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5/21/7d64fe82-3c3e-4667-8c9f-829dd5159b52/7d64fe82-3c3e-4667-8c9f-829dd5159b52pic.jpg)
![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研究畢業(yè)論文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5/21/7d64fe82-3c3e-4667-8c9f-829dd5159b52/7d64fe82-3c3e-4667-8c9f-829dd5159b52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XXX 大 學</b></p><p> 本 科 生 畢 業(yè) 論 文</p><p> 2012年 X月X日</p><p> 論文題目: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研究</p><p><b> 摘要</b></p><p>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
2、經濟的時代,高品質人力資源優(yōu)勢,在競爭能力的企業(yè)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人力資源在企業(yè)中越來越重要。企業(yè)的競爭力,可以說是在企業(yè)人力資源的競爭。激勵理論在西方有數百年歷史,中國的改革開放在1978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逐步建立了,激勵理論已經逐漸被引入中國,國有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的實踐中實踐了西方的激勵理論,得到了認可。近年來的金融危機,反映了廣大企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仍面臨著嚴重的挑戰(zhàn),目前,在中國的許多企業(yè)的員工和部分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有待得到進
3、一步的提高,如何解決管理層激勵問題提高廣大領導層和廣大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yè)參與者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將成為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本文描述了中國企業(yè)的管理情況,借鑒西方動機理論的最新成果,指出,中國企業(yè)管理的激勵和引進當代西方激勵理論的最新成果希望利于企業(yè)管理激勵問題的解決。</p><p><b> 關鍵詞</b></p><p> 企業(yè)管理;激勵;企
4、業(yè)競爭力 </p><p><b> Abstract</b></p><p>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s
5、 importance is more and more apparent,Human resources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the enterprise。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can be said that competition in the corporate human resources.Motivation theory in the
6、 West for hundreds of years,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gradually been established,Motivati</p><p><b> Keywords</b></p><p> B
7、usiness management; Motivation;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p><p><b> 目錄</b></p><p><b> 摘要I</b></p><p> AbstractII</p><p><b>
8、 前言1</b></p><p> 一、國際金融危機傳遞機制的形成2</p><p> 二、經濟全球化對國際金融傳遞機制的影響2</p><p> 三、金融危機的國際傳遞機制3</p><p> ?。ㄒ唬﹪H貿易方面的傳遞………..3</p><p> ?。ǘ┙鹑谇赖膫鬟f4</p
9、><p> ?。ㄈ┬睦眍A期傳遞渠道5</p><p> ?。ㄋ模┍尘跋嗨苽鬟f渠道6</p><p> 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傳遞的對策分析7</p><p> ?。ㄒ唬┙⒎婪秶H金融危機的預警系統(tǒng)7</p><p> (二)利用各種金融創(chuàng)新手段防范國際金融風險8</p><p>
10、(三)建立市場化的金融體系,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侵襲9</p><p> ?。ㄋ模┱{整出口市場結構,實施有重點的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9</p><p> 五、我國防范金融危機的策略建議10</p><p> ?。ㄒ唬┍3謬鴥冉洕】颠\行,積極推進經濟改革10</p><p> ?。ǘ┘涌旖鹑跈C構改革,完善微觀組織制度建設10</p
11、><p> ?。ㄈ徤鞣砰_資本項目,逐步實現金融自由化11</p><p> ?。ㄋ模┙⑽C預警機制11</p><p><b> 結論14</b></p><p><b> 參考文獻14</b></p><p><b> 致謝15</b>
