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5d782e6b-39e2-443f-9dbf-3d12a98c9a3e/5d782e6b-39e2-443f-9dbf-3d12a98c9a3epic.jpg)
![幾株昆蟲病原菌微菌核的誘導培養(yǎng)和條件優(yōu)化.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5d782e6b-39e2-443f-9dbf-3d12a98c9a3e/5d782e6b-39e2-443f-9dbf-3d12a98c9a3e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蠐螬、蟋蟀、根蝽、白蟻等地下害蟲一生中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為害植物地下部或地面附近根莖部?,F在對它們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學農藥,在用昆蟲病原真菌防治地下害蟲的研究中,布氏白僵菌防治蠐螬的報道較多,但由于地下害蟲常在土壤深層棲息,活動量小,一般在春秋季才向土表移動,且在旱作地區(qū)普遍發(fā)生,普通的孢子制劑可能因儲藏期或施放后無法適應氣候環(huán)境的變化,而影響防治效果。因此需要一種耐干旱、易儲藏的繁殖體來防治地下害蟲。
本研究通過改變營養(yǎng)條件
2、在液體培養(yǎng)中人工誘導產生微菌核(Microsclerotia,以下簡稱MS),結果表明氮源種類的選擇決定是否產生MS,且不同菌種產MS的最佳氮源不盡相同,不添加吐溫-80對MS產生也無影響;通過一系列的單因素實驗,從球孢白僵菌、布氏白僵菌、金龜子綠僵菌共9個菌株中各篩選1株高產MS的菌株Bb2729、Bbr17和Ma55。其在碳含量32g/L時MS產量分別為3.87×103MS/mL、6.80×103MS/mL和4.07×103MS/m
3、L。
單因素實驗為基礎,進行碳氮源用量比例復篩,發(fā)現MS產量和生物量均受碳源濃度和碳氮比共同作用,并通過對接種量等非營養(yǎng)條件的單因素實驗,確定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以碳濃度、碳氮比、搖床轉速、孢懸液接種量和培養(yǎng)液裝液量為五個因子,MS產量和生物量為響應值,進行兩水平部分因子實驗,篩選顯著影響因子,結果Bb2729、Bbr17和Ma55三株菌的顯著因子均為碳濃度、碳氮比和接種量;最陡爬坡實驗確定響應面的中心點,Bb2729:碳濃度27
4、g/L、碳氮比8:1、接種量0.9%,Bbr17:碳濃度30g/L、碳氮比7:1、接種量1.0%,Ma55:碳濃度30g/L、碳氮比35:1、接種量0.85%;Box-Benhnken中心復合實驗確定MS產量的理論最大值,其中布氏白僵菌Bbr17產量最高為8.24×103MS/mL(碳濃度27.07g/L、接種量0.84%、碳氮比7.29:1),其次是球孢白僵菌Bb2729:5.57×103MS/mL(碳濃度27.07g/L、接種量0.
5、84%、碳氮比7.29:1),金龜子綠僵菌Ma55:4.63×103MS/mL(碳濃度30.29g/L、接種量0.84%、碳氮比34.66:1);理論值條件下分別對各株菌進行三批次驗證試驗,結果與理論值相比均在1%誤差以內,說明了響應面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MS的耐旱實驗,將三株真菌碳氮比復篩時各個實驗組得到的發(fā)酵產物,加硅藻土(diatomite,以下簡稱DE),抽濾凍干粉碎制成MS-DE粉末,在4℃冷藏條件下,4個月時復蘇率
6、仍維持在90%以上,低碳、高碳氮比發(fā)酵得到的MS復蘇率高達到100%。
MS-DE短期恒溫儲存試驗表明,溫度是影響MS儲藏期的重要因素,在4℃冷藏條件下,MS-DE復蘇率下降速度緩慢,60天后復蘇率仍維持在98%以上。在31℃條件下,MS-DE復蘇下降趨勢顯著增強,但均在也87%以上,相比之下布氏白僵菌
MS更耐儲藏,31℃儲藏60天復蘇率仍能達到91.93±1.58%。劑型化對MS復蘇率有一定影響,但的確有一定保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藻抑制病原菌研究
- 春季傳染病病原菌的采集、分離和純培養(yǎng)
- 微藻抑制病原菌作用綜述1
- 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拮抗性桑樹內生菌的研究.pdf
- 多點培養(yǎng)法分離甲真菌病病原菌及甲真菌病病原菌的鑒定.pdf
- 主要的動物病原菌
- 膿汁和糞便標本中病原菌的檢測
- 膿汁和糞便標本中病原菌檢測
- 柑橘黃龍病病原菌共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pdf
- 營養(yǎng)及培養(yǎng)條件對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及其產毒的作用.pdf
- 宿主抵御病原菌入侵的新機制:病原菌效應蛋白的谷胱甘肽化修飾.pdf
- 血培養(yǎng)病原菌變化趨勢分析及藥敏分析
-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遺傳多樣性及致病力分化的研究.pdf
- 糞便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
- 魚類病原菌蛭弧菌的研究.pdf
- 套袋蘋果黑點病病原菌及其侵染致病條件研究.pdf
-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藥趨勢.pdf
- 常見病原菌分離方法
- 入境旅客攜帶蘋果傳帶病原菌的風險分析及部分病原菌檢測技術研究.pdf
- 昆蟲病原線蟲共生菌的分子鑒定.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