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曲霉侵染玉米籽粒,使籽粒受到黃曲霉毒素的污染,通過玉米食品及深加工產(chǎn)品、動物飼料、淀粉、玉米油等傳播,給人類和動物的健康造成危害。研究顯示:動物食用受黃曲霉感染的玉米會導致中毒,輕則造成厭食、對飼料的吸收產(chǎn)生障礙、體重增長緩慢等,重則引發(fā)免疫系統(tǒng)混亂、黃疸疾病乃至死亡。此外,食用受侵染飼料的家禽、牲畜,會將毒素殘留于所生產(chǎn)的肉、蛋、奶中,從而對人類健康危害,引發(fā)癌變。因此,對抗黃曲霉菌玉米的研究顯得至關重要。
1.本實驗
2、以高抗黃曲霉的自交系RA和高感黃曲霉的自交系M5P作親本,經(jīng)多代自交構建成的RIL群體作為實驗材料,在MAIZEGDB上選取666對SSR引物對親本RA、M5P及其F1進行多態(tài)性檢測,獲得139對多態(tài)性引物,多態(tài)率為20.87%,其中條帶清晰的132對可用于QTL的定位分析,構建了覆蓋玉米10個連鎖群的SSR分子標記連鎖圖譜,全長1511.60cM,標記間平均距離12.39cM,圖譜共擬合了122個SSR分子標記。
2.對
3、RIL-6、RIL-7籽粒進行黃曲霉侵染鑒定,對感染指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重復間差異不顯著,抗性差異來自群體內(nèi)株系間的差異,通過對群體感染指數(shù)次數(shù)分布分析,符合數(shù)量基因性狀分布,可以進行QTL定位分析。
3.對玉米黃曲霉抗性QTL進行定位分析,共定位出分布于1、4、7、8號染色體的五個QTL,可解釋表型變異4.89-17.46%。其中,在RIL-6、RIL-7中都定位出位于7號染色體umc1718、umc1708區(qū)域的QT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玉米抗黃曲霉菌QTL的初步定位.pdf
- 基于SSR和SNP標記的玉米抗黃曲霉菌QTL定位.pdf
- 玉米抗黃曲霉菌基因定位分析及種質篩選.pdf
- 玉米抗黃曲霉菌種質篩選及抗性相關途徑挖掘.pdf
- 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篩選玉米籽粒黃曲霉菌抗性基因.pdf
- 花生品種對黃曲霉菌的抗性鑒定和抗侵染機制研究.pdf
- 花生對黃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分子標記.pdf
- 黃曲霉菌及其毒素合成關鍵酶抗體的研制
- 黃曲霉菌特異單鏈抗體及其基因的分離鑒定和應用.pdf
- 鐮刀菌和黃曲霉菌生防菌的分離及拮抗機