12、;</p><p><b> 前言</b></p><p>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實現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為打破平均主義,我國企業(yè)普遍采用工資獎金相結合的工資制度對原有的工資制度進行了改革。崗位工資制,薪點工資制,計件工資制在企業(yè)中的到了普遍的應用。隨著國內股票市場的建立,運用股票期權等激勵手段激勵特殊員工。國家不斷加強對
13、企業(yè)激勵機制的規(guī)范和建立約束機制,建立相應的報酬制度,責任失誤負責制度,獎勵制度。但我國廣大企業(yè)中的管理激勵中依然存在著顯著的問題,制約著我國企業(yè)的穩(wěn)定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限制了我</p><p> 國企業(yè)的競爭力。認真研究激勵理論,不斷探索激勵理論的實踐意義對于我國企業(yè)大有益處。發(fā)揮激勵理論的指導作用,關心企業(yè)員工的發(fā)展,關心員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尊重員工,為員工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采用多樣激勵手段和多種激勵
14、方式,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在企業(yè)管理中應該建立有效地激勵制度,應當將我國企業(yè)管理中的具體實際同員工的特點相結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yè)與員工的雙贏局面。</p><p><b> 第一章 緒論</b></p><p> ?。ㄒ唬┓治龅谋尘?動機 目的</p><p> 本世紀頭十年,我國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提
15、升明顯,相當數量的企業(yè)在國際上排名居于前列,中國工商銀行,海爾集團,中國石油公司成為翹楚。但是在核心競爭力上我國企業(yè)還有巨大的挖掘空間,中小企業(yè)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與歐美企業(yè)相比顯出許多不足,例如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弱,不能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受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的執(zhí)行力度影響。其中有待必須改進的有人力資源質量普遍不高。在我國成功的企業(yè)在企業(yè)管理的激勵中有著明顯的共性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企業(yè)高層領導將對員工和中層管理者的激勵放在戰(zhàn)略地位重視調動
16、職工和各個領導層的激勵。其次對于員工進行內容型激勵,充分調動員工對于企業(yè)的認同感,增強員工對于企業(yè)的凝聚力,充分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企業(yè)的競爭力,又進一步強化了企業(yè)的激勵文化的完善與發(fā)展,形成良性互動。</p><p> 本文研究的動機,企業(yè)中的激勵問題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問題,是企業(yè)文化塑造的關鍵,影響深遠。企業(yè)的真正資源是人,企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需要人。對企業(yè)參與者的管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科學有效地企業(yè)
17、管理是企業(yè)達到提升企業(yè)競爭力,提高企業(yè)效益,實現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途徑。管理中的激勵問題是其中的關鍵。</p><p> 本文研究的目的一個企業(yè)的成功不可以照搬,但是我們可以從一個個具體成功的企業(yè)中去抽象出那些隱藏其中的關鍵共性的特點,進行借鑒和學習,運用激勵管理中的普遍性和科學性,實現廣大企業(yè)的成功之路。</p><p><b> 分析的方法</b></p&g
18、t;<p> 本文研究的方法,近代以來西方的經濟發(fā)展迅猛,管理實踐成熟,在其實踐中,以泰勒為首的管理學家對管理實踐進行分析總結和提升先后產生了一系列輝煌的激勵理論成果,得到了實踐的認可。運用國際公認的激勵理論對我國企業(yè)管理中的典型激勵問題進行分析。</p><p> 第二章 分析的理論基礎</p><p> 管理的激勵功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據人們的行為規(guī)律來提高人們的活動
19、積極性。美國管理學家貝雷爾森和斯坦尼爾認為“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動力,渴望都構成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tài)”主要的激勵理論派別有</p><p> ?。ㄒ唬┧孤宓男枰獙哟卫碚?lt;/p><p> 他把人類紛繁復雜的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20、五個層次。</p><p> 他認為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滿足以后,高層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為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方面,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進口市場,美國的經濟衰退將會直接降低美國的進口需求,導致其他國家出口放緩,進而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這種影響對那些依靠進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或地區(qū)尤為顯著。如,東亞新興市場國家、石油輸出國、加拿大等。</p><p> 以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為例。
