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l四行程汽油機連桿組設計課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1.3L四行程汽油機連桿組設計</p><p>  1前言………………………………………………………………………..…………………….2</p><p>  2結構參數(shù)計算………………………………………………………...…………………………2</p><p>  2.1已知條件 .………………………………………….……………………………….2&

2、lt;/p><p>  2.2發(fā)動機結構形式…………………………………………………………………… 2</p><p>  2.3發(fā)動機主要結構參數(shù)……..………………..…………………….…….……………2</p><p>  3熱力學計算………………………………………………………………..…………………….3</p><p>  3.1多變指數(shù)

3、的選擇………………………………...……………………………………3</p><p>  3.2壓力升高比的選擇……………………………………………………………………3</p><p>  3.3繪制P~V圖……………………………………….…………………………………3</p><p>  3.4 P~V圖的調整…………………………………...……………………………………

4、4</p><p>  4動力學計算……………………………………………………..……………………………….5</p><p>  5運動學計算……………………………………………….…………………………….……….7</p><p>  5.1活塞位移………..……………………………………………………………………….7</p><p>  5.

5、2活塞速度………………………..……………………………………………………….8</p><p>  5.3活塞加速度………..…………………………………………………………………….8</p><p>  6連桿的設計………………………...………………………………………….………………...9</p><p>  6.1連桿主要尺寸設計……………….……………………

6、…………………………..……9</p><p>  6.1.1連桿長度的確定……………..……………..……………………..…………9</p><p>  6.1.2連桿小頭尺寸的確定……………..……..……………………………..……9</p><p>  6.1.3連桿大頭尺寸的確………………..……..…………………………………10</p>&l

7、t;p>  6.2連桿強度的計算…………….…………………………………………………………10</p><p>  6.2.1連桿小頭強度的計算………………...……………………………………10</p><p>  6.2.2連桿大頭的強度計算……………...………………………………………13</p><p>  7小結 …………………………………………...…

8、………………………………..….……….14</p><p>  8參考文獻…………………………………………..…………………………….…….……….15</p><p>  9附表………………………………………………….…………………………….…..……….15</p><p><b>  1前言</b></p><p&g

9、t;  這個學期開設的《汽車發(fā)動機設計》課程設計是在我們學習了一些基礎制圖知識和汽車以及發(fā)動機的整體知識框架后所給我們的一次很好的鍛煉,眾所周知現(xiàn)代汽車工業(yè)發(fā)展越來越快,而作為汽車心臟的發(fā)動機自然也成為了發(fā)展的重中之重,發(fā)動機的結構和性能對汽車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比如汽車的行使速度、加速性能、爬坡度、牽引力等等都取決于發(fā)動機,因此來說設計發(fā)動機是汽車設計的重中之重,而發(fā)動機的設計又對我們的想象能力,制圖能力,分析計算能力,查閱各種工具書的

10、能力無疑是一次很好的鍛煉,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次課程設計的機會,認真對待,做好充分的準備 ,保證高質量的去完成,這也為以后學習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p><p><b>  2結構參數(shù)計算</b></p><p><b>  2.1已知條件 </b></p><p>  平均有效壓力:0.8~1.2Mpa</p

11、><p>  活塞平均速度:Cm<18m/s,取Cm=13.17m/s</p><p>  2.2發(fā)動機結構形式</p><p>  發(fā)動機功率為52.68KW,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為4缸4沖程汽油機,冷卻方式采用水冷。</p><p>  2.3發(fā)動機主要結構參數(shù)</p><p>  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

12、設計》S/D的取值范圍在0.8~1.2之間,取S/D=1.03</p><p>  P===52.68Kw</p><p>  D=74mm 則S=1.03×D=76mm (S與D均取整)</p><p>  ε= 取ε=9 ; 由 Va=Vs+Vc</p><p>  則氣缸工作容積Vs=</p><p&g

13、t;  Va=0.368 L Vc=0.041L</p><p>  n= =5200 r/min</p><p>  角速度ω==3.14×5200/30=544.54rad/s</p><p>  曲柄半徑 r=S/2=37mm</p><p><b>  3熱力學計算</b></p>

14、<p>  壓縮始點的壓強pa=0.8~0.9p0 ;取pa=0.085Mpa</p><p>  3.1多變指數(shù)的選擇</p><p><b>  壓縮過程:</b></p><p>  取壓縮沖程終點(設為B點),從A點(壓縮過程始點)到B點的壓縮過程看作是多變的壓縮過程,壓縮多變指數(shù)范圍為n1=1.28~1.35, 取n1

15、=1.28</p><p><b>  膨脹過程:</b></p><p>  取定容增壓的終點(設為C點),從B點到C點看作為定容壓縮過程,膨脹多變指數(shù)范圍為n2=1.30~1.40 取n2=1.35</p><p>  由p1V1n=p2V2n 可計算得到壓縮終點壓力為:</p><p>  pc=1.415 M

