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06ed9d95-61f4-4d41-9d37-f4203529a8a5/06ed9d95-61f4-4d41-9d37-f4203529a8a5pic.jpg)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鹽沼土壤有機碳組分、來源及結(jié)構(gòu)特征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06ed9d95-61f4-4d41-9d37-f4203529a8a5/06ed9d95-61f4-4d41-9d37-f4203529a8a51.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碳循環(huán)是全球變化的研究熱點之一,互花米草鹽沼是較短時間內(nèi)由光灘(裸地)快速演替而形成的年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對土壤碳匯、土壤有機質(zhì)及肥力的貢獻已經(jīng)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因此,研究互花米草對土壤碳循環(huán)過程的影響,對于系統(tǒng)認識互花米草在鹽沼土壤改良及碳循環(huán)中的生態(tài)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在江蘇鹽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鹽沼建立以下樣地:光灘(MF)、互花米草建群1年(SAF2011)、5年(SA
2、F2007)、12年(SAF2000)、23年(SAF1989)以及堿蓬(SSF1989)。采集0~3m深度土壤柱狀樣品,分析土壤柱狀樣有機碳(SOC)、頑固性有機碳(RC)、活性有機碳(LC)含量,土壤有機碳和頑固性有機碳的δ13C值;表層土壤(0~20 cm)可溶性有機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土壤有機碳13C核磁共振波譜,研究互花米草鹽沼土壤有機碳的組分、來源以及結(jié)構(gòu)特征。結(jié)果表明:
1.互花米草對鹽沼土壤
3、有機碳組分有顯著影響。除建群1年的互花米草樣地外,各樣地土壤有機碳在垂直剖面上均呈現(xiàn)由表層向深層逐漸降低,到50 cm左右深度后逐漸趨于穩(wěn)定;不同建群時間互花米草鹽沼土壤有機碳在水平方向表層含量差異顯著(P<0.05);光灘樣地垂直剖面上活性有機碳含量呈現(xiàn)由表層到深層逐漸降低的趨勢,介于0.10~0.91 g/kg;建群23年的互花米草樣地表層頑固性有機碳含量高于光灘樣地,活性有機碳含量整體變化不大,在0.02~0.93 g/kg范圍內(nèi)
4、波動。各樣地表層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含量為:互花米草灘>堿蓬灘>光灘;微生物量碳含量為:互花米草灘>堿蓬灘>光灘。互花米草建群后,土壤中活性碳庫含量顯著增加(P<0.05)。
2.互花米草對鹽沼土壤有機碳來源有顯著影響。隨著建群時間的增長,互花米草對表層土壤有機碳的貢獻率呈遞增趨勢,建群1年、5年、12年、23年的互花米草樣地分別占6.90%、43.21%、47.92%、62.44%;0~100 cm范圍內(nèi),隨深度的增加各樣地互花
5、米草對土壤有機碳的貢獻率逐漸下降,100~150 cm深度,互花米草對土壤有機碳的貢獻率分別降至0.18%、1.26%、1.56%、0.65%;互花米草對表層土壤頑固性有機碳和活性有機碳貢獻率較高,頑固性有機碳和活性有機碳含量均隨深度增加先降低后趨于穩(wěn)定。
3.土壤有機碳結(jié)構(gòu)以烷氧碳和芳香碳為主,其中芳香碳的平均比例(35.85%)最高,其次為烷氧碳(32.83%)和羧基碳(20.62%),烷基碳的平均比例(10.36%)最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凋落物有機碳原位分解動態(tài).pdf
- 蘇北海濱濕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擴張能力研究.pdf
-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表型可塑性及其對鹽脅迫的響應.pdf
- 冬季火燒與收割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長與繁殖的影響.pdf
-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擴張對江蘇海濱濕地大型底棲動物的影響.pdf
- 互花米草的入侵對鹽沼濕地溫室氣體及土壤碳氮動態(tài)的影響.pdf
- 刈割+淹水治理互花米草技術(shù)對鹽沼土壤的影響.pdf
- 中國沿海灘涂入侵物種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空間分布及生物質(zhì)能估測研究.pdf
- 亞熱帶不同林分土壤有機碳組分及其結(jié)構(gòu)特征研究.pdf
- 浙江沿海灘涂入侵物種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時空動態(tài)預測及生物量估測模型構(gòu)建研究.pdf
- 互花米草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統(tǒng)中的分配研究.pdf
- 土壤有機碳(SOC)及其組分對土壤細菌及土壤微生態(tài)特征的影響.pdf
-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調(diào)落物空中分解的季節(jié)動態(tài)-原位和凋落物袋分解法比較.pdf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組分特征研究.pdf
- 東北闊葉林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空間分布特征研究.pdf
- 大針茅草原放牧退化過程中土壤有機碳組分及其來源研究.pdf
- 生物質(zhì)炭施用下稻田土壤有機碳組分、腐殖質(zhì)組分及團聚體特征研究.pdf
- 溫帶森林土壤有機碳特征初步研究.pdf
- 洋河口濕地土壤碳、氮、磷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對互花米草入侵的響應.pdf
- 長江口鹽沼植物群落分布動態(tài)及互花米草入侵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