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課題從兩方面對頸動脈狹窄或閉塞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改變進行研究:⑴經顱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聯(lián)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診斷頸動脈狹窄或閉塞的臨床研究;⑵TCD聯(lián)合CTA及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對頸動脈狹窄或閉塞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改變評價。
第一部分,TCD聯(lián)合CTA診
2、斷頸動脈狹窄或閉塞的臨床研究
目的:評價TCD對頸內動脈(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狹窄或閉塞的診斷價值,分析ICA狹窄或閉塞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改變,探討TCD聯(lián)合CTA應用于頸動脈狹窄或閉塞的臨床意義。
方法:48例患者經TCD檢查提示ICA存在不同程度狹窄或閉塞(參照2003北美放射年會超聲會議的ICA狹窄判定標準及我國血管超聲檢查指南),分析不同程度狹窄或閉塞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特點
3、;全部患者進一步行雙能量CTA檢查確定ICA狹窄程度[根據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試驗(NASCET)的測量標準],并對96支ICA的TCD及CTA檢查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
結果:⑴ TCD結果顯示共56支ICA存在狹窄或閉塞(40例患者單側ICA存在病變,8例患者雙側 ICA病變)。ICA狹窄或閉塞的 TCD表現(xiàn):①頸內動脈顱外段(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EICA)輕度狹窄
4、8支:ICA收縮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及舒張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略增快,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頸總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及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頻譜形態(tài)及血流速度正常;顱內側支循環(huán)不開放。②EICA中度狹窄9支:PSVICA及EDVICA增
5、快,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CA及MCA頻譜形態(tài)及血流速度正常;顱內側支循環(huán)不開放。③EICA重度狹窄22支:PSVICA及EDVICA明顯增快,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CA呈“高阻型”血流頻譜,表現(xiàn)為PSVCCA減低、頸總動脈搏動指數(pulsatility index, PI)增高,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CA呈低搏動性代償血流頻譜, MCA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
6、d flow velocity, Vm)及PI減低,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探及不同類型顱內側支循環(huán)開放。④ ICA閉塞17支:EICA頻譜示收縮期僅探及微弱血流信號、舒張期血流信號消失;CCA呈“高阻型”血流頻譜,PSVCCA減低、CCA PI增高,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CA呈低搏動性代償血流頻譜,MCA Vm及PI減低,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探及不同類型側支循環(huán)開放。⑵ CTA結果示54支ICA存在狹
7、窄或閉塞(38例患者單側ICA病變,8例患者雙側ICA病變),2例患者未見異常。CTA共診斷EICA輕度狹窄6支,中度狹窄9支,重度狹窄23支,ICA閉塞16支。TCD與CTA檢查結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χ2=265.261,ν=16,P<0.001,Kappa=0.870)。
結論:TCD對ICA狹窄或閉塞的診斷與CTA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TCD可作為頸動脈狹窄篩查的首選檢查,同時結合雙源CTA檢查能夠了解整個頸動脈狹窄的范
8、圍、位置及斑塊的性質等信息,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第二部分,TCD聯(lián)合CTA及CTP對頸動脈狹窄或閉塞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改變評價
目的:采用TCD、CTP分析ICA不同程度狹窄或閉塞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改變,探討ICA狹窄或閉塞患者臨床表現(xiàn)、腦灌注改變與側支循環(huán)之間的相互關系。
方法:48例患者行TCD、雙能量CTA及CTP檢查。CTA診斷單側ICA病變38例,雙側ICA病變8例,未見異常2例。根
9、據臨床表現(xiàn)分為癥狀組與無癥狀組,分析各組患者TCD及CTP血流動力學參數等特點。
結果:TCD示單側ICA輕、中度狹窄患者MCA Vm及PI與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側ICA重度狹窄或閉塞患者無癥狀組MCA Vm及PI低于對照組,但MCA Vm與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MCA PI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側ICA重度狹窄或閉塞患者癥狀組MCA Vm及PI較無癥狀組及對照組
10、均明顯減低(P<0.05)。臨床癥狀與狹窄程度及顱內側支循環(huán)有關,單側 ICA重度狹窄或閉塞無癥狀組較癥狀組側支循環(huán)開放數量明顯增多。CTP結果顯示單側 ICA輕度狹窄患者、中度狹窄患者無癥狀組及癥狀組基底節(jié)區(qū)、顳葉及額葉的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腦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平均通過時間(mean transmit time, MTT)、達峰時間(time to
11、 peak, TTP)與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側ICA重度狹窄或閉塞患者無癥狀組基底節(jié)區(qū)和額葉的CBF、CBV、MTT、TTP與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顳葉CBF、CBV、MTT與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TTP較對照組延長(P<0.05)。單側ICA重度狹窄或閉塞患者癥狀組基底節(jié)區(qū)、顳葉CBF、MTT及TPP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 CBV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CTP和CTA對頸動脈狹窄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及相關性的臨床研究.pdf
- 單側頸內動脈重度狹窄或閉塞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改變及Willis環(huán)側枝代償作用的CT灌注評價.pdf
- CT灌注成像在評價頸動脈狹窄患者腦血流動力學中的作用.pdf
- 頸動脈狹窄血流動力學與腦功能磁共振研究.pdf
- TCD對頸動脈支架術前后的血流動力學分析.pdf
- 頸動脈狹窄行支架置入術前術后血流動力學數值模擬.pdf
- CT灌注成像評價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后腦血流動力學改變.pdf
- 采用BOT評價腦血流動力學.pdf
- TCD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腦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初步研究.pdf
- 基于核磁影像的頸動脈狹窄模型的血流動力學計算.pdf
- 頸動脈狹窄與腦缺血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實驗研究.pdf
- 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狹窄患者卒中風險的血流動力學研究.pdf
- 人體頸動脈血流動力學數值計算和分析.pdf
- 應用CT灌注技術評估頸動脈硬化狹窄患者顱內血流動力學的相關研究.pdf
- 殘余腦血流的血流動力學模型研究
- 殘余腦血流的血流動力學模型研究
- MSCTA在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椎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的臨床研究.pdf
- 無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聯(lián)合BNP、左室射血分數對心衰患者血流動力學評估的研究.pdf
- 頸動脈內膜切除患者腦血流動力學變化及斑塊穩(wěn)定性的分子病理研究.pdf
- CT灌注成像評估頸動脈支架術后血流動力學變化.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