16、pa</p><p>  3.2壓力升高比的選擇</p><p>  查得壓力升高比=pc/pa;λ在6~9之間。取=6則*</p><p>  Pz=*Pc=6*1.415MPa=8.492Mpa,圓整后Pgmax=(Pz-Pc)*2/3+Pc=6.13Mpa</p><p>  3.3繪制(理想)P~V圖</p><p

17、>  得到未調整的P-V圖</p><p><b>  圖1</b></p><p>  3.4 P~V圖的調整</p><p>  發(fā)動機實際過程比較復雜,所以在得到的P~V圖上要修正得到,最高壓力不在上止點,還有點火提前角,排氣提前角的修正,顯然實際的邊界條件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要做一些適當?shù)男拚?lt;/p><p&

18、gt;<b>  圖2</b></p><p><b>  4動力學計算</b></p><p>  由曲柄連桿機構的受力分析計算:</p><p>  P=Pg+Pj=Pg-mjrω2(cos+λcos2) =Pg-mjj (mj為機構往復慣性質量)</p><p>  活塞質量mp=214.94

19、g</p><p>  連桿小頭質量m4==81.66g</p><p>  連桿質量m=0.00063(D-80)2+0.0476(D-80)+0.2149≈1.05kg</p><p>  估算mj=mp+m3+m4≈387.22g</p><p>  P在連桿小頭處即活塞銷孔處分解為Pn和P1,而P1又在兩岸大頭分解為K和t,又根據(jù)《汽

20、車發(fā)動機設計》有</p><p><b>  Pn=P*tgβ</b></p><p>  Pl= t=</p><p>  k= Pl cos(+β)=</p><p><b>  5運動學計算</b></p><p> 

21、 λ=1/3-1/5 取0.292</p><p><b>  5.1活塞位移</b></p><p>  X= r[(1-)+ ]</p><p><b>  5.2活塞速度</b></p><p><b>  v=( +)</b></p><p>

22、<b>  5.3活塞加速度</b></p><p><b>  j = r</b></p><p><b>  6連桿的設計</b></p><p>  連桿是發(fā)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連桿大頭、大頭蓋、連桿軸瓦及連桿螺栓等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變?yōu)榍S的旋轉運動,并把作用在活塞上的

23、力傳給曲軸。連桿小頭與活塞一起作往復運動,連桿大頭與曲軸一起作旋轉運動,連桿桿身作復雜的平面擺動。連桿主要承受氣體壓力和往復慣性力所產生的交變載荷。由于受力比較復雜并且需要實驗來指導,因此設計時應綜合考慮。</p><p>  6.1連桿主要尺寸設計</p><p>  6.1.1連桿長度的確定</p><p>  連桿長度由桿比來說明,而=r/l,值越大,連桿越短

24、,則發(fā)動機的總高度越小。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值范圍為1/3.2~1/3.8。取λ=0.292,則l=37mm/0.292=130mm</p><p>  6.1.2 連桿小頭尺寸的確定</p><p>  連桿小頭位于活塞內腔,尺寸小、軸承比壓高、溫度較高。本次設計汽油機的連桿材料選取為45鋼,密度=7.85g/cm.</p><p>  連桿小頭的內徑

25、,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 d/D=0.25~0.3, 取d=0.3D=22mm, </p><p>  連桿小頭的外徑,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 D/d=1.2~1.35, 取D=1.25d=31mm,</p><p>  連桿小頭的寬度,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B/d=1.2~1.4, 取B=1.2d=26mm,</p><p>  襯套

26、外徑,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d/d=1.05~1.15, 取d=1.1 d =24mm</p><p>  6.1.3連桿大頭尺寸的確定</p><p>  連桿大頭的結構與尺寸基本上決定了曲柄銷直徑D2、長度B2、連桿軸瓦厚度等等,對曲軸的強度、剛度和承壓能力有很大的 影響。大頭的外形尺寸又決定了凸輪軸位置和曲軸箱形狀,大頭的重量產生的離心力會使連桿軸承、主軸承負荷增大,磨損加

27、劇,有時還不得不為此而增加平衡重,給曲軸設計帶來困難,因此在設計連桿大頭時,應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條件下,尺寸盡量小,重量盡量輕。</p><p>  連桿大頭內徑,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D2/D=0.55~0.65, 取D2=0.59D=43mm</p><p>  連桿大頭外徑,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D′2/D=0.60~0.68, 取D′2 =0.63D=46mm&

28、lt;/p><p>  連桿螺栓孔間距離,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C/ D′2 =1.2~1.25, 取C=1.2D′2 =53mm</p><p>  高度H3,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H3 / D′2 =0.35~0.4,取H3 =0.38D′2=17mm</p><p>  高度H4 ,參考楊連生版《內燃機設計》設計,H4/ D′2 =0.38~0