21、金融危機發(fā)生以后,國民財富大幅縮水,信用規(guī)模急劇收縮,居民消費支出因此而減少,通過收入效應作用于有直接貿易關系的國家,進口需求直接減少,由此造成出口國企業(yè)利潤下降,經濟受到沖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長期以來保持貿易逆差,主要依靠進口來維持國內消費。中國作為美國主要進口國之一,進出口貿易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7.5%。事實上,撇除價格影響,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1至7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長由2007年的超過20%放緩至12
22、%,這種進口需求的減少短期內是無法讓國內需求彌補的。一些出口企業(yè)因此而遭受虧損,例如主要出口到美國的中國玩具業(yè)出口增長率大幅回落,全球最大玩具廠商之一合俊集團已經宣布停牌,其東莞的兩家主力工廠已經倒閉。這說明中國實體經濟所受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通過這種作用機制, 美國將危機傳遞到其他貿易國。此外,美聯儲降息導致美元相對于主要國家大幅貶值,根據購買力平價機制[6],以美元標價的國際能源和資源價格上漲加速,進一步增加出口企業(yè)的生產成本,使得
23、貿易對方國市場與第三國市場的產品價格相對提高,競爭力下降,同時為這些國家注入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其</p><p> ?。ǘ┙鹑谇赖膫鬟f</p><p> 金融渠道傳遞以匯率和利率作為傳遞的媒介,外匯市場和資本市場作為傳遞的途徑。金融危機還會通過金融機構間復雜的資金聯系在國家間進行傳遞。金融機構間的聯系渠道主要包括相互持股、同業(yè)存款、跨國金融機構母子公司等。特別是在金融衍生產品發(fā)展迅速
24、和金融機構全球化趨勢日漸增強的今天,這一傳遞途徑相比以往更加重要。這也被稱為“金融溢出效應傳遞機制”?! ≡诖舜未钨J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風暴中,這一傳遞途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危機在美國和歐洲國家間的傳遞。在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提出破產申請以后,法國巴黎銀行、德國工業(yè)銀行以及瑞聯銀行等許多一向以穩(wěn)健經營著稱的歐洲著名銀行都宣布由于參與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的投資而遭到巨大財務損失。英國北巖銀行遭到的擠兌沖擊是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
25、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以后,與美國金融聯系最為緊密的歐洲更是首當其沖。英國、荷蘭、瑞士等國的大型金融機構頻頻告急。這其中,除了次貸衍生產品本身帶來的金融機構間的資金聯系,近年來歐元區(qū)金融機構對美國貸款的強勁增長,也增大了金融危機通過金融機構傳遞的幾率。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7],在過去的兩年中,歐元區(qū)五大國家</p><p> 伴隨著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資本在國與國之間的流動也日漸頻繁
26、,這也導致金融危機通過國際資本流動的途徑在各國間進行傳遞。這一過程主要通過機構投資者調整其資產組合實現。根據J.Tobin和H.Markowitz的資產選擇理論,資產多樣化可以降低同等收益率下的總體風險。因此,投資者一般都會將資金分散投資于不同的證券組合。由于新興市場的金融資產屬于風險和收益基本相近的同一類別,相關度很高,一個新興市場國家有價證券收益率的顯著變化就將導致跨國機構投資者對其證券組合中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或至少是與該國相鄰近及貿
27、易聯系緊密國家的資產進行調整,從而引發(fā)危機在不同國家之間傳遞。另外,一國的危機將減少市場參與者的流動性,迫使投資者重新安排他們的資產組合,以滿足利潤、監(jiān)管和流動性方面的要求。如果流動性沖擊過大,一國發(fā)生的危機將令投資者在未受到初始危機影響的國家出售他們持有的資產,從而引發(fā)其他國家金融市場的動蕩。這一過程也將導致金融危機在國與國之間進行傳遞。 在此次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風暴中,資本流動這一金融危機的國際傳遞途徑也發(fā)生了新的變化。這
