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工業(yè)鏟車課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  摘 要………………………………………………………..…………………………….……1</p><p>  第一章 課程設計總體方案…………………………………………………………2</p><p>  第二章 設計項目的分析……………………………………………….……………3<

2、/p><p>  2.1 設計要求………………………………………………………………..………………3</p><p>  2.2 課程設計目的………………………………………………………………..…….……3</p><p>  第三章 工業(yè)鏟車仿真模型的設計與組裝……………………….……………4</p><p>  3.1 驅(qū)動部分設計……

3、……………………………………………………………..………4</p><p>  3.2 傳動部分設計……………………………………………………………....…………4</p><p>  3.3 組裝模型 (實物模型)……………………………………….…………..…………4</p><p>  第四章 控制系統(tǒng)的PLC選型和I/0選擇………………………….…………

4、…5</p><p>  4.1 I/O分析…………………………………………………………………………….……5</p><p>  4.2 I/O點及地址分配………………………….………………………………..…………6</p><p>  4.3 PLC的選型………………………………..……………………………………..………6</p><p

5、>  第五章 電氣控制系統(tǒng)原理圖………………...............................…………………7</p><p>  5.1 主電路圖………………………………………….......................................……………7</p><p>  5.2 電控系統(tǒng)控制電路……………………….……..............

6、........................……..………8</p><p>  5.3 PLC接線………………………………………...........................................………..……9</p><p>  第六章 程序設計及控制程序…………............................………………………10</p&g

7、t;<p>  參考文獻…………………………………………..........................................……….………11</p><p><b>  摘 要</b></p><p>  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國的流程工業(yè)規(guī)模很小,設備陳舊,必要的調(diào)節(jié)主要靠最簡單的測量儀表由人工操作運行。50年代末60年代

8、初,我國研制生產(chǎn)的傳感器、變送器、調(diào)節(jié)器、執(zhí)行器等,基本上能顯示過程狀態(tài),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意圖,最終命令執(zhí)行器完成對工藝流程的調(diào)節(jié)要求。70年代初,我國自行研制的工控機開始應用于工業(yè)過程控制,它部分地取代了原來控制室內(nèi)的儀表。但由于受當時電子器件性能的限制,工控機本身的可靠性遠不如現(xiàn)在,工控機帶來的控制集中引起“危險”集中。70年代末,分散型控制系統(tǒng)(dcs)進入工控領域,解決了“危險”集中的問題,還解決了一些復雜的控制。dcs可建立通信網(wǎng)絡,

9、為大工廠生產(chǎn)帶來許多方便,但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80年代初,適應性較強的總線型工控機(std)應運而生,std總線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使工控機的功能更加強化。 </p><p>  PLC作為工控機的一員,在主要工業(yè)國家中成為自動化系統(tǒng)的基本電控裝置。它具有控制方便、可靠性高、容易掌握、體積小、價格適宜等特點。據(jù)統(tǒng)計,當今世界plc生產(chǎn)廠家約150家,生產(chǎn)300多個品種。2000年銷售額約為86億美元,占工控機市場

10、份額的50%,PLC將在工控機市場中占有主要地位,并保持繼續(xù)上升的勢頭。 </p><p>  PLC在60年代末引入我國時,只用作離散量的控制,其功能只是將操作接到離散量輸出的接觸器等,最早只能完成以繼電器梯形邏輯的操作。新一代的plc具有pid調(diào)節(jié)功能,它的應用已從開關量控制擴大到模擬量控制領域,廣泛地應用于航天、冶金、輕工、建材等行業(yè)。</p><p>  在工業(yè)鏟車中運用PLC,提

11、高了其工作智能化,增強了其本身的競爭能力,對我國的PLC產(chǎn)品的研發(fā)和生產(chǎn)PLC的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p><p>  第一章 課程設計總體方案</p><p>  鏟車是用來裝零散堅固的貨物的,一般以建筑材料為主,如碎石、砂土等,鏟車一般用在建筑工地、建筑材料集散地,用于裝車,有時也用于鏟土和鏟雪及地面平整等用途;工業(yè)鏟車一般是在小四輪拖拉機上進行改裝的小型裝載機械。 利用拖拉機自身

12、動力,采用液壓控制,通過多路液壓閥上的操作手柄可使鏟斗升降和翻轉(zhuǎn),從而達到鏟車平穩(wěn)工作。在搬運物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它搬運東西速度快,操作也比較簡單,所需的人員少,就能完成大量的搬運工作。</p><p>  鏟車又叫裝載機,是在動力機械的基礎上,采用液壓控制鏟斗升降和翻轉(zhuǎn),從而實現(xiàn)對砂石、水泥、糧食、土、煤等散裝物料的鏟運及裝載。</p><p>  鏟車也可進行

