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5/23/48bf8bd0-e615-4237-b840-21803dd85df3/48bf8bd0-e615-4237-b840-21803dd85df3pic.jpg)
![體驗與感悟實實在在的教育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5/23/48bf8bd0-e615-4237-b840-21803dd85df3/48bf8bd0-e615-4237-b840-21803dd85df3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體驗與感悟—實實在在的教育</p><p> 摘要: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由不知到已知, 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由簡單了解到深刻認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 學習個體的體驗和感悟起決定作用, 書上寫的, 教師講的,都必須經過學生主體的實踐而轉化為他們自己可以理解和受用的知識。</p><p> 關鍵詞:營造氛圍 體驗感悟 教學資源 學習方法 心理需求</p&
2、gt;<p> 一天,與朋友閑聊,無意中講起這樣一件事:她應邀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卻不知路徑,只好在電話中問了又問。她先生在一旁訕笑:“上個月才去過,怎么這么快就忘了?”“那次是她領著我走的,所以一點印象也沒有?!笔潞?,她把朋友在電話中指點的線路圖記于腦中,邊走邊認,記住了路名和拐彎處,注意了沿途的特征,終于順利到達。從此再也忘不了這條路,而且后來還發(fā)現(xiàn)了其他幾條更快捷的線路。</p><p>
3、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啟發(fā),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不也是這樣嗎?老師滔滔不絕地滿堂灌,學生似懂非懂一味地習耳恭聽,老師自以為已把課文分析得清清楚楚一條線,豈不知學生則聽得模模糊糊一大片。有些語文知識即使靠死記硬背答對了,可時間一長又忘了。這是怎么回事?原因很簡單,課堂上老師只是帶著學生走路,走完了,學生卻沒留下什么印象。</p><p> 新課標把“過程與方法”設為三維目標之一,突破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把它視為教學手段的片面
4、認識。的確,那種只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獲得的只是形式上的捷徑,它排斥個性思考,否定智慧參與,完全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于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盡量讓學生體驗與感悟。</p><p> 一、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p><p> 傳統(tǒng)的教學僅把教材作為教學資源,而新的教學觀則認為教學資源應實現(xiàn)教材、教師、學生三位一體化。當教材、教師、學生三方面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時,教
5、育的信息量就會很大,教育的內容就會很豐富。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xiàn)在情感的文明里, 學校里學過的許多東西, 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 但是人的思想接觸過的文化財富, 會在我們心里留下痕跡?!币蚨? 說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 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原動力并不為過。語文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情感活動的過程。文章不是無情物 , 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無一不是知情理的統(tǒng)一。因此, 充分利用教材,營造一個和教學內容相協(xié)調
6、的教學氛圍是激發(fā)興趣、陶冶情操、寓教于樂的重要手段。</p><p> 在惠山區(q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省錫中分部的萬詠梅老師執(zhí)教的《母愛》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原因就是她充分利用了學生這塊潛在的、活的教學資源,并以研究性學習串聯(lián)整堂課。萬老師巧妙地設計了聆聽歌曲《燭光里的媽媽》——誦讀詩歌《紙船》——咀嚼小品散文《免費》——轉述《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設計母親節(jié)賀卡等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通過參與、探索、合作、實踐、綜合式的
7、學習方式,成了語文學習的主人。同學們更能通過這一系列特別的學習方式,喚起了對母愛情感的共鳴。這堂課,不僅學生從老師那里學到知識,老師也從學生那里得到震撼,聽課老師也獲得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和感受。大家一致認為,通過《母愛》一課的教學,讓我們真正領會到:“教育過程不再是一個簡單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lt;/p><p> 二、探尋學生心理需求,營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p>&
8、lt;p> 有句話說的好:“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边@個世界絕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如果我們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上課前多思考:學生喜歡什么?他們愿意怎么學?會遇到那些困難?有那些思考方法?那肯定會讓學生覺得老師離他們很近,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p><p> 例如:我在指教二年級上冊《美麗的丹頂鶴》一課時,沒有按教參設計的那樣拋出一連串的為什么?而是問學生看了課題,你們最
9、想了解的是什么?再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然后,師生帶著最想了解的問題去聆聽課文的錄音。第一個問題的設計,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使自己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地組織教學,而給學生的感覺則是“老師聽學生的”能根據學生的意愿來進行教學,使他們對教學內容充滿興趣。第二個問題的設計實質是對學生提出聽課文的要求,但用了“猜一猜”就使師生間的距離拉得很近。聽完了課文學生的問題便應運而生:1、丹頂鶴為什么又叫“仙鶴”?2、“高雅”是什么
10、意思?3丹頂鶴的第一故鄉(xiāng)在那里?然后我再讓學生自讀解答疑難,通過反復聽、讀課文,師生共同討論研究。一個個問題都應刃而解??吹剿狼傻臅r機已到,我則順勢引導:面對如此美麗、高雅的丹頂鶴,你還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有的同學想背課文,有的同學想畫丹頂鶴,還有的同學要到鶴鄉(xiāng)去看一看……這樣的語文課,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正如薩特所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睂W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的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意義,甚至創(chuàng)造