28、主要是國際市場上投資者結構變化的結果。以新近崛起的主權</p><p> ?。ㄈ┬睦眍A期傳遞渠道</p><p> 心理預期傳遞渠道是指由于投資者對突發(fā)的金融危機產生的心理恐慌, 這種心理恐慌在類似經濟體內進行傳遞,能起到進一步惡化金融危機的作用。例如,在亞洲金融危機傳遞的過程中,人們的心理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在美國金融危機傳遞的過程中,心理傳遞是真正的加速器。</p>&
29、lt;p> 由以上二種實際關聯(直接的貿易或金融聯系)無法解釋的危機傳遞機制,可統(tǒng)一歸為凈傳染機制,亦可稱作危機傳遞的預期途徑[8]。具體說來,預期途徑產生的原因是當一個國家發(fā)生危機時,投資者對其他一些類似國家的市場預期也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風險的傳遞和危機的產生。預期傳遞機制又可從羊群效應和示范效應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中,羊群效應是指投資者在市場上常常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決定自己的選擇;而示范效應則是指一國發(fā)生金融危機后,投資
30、者會根據所掌握的情況重估所投資國家的風險,并據此改變自己的資產組合。 </p><p> 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支撐因素之一就是信心。外匯市場每天有2萬億美元的交易,投機性資本約占97%,可見,世界資本市場已成為一個大賭場;衍生工具等金融創(chuàng)新進一步增加了金融系統(tǒng)的風險,網絡、通信技術使得資金投資在瞬間得以完成。這就使得金融市場變得動蕩無常,市場更為情緒化,投資者的心理也更加微妙,一旦出現利空消息,市場就
31、會產生心理恐慌,使得投資者對所有市場重新評估。金融危機引發(fā)的心理恐慌如同“傳染病”一樣,在本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中間傳遞和擴散,導致人們行為的極端盲目和過度反應,推動金融市場一浪高過一浪的波動,極大的加速了金融危機的程度。在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前,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抱有很高的期望,信心盲目高漲,不顧危機發(fā)出的種種征兆及預警信號,不斷投入資金, 增持美國資產。危機爆發(fā)后,投資者又表現極度悲觀,從資本市場上倉皇而逃,不再相信政府的政策舉措,這種“羊群
32、效應”進一步惡化了金融危機[9],甚至一些經濟狀況良好的邊緣國家和地區(qū)由于資金流的翻轉而陷入危機。</p><p> ?。ㄋ模┍尘跋嗨苽鬟f渠道</p><p> 這種傳遞的對象是那些與危機發(fā)生國經濟類型相同、地理位置相近、金融體制、發(fā)展模式經濟結構社會文化傳統(tǒng)類似,經濟聯系緊密的國家。這次在亞洲新興國家中,韓國損失最為慘重。美國金融危機是金融創(chuàng)新對舊的金融秩序提出的新的挑戰(zhàn)。美國金融危機
33、并沒有表現出劇烈的貨幣危機和債務危機, 它更多是隱性的, 而不是顯性的。實際上,金融危機的真正實質是,美國金融市場濫用信用衍生品的創(chuàng)新、預支市場和社會信用,從而造成信用風險逐漸累積,進而釀成信用危機。這場以銀行業(yè)危機為先導的金融危機,提醒美國,經濟發(fā)展要更注重于實體經濟的發(fā)展, 而非虛擬經濟的虛高。虛擬經濟的運行脫離了實體經濟的基礎,變得更加的不穩(wěn)定,這種不穩(wěn)定性就造成了經濟中的泡沫,一旦泡沫被刺破,反過來將嚴重損害實體經濟。另外,金融
34、工具的創(chuàng)新要控制在監(jiān)管范圍內。任何金融創(chuàng)新都應該立足于戰(zhàn)略高度來規(guī)劃,僅僅滿足于技術性的、工程性層面的創(chuàng)新必然會忽視社會性的整體風險。</p><p> 當然,在現實經濟運行過程當中,金融危機的傳遞途徑極其復雜,可能是其中一種途徑或幾種途徑的綜合。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條件下,防范金融危機的國際傳遞最重要的是加強各國在金融監(jiān)管方面的合作。具體到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層應首先對金融危機可能傳入我國的途徑做出正確的判斷,
35、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加以防范。 </p><p> 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傳遞的對策分析</p><p> 金融危機之所以能循著傳遞機制從發(fā)源國傳向另外一些國家,關鍵在于后者的體制、政策、制度等方面是否存在著若干缺陷和漏洞,如果能有針對性地加以彌補和完善,金融危機被傳遞的可能性將會小得多,其破壞作用也會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p><p> ?。ㄒ唬?/p>
36、建立防范國際金融危機的預警系統(tǒng)</p><p> 國際性的金融危機在大規(guī)模爆發(fā)之前往往有一個醞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濟運行會顯露出各種不正常的跡象。如果人們能對這些不正常金融危機的國際傳遞機制探析的跡象進行總結和歸納,建立起某種模型或指標體系,對醞釀中的金融危機(包括原發(fā)型和被傳遞型)進行預警,便可及時采取各種防治性措施。</p><p> 建立外債監(jiān)測指標體系對金融危機進行預警便是
37、一種可供借鑒的做法。一個國家外債過多,造成償債困難,是發(fā)生或被傳遞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國際經驗表明,借外債進行負債經營是經濟落后國家擺脫貧困狀態(tài)的一條捷徑,并不必然會引發(fā)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這里的關鍵是借外債的“度”要把握好。經過長期的總結,經濟學家們建立起了一套估算外債負擔和對危機進行預警的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項指標: 1.償債率,即當年的償債額(到期債務本息)與當年出口收匯額的比率。國際上一般都把償債率作為衡量
