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嘴鴨源新城疫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分子生物學特性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仍然是威脅養(yǎng)禽業(yè)的一種主要疾病,給養(yǎng)禽業(yè)造成巨大的損失,國際獸醫(yī)局(Office Internation des Epizooties,OIE)將其與高致病性禽流感一起列為危害養(yǎng)禽業(yè)的必須報告的疾病。自1997年以來,華南和華東地區(qū)部分省市發(fā)生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鵝的病例,雖然各地采取了積極的防治措施,但該病仍然逐漸蔓延、流行。有不少

2、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但有關病原的生物學特性及流行病學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疑問。 1、斑嘴鴨源新城疫病毒的分離純化與毒力鑒定 本研究從鹽城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斑嘴鴨群中,采集肛拭子,經實驗室常規(guī)處理接種雞胚,收集24h后致死雞胚的尿囊液,采用病毒蝕斑純化技術純化病毒,結果分離獲得三株病毒:通過透射電鏡觀察,新分離病毒呈典型的新城疫病毒粒子的形態(tài)結構:以抗NDV雞多抗血清為一抗作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結果觀察到特異性的亮綠色

3、熒光,證明該病毒為新城疫病毒,分別命名為7XJS061、8XJS062、12JS063。用這些病毒接種雞胚,結果雞胚死亡,胚體全身出血。病毒的主要致病指數(shù)如雞胚平均死亡時間(MDT)、1日齡雛雞腦內接種指數(shù)(ICPI)及組織培養(yǎng)半數(shù)感染量(TCID<,50>)的檢測結果表明,3株病毒的MDT分別為52h、48h、46h,ICPI為1.523(L2JS063),TCID<,50>分別為10<'5.625>/0.1ml、10<'7.25>/

4、0.1ml、10<'8.625>/0.1ml。試驗結果證明來源于野生斑嘴鴨的3株NDV為新城疫強毒。 2、斑嘴鴨源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根據(jù)Genbank上己發(fā)表的NDV F基因序列設計一對擴增F基因的引物,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擴增,并經克隆和測序,結果獲得了野鴨源NDV7XJS061、8XJS062、L2JS063 F基因約1662bp的片段,序列分

5、析結果表明,3株野鴨源NDV F蛋白的裂解序列為<'112>R/K-R-Q-K/R-R-F<'117>,與NDV強毒株的特征一致。對獲得的3株野鴨源病毒F基因的序列與Genbank上發(fā)表的鵝源、雞源、鴨源等病毒的F基因的相應序列進行比較,結果7XJS061、8XJS062、L2JS063與鵝源病毒ZJ1株之間的同源性為97.5%-97.6%,與鴨源病毒semi-muscovy duck FMl株之間的同源性為84.3%-84.4%,與雞

6、源標準弱毒株LaSota的同源性為84.5%,與雞源強毒株F48E9株的同源性為97.5-97.6%,與豬源swine SP13株的同源性為84.5%-84.6%,與Ch983的同源性為98.1%-98.2%。本研究表明,斑嘴鴨源NDV可能與同期或稍早期的雞源NDV流行有密切的關系。 3、斑嘴鴨源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經氨酸酶基因C-末端部分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根據(jù)Genbank上已發(fā)表的NDV血凝素-神經氨酸酶基因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