11、意義。</p><p> 三、引導學生參與體驗,營造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氛圍</p><p> 在課堂教學中, 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積極思考, 積極發(fā)言, 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學習效果很好; 有的則無動于衷, 自己恍若旁觀者, 局外人, 甚至打瞌睡, 學習效果不言而喻。由此可見, 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關鍵。因此, 課堂上必須把學生擺在主體
12、位置上, 使他們從.. 先生講, 學生聽 的那種傳統(tǒng)單一的接受關系中擺脫出來, 變成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 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知識, 改變過去的那種消積、被動、無所事事的散漫狀態(tài)。使他們把學習看成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動, 擺脫對教師的依賴, 成為學習上能夠自立的人。</p><p> 我們知道詩歌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說是那種“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單憑老師口頭傳授,而沒有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參與,學生是很難真
13、正理解和掌握的。</p><p> 二年級上冊《水鄉(xiāng)歌》一課的教學已近尾聲,看到孩子們意猶末盡,我萌生了拓展學習的想法。于是我便用水鄉(xiāng)除了“水多、船多、歌多”外,還有什么多?將教學進一步延伸。就用這樣一句極其簡單的話語,竟激蕩起七、八歲孩子創(chuàng)作的熱情。略加思考,輕輕商議,張正陽第一個吟誦:</p><p><b> “水鄉(xiāng)什么多?</b></p>&
14、lt;p><b> 葦多。</b></p><p><b> 千棵蘆、萬棵葦,</b></p><p><b> 蘆葦長得特別美,</b></p><p><b> 我們比葦還要美。</b></p><p> ?。ㄟ@是個多么自信的男孩,我由衷
15、的贊嘆著。)</p><p> 有了同伴做榜樣,何周楠緊緊跟上:</p><p><b> “水鄉(xiāng)什么多?</b></p><p><b> 橋多。</b></p><p><b> 千座橋,萬座橋,</b></p><p><b>
16、 大橋小橋河上架,</b></p><p><b> 連起水鄉(xiāng)新生活?!?lt;/b></p><p> ?。▽υ姼璧囊馓N的理解不是機械地背誦,而是不知不覺地融進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p><p> 程菲更是亮開了嗓子,似乎她的創(chuàng)作才會一鳴驚人。</p><p><b> “水鄉(xiāng)什么多?</
17、b></p><p><b> 燈多。</b></p><p><b> 千家燈,萬戶光,</b></p><p><b> 燈光盞盞都通明,</b></p><p> 照亮我們的生活?!薄?lt;/p><p> 看著、聽著、品著這一首首還
18、很稚氣的“作品”,我對自己說:水鄉(xiāng)到底什么多并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案例,我深深感悟到:只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p><p> 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營造自主和諧的學習氛圍</p><p> 學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個學習階段,已經步入終身學習時代的當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比掌握學習內容更為重要。老師要重視運用多種的學習
19、方式,諸如:游戲學習、探索學習、交流學習、模仿學習、綜合性學習等,努力提高他們獨立的自學能力。</p><p> 記得,結合一年級下冊識字1的教學,我組織了一次“春的憧憬”踏青活動。然后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眼中的春天。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想到的都說了出來。孩子們在交流時,我就根據實際情況出示“春暖花開、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滿園”等成語,相機完成了練習2讀讀背背的內容;在稱贊小朋友精彩發(fā)言的時候,
20、把頭飾“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作為獎品送給小朋友,并請小朋友說說這些事物在春天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當小朋友盡情抒發(fā)各自對春的憧憬之時,我則趁勢煽情播放一組小草笑瞇瞇地伸展腰姿,小河丁冬冬地歡唱奔流,小昆蟲歡蹦蹦地蘇醒跳躍的動畫片。此時,《春天在那里》的樂曲響起,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地贊美春天:有的小朋友誦讀古詩《春日》,有的小朋友邊唱邊舞《春天在那里》,還有的小朋友則拿出畫筆描繪出一幅幅春的憧憬圖??吹叫∨笥褌儫崆楦?/p>
21、漲,我給每位小朋友發(fā)一個作文本,把詩畫般的春天寫下來。</p><p> 這真是出乎意料的驚喜,是巧妙的詞串給了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激情?還是美麗的大自然給了他們太多的靈感?我想,不管怎樣教師這個牧羊人要把那片生長著鮮美水草的芳草地指引給孩子們。把語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每位學生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p><p> 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會學語文”遠比“學會語文”重要,因為體
22、驗與感悟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們應盡量在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啟發(fā),進而給他們提供運用這些方法的機會,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學習興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銘記教師要做指路人,而不做帶路人。</p><p><b> 參考文獻</b></p><p> [1]余映潮《走進新課堂》[J]. 語文教學通訊,2004,7-8月</p><
23、;p> ?。?]張加龍《體驗教學:語文教學的新概念》,語文教學通訊,2004,10月</p><p> ?。?]李桂燕《語文感悟學習的若干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3,10月</p><p> ?。?]張?zhí)鞂殹缎抡n程與課堂教學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月</p><p> ?。?]吳棟良《把握“三性”實施語文自主學習》,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實在在的考研建議
- 實實在在說說英語學習
- 推動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心得體會
- 推動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心得體會
- 堂堂正正做人 實實在在做事
- 如何促進代表述職評議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 實實在在看得見!現(xiàn)金促銷熱門suv大推薦
- 以明明白白的簡政放權推動實實在在的職能轉變
- 黨課講稿:錨定目標任務 落實重點措施 全力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 (領導發(fā)言)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 體驗,洗禮,感悟——黨性教育有感
- 實在生活感悟詩六首
- 誦讀 品味 感悟 體驗
- 職業(yè)體驗感悟14篇
- 體驗與教育—體驗的教育學意蘊初探.pdf
- 教育實習的感悟與收獲
- 教育教學反思與感悟
- 林怡說早教 育兒體驗與感悟.doc
- 閱讀教學中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與感悟
- 存在與實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