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2/458f0bb1-0d4a-4aa1-952d-920561a091f5/458f0bb1-0d4a-4aa1-952d-920561a091f5pic.jpg)
![“直腸中動脈”及其相關結構的解剖學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2/458f0bb1-0d4a-4aa1-952d-920561a091f5/458f0bb1-0d4a-4aa1-952d-920561a091f5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直腸下動脈是直腸動脈系統(tǒng)中主要兩支動脈的中的一支。在英文文獻中,與直腸下動脈相對應的解剖術語是“middle rectal artery,MPA”(直腸中動脈)。解剖術語在中、英文上的差異會引起臨床醫(yī)生在臨床實踐中的理解偏差。在相關的直腸外科手術中,外科醫(yī)生擔心對“直腸中動脈”的處理不當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實際上,對于直腸下動脈的爭議不僅僅是命名上的爭議?!癿iddle rectal artery”直到1983年才被Nomina Ana
2、tomica正式收錄。主要原因,國內外解剖學上認為這支動脈本身存在很大的變異性,以至于直腸下動脈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認為是人體非恒定的動脈。這種巨大變異性表現(xiàn)在:血管出現(xiàn)率在不同文獻中差異很大,從“很少發(fā)現(xiàn)”到100%存在;起源變異很大;有時單側出現(xiàn),有時雙側出現(xiàn)。所以有相當?shù)膶W者認為直腸下動脈是一支在臨床上意義不重要的血管。實際上,圍繞著這支動脈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1、直腸側韌帶在最初的解剖發(fā)現(xiàn)中被認為是直腸下動脈的血管鞘。但目前臨床上
3、認為,手術中切斷的直腸側韌帶不需要結扎。這是為什么?2、通常認為,直腸癌側方淋巴結轉移是沿直腸下動脈發(fā)生的。但這種情況的發(fā)生與直腸下動脈的解剖關系又是如何呢?3、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otal mesorectum exisition,TME)目前是直腸癌的標準術式,但目前沒有文獻討論到直腸下動脈是否進入直腸系膜,TME手術本身對直腸下動脈的影響又是如何。所以我們嘗試通過解剖觀察希望能給這些問題的解答提供一些線索。
目的:本
4、研究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直腸下動脈在盆腔的分布特點,觀察直腸下動脈與直腸側韌帶的關系,探討直腸下動脈與直腸系膜的聯(lián)系,為相關的直腸手術操作提供解剖學依據(jù)。
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間,第二軍醫(yī)大學紅十字會收集、第二軍醫(yī)大學解剖教研室提供自愿捐獻成人尸體20具,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所有標本動脈經(jīng)紅色乳膠整體灌注,灌注后標本在4%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研究標本取材:上自第四腰椎平面,下達大腿上1/3橫斷尸體,取其盆部標
5、本。自恥骨聯(lián)合上緣、腹股溝韌帶、髂肌切除腹前壁,移除小腸、乙狀結腸以上結腸,清除盆內和腸腔內容物。嚴格按照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的要求分離直腸前方與后方。在直腸前、后方分離結束后,觀察直腸側韌帶與盆壁及直腸的關系。于輸尿管入盆腔處,確認臍動脈索,隨其上緣切開腹膜即進入盆腔側壁與膀胱之間的膀胱側隙。將輸尿管牽向盆內側后,在直腸與盆壁之間,顯露膀胱腹下筋膜,觀察其形態(tài)分布特點;沿膀胱腹下筋膜與盆壁融合處筋膜剪開,顯露髂內動脈臟支主干,向盆底延長至
6、陰部內動脈穿出盆底處。確認髂內動脈臟支在盆內各分支,解剖確認進入直腸的動脈血管。將到達直腸者標記認定為直腸下動脈,記錄直腸下動脈的基本情況:起始源頭血管,起始處血管外徑,到達直腸終末端血管外徑,血管的長度,血管分支情況;記錄直腸下動脈進入直腸前與周圍的筋膜結構的聯(lián)系。
結果:1、20具標本中剔除10具,其中3具發(fā)現(xiàn)有盆腔臟器手術史,1具骨盆畸形,6具乳膠灌注不良。選用骨盆標本10具,其中男性7具,女性3具。在20側盆腔共發(fā)
7、現(xiàn)12支直腸下動脈,3具標本左右都存在直腸下動脈,其中男性1具,女性2具;6具為單側,其中5支在盆腔左側(女性1例,男性4例),在右側為1支(男性標本);另有1具未發(fā)現(xiàn)有直腸下動脈。直腸下動脈的起始平均外徑為1.72±0.81mm,進入直腸的終點外徑為1.63±0.78mm,血管平均長度為63.90±16.89mm。10支直腸下動脈起源自陰部內動脈,1支起源自臀動脈,另有1支起自膀胱上動脈的細小分支。2、在20側盆壁都發(fā)現(xiàn)有膀胱腹下筋膜
8、。髂內動脈臟支分支都是經(jīng)過膀胱腹下筋膜進入到相應的盆腔臟器。直腸下動脈居于膀胱腹下筋膜的最下端。3、在10側盆腔發(fā)現(xiàn)20例直腸側韌帶,側韌帶由盆內臟神經(jīng)、下腹下叢直腸支及Denonvilliers筋膜與膀胱腹下筋膜的移行部所構成。4、有5支直腸下動脈進入直腸系膜。在女性的5支直腸下動脈中,有4支在直腸與盆膈相會合處進入直腸壁,并分為2-3個分支進入直腸肌層。1支在進入直腸前發(fā)出2-3分支進入陰道壁,主干進入直腸系膜,并在直腸系膜內與同側
9、直腸上動脈分支直接吻合。在男性的7支中,有2支在直腸盆膈會合處進入直腸,其中一支直接入直腸壁,1支以2個分支進入;1支在前列腺后方繞進直腸前方系膜;3支在前列腺后方繞進直腸前方系膜,并分出2-3個分支進入前列腺。有6支直腸下動脈在直腸系膜外進入直腸。
結論:1、直腸下動脈是較為恒定存在的直腸血供動脈;2、直腸下動脈在肛提肌表面走行分布;3、直腸下動脈走行范圍被膀胱腹下筋膜所局限,處于膀胱腹下筋膜最下端;4、直腸下動脈進入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顱骨氣化及其相關結構的臨床解剖學研究.pdf
- 系統(tǒng)解剖學動脈
- 《系統(tǒng)解剖學動脈》
- 舌動脈的臨床解剖學研究.pdf
- EVAR術后Ⅱ型內漏相關動脈的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 中央顱底相關結構的顯微解剖學研究.pdf
- 腘窩皮動脈解剖學研究.pdf
- 輸尿管解剖學觀測及其盆段CT解剖學研究.pdf
- 冠狀動脈的解剖學觀察.pdf
- 指動脈皮支解剖學研究及其臨床意義.pdf
- 與UAE手術導航相關的腹盆腔動脈臨床解剖學研究.pdf
- 胸廓內動脈的超聲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 腹主動脈的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 拇指動脈解剖學研究及臨床應用.pdf
- TME相關男性直腸周圍筋膜和盆自主神經(jīng)的解剖學研究.pdf
- 脈總心動脈系統(tǒng)解剖學
- 直腸全系膜切除術的解剖學研究.pdf
- 頸內動脈顱內各段及其分支的顯微解剖學特征.pdf
- 腓動脈穿支皮瓣的解剖學研究.pdf
- 脾動脈在部分脾栓塞術中的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