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鞭毛蟲在不同營養(yǎng)方式下對枝角類的毒性.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鞭毛蟲作為重要的藻類牧食者,在湖泊水體微食物網結構中的能量傳輸和生物化學循環(huán)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中的一些株系可以產生一些有毒(化感)物質,對水體中其他藻類和其牧食者產生消極影響,自從1960年,金藻屬的Poterioochromonas和Ochromonas逐漸被人們熟知并懷疑會產生毒素,隨著研究進一步深入,發(fā)現不同株系的鞭毛蟲確實可以釋放有毒的化感物質對其他藻類和直接牧食者(如枝角類,魚類等)有毒性作用。以下幾種品系已經被

2、證明了有毒性作用,Ochromonas danica,Ochromonas minuta,Ochromonas sociabilis和其他Ochromonasspp.和Poterioochromonas malhamensis strains L933/1A-C。鞭毛蟲釋放的化感物質會間接引起整個浮游生物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的動態(tài)變化,特別是這些有毒物質大量存在赤潮發(fā)生時影響更為明顯。除了生態(tài)后果,赤潮中這些有毒藻體還限制了水體的商業(yè)和娛樂用

3、途從而使經濟蒙受損失。在赤潮發(fā)生時,微囊藻是一種廣泛分布的能夠產生毒素并形成水華的種類,其產生的藻毒素可以抑制真核生物蛋白磷酸化,對微囊藻的一些牧食者會產生毒害作用,不僅可以導致水生生物的大批死亡,一些人類的疾病也與有毒微囊藻有關。另外,微囊藻可以形成很大的群體阻礙浮游動物正常攝食,而且藻細胞中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和甾醇含量很低,植食性浮游動物以其作為食物難以很好地生存,從而擾亂了水域生態(tài)系統正常的結構與功能。鞭毛蟲Ochromonas s

4、p.以及Poterioochromonas sp.可以強有力的牧食單細胞微囊藻,導致微囊藻種群生物量迅速的下降,而自身并未受到藻毒素的負面影響,且有大量實例發(fā)現混合營養(yǎng)方式的棕鞭毛蟲是藻類中的重要組成成分,鞭毛蟲可以作為微囊藻與下一營養(yǎng)級之間的橋梁將能量傳遞下去,兼性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作為初級和次級生產力的貢獻者,也是浮游生物食物鏈的重要組成成分。Ochromonas屬中的種類廣泛分布在各類淡水水域中,已經可以成功地在自養(yǎng)、混養(yǎng)和異養(yǎng)條件下

5、培養(yǎng),其在代謝模式上的高度可塑性被認為是對多變的脅迫環(huán)境的適應,而光合自養(yǎng)通常不是混合營養(yǎng)的鞭毛蟲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它可能只是在鞭毛蟲其他碳源不可得時維持其存活,混養(yǎng)和異養(yǎng)的棕鞭毛蟲才是浮游食物網中的主要獲取能量的營養(yǎng)方式,混養(yǎng)的棕鞭毛蟲既依靠體內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維持自身的生存又能攝食水體中的細菌、藻類和其他有機物質獲取自身生長和繁殖所需的能量。有趣的是,研究發(fā)現,兼性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的產毒機制可能就與它的營養(yǎng)方式有關,為此,我們研

6、究兼性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對食物網中對浮游生物的潛在毒性,主要驗證它對直接以其為食的枝角類是否有潛在的毒性影響,繼而延伸到毒性程度是不是受到棕鞭毛蟲獲取能量的營養(yǎng)方式的影響就。為此我們設計了以下實驗。
  本文所有實驗是以棕鞭毛蟲(Ochromonas sp.)、大型溞(Daphnia magna)、擬同形溞(Daphnia similoides)、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和網紋溞(Ceriodaphniacornuta

7、)為研究對象,每個實驗持續(xù)兩周左右,分別研究了兼性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在自養(yǎng)、異養(yǎng)和混養(yǎng)條件下對四種枝角類是否有毒性,同時收集不同營養(yǎng)方式的棕鞭毛蟲濾液,添加到四種枝角類的培養(yǎng)基中,驗證濾液對枝角類是否有毒性作用,實驗中定時觀察并記錄棕鞭毛蟲的存活情況。實驗結果具體如下。
  (1)棕鞭毛蟲在自養(yǎng)方式下只能靠自身的光合作用合成維持存活所需能量,濃度為104 cells mL-1的棕鞭毛蟲投喂大型溞時,大型溞的存活情況與對照組(饑餓組)并

8、無顯著差異,分別在第十三天、第十二天內全部死亡,而柵藻組生長良好;擬同形溞在第十四天全部死亡,裸腹溞在十一天全部死亡,網紋溞在第九天全部死亡;而在麥粒培養(yǎng)基中卻發(fā)現與自養(yǎng)時不一樣的現象,在異養(yǎng)(無光)和混養(yǎng)(有光)時,結果顯示,實驗組中的大型溞分別在第六天和第七天全部死亡,而對照組(饑餓組)在十二天全部死亡,異養(yǎng)和混養(yǎng)的棕鞭毛蟲對大型溞都有毒性效應,經雙因素分析,兩者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同樣的,在擬同形溞、裸腹溞、網紋溞中也出現了相同的

9、現象。兼性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可能通過產生化感物質進行反牧食防御。實驗同時收集的濾液在加入四種枝角類時并未發(fā)現有毒性效應,猜測這種毒性物質可能不會輕易排放到水體中而只存在于細胞體內。
  (2)分別配制8×102 cells mL-1、5×103 cells mL-1、2×104 cells mL-1、8×104 cellsmL-1、5×105 cells mL-1這幾種濃度的混合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每個實驗組中添加10只3日齡大型溞,結果

10、發(fā)現,在較低濃度下,8×102 cells mL-1、5×103 cells mL-1,在沒有其他食物來源時,大型溞生長緩慢,出現一定的負面影響,當棕鞭毛蟲濃度達到104 cells mL-1及以上時,大型溞的死亡率遠高于對照組的饑餓狀態(tài),在第二天就出現了死亡,混合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對大型溞的毒性影響是與自身濃度有關的。實驗中還發(fā)現,如果在較低濃度下再加上好的食物補給,有利于大型溞的生長和繁殖,而如果在高濃度的棕鞭毛蟲組加入好的食物來源,仍

11、會對大型溞有一種亞致死效應,這就說明了混合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對水體中的大型溞有毒性作用的,并不是大型溞的食物來源。
  (3)實驗中挑選不同年齡的大型溞(1、3、5、7日齡),每個齡期的大型溞都挑20個加入到中等濃度混合營養(yǎng)的棕鞭毛蟲中,結果發(fā)現不同年齡結構的大型溞在五天內全部死亡,對照組在第十一天內全部死亡,而柵藻組的生長狀況良好,無死亡現象。1、3、5、7日齡的都在第二天開始出現死亡,由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齡結構之間沒有顯著性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