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狀動脈發(fā)生了血管管腔阻塞或狹窄,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發(fā)的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多為嚴重的粥樣硬化或者冠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在我國,本病患病率雖不如歐美高,但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增長,冠心病的患病人數呈逐年的增長趨勢,調查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現至少存在2.3億,而每年
2、至少50萬人出現新發(fā)的心肌梗死,現至少200萬人為心?;颊遊1],可見冠心病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病之一。而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中一個嚴重的急性臨床事件,嚴重的危害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時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合并癥,且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具有多發(fā)、彌漫、再狹窄率高等特點。因而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成為了治療的重點及難點。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
3、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方式,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為其顯著特點,但PCI術后支架內血栓形成及再狹窄成為臨床工作中急需解決的難題。研究顯示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支架內血栓形成及再狹窄中起關鍵作用,因此PCI術前及術后長期應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尤為重要。目前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是當前PCI術后標準的抗血小板治療方案,而聯合西洛他唑的三聯抗血小板治療逐漸被廣大學者關注及研究。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比兩
4、種抗血小板方案對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PCI術后血小板功能的影響及近期療效,探討三聯抗血小板聚集的療效及安全性,為西洛他唑的臨床應用提供更多依據。
方法:選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醫(yī)大第二醫(yī)院心內四科住院治療擬行PCI術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72例,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既往明確診斷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排除冠脈造影陰性的患者、需行冠脈動脈旁路
5、移植術的患者及未來隨訪中途退出的患者12例,實際入選60例,并成功行PCI治療。入院后隨機分為兩組,三聯抗血小板治療組及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組。兩組入院時均給與阿司匹林300mg及氯吡格雷300mg負荷量治療,后給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日、氯吡格雷75mg1/日維持治療,PCI術后三聯組應用阿司匹林100mg1/日、氯吡格雷75mg1/日、西洛他唑100mg2/日,雙聯組應用阿司匹林100mg1/日、氯吡格雷75mg1/日抗血小板治療
6、,余治療兩組相同。分別于術前、術后7天及術后30天抽取靜脈血,測定反應血小板活化的P-選擇素及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并且評估所有患者3個月內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發(fā)心絞痛)及出血事件。
結果:
1雙聯組和三聯組在年齡、性別、血管病變情況、吸煙史、家族史、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及抽血化驗如肌酐、血糖、白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雙
7、聯組及三聯組術前P-選擇素表達為[(7.77±2.54)%vs.(7.96±2.75)%],兩組數據間無顯著差異(P=0.79);兩組術前血小板聚集率表達為[(41.52±5.06)%vs.(40.33±3.61)%],兩組數據間無顯著差異(P=0.299)。
3雙聯組與三聯組術后7天P-選擇素表達率分別為(5.66±1.46)%及(3.72±1.89)%,兩組術后7天P-選擇素表達率較術前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P<0.05);兩組術后30天P-選擇素表達率分別為(3.85±1.59)%及(2.99±1.74)%,其較術前仍明顯下降,下降趨勢較術后7天更為明顯,且下降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聯組與雙聯組術后7天P-選擇素表達率比較[(3.72±1.89)%vs.(5.66±1.46)%],三聯組的P-選擇素表達率較雙聯組下降更加明顯,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而這種差異在術后30天復查結果仍然存在[(2.99±1.74)%
9、vs.(3.85±1.59)%,P=0.049]。
4雙聯組與三聯組術后7天PAR分別為(28.89±6.31)%及(24.80±5.09)%,兩組術后7天PAR較術前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30天PAR分別為(24.57±3.89)%及(21.48±4.44)%,其較術前仍明顯下降,下降趨勢較術后7天更為明顯,且下降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聯組與雙聯組術后7天PAR比較[(24
10、.80±5.09)% vs.(28.89±6.31)%],三聯組的PAR較雙聯組下降更加明顯,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8);而這種差異在術后30天復查結果仍然存在[(21.48±4.44)%vs.(24.57±3.89)%, P=0.006]。
5三聯組及雙聯組3個月MACE事件分別為0%、17%,兩組數據間存在顯著差異(P=0.026);3個月出血事件分別為17%、10%,兩組數據間無顯著差異(P=0.35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術后抗血小板療效比較.pdf
- 阿斯匹林和西洛他唑對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響.pdf
- 山莨菪堿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糖尿病腎病患者接受擇期PCI術后腎功能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pdf
-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BNP相關分析.pdf
- 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后伴抑郁患者左洛復干預的研究.pdf
- 代謝綜合征與糖尿病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預測價值比較.pdf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pdf
- 西洛他唑對糖尿病模型大鼠勃起功能的影響.pdf
-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康復早期心肺功能改變的特點.pdf
- 不同種類他汀藥物聯合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響.pdf
-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參數的臨床研究.pdf
- 糖尿病并發(fā)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
- 平均血小板體積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脈分叉病變的關系.pdf
- 不同劑量辛伐他汀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擇期PCI術后腎功能的保護作用.pdf
- 氯吡格雷對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響.pdf
- 不同維持劑量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治療術后血小板功能的影響.pdf
- 不同劑量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血小板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聯合氯吡格雷對高齡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響.pdf
- 瑞舒伐他汀強化治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sdLDL水平及預后的影響.pdf
-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小板PAC-1、CD62P表達水平及血漿HCY的測定及意義.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