13、輕度的鏟掘工作,通過換裝相應的工作裝置,還可進行推土、起重、裝卸木料及鋼管等作業(yè)。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筑路工程、農(nóng)田水利工程、環(huán)衛(wèi)垃圾、磚窯廠、煤廠、砂石廠,用于砂石、水泥、糧食、土、煤等散裝物料的鏟運及裝載。</p><p>  工業(yè)鏟車的主要動作是鏟起、放下,并能作前進、后退、左轉(zhuǎn)、右轉(zhuǎn)的操作。鏟起和放下屬于縱向移動,行走和左右轉(zhuǎn)屬于橫向移動,所以應使用縱向和橫向兩種電動機。本設計共需要3臺電動機。其中貨物的

14、鏟起或放下可由縱向電動機的正反轉(zhuǎn)實現(xiàn),左輪的前進和后退由一臺電動機正反轉(zhuǎn)實現(xiàn),右輪的前進和后退由另一臺電動機的正反轉(zhuǎn)實現(xiàn),當要實現(xiàn)左轉(zhuǎn)的時候,可讓左輪的電動機不動,右輪的電動機正轉(zhuǎn)前進,反之,則右轉(zhuǎn)也是。</p><p>  第二章 設計項目的分析</p><p><b>  2.1 設計要求</b></p><p>  用PLC對工業(yè)鏟車

15、(實物模型)操作進行控制,設鏟車可將貨物鏟起或放下,并能作前進、后退、左轉(zhuǎn)、右轉(zhuǎn)的操作,要求動作過程如下:</p><p>  鏟起 → 向前0.5米 → 左轉(zhuǎn)90度后向前0.5米 → 右轉(zhuǎn)90度后向前0.5米 →右轉(zhuǎn)90度后后退0.5米 → 放下。</p><p>  2.2 課程設計目的</p><p>  1.根據(jù)題意,畫出實物模型與PLC的硬件連接圖,按圖接

16、線,編制控制程序,并畫出梯形邏輯圖。</p><p>  2.完成系統(tǒng)調(diào)試,實現(xiàn)控制要求。</p><p>  3.完成課程設計說明書。</p><p>  第三章 工業(yè)鏟車仿真模型的設計與組裝</p><p>  3.1 驅(qū)動部分設計</p><p>  工業(yè)鏟車的主要動作是鏟起、放下,并能作前進、后退、左轉(zhuǎn)、右

17、轉(zhuǎn)的操作。鏟起和放下屬于縱向移動,行走和左右轉(zhuǎn)屬于橫向移動,所以應使用縱向和橫向兩種電動機。本設計共需要3臺電動機。其中貨物的鏟起或放下可由縱向電動機的正反轉(zhuǎn)實現(xiàn),左輪的前進和后退由一臺電動機正反轉(zhuǎn)實現(xiàn),右輪的前進和后退由另一臺電動機的正反轉(zhuǎn)實現(xiàn),當要實現(xiàn)左轉(zhuǎn)的時候,可讓左輪的電動機不動,右輪的電動機正轉(zhuǎn)前進,反之,則右轉(zhuǎn)也是同樣的原理。</p><p>  3.2 傳動部分設計</p><

18、p>  縱向傳動是通過縱向電動機的正向旋轉(zhuǎn)帶動栓著電磁鐵的鋼絲,使得鏟頭上下移動,便于貨物的鏟起和放下。前進可以是左右輪的兩個電動機同時正向轉(zhuǎn)動,后退則是同時反向轉(zhuǎn)動,左轉(zhuǎn)是左輪上的電動機不動,右輪電動機正向轉(zhuǎn)動;右轉(zhuǎn)是右輪上的電動機不動,左輪上的電動機正向轉(zhuǎn)動。</p><p>  3.3 組裝模型 (實物模型)</p><p>  圖3-1 工業(yè)鏟車(實物模型)</p&g

19、t;<p>  第四章 控制系統(tǒng)的PLC選型和I/0選擇</p><p>  4.1 I/O分析</p><p>  經(jīng)過對控制過程和要求的詳細分析,明確了具體的控制任務就是鏟起、放下、行走、左轉(zhuǎn)和右轉(zhuǎn)等主要任務。確定了鏟車這些必須完成的動作后,再確定動作的順序:縱向電機正轉(zhuǎn),電磁鐵由上向下移動,鏟爪抓物體,縱向電機反轉(zhuǎn),由下向上移動,左右輪電機同時正轉(zhuǎn),實現(xiàn)向前,左輪電

