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壓課程設計---沖壓模具cadcam實訓說明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材料工程系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p><p>  沖壓模具CAD/CAM實訓說明書</p><p>  姓名: </p><p>  班 級: 模具011111 </p><p>  學號: </p><p>  指導教師

2、: </p><p>  日 期: 2011年12月 </p><p>  沖壓模具CAD/CAM實訓任務書</p><p>  題 目: </p><p><b>  內 容:(1)</b></p><p><

3、b> ?。?)</b></p><p><b> ?。?)</b></p><p><b>  (4)</b></p><p><b> ?。?)</b></p><p><b>  (6)</b></p><p&g

4、t;<b>  原始資料:</b></p><p>  2011年 12月</p><p><b>  目錄</b></p><p><b>  設計題目</b></p><p><b>  零件的工藝分析</b></p><p>

5、;<b>  工藝方案的確定</b></p><p><b>  必要的工藝計算</b></p><p><b>  模具總體設計</b></p><p>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結構設計</p><p><b>  沖壓設備的選擇</b></p>

6、<p><b>  繪制模具總裝圖</b></p><p><b>  參考資料目錄</b></p><p><b>  結束語</b></p><p><b>  設計題目</b></p><p>  工件名稱:小墊片

7、 </p><p>  生產批量:大批量 </p><p>  厚度: 2mm </p><p>  材料: Q235 未經退

8、火的 </p><p><b>  工件簡圖為:</b></p><p>  二. 沖壓件的工藝分析</p><p>  該沖壓件形狀簡單、對稱。是由圓弧和直線組成。沖裁件內外形所能達到的精度為IT11~IT14??字行呐c邊緣距離尺寸公差為±0.5mm。將以上精

9、度與零件的精度要求相比較,可以認為該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夠在沖裁加工中得到保證,其他尺寸標注、生產批量等情況也符合沖裁的工藝要求。故決定采用沖壓方式加工。</p><p>  該工件未標出沖裁件的拐角處圓角,可得到工件最小圓角半徑R≥0.25t=0.25×2=0.5mm,因為工件沒有明確要求,為使模具整體設計簡單,本工件取R=3mm </p><p><b>  工藝方案

10、的確定</b></p><p>  該零件所需要的沖壓工序為落料和沖孔,可擬出以下三種工藝方案:</p><p>  方案一:用簡單的模具分兩次加工,即落料和沖孔</p><p>  方案二:沖孔、落料復合模</p><p>  方案三:沖孔、落料級進模</p><p>  采用方案一生產率低,工件的累積誤

11、差大,操作不方便,由于該工件為大量生產,方案二和方案三更具有優(yōu)越性。</p><p>  該零件的五個小孔與外緣之間的最小距離都比孔徑大,大于此零件要求的最小壁厚,可以采用沖孔落料復合模和或沖孔落料級進模。復合模模具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容易得到保證,且生產率也較高,但模具結構復雜,由于復合模精度較高,故制造不易。復合模裝配也較困難,強度也會受到影響,且工件的孔較小,凸模壽命不高,不易更換。</p>

12、<p>  而級進模生產率高,易損件更換方便,因此通過對上述三種方案的分析比較,該零件的沖壓生產采用方案三的級進模較好。</p><p><b>  四.必要的工藝計算</b></p><p>  (1)排樣設計 設計級進模首先要設計排樣圖,該零件類似一個矩形的門型框,中間沖3個小孔</p><p>  經分析,直排的材料利用率較

13、高。如圖所示的排樣方法,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減少廢料。</p><p>  查表2.9取得搭邊為1.8mm和2.5mm</p><p>  計算條料寬度B=(20+2.5×2)=25mm</p><p>  步距 S=(20+1.8)=21.8mm</p><p>  根據(jù)一般的市場供應情況,原料選用2000mm×100

14、0mm×2mm的冷軋鋼板,每塊可剪成1000mm×25mm規(guī)格條料85條,材料剪切率可達99.2%</p><p>  計算沖壓毛坯面積 A=(20×20)=400</p><p>  一個步距的材料利用率 η===73.4%</p><p>  計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查表2.4得間隙值</p><p&g

15、t;  =0.246 =0.360</p><p>  1) 沖孔8.5mm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計算方法</p><p>  由于制件結構簡單,精度要求不高,所以采用凸模和凹模分開加工的方法制作凸、凹模,其凸、凹模尺寸計算如下</p><p>  查表2.5的凸、凹模制造公差得</p><p>  =0.020mm =0.025mm<

16、;/p><p>  校核-=0.114mm,而+=0.045mm</p><p><b>  滿足-≧+的條件</b></p><p>  查表2.6得IT14級⑩磨損系數(shù) x=0.5</p><p>  按式(2—5)===mm</p><p><b>  =mm</b>&