29、.44,取H4=0.4D′2=18mm</p><p>  6.2連桿強度的計算</p><p>  6.2.1連桿小頭強度的計算</p><p>  襯套過盈配合的預緊力及溫升產生的應力</p><p>  式中—小頭外徑,為31mm;</p><p>  —小頭內徑,為22mm;</p><p&

30、gt;  —襯套材料的線膨脹系數(shù),對于青銅,可取=1.81/;</p><p>  —連桿小頭材料的線膨脹系數(shù),對于鋼可取=1.010(1/);</p><p>  μ,—泊桑比,一般可取μ==0.3;</p><p>  E—連桿小頭材料的彈性模數(shù)對于剛,E=2.2N/mm</p><p>  —襯套材料的彈性模數(shù),對于青銅,=1.15N/

31、mm</p><p>  計算得0.065mm。</p><p><b>  計算可得:</b></p><p>  把小頭視為內壓厚壁圓筒,在壓力P的作用下外表面的切向應力為</p><p>  內表面==102.5 N/mm2</p><p>  外表面=80.03 N/mm2</p&g

32、t;<p>  經檢驗小于100-150 N/mm2</p><p><b>  小頭應力的校核</b></p><p>  當發(fā)動機處于額定工況時,連桿小頭的最大拉伸作用力為:</p><p>  當發(fā)動機處于起動工況時</p><p>  固定角 </p><p>&

33、lt;b>  在的截面上</b></p><p>  –(0.5723215.64</p><p><b>  –=2.47</b></p><p>  計算截面拉伸力引起的法向力和彎矩為:</p><p>  小頭壁厚為; </p><p>  由拉伸作用在外表上產生的應

34、力為:</p><p><b>  取點火提前角為:</b></p><p><b>  連桿小頭的合力為:</b></p><p>  計算截面中由壓縮力引起的法向力和彎矩:</p><p><b>  ==</b></p><p><b>

35、  =</b></p><p>  不對稱循環(huán)的最大與最小應力為:</p><p><b>  平均應力及應力幅:</b></p><p><b>  又由n </b></p><p>  ——材料在對稱循環(huán)下的拉壓疲勞極限,取=200</p><p><b

36、>  ——應力幅;</b></p><p><b>  ——平均應力;</b></p><p>  ——考慮表面加工情況的工藝系數(shù),其值在0.4~0.6之間,取</p><p><b>  ——角系數(shù),</b></p><p>  ——材料在對稱循環(huán)下的彎曲疲勞極限,對于鋼,<

37、;/p><p><b>  則取</b></p><p>  算得n=2.299 〉1.5 則小頭合格</p><p>  6.2.2連桿大頭的強度計算</p><p>  連桿大頭受慣性力拉伸載荷:</p><p>  式中、、、分別是活塞組、連桿組往復部分、連桿旋轉部分及連桿大頭下半部分的重量。

38、</p><p><b>  取</b></p><p><b>  則彎曲應力為:</b></p><p>  式中—計算斷面的抗彎曲斷面模數(shù),取</p><p>  —計算圓環(huán)的曲率半徑,計算可得</p><p>  、—大頭及軸承中央截面面積,計算可得</p>

39、;<p>  查楊連生《內燃機設計》σ的值在15000~20000N·m之間,合格。</p><p><b>  7小結</b></p><p>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連桿組的設計,是在我們學習了《工程制圖》、《汽車構造》、《內燃機原理》、《汽車發(fā)動機設計》以及大二和大三進行過的課程設計的基礎上的一次專業(yè)課程設計,我學到了許多大三、大四都沒來得及

40、好好學的關鍵內容,而且在實踐中運用,更是令我印象深刻,深切體會到課程設計并非以前所想像的那樣紙上談兵。所有理論、公式都是為實踐操作而誕生的??梢哉f是對我所學知識的一次很好的鞏固和回憶,并且在設計過程中,我還學會了查詢各種工具書的方法,提高了想象能力,學會了怎樣把學到的各門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并提高了作圖的能力以及用Excel處理數(shù)據(jù)和繪制圖形的技能,使我對發(fā)動機原理及內部結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p><p>

41、<b>  8參考文獻</b></p><p>  [1]唐增寶,何永然,劉安俊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p><p> ?。?]董敬,莊志,常思勤 汽車拖拉機發(fā)動機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p><p> ?。?]葉盛焱 摩托車發(fā)動機設計 人民郵電出版社。1997。</p>&

42、lt;p> ?。?]楊連生 內燃機設計 中國農業(yè)機械出版社,1981。</p><p><b>  9附表</b></p><p><b>  附表1</b></p><p><b>  附表2</b></p><p><b>  附表3</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