38、一國借外債“度”的綜合指標。國際公認的償債率警戒線(又稱安全線)為20%,即超過20%便進入了危險區(qū),容易引發(fā)危機。</p><p> 2.負債率,即外債額與GDP的比率。其經濟含義是指一國的負債水平主要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影響。負債率的警戒線為10%。</p><p> 3.短期債務率,即短期債務與全部外債的比率。短期債務是指期限在1年以內的債務,特點是所投資的項目尚未形成生產能力就已到
39、了還債期。因此,短期債務越多,就越容易陷入危機。國際公認的短期債務警戒線為25%。</p><p> 4.外債增長率,即當年外債增長額與年初外債余額之比。它反映一年內外債的增長速度,警戒線為其增長應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10]。</p><p> 5.配套資金率,即外債與本幣的投入比率。借用外債只有與足夠的本幣相配套,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使成本更低、效益更好。國際經驗表明,配套資金
40、率應為1∶2.5,即1單位外債要與2.5單位本幣相配套使用。在國內資金緊缺時,更應重視配套資金率的考核,切勿盲目擴大外債規(guī)模。</p><p> 6.外資依存率,即利用外資與國內總投資的比率。其經濟含義是,一國總資本的形成中對外資的依賴程度應進行有節(jié)度的控制。外資依存率的警戒線各國差別較大,一般認為不宜超過5%。</p><p> ?。ǘ├酶鞣N金融創(chuàng)新手段防范國際金融風險</p
41、><p> 國際金融危機的產生與傳遞,主要是由于各國存在金融風險。但金融風險只是構成了危機的可能性,并非是必然性,只要防范措施得當,便可以避免金融危機的發(fā)生與傳遞。要降低金融風險,一般有兩種方式:分散風險和轉移風險。分散風險就是運用“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理來管理風險,這種方式的依據是著名的證券投資組合理論。但這種方式的局限性很大,證券投資組合本身只能對某些種類的風險進行分散。轉移風險則是將風險轉移給有能力承
42、擔并愿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金融市場中并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是風險的厭惡者,有些投資者愿意承擔風險并賺取風險利潤。風險轉移不是無償的,而是以付給對方風險報酬為條件的。金融衍生市場就是一種可被用來轉移風險的市場。 在金融衍生市場中,人們可以利用各種金融創(chuàng)新手段防范金融風險??刹捎玫慕鹑趧?chuàng)新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類: 1.期匯交易。又稱遠期外匯交易,是指外匯買賣雙方成交以后,并不立即辦理交割,而是根據所簽訂的遠期合同,在未來固定的日期
43、或可選擇的日期,按照約定的遠期匯率辦理交割的外匯買賣交易。借助遠期外匯交易控制匯率風險是人們常用的一種方法,可以被廣泛用于各類外匯風險的管理。</p><p> 2.外幣期貨交易。這是指在未來日子交割一定數量外幣的交易活動。外幣期貨合同產生的基本原理是將外幣債務轉變?yōu)闃藴屎贤?其價格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外幣期貨市場上的套期保值和投機在原理上與遠期外匯交易一致,只是技術過程稍有不同。這種方式能將風險從套期保值者
44、部分地轉向投機者,并且能在兩者之間形成某種最優(yōu)的風險——收益均勢。</p><p> 3.即期合同交易。這是指擁有外匯債務或債權的交易方與外匯銀行簽訂購買或出賣外匯的即期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即期合同運用的基礎是現貨交易,一般需在簽約后的第二個營業(yè)日內辦理完實際交割,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時間風險和貨幣風險[11]。</p><p> 4.金融掉期交易。金融掉期業(yè)務對債務國來說主要包括
45、三種形式:貨幣掉期、利率掉期和期權調換。貨幣掉期是對債務本金而言;利率掉期則只涉及到債務本金的利息;期權調換包括縮短或延長債務期限兩種情況。金融掉期業(yè)務的操作主要應根據債務國對各種外幣的匯率和利率變動趨勢所做的預測,以及根據本國外債的使用狀況和償債能力而靈活掌握。如果所借債務的貨幣開始形成強幣時,則應通過貨幣掉期,掉換成弱幣,以便減輕強幣匯率上升所帶來的風險損失。倘若經過貨幣掉期后,弱幣利率具有上升趨勢,則還應通過利率掉期交易把原來的浮
46、動利率變成固定利率方式付息,以減輕利息負擔。如果債務中的短期外債過多,并且還債高峰又過于集中,債務國的償債能力不足時,可以通過期權調換來延長債務期限,以便平抑還債高峰。而當預期所借債務貨幣匯率具有上升趨勢時,則應采取縮短債務期限的方式,提前償還債務本息,以減輕因匯率上升而造成的匯率風險損失。國際金融活動的實踐,已使各國認識到了各類金融創(chuàng)新手段是轉移和防范金融風險的有效工具。</p><p> (三)建立市場化的
47、金融體系,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侵襲 </p><p> 一國只有建立起充分市場化的、高效率的、穩(wěn)健運行的金融體系,才能真正確保本國經濟運行不受或少受國際性金融危機的干擾。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強化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市場化經營機制。需要調整政府與金融機構的關系,減少行政干預,維護金融機構的經營自主權,使其能獨立地嚴格審查各類貸款項目。</p><p> 2.健全和完