17、lt;/p><p>  外形落料凸、凹模具刃口尺寸計算方法</p><p>  對外輪廓的落料,結合模具的特點,工作零件的形狀相對較簡單,適宜采用線切割機床分別加工落料凹模、凸模、凸模固定板、卸料板。這種加工方法可以保證這些零件的各個孔的同軸度,使裝配簡單,因此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計算按分別制造法來計算,其凸、凹模刃口尺寸計算如下</p><p>  查表2.5得凸、凹模制

18、造公差</p><p>  =0.020mm =0.025mm</p><p>  查表2.4得間隙值=0.246 =0.360</p><p>  校核-=0.114mm,而+=0.045mm</p><p><b>  滿足-≧+的條件</b></p><p>  查表2.6得IT14級⑩

19、磨損系數(shù) x=0.5</p><p>  按式(2—3) </p><p><b>  =mm</b></p><p><b>  mm</b></p><p><b>  mm</b></p><p><b>  mm</b&g

20、t;</p><p><b>  沖壓力的計算</b></p><p>  該模具采用復合模,選擇推板卸料,下出件方式</p><p>  落料力 =Lτ=(80×2×450)=72KN</p><p>  沖孔力 Lτ=(4π×2×2×450)=22.6KN<

21、/p><p>  Lτ=(8.5π×2×450)=24KN</p><p><b>  沖孔時的推件力</b></p><p>  由于工件的形狀簡單、精度要求不高,故選擇斜壁式凹模,因此推件力為零</p><p>  沖孔時的卸料力 </p><p>  查表2.7取=0.0

22、3</p><p><b>  =1.4KN</b></p><p>  落料時的推件力 </p><p>  落料凹模取直筒形的刃口形式,與由表2.25查得</p><p>  h=6mm 則n=h/t=6mm/2=3個</p><p><b>  查表2—7取</b>

23、;</p><p><b>  10.8KN</b></p><p>  落料時的卸料力 </p><p>  查表2.7取=0.03</p><p><b>  2.16KN</b></p><p><b>  總沖壓力為</b></p>

24、;<p>  =(72+22.6+24+10.8+2.16)KN=131.7KN</p><p>  為了保證沖壓力足夠,一般沖裁時壓力機噸位應比計算的沖壓力大30%左右。即=1.3×131.7KN=171.2KN</p><p>  (4)壓力中心的計算 </p><p>  由于沖裁件是對稱的工件,沖裁件的壓力中心,位于沖裁件輪廓圖形

25、的幾何中心線上。</p><p>  五. 模具的總體設計</p><p>  根據(jù)上述分析,本零件的沖壓包括沖孔和落料兩個工序 可采用正裝復合模具.工件由卸料裝置卸下.每沖一次卸出一次,模內不積聚工件,不易將凸凹模脹裂.孔廢料卸料空卸出模外.由于該模具壓料是由落料凸模與卸料板一起配合實現(xiàn).應選用推板板卸下條料廢料.</p><p>  因是大批量生產,采用手動送料

26、方式,從前往后送料.</p><p>  為確保零件質量及穩(wěn)定性,選用導柱、導套導向.由于該零件導向尺寸較小,且精度要求不高,用后置導柱模架.</p><p>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結構設計</p><p>  1. 凸模、凹模、凸凹模的結構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p><p> ?、俾淞贤?、凹模的結構設計</p><p&

27、gt;  該落料凹模采用直壁式刃口,該凹模結構簡單,宜采用整體式. </p><p>  查表得: k=0.35</p><p>  即凹模高度 H=kb=0.35×20=7mm </p><p>  凹模壁厚 C=1.5H=10.5mm</p><p>  凹模外形尺寸確定 L=20+2

28、5;10.5=41mm</p><p><b>  B=41mm</b></p><p>  故 該凹模整體尺寸可標準化為:23mm×23mm×12.5mm</p><p> ?、跊_孔φ4mm凸模設計</p><p>  因沖裁力不是很大,凸??稍O計為圓柱形凸模.易加工,其工作部分可用車削、磨削或仿形

29、加工.φ4mm的孔的凸模設計時由于孔徑與料厚相近.因采用凸模護套保證凸模不被沖斷.凸模固定板厚t=12.5mm.</p><p>  凸模長度可根據(jù)結構上的需要來確定</p><p>  Lφ4=h凸模固定板+h落料凹模=23mm+12.5mm=35.5mm</p><p>  對φ4孔的強度進行校核</p><p><b>  對

30、壓應力進行校核</b></p><p>  故 該凸模壓應力強度符合要求。</p><p><b> ?、弁拱寄5慕Y構設計</b></p><p>  本模具為復合沖裁模。除了沖孔凸模和落料凹模外,還有一個凸凹模。確定凸凹模安排在模架上的位置時,要依據(jù)計算的壓力中心的數(shù)據(jù),使壓力中心與模柄中心重合。</p><p

31、>  凸凹模的強度校核:查表得正裝復合沖孔落料模的最小壁厚為4.9mm,而實際最小壁厚為12.5mm。正裝復合模要求最小壁厚小于倒裝復合膜。凸凹模的刃口尺寸按落料凹模尺寸配制,并需保證雙面間隙為0.246mm~0.36mm。凸凹模上與邊緣距離尺寸的公差應比零件所標注精度高3~4級。</p><p><b>  b.橡皮的選用 </b></p><p>  根據(jù)模

