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高含量抗壞血酸積累的分子機理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抗壞血酸(AsA)又名維生素C,是維持人類正常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化合物,但人類自身不能合成AsA,因而不得不從能合成AsA的動植物中獲取,富含AsA的蔬菜和水果是人類攝取AsA的主要來源。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薔薇科薔薇亞科薔薇屬植物,是一種原產(chǎn)于我國西南的新興果樹,刺梨果實含有多種對人類有益的化學物質,尤其是富含AsA,鮮果AsA含量達到2200 mg/100gFW,因而備受關注,成為新興的“Vc之王”。然

2、而,對于刺梨果實積累如此高含量的AsA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本文以三個基因型的刺梨為實驗材料,從形態(tài)、細胞、生理、生化、分子等層面系統(tǒng)地研究了刺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與果實AsA積累有關的AsA的合成、氧化分解、還原再生、運輸和調控的變化和差異,并對可能導致刺梨積累高含量AsA的關鍵基因進行了驗證,獲得如下主要結果:
   1.刺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三個基因型的刺梨果實AsA含量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只是最終AsA含量有一定的差異,其中MpF

3、1達到1542 mg/100g FW。刺梨果實在花后40天內幾乎沒有明顯AsA積累,99%的AsA是在之后的發(fā)育過程中快速積累的,其中花后65天至80天是積累速率最高的時期,15天積累的AsA接近總含量的一半。而葉片AsA的含量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始終沒有明顯變化,平均含量只有成熟果實的1/100到1/30。
   2.刺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果實AsA的細胞學分布變化反映了AsA含量的變化。細胞內,As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而在液泡中分

4、布極少;細胞間,AsA主要分布在果實的肉質中果皮內,尤其在靠近輸導組織的細胞中分布較多,而在外果皮分布極少。在果實發(fā)育初期,含量極少,分布也不明顯,而在果實發(fā)育后期,含量急劇上升,分布區(qū)域化也很明顯。
   3.刺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AsA合成和分解相關代謝物的含量變化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AsA含量的變化模式。L-半乳糖途徑合成AsA的前體或中間產(chǎn)物的含量的變化與AsA的積累速率的變化趨勢較一致,而AsA的各種分解產(chǎn)物的含量在整個果實

5、發(fā)育過程中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另外主要有機酸的含量的變化,與AsA的含量變化趨勢相似性很高。
   4.克隆了參與刺梨AsA合成代謝的全部重要基因共14個,分析了三個基因型材料中這些基因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表達變化,其中循環(huán)途徑的脫氫抗壞血酸還原酶(DHAR)基因的表達變化與AsA的積累變化相似性最高。在所有合成路徑中,L-半乳糖途徑的GDP甘露糖表異構酶(GME)基因的表達變化最能反映AsA積累速率的變化;另外,D-半乳糖醛酸途徑的

6、關鍵基因半乳糖醛酸還原酶(GalUR)基因在果實發(fā)育中期有顯著高表達,而肌醇途徑基因在果實發(fā)育中后期基本不表達。
   5.分析了果實發(fā)育過程中部分參與AsA合成代謝的酶活性在刺梨的變化,其中合成途徑的酶活性沒有顯著變化,而DHAR酶活性的變化與AsA含量的變化保持了較高同步性。還測定了果實發(fā)育過程中AsA和脫氫抗壞血酸(DHA)含量的變化,發(fā)現(xiàn)AsA氧化還原狀態(tài)的變化與DHAR的基因表達和酶活性的變化表現(xiàn)出很高一致性。

7、   6.分析了刺梨不同組織器官AsA和DHA的含量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的變化,除了果實外,其他組織器官的DHA含量均顯著高于AsA含量,且DHA含量在果實成熟時從小葉、萼片、葉柄到果肉、種子、枝條依次降低。DHA的細胞學定位顯示DHA主要分布在光合組織和輸導組織中,且與果實中AsA的分布有緊密的聯(lián)系。
   7.克隆了刺梨DHAR和GME的全長cDNA,命名為RrDHAR和RrGME,比對和聚類分析表明它們都是作用于細胞質的基因

8、。還克隆了普通草莓(Fragariaxananassa)的DHAR全長cDNA,與RrDHAR的同源性高達93%,兩者推導的蛋白在個別氨基酸位點有差異。此外還克隆了刺梨的AO和APX的全長cDNA,分析顯示AO作用于質外體,而APX作用于細胞質。
   8.構建了RrDHAR和RrGME的超量表達載體并穩(wěn)定轉化了擬南芥,超量表達RrGME將擬南芥葉片的T-AsA含量提高了80%,將AsA提高了7.2倍,將AsA氧化還原水平的提高

9、3.3倍;而超量表達RrDHAR將T-AsA含量提高了40%,將AsA提高了9.7倍,且將AsA氧化還原水平的提升是超量表達RrGME的兩倍。檢測轉基因株系的莢果也得到了與葉片相近的結果。
   9.克隆了RrDHAR和RrGME的基因全長和部分啟動子序列,啟動子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的啟動子除了都包含了基本的啟動子元件外,還都含有大量的光調控相關的順式元件,且明顯多于野草莓(Fragaria vesca)中同源基因的啟動子。
  

10、 綜上所述,刺梨果實的AsA主要在中果皮的細胞質中積累,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果實高含量AsA的積累是合成途徑與循環(huán)途徑共同作用的結果。L-半乳糖途徑是刺梨AsA合成的主要途徑,其中RrGME可能是控制半乳糖AsA合成的關鍵基因,而D-半乳糖醛酸途徑在果實發(fā)育中期對AsA合成有一定的貢獻。最為重要的是,循環(huán)途徑的RrDHAR在果實發(fā)育后期對DHA的還原作用是果實積累和維持高含量AsA的關鍵。此外,DHA的長距離運輸也可能參與到果實積累A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