48、善金融監(jiān)管體系和中央銀行的調控體系。根據國際上有關銀行業(yè)監(jiān)管的規(guī)定,應特別注意對銀行資本充足率、資產流動性、風險管理與控制能力方面的監(jiān)管,努力完善和健全銀行的內部自律制度。同時應增強金融機構的資本市場透明度。</p><p> 3.完善金融市場的制度。首先應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增強市場的透明度;其次要完善入市制度和“游戲規(guī)則”,提高主要市場成員的標準并加強對其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監(jiān)管,以保證市場的安全性和增強投資
49、者信心;再次是要建立健全市場退出制度,避免因某一市場成員的退出而引起市場震動。</p><p> ?。ㄋ模┱{整出口市場結構,實施有重點的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 </p><p> 如果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出口依存度比較大,并且其出口又過分集中于幾個國家,實際上就是把本國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與這幾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緊緊捆綁在一起。一旦后者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大的危機,就會把前者牽連進去。 為
50、消除因對某些出口市場的過分依賴而潛伏下的危機,一國政府就必須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實施有重點的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針對我國當前的情況,這一戰(zhàn)略應表現為大力拓展歐美市場,重點開拓拉美、非洲和中東歐新興市場,力保和鞏固亞洲傳統(tǒng)市場,逐步形成一個布局均衡的、合理的、多元化的市場結構。這其中不斷開拓新興市場的意義尤為重要。</p><p> 五、我國防范金融危機的策略建議</p><p> 當前,中國
51、政府實施的是資本管制制度,并且中國的金融機構也剛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采取的是相對審慎的投資戰(zhàn)略。因此,到目前為止,美國次級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整體而言并不是很大。但是,中國所受直接影響較小,并不等于能夠避免間接損失,全球股市下挫和美元匯率的變化或多或少都影響到中國。因此,中國金融界還須對此保持警惕。另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中國的金融市場遲早會完全對外開放,中國不可能每次都因對外開放程度不高而免受金融危機的牽連。具體而言,我國在加強防范國
52、際金融危機、努力使自身免遭傳染時,應當采取積極防御策略。</p><p> ?。ㄒ唬┍3謬鴥冉洕】颠\行,積極推進經濟改革</p><p> 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惡化, 必然會增大一國遭受金融危機傳染的概率。防范金融危機傳染到我國的根本性措施在于保持國內經濟的健康運行,不斷深化各項經濟改革, 制定切實可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目標及規(guī)劃,處理好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充分就業(yè)與國際收支平
53、衡之間的協(xié)調、均衡關系。做好國內經濟工作,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增強承受、抵御風險的能力,使國民經濟保持持續(xù)、快速、健康的發(fā)展。具體來說,繼續(xù)保持經濟持續(xù)增長,努力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效率,在經濟增長中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yè)結構;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yè)制度,將其塑造為完全的市場主體; 盡力維護現有的穩(wěn)定的政治局勢和社會秩序,為我國經濟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外部環(huán)境;增強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和替代性,提高和改善我國的貿易結構,控制貿易依存度
54、和國際貿易依存度, 以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機的貿易渠道傳染。</p><p> ?。ǘ┘涌旖鹑跈C構改革,完善微觀組織制度建設</p><p> 金融機構的改革,不是改組兼并,而應該是經營質量上的提高。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質量,就是要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商業(yè)銀行各類業(yè)務標準操作規(guī)程以及金融各類專業(yè)人員資格合格考核制度等等。另外,還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p><p> 1.
