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皂苷類成分分離鑒定及其結構與表面活性及溶血毒性的關系.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以深入有效地開發(fā)利用桔梗資源為目的,依據物理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以桔??傇碥?、桔梗總次皂苷為原料,研究桔梗的皂苷類化合物的表面活性之間的關系、溶血毒性之間的關系、表面活性與溶血毒性之間的關系。 桔梗皂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主要用于祛痰、鎮(zhèn)咳,即是利用其表面活性。而桔梗皂苷具有明顯的溶血毒性,本論文研究其溶血毒性與結構之間的構效關系,為尋找降低桔??傇碥杖苎拘缘姆椒ㄌ峁├碚摶A。以期尋找具有藥理活性與原天

2、然皂苷相似或優(yōu)于原天然皂苷的成分,而毒性小于原天然皂苷的成分。 采用硅膠柱分離、低壓Rp-C18柱分離、離心薄層分離、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結合TLC薄層在三種展開劑條件下展開鑒定。從桔??偞卧碥辗蛛x得到5個化合物,分別為化合物Ⅰ~Ⅴ。從桔梗總皂苷分離得6個化合物,分別為化合物Ⅵ~Ⅺ。 經TLC、IR、1H-NMR、13C-NMR及MS等波譜技術結合化合物理化性質,鑒定了11個化合物,分別是:化合物Ⅰ為3-0-β-D-葡

3、萄吡喃糖基遠志酸;化合物Ⅱ為3-0-β-昆布二糖基桔梗皂苷元;化合物Ⅲ為3-0-β-龍膽二糖基桔梗皂苷元;化合物Ⅳ為2-0-甲基-3-0-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甲酯;化合物Ⅴ為3-0-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2β,3β,16α,23,24-五羥基齊墩果-12-烯-28-酸;化合物Ⅵ為桔梗皂苷A;化合物Ⅶ為桔梗皂苷C;化合物Ⅷ為桔梗皂苷E;化合物Ⅸ為2”-0-乙酰基遠志

4、皂苷D2或3”-0-乙?;h志皂苷D2;化合物Ⅹ為桔梗皂苷D3;化合物Ⅺ為桔梗皂苷D。 在恒溫20℃時,采用吊環(huán)法測定桔??傇碥?、桔??偞卧碥账芤翰煌瑵舛认碌谋砻鎻埩Α嶒灡砻鳎航酃?傇碥铡⒔酃?偞卧碥站忻黠@的表面活性,表面張力的降低與濃度有關,桔??傇碥湛梢允顾芤罕砻鎻埩档?1.2%,此時濃度為3.57mg/ml。同種方法測定各化合物在相同摩爾濃度下的水溶液表面張力,依據表面張力下降的百分率大小比較各化合物在該濃度下表

5、面活性的大小。實驗表明:單糖鏈苷,在濃度2×10-4mol/L時隨著糖鏈的增長,表面張力下降越少,表面活性降低。雙糖鏈苷,在濃度2×10-4mol/L時隨著糖鏈的增長,有近似趨勢。皂苷作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親水和親油兩種活性基團,隨著糖鏈的增長分子平衡性減弱,表面活性降低。 根據紅細胞釋放出的血紅素的量與510nm處吸光度成正比,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桔??傇碥铡⒔酃?偞卧碥諏﹄u血的體外溶血反應。結果表明溶血作用明顯,溶血強度與

6、皂苷濃度呈劑量依賴性??傇碥张c總次皂苷的溶血率-時間曲線均呈S型,其溶血不是勻速的,而且溶血所需要的時間隨皂苷類成分種類、濃度而變化??傇碥盏娜苎拘源笥诳偞卧碥?,約為50倍左右。同種方法測定各個化合物相同摩爾濃度時的溶血效應,依據相同濃度化合物所得510nm處吸光度的大小比較溶血毒性的大小。實驗表明皂苷各個化合物溶血毒性均大于次皂苷各個化合物,即桔梗的雙糖鏈苷溶血毒性大于單糖鏈苷。單糖鏈苷隨糖鏈的增長,溶血毒性下降。雙糖鏈苷隨糖鏈的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