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性B-NHL和DLBCL中IgVH基因結構特點的初步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主要對小細胞性B-NHL(SBCLs)和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這兩種B-NHL的VH基因結構進行比較,鑒別其VH基因的結構特點與淋巴瘤的發(fā)病、發(fā)展是否存在聯(lián)系。 研究材料:收集1997-2005年我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及省內其它醫(yī)院的B-NHL標本110例,其中SBCLs71例,DLBCL39例。全部標本經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4~5μm連續(xù)切片、HE染色。 研究方法 (1)免疫組化。

2、 采用CD20(L26)、CD45RA(4KB5)免疫組化S-P法標記39例DLBCL和71例SBCLs,明確診斷。CD23(M0763)、CD5(M7194)、CyclinD1(M7155)、IgD(M0703)、BCL-6(PG-B6P)、FDC(CNA42)標記SBCLs亞群。 (2)PCR擴增和克隆。 通過半巢式PCR擴增VH基因,上游引物為:tgga/gtccgc/acagg/cct/ct/ccngg(

3、FR2A);下游引物為:tgaggagacggtgacc(LJH)和gtgaccagggt(a/g/c/t)ccttggccccag(VLJH)。PCR過程中設立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陽性對照是Raji細胞株,陰性對照為不加任何DNA模板的反應體系。所有病例的PCR產物均采用雙向測序。 將瓊脂糖凝膠電泳中的目的條帶割膠純化后進行TA克隆。每個樣本至少隨機挑選5個克隆進行測序分析。 (3)序列的分析方法。 運用NCB

4、I的序列分析軟件將我們的測序結果與胚系序列比對,分析其同源性。VH、DH、JH片段主要通過V-Base數據庫和NCBI中的IgBlast軟件進行界定。 (4)克隆內多樣性的分析方法。 為了評價淋巴瘤是否存在持續(xù)超突變,每個樣本至少挑選5個克隆進行測序??寺榷鄻有缘脑u價遵循以下標準:非恒定的突變,指的是僅僅在樣本的單一克隆中出現的點突變;恒定突變,指的是在同一樣本的兩個以上克隆內均出現的點突變。只有恒定突變被認為是克隆內

5、多樣性的標記;非恒定突變則被認為是Taq聚合酶誤配所引起。克隆內多樣性的頻率計算為:克隆內突變的核苷酸數目/(序列總的核苷酸數×選取的克隆數)。 (5)抗原選擇的分析方法。 評價某一病例的SHM形式是否符合抗原選擇特征有2種方法。一、分析互補決定區(qū)2(CDR2)和框架區(qū)3(FR3)區(qū)域的替代突變/沉默突變(R/S)比率。當CDR2中R/S大于2.9且FR3中的R/S小于1.5時,則認為這一序列的SHM符合抗原選擇。二、僅

6、僅考慮FR3中的R/S,即當FR3中R/S小于1.6便認為該序列符合抗原選擇特征。 研究結果: 根據腫瘤的免疫表型和形態(tài)學特征,對71例SBCLs進行鑒別診斷,得到MALT37例,DLBCL伴MALT區(qū)域9例,FL7例,MCL9例,NMZL2例,SMZL3例,剩余4例未明確診斷。將明確診斷的MALT(共37例)、DLBCL伴MALT(9例)以及39例DLBCL病例全部行PCR擴增其VH片段,結果10例MALT和10例DL

7、BCL成功擴增了IgVH基因的CDR2和FR3區(qū)域,并直接測序。將含有殘留MALT成分的DLBCL病例分別擴增其兩種細胞群的VH基因,并對成功擴增的病例進行克隆測序。1例DLBCL伴MALT的DLBCL細胞群和1例DLBCL伴MALT的MALT成分成功進行了克隆測序(討論SHM頻率時分別納入DLBCL和MALT的范疇)。此外對單純的4例MALT和5例DLBCL也進行克隆測序,分析其克隆內超突變情況。 (1)本研究的MALT病例中

8、有7例使用了VH3基因家族,3例使用VH4基因家族。VH3基因家族的使用率高達64%,比正常外周血中VH3的使用率(50%)高。DLBCL中7例VH3,4例VH4-34。在這個僅僅10個病例構成的小樣本中VH4-34基因的使用率達到36%,遠遠高于正常周圍血液。但是尚需要擴大樣本研究才能對DLBCL中是否存在VH4-34基因家族的偏向性下結論。依據Corbett等人提出的規(guī)則:至少有10個連續(xù)的核苷酸與公認的胚系D基因片段相吻合。我們的

9、病例中可以識別出D片段的MALT和DLBCL病例各為5例。根據另外一條相對不那么嚴格的規(guī)則:至少有6個連續(xù)片段與胚系片段相吻合,或者7個片段吻合(中間可有一個不吻合),則另外3例MALT和2例DLBCL也可以辨別出D片段。當病例的D片段與多個胚系D片段有高度同源性時,優(yōu)先考慮與其后的JH片段有重疊的胚系D片段。我們病例的JH片段以JH5最常見,其中MALT中有5例,DLBCL中有4例,其次為JH4,JH6。 (2)以突變頻率超過

10、2%作為鑒定發(fā)生SHM的界線,所有的MALT和10例DLBCL病例均發(fā)生了SHM。剩余1例DLBCL與胚系序列的同源性>98%,未發(fā)生SHM。在11例MALT中VH基因的突變頻率介于2.38%-20.79%,平均為9.58%。DLBCL突變頻率介于1.18%-13%,平均值為7.5%。對兩組淋巴瘤的VH基因SHM頻率的通過T檢驗發(fā)現不存在顯著差異(P=0.227,t=1.246)。這些病例的SHM分析發(fā)現大部分的突變?yōu)辄c突變,但是也存在

11、連續(xù)2個或3個核苷酸的替換,特別是在同一密碼子內出現。此外在MALT病例7中還見到一處3個核苷酸的缺失片段。 (3)研究的22個病例均呈功能性VH重排,內部未見終止密碼子,有編碼免疫球蛋白的潛在功能。根據上面提到的兩條規(guī)則,9例MALT和6例DLBCL呈現抗原選擇。 (4)有1例DLBCL伴MALT病例的MALT細胞群克隆測序成功,分析顯示它存在克隆內多樣性,克隆內超突變的頻率為0.35%。另1病例的DLBCL細胞群擴增

12、成功,對其挑選了8個克隆進行測序,未發(fā)現克隆內SHM。此外還對4例MALT病例以及5例胃腸道DLBCL進行克隆測序。其中2例MALT(其中1例位于扁桃體)以及2例胃腸道DLBCL未見克隆內多樣性,而另2例MALT和3例DLBCL存在克隆內多樣性。 研究結論: (1)本組實驗中的MALT來自GC后B細胞,其超突變的平均頻率為9.58%,比國外文獻報道的4-4.5%要高。 (2)DLBCL存在多源性,即可以來自GC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