20、機停止右輪電機正轉(zhuǎn),實現(xiàn)向左轉(zhuǎn),左輪電機正轉(zhuǎn)右輪電機停止,實現(xiàn)向右轉(zhuǎn),左右輪電機同時反轉(zhuǎn),實現(xiàn)后退。其工藝流程圖如下(圖4-1):</p><p>  圖4-1 工業(yè)鏟車工藝流程圖</p><p>  4.2 I/O點及地址分配</p><p>  控制系統(tǒng)的輸入、輸出信號的名稱、地址分配。如表4-1</p><p>  表4-1 輸入、

21、輸出信號的名稱、地址編號</p><p>  4.3 PLC的選型</p><p>  本設計采用西門子公司的S7-200系列整體式PLC實現(xiàn)工業(yè)鏟車(模型)的自動控制。由上面分析可以知道,系統(tǒng)共有開關量輸入點17個、開關輸出點6個;故CPU模塊采用CPU226(AC/DC/繼電器)模塊,該模塊采用交流220V供電。</p><p>  第五章 電氣控制系統(tǒng)原理

22、圖</p><p><b>  5.1 主電路圖</b></p><p>  如圖7-1所示為電控系統(tǒng)主電路。三臺電機分別為M1、M2、M3。接觸器KM1、KM3、KM5分別控制M1、M2、M3的正轉(zhuǎn)運行;接觸器KM2、KM4、KM6分別控制M1、M2、M3的反轉(zhuǎn)轉(zhuǎn)運行。FR1 、FR2、FR3分別為三臺電機的熱繼電器;FU為主電路的熔斷器,QS為電路主開關。<

23、;/p><p>  圖5-1 電控系統(tǒng)主電路圖</p><p>  5.2 電控系統(tǒng)控制電路</p><p>  如圖7-2所示為電控系統(tǒng)控制電路圖。圖中SB1、SB2、SB3分別控制三臺電機正轉(zhuǎn)的啟/停;SB1'、SB2'、SB3'分別控制三臺電機反轉(zhuǎn)的啟/停。</p><p>  圖 5-2 電控系統(tǒng)控制電路<

24、/p><p>  5.3 PLC接線</p><p>  圖5-3 PLC外圍接線圖</p><p>  第六章 程序設計及控制程序</p><p>  6.1 控制程序的梯形圖</p><p>  6-1 控制程序的梯形圖</p><p><b>  控制程序:</b

25、></p><p>  1 LD I0.2 </p><p>  2 O M0.0</p><p>  3 AN I2.1</p><p>  4 = M0.0</p><p>  5 LD M0.0</p><p>  6 O Q

26、0.0</p><p>  7 AN I0.2</p><p>  8 AN Q0.1</p><p>  9 AN I0.3</p><p>  10 AN I0.4</p><p>  11 = Q0.0 </p><p>  12 LD I

27、0.1</p><p>  13 O Q0.1</p><p>  14 ON Q0.0</p><p>  15 AN I0.2</p><p>  16 AN Q0.0</p><p>  17 AN I0.3</p><p>  18 =

28、Q0.1 </p><p>  19 LD Q0.0</p><p>  20 TON T37,+50</p><p>  21 LD T37</p><p>  22 = Q0.1</p><p>  23 LD I0.5</p><p>  24

29、 O Q0.2</p><p>  25 ON M0.1</p><p>  26 AN I0.7</p><p>  27 AN Q0.3</p><p>  28 AN I1.0</p><p>  29 AN I1.1</p><p>  

30、30 = Q0.2</p><p>  31 LD I0.5</p><p>  32 O Q0.3</p><p>  33 ON M0.2</p><p>  34 AN I0.7</p><p>  35 AN Q0.2</p><p>  3

31、6 AN I1.0</p><p>  37 = Q0.3</p><p>  38 LD I1.1</p><p>  39 O Q0.4</p><p>  40 ON M0.1</p><p>  41 AN I1.3</p><p>  42

32、 AN Q0.5</p><p>  43 AN I1.2</p><p>  44 AN I1.5</p><p>  45 AN I1.6</p><p>  46 = Q0.4</p><p>  47 LD I1.2</p><p>  48

33、 O Q0.5</p><p>  49 ON M0.2</p><p>  50 AN I1.3</p><p>  51 AN Q0.4</p><p>  52 AN I0.4</p><p>  53 = Q0.5</p><p>  54

34、 LD I1.6</p><p>  55 = M0.2</p><p><b>  參考文獻</b></p><p>  【1】賀哲榮,石帥軍.流行PLC實用程序及設計.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3</p><p>  【2】張萬忠,劉明芊.電器與PLC控制技.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

35、03.9</p><p>  【3】肖清,王忠鋒.西門子PLC課程設計指導書.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2008.12</p><p>  【4】張揚,蔡春偉,孫明健.SP-200 PLC原理與應用系統(tǒng)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10</p><p>  【5】林小峰,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