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東方高原鰍(Triplophysa orientails(Herzenstein))作為西藏雅魯藏布江經濟名優(yōu)魚類,體表具漂亮花紋,有較好的觀賞性;包括東方高原鰍在內的高原鰍屬是西藏重要的土著魚類,在西藏高寒脆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然而對于西藏地區(qū)高原鰍屬的報道僅有漁業(yè)資源、分類學等方面。
本文通過對東方高原鰍的繁殖生物學、以及其人工繁殖的相關研究,為進一步了解其早期生活史,開展西藏高原魚類增殖保護的相關工作提供基本的參
2、考資料。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在繁殖季節(jié),東方高原鰍雄性的第二性征非常明顯,可以作為鑒別雌雄的主要方法;對樣本進行統(tǒng)計,雌雄比接近1∶1;絕對繁殖力(F)、相對體長繁殖力(FL)和相對體重繁殖力(FW)分別為714~32320(4483±5663)粒,6~229(41±42)粒/mm、95~903(302±221)粒/g;絕對繁殖力F與體重W、性腺重WG、空殼WN、性腺系數(shù)GSI四個指標顯著相關,相對體長繁殖力FL與體重W、
3、性腺重WG、性腺系數(shù)GSI三個指標顯著相關,相對體重繁殖力FW與體重W、性腺重WG兩個指標顯著相關,對繁殖力進行建模:絕對繁殖力F=5016.444-1625.19W+10464.902WG+1343.718WN-487.018GSI(r=0.968,P<0.01);相對體長繁殖力FL=47.215-4.487W+70.928 WG-3.259 GSI(r=0.928,P<0.01);體重繁殖力FW=278.394-23.673W+25
4、5.236WG(r=0.731,P<0.01);經卵徑頻率分布圖初步推斷,東方高原鰍產卵類型為分批產卵;
2、東方高原鰍成熟卵呈淡黃色圓形,卵徑為0.97~1.11mm,遇水具微黏性,為沉性卵。在水溫(16±0.5)℃下,受精卵歷時132h 9min孵化出膜,所需積溫為2113.6℃·h,整個胚胎發(fā)育過程分為7個時期:胚盤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腸胚期、神經胚期、器官形成期、出膜前期;初孵仔魚全長(4.86±0.09)m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泥鰍繁殖生物學和人工繁殖技術研究.pdf
- 興凱湖翹嘴鲌生物學特性及人工繁殖研究.pdf
- 31354.錦繡龍蝦生物學和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究
- 大寧河貝氏高原鰍繁殖生物學及血液學研究.pdf
- 大鯢的性腺發(fā)育規(guī)律及人工繁殖.pdf
- 魁蚶繁殖生物學及人工苗種繁育技術的研究.pdf
- 寒露林蛙繁殖生物學特征及人工馴養(yǎng)初步研究.pdf
- 異鰾鰍鮀的年齡與生長、繁殖生物學研究.pdf
- 櫛江珧繁殖生物學及人工苗種繁育技術研究.pdf
- 擬目烏賊繁殖生物學特性及人工育苗技術初步研究.pdf
- 黃鯛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究.pdf
- 半刺厚唇魚的性腺發(fā)育及人工繁殖研究.pdf
- 泥鰍的人工繁殖技術
- 白斑狗魚人工繁殖試驗
- 小黑瓢蟲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究.pdf
- 黃鱔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pdf
- 主要養(yǎng)殖魚類的人工繁殖
- 鴕鳥人工繁殖的基礎研究.pdf
- 黃顙魚人工繁殖技術研究.pdf
- 細鱗鲴人工繁殖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