32、具結構,粗選四個橡皮,</p><p>  每個橡皮的預壓力為: </p><p>  選用橡皮應主要確定自由高度和預壓縮量</p><p><b>  ⑴確定自由高度 </b></p><p> ?、歉叨刃:耍?</p><p><b>  故 所選合適</b&

33、gt;</p><p><b> ?、苣<艿脑O計</b></p><p>  模架各零件標記如下:</p><p>  上模座: 180mm×75mm×25mm</p><p>  下模座: 180mm×150mm×25mm</p><p&

34、gt;  導柱: 20×90</p><p>  導套: 20×65×30</p><p>  模柄: φ40mm×75mm</p><p>  墊板: 80mm×60mm×5mm</p><p>  卸料板:

35、 80mm×60mm×8mm</p><p>  凸模固定板: 80mm×60mm×5mm</p><p><b>  沖模的閉合高度</b></p><p>  沖模的閉合高度是指滑塊在下死點及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是,上模座上平面與下模座下平面之間的距離H。沖模的閉合高度必須與壓力機的裝模高度相

36、適應。壓力機的裝模高度是指滑塊在下死點位置時,滑塊下端面之墊板上平面間的距離。當連桿調至最短時為壓力機的最大裝模高度Hmax,連桿調至最長時為最小裝模高度Hmin。</p><p>  沖模的閉合高度H應介于壓力機的最大裝模高度Hmax和最小裝模高度Hmin之間,其關系為;</p><p>  Hmax-5mm≥H≥Hmin+10mm</p><p><b&g

37、t;  模具壓力中心的確定</b></p><p>  零件外形為對稱件,中間的異形孔雖然左右對稱,所以該零件的壓力中心 可近似認為就是零件外形中心線的交點。</p><p><b>  沖壓設備的選用</b></p><p>  選擇型號為JH2-25型的開式雙柱可傾壓力機就可滿足使用要求,主要技術參數(shù)如下:</p>

38、<p>  公稱壓力: 250KN 工作臺尺寸:(前后×左右):370×56</p><p>  滑塊行程: 75mm 墊板尺寸:50×φ260</p><p>  最大閉合高度:260mm 模柄孔尺寸:φ32×78mm</p><p>  最大裝模高度:210mm 最大傾斜角度:30

39、°</p><p>  連桿調節(jié)長度:50mm</p><p><b>  八. 模具的裝配:</b></p><p>  根據(jù)復合模的特點,先裝上模,再裝下模比較合理.并調節(jié)間隙試沖返修.具體過程如下:</p><p><b> ?、鄙厦b配</b></p><p&g

40、t; ?、僮屑殭z查每個將要裝配的零件是否符合圖紙要求,并作好劃線定位等準備工作.</p><p> ?、谙葘⑼鼓Ec凸模固定板裝配,再與凹模板裝配,并調整間隙以免發(fā)生干涉.</p><p> ?、郯岩蜒b配好的凸模及凹模與上模座相連,并再次檢查間隙是否合理.打上銷釘,擰入螺絲.</p><p><b>  ⒉下模裝配</b></p>

41、<p> ?、僮屑殭z查每個將要裝配的零件是否符合圖紙要求,并作好劃線定位等準備工作.</p><p> ?、谙葘⑼拱寄7旁谙履W希傺b入凸凹模固定板,并調整間隙以免發(fā)生干涉及零件損壞.接著依次按順序裝入銷釘、活動擋料銷、彈簧卸料板,檢查間隙合理后,擰入卸料螺釘,再擰入緊固螺釘,并再次檢查間隙.</p><p> ?、蹖⒔浾{整后的上下模按導柱、導套配合進行組裝.檢查間隙及其他裝配

42、合理后進行試沖.并根據(jù)試沖結果,直到生產出合格零件.</p><p><b>  九</b></p><p><b>  參考文獻</b></p><p> ?。?)熊志卿編,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p><p>  (2)黃德彬編著,有色金屬材料手冊,化學工業(yè)出版

43、社,2005.1</p><p> ?。?)王芳主編.冷沖壓模具設計指導。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0.10</p><p> ?。?)中國機床總公司編著,全國機床產品供貨目錄,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6</p><p>  (5)夏巨諶主著.中國模具設計大典.中國機械工程學會,2003.5</p><p>  (6)丁松聚主編.冷沖模設

44、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10</p><p> ?。?)魏春雷主編.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8</p><p>  (8)馮丙堯,韓泰榮,蔣文森主編,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p><p> ?。?)薛啟翔主編.冷沖模具設計結構圖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4</p><p> ?。?0)王

45、孝培主編,沖壓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8年2月</p><p>  (11)薛啟翔編。沖壓模具設計結構圖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4</p><p> ?。?2)楊玉英主編,實用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1</p><p><b>  十.結束語</b></p><p><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