55、完善存款保險制度,解決股改后因人行不能提供無限的再貸款而給各銀行帶來的信用風險;</p><p> 2. 規(guī)范公司的治理結構,推進產權結構的多元化,健全現代企業(yè)制度,尤其是產權制度;</p><p> 3.爭取多元化經營,創(chuàng)新產品組合,提高國際競爭力。</p><p> 對銀行、保險、證券實行混業(yè)經營,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從我國金融分業(yè)經營的實踐來看,不
56、但沒有降低系統(tǒng)性風險,反而使金融風險進一步擴大。另外,從金融的發(fā)展軌跡來看, 以資本市場為中心的金融衍生品的開發(fā)和需求的創(chuàng)造使證券市場的功能日益突出, 而銀行的作用在下降。綜上所述,在加入WTO后,金融業(yè)從分業(yè)經營向混業(yè)經營的發(fā)展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最終選擇。</p><p> ?。ㄈ徤鞣砰_資本項目,逐步實現金融自由化</p><p> 首先,審慎地開放資本項目。先放開長期資本流動,
57、再放開短期資本流動; 長期資本范圍內,先放開直接投資,后放開證券投資;在證券投資范圍內,先放開債券投資,后放開股票投資;在所有形式的資本流動中,先放開資本流入,后放開資本流出。我們應根據我國國情來選擇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順序, 并根據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使資本自由化過程得到有力控制和保障。其次,實現匯率市場化。一方面,要加強外匯市場的建設和完善做市商的功能, 盡可能地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 建立起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浮動匯
58、率制度,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增加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和交易品種。同時建立外匯市場干預基金,在外匯市場出現不正常波動時進行干預以減輕外匯市場的震蕩。除此之外,為了今后的全面金融自由化,我國政府還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宏觀環(huán)境,助推微觀經濟體改革發(fā)展,等其具備風險防范能力,金融市場達到一定成熟度后,再逐步推行開來[12]。</p><p> ?。ㄋ模┙⑽C預警機制</p><p> 金
59、融危機如果不能及時防范或有效控制, 往往會很快擴散到整個金融體系并對經濟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對防范危機傳染及控制十分重要, 需要多方面配合。我國可以通過設立一系列的預警指標,對可能遭受的危機傳染進行預警。比如,將金融體系中的風險因素尤其是會誘發(fā)金融危機產生及傳染的潛在因素,如通貨膨脹、匯率、銀行體系風險、債務風險等都納入金融危機的預警系統(tǒng)。由于這些變量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的表現與正常或平穩(wěn)時期的表現存在系統(tǒng)性差異, 通過密
60、切觀察這些變量可以發(fā)現問題。由于不同的指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傳染方式, 依據這些指標的變化也可以使政府能夠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遭受危機傳染。此外,我國對問題金融機構應盡快建立快速預警糾偏機制,完善與風險處置相關的配套政策,為及時處置風險創(chuàng)造條件,并建立反應靈敏、反饋及時、渠道暢通的預警信息系統(tǒng)。</p><p><b> 結論</b></p><p
61、> 總的來說,我國的經濟發(fā)展總量適當,宏觀經濟管理適宜,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適時,我國以前由于經濟的開放度不是很高。這就構成了一個以良好的經濟基本面為堅實的底部,以刺破經濟泡沫,化解金融風險,加強對外金融管理,特別是加強對資本項目管理為“三道防火墻”的金字塔式椎體,有效的抵御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我國的經濟危機,使中國在亞洲地區(qū)一枝獨秀。因此,在當時,許多傳染路徑對我國的影響不大。但是,隨著我國加入WTO 過渡期的結束,我國經濟全面與
62、國際融合,在經濟對外開放的條件下,使一國能夠完全免于別國的沖擊是不可能的,各種傳染路徑在我國已有現實的土壤。本文通過對國際金融危機傳遞機制的初步探索,總結出了各國家防范國際金融危機傳遞的一般對策及適用我國現行經濟發(fā)展要求的策略分析。我們國家應該審時度勢,科學決策,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推動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chuàng)新,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加強統(tǒng)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平
63、穩(wěn)較快發(fā)展。</p><p><b> 參考文獻</b></p><p> [1] 金曉靈.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及其防范對策研究[J]. 商業(yè)經濟. 2009,( 8): 27-28.</p><p> [2] 陸岷峰,馬艷. 金融危機的傳遞渠道分析與隔離策略研究[J]. 求實. 2009,( 2): 31-34.</p>&l
