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6/20/c307bb56-4a83-4957-968b-46c861c08497/c307bb56-4a83-4957-968b-46c861c08497pic.jpg)
![王先霈圓形批評論研究_12254.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6/20/c307bb56-4a83-4957-968b-46c861c08497/c307bb56-4a83-4957-968b-46c861c08497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圓形批評論是王先霈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來的文學批評觀,其倡導建設辯證的、感悟與理性融合的、適合文學審美特性的文學批評。雖然其已在國內學術界引發(fā)了較大的影響,但其學術價值還沒有充分地發(fā)掘出來。有鑒于此,本文的主旨即以他的圓形批評論為中心,通過探尋其理論淵源,解讀其理論特征以及其意義、價值和問題來闡釋這一文學批評理論。從而凸顯其在我國當代文學批評理論建設中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全文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概述本文
2、的寫作緣起、國內外研究現狀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內容。
第二部分(第一章)追溯了圓形批評的理論淵源。這一批評理論的形成源于中西方豐富的圓的觀念。其中,儒釋道三家哲學思想于“圓”有著豐富的感悟和體認,在此文化和哲學基礎上孕育而生的劉勰圓形批評觀和司空圖圓形批評觀為王先霈圓形批評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圓形批評也從西方黑格爾的“哲學圓圈”思想、海德格爾的“解釋圈”思想和弗萊原型批評中的“四季循環(huán)”思想汲取有益的理論養(yǎng)分
3、,從而彌補我國古代素樸的圓形批評在思辨性和體系性上面的不足。
第三部分(第二章)是對圓形批評理論特征的闡釋。其理論特征主要表現在充分關注美感以及文學闡釋的豐富性這兩方面。
在以美感為中心的批評指向這一方面。圓形批評肯定美感在文學批評中的不可或缺性,亦肯定文學批評家和文學接受者分享美感的可能性,文學批評家向文學接受者傳遞美感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從而凸顯了圓形批評強調文學審美特質的特點。
在以文學闡釋的豐富性
4、為旨歸的批評方法這一方面。圓形批評將文學文本意義劃分為語義、寓意、復調、增殖意義這四重層次。為達成對這四重文學文本意義層次充分發(fā)掘,圓形批評倡導多重批評方法和視角的融合。通過索隱批評、歷史環(huán)境批評、心理批評等多種路徑來尋找文學文本的豐富意義;在闡釋中,也藉著從語義的循環(huán)到解釋的循環(huán)的方式,使得文學作品豐富的審美意蘊充分呈現出來。
第四部分(第三章)則總結了圓形批評的當代意義、價值以及存在的問題。圓形批評實現了古代文學批評的靈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王先霈圓形批評論研究
- 王先霈“圓形批評論”的發(fā)展歷程
- “智欲圓而行欲方”——王先霈圓形批評論研究.pdf
- 《欲望都市》中的消費文化研究_12254.pdf
- 從《洛陽伽藍記》看北魏洛陽的佛寺建筑_12254.pdf
- 文學理論導引-王先霈-孫文憲-筆記整理
- 神話批評論——弗萊批評思想研究.pdf
- 神話批評論——弗萊批評思想研究
- 序體批評論.pdf
- 《秦腔》批評論_3619.pdf
- 明代戲曲理論批評論爭研究.pdf
- 空間批評論_13871.pdf
- 表揚與批評論文
- 國際商務文獻翻譯批評論.pdf
- 王先謙學術年譜.pdf
- 王先謙的教育思想研究.pdf
- 王先謙政治思想研究.pdf
- 王若虛詩文批評研究.pdf
- 詩化批評-梁宗岱文學批評論_26576.pdf
- 《白鹿原》批評論_2468.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