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從進一步提高對BYDV的特異抗性和病毒廣譜抗性兩個方面入手進行小麥轉基因研究,希望獲得高抗BYDV的轉基因小麥植株和具有廣譜病毒抗性的轉基因小麥。 在提高對BYDV抗性的轉基因小麥研究方面,利用BYDV-GPV株系的復制酶基因(Rep)片段和外殼蛋白基因(CP)片段構建成可表達復合發(fā)夾RNA(hpRNA)——含有由Rep片段雙鏈(CP雙鏈)RNA構成的莖和反義CP(反義復制酶片斷)RNA構成的環(huán)——的表達框架,將該框架分別連
2、入含有CaMV35S啟動子和Emu啟動子的真核表達載體,通過農桿菌介導法(轉35S:CP+/Rep-/CP-結構)、基因槍法(轉Emu:Rep+/CP-/Rep-結構)和花粉管通道法(分別轉Emu:Rep+/CP-/Rep-和Emu:CP+/Rep-/CP-結構)對小麥進行遺傳轉化,基于該結構表達的hpRNA誘發(fā)植物體內針對病毒基因組不同部位的RNA干擾機制而達到特異性高度抗病毒的目的。實驗結果表明:①在農桿菌介導法獲得的82株G418
3、抗性植株中有75株PCR結果呈陽性;經過第一次病毒抗性試驗,有59株未發(fā)病或只有輕微癥狀;Dotblot檢測表明59株抗性植株中有46株整合有外源基因;ELISA結果表明整合有外源基因的植株中有37株能夠正常表達外源基因;Southernblot結果表明外源基因在小麥體內多以雙拷貝形式存在;第二次病毒抗性試驗表明,在Dotblot、ELISA呈陽性的37株再生植株中有14株表現低度抗性,有12株表現中度抗性,有10株表現高度抗性,另外1
4、株在實驗過程中死亡。②在基因槍法轉化中,因未使用標記基因,故應用改進的葉片快速PCR對再生幼苗在生根階段進行篩選,共移栽成活64株快速PCR陽性植株;經第一次病毒抗性試驗有30株表現抗性,Dotblot結果表明其中21株整合有外源基因;經第二次病毒抗性試驗,21株Dotblot陽性植株中有5株表現低度抗性,有8株表現中度抗性,有8株表現高度抗性。③通過花粉管通道法獲得轉Emu:Rep+/CP-/Rep-結構的種子367粒,獲得轉Emu:
5、CP+/Rep-/CP-結構的種子545粒;對T1代幼苗進行大田抗病性鑒定結果表明,有2株轉Emu:CP+/Rep-/CP-結構小麥植株在接毒40天后仍沒有明顯發(fā)病癥狀。 在提高病毒抗性譜方面,利用克隆自粟酒酵母的pac1基因通過農桿菌介導法轉化小麥。該基因是一種RNA雙鏈分解酶。由于大多數植物病毒為RNA病毒,不管其基因組是單鏈還是雙鏈,在寄主體內復制過程都會有一個雙鏈RNA中間體階段,如果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將pac1基因轉入植
6、物體,利用其降解病毒dsRNA的活性而阻斷病毒復制過程,就有可能達到抗植物病毒病的目的。并且pac1的作用靶位點只針對RNA雙鏈,對RNA的序列無特殊要求,這就擴大了其對病毒抗性譜。本轉化試驗共獲得41株G418抗性植株;經第一次病毒抗性試驗獲得30株抗性植株;其中27株PCR和Dotblot結果呈陽性;ELISA和RT-PCR結果表明27株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再生植株中有25株能夠正常表達外源基因;經第二次病毒抗性試驗,獲得12株低度抗性
7、植株,12株中度抗性植株,1株高度抗性植株。對于轉pac1基因小麥能否對其他小麥病毒表現抗性、真正達到廣譜抗病毒的目的,我們將在后續(xù)的工作中做進一步研究。 最后,針對構建hpRNA時需要多次連接反應的問題,設計了一個含有新型表達框架的雙元載體,只要通過1步連接反應既可構建完成可表達目的基因dsRNA的真核表達載體。以轉有綠色熒光蛋白的煙草中的GFP為沉默目的基因,通過農桿菌瞬時轉化技術成功地沉默了煙草中的GFP,這就證實了該載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麥黃矮病毒和蚜蟲誘導的小麥防御基因的分離及基因沉默體系的建立.pdf
- 大麥黃矮病毒群體的分子變異.pdf
- 利用酵母雙雜交系統(tǒng)研究大麥黃矮病毒(BYDV)和小麥間的互作.pdf
- 農桿菌介導pac1基因轉化煙草的研究.pdf
- 大麥黃矮病毒GAV株系和小麥黃花葉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應用.pdf
- 農桿菌介導的pac1基因轉化大豆的研究.pdf
- 抗病小麥中與大麥黃矮病毒CP蛋白和RdRp復制酶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pdf
- 大麥黃矮病毒運動蛋白在煙草中的瞬時表達及其功能研究.pdf
- 基因槍介導抗逆相關基因轉化小麥的研究.pdf
- 小麥矮縮病毒分子群體遺傳結構與RNAi介導的抗BYDV-GAV轉基因小麥研究.pdf
- 大麥黃矮病毒運動蛋白與AtVOZ1和AtVOZ2互作并延遲擬南芥開花.pdf
- 馬鈴薯Y病毒CP基因介導抗性與轉基因整合方式的關系及抗性傳導.pdf
- 利用酵母雙雜交系統(tǒng)篩選與大麥黃矮病毒編碼蛋白互作的短肽.pdf
- 小麥黃矮病和小麥白粉病抗病基因的遺傳定位.pdf
- 農桿菌介導抗蚜蟲基因PPA的小麥轉化.pdf
- 小麥抗黃矮病相關基因片段的克隆.pdf
- 麥類種質資源對大麥黃矮病毒的抗性鑒定及GAV株系的群體遺傳變異.pdf
- 慢病毒介導轉基因小鼠胚胎的初步研究.pdf
- 抗小麥黃花葉病毒轉基因小麥的研究.pdf
- 轉基因大麥光合生理特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