64、t;p> [3] 張志波. 金融危機傳染與國家經濟安全[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7:125-128.</p><p> [4] 王德祥. 武漢大學學術叢書[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2:326-329.</p><p> [5] 巴曙松,梅新育,劉濤. 金融危機傳導渠道復雜 產業(yè)鏈不同企業(yè)風險不同[N]. 中國工業(yè)報,2009. 1.6: 第A02 版
65、.</p><p> [6] 朱媛. 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機制及發(fā)展趨勢新思考[J]. 當代經濟. 2009,(10):8-9.</p><p> [7] 韓秀云. 金融海嘯與我何干[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32-35.</p><p> [8] 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wěn)定課題組. 全球失衡、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的復蘇[J].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66、金融與保險. 2005,(10):42-45.</p><p> [9] 張麗. 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 北京: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碩士), 2006.</p><p> [10] 余玲.國際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及對中國經濟影響和對策分析[J]. 財貿經濟. 2009,(6): 41-44.</p><p> [11] Hemp
67、hill, Thomas A. Sovereign wealth funds: National security risks in a global free trade environment.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51(6): 551-566.</p><p> [12] Ross, Celia. Helping your patrons u
68、nderst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Looming economic meltdown oruseful teaching and marketing too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apers Library. 2009.11.05 .</p><p> ?。ㄓ胁缓细裰帲垍⒄照撐氖謨缘淖珜懸?guī)范)</p><p>&
69、lt;b> 致謝</b></p><p> 本科四年時間猶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我向曾經幫助過我、影響過我的親人和朋友致以深深的敬意和和謝意。</p><p> 尤為重要的也是我最想感謝的是XXX老師,本論文是在XXX老師指導下完成的。題目定下以后,從提綱擬定,到寫作思路、謀篇布局,甚至語句和標點,每一處都傾注著導師的辛勤汗水和心血。在此,謹向導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
70、心的感謝!</p><p> XXX老師在她的指導下,我不僅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更是學到了做學問的態(tài)度和做人的道理,他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并將對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產生深遠影響。在這里向程曉多老師表達崇高的敬意。</p><p> 此外,還要感謝XXX學院的各位老師,感謝他們的淳淳教誨和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對我的幫助!大學期間朝夕相處的同學也是寶貴的財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研究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現代企業(yè)管理中的員工激勵問題
- 畢業(yè)論文(設計)論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
-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論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
- 試論芒硝礦企業(yè)管理中員工的激勵問題【畢業(yè)論文】
- 人力資源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論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
- 論文--論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
- 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
- xx企業(yè)管理人員的激勵研究[畢業(yè)論文]
- 企業(yè)管理畢業(yè)論文企業(yè)管理進化
- 企業(yè)管理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企業(yè)管理
- 企業(yè)管理層收購中的財務問題研究[畢業(yè)論文]
- 企業(yè)管理畢業(yè)論文
- 企業(yè)管理畢業(yè)論文
- 企業(yè)管理畢業(yè)論文
- 試論企業(yè)管理中激勵問題
- 淺談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
- 企業(yè)管理中的激勵問題 (2)
- 論企業(yè)管理中激勵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