE染色,確定肝硬化的形成;以免疫細胞化學染色觀察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變化、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黃遞酶(NADPH-d)染色觀察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的變化,并對中縫背核行NADPH-d染色復合5-HT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應用IPP6.0圖像分析系統(tǒng)分析對照組和肝硬化組大鼠的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NADPH-

5、d陽性神經元的神經元數(shù)目及細胞平均直徑和平均光密度值;應用奧林巴斯顯微鏡于40倍物鏡下計數(shù)1cm2范圍的中縫背核NADPH-d復合5-HT免疫細胞化學的雙標神經元數(shù)目。
   結果:
   1.HE染色結果:對照大鼠肝組織肝小葉結構完整,肝板條索狀以中央靜脈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肝細胞無變性、壞死;肝硬化大鼠肝細胞溶解,彌漫性大片壞死,殘留肝細胞成片氣球樣變;肝細胞呈小灶狀壞死明顯多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6、
   2.免疫細胞化學染色結果:對照組大鼠腦內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主要集中在中腦下丘階段,從低倍鏡下觀察可見位于中腦水管腹側與兩側內側縱束之間的多細胞聚集區(qū);位于中央管腹側的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整體形態(tài)呈噴泉樣;與對照組大鼠相比,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神經元在分布上未見顯著區(qū)別,但免疫反應強度明顯高與對照組大鼠。(1)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數(shù)量:正常對照組大鼠中縫背核5-

7、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數(shù)量為104.04±25.99;肝硬化組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數(shù)量為101.46±24.18。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意義(P>0.05)。(2)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直徑:正常對照組大鼠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直徑為10.471±0.62;肝硬化組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直徑為9.759±0.44。與對照組相比,肝硬化組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直徑

8、明顯變小,比對照組降低了6.80%,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的平均光密度:正常對照組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平均光密度值為0.477±0.040;肝硬化組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平均光密度值為0.528±0.041。與對照組相比,肝硬化組大鼠中縫背核5-HT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免疫反應強度明顯增強,比對照組增加了10.70%,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9、   3.NADP-d染色結果:對照組大鼠中縫背核多數(shù)NOS陽性神經元為藍色深染;NOS陽性神經元及纖維散在分布于中縫核各部分,中縫背核較為密集,尤其是中縫背核背側和腹側神經元數(shù)量較多。與對照組相比,肝硬化組大鼠中縫背核NOS神經元染色明顯變淺。(1)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的數(shù)量:正常對照組大鼠中縫背核NOS神經元的數(shù)量為47.88±6.17;肝硬化組中縫背核NOS神經元的數(shù)量為28.50±4.00。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肝硬

10、化大鼠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數(shù)量顯著減少,比正常對照組降低了40.48%,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的大小:正常對照組大鼠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平均直徑為12.42±1.89;肝硬化組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平均直徑為10.72±0.41。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NOS神經元直徑顯著減少,比正常對照組降低了13.67%,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肝硬化大鼠中縫背核NO

11、S能神經元的光密度值:正常對照組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平均光密度值為0.042±0.010;肝硬化組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平均光密度值為0.014±0.002。與對照組相比,肝硬化組中縫背核NOS陽性神經元免疫反應強度明顯降低,比對照組降低了66.670%,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4.NADPH-d染色復合5-HT免疫細胞化學結果:在中縫背核NADPH-d染色復合5-HT免疫細胞化學的切片,NOS復合5-HT免

12、疫反應陽性神經元主要集中在中縫背核背側部和中縫背核腹側部。這兩個中縫背核亞核團中的5-HT陽性神經元中僅部分5-HT能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為NOS陽性。對照組中縫背核背側部雙標細胞平均數(shù)量為8.00±5.20,占5-HT能神經元的50%;中縫背核腹側部雙標細胞平均數(shù)量為32.33±16.01,占5-HT能神經元的60.62%;與之相比,肝硬化組中縫背核背側部雙標細胞平均數(shù)量為8.75±2.06,占5-HT能神經元的53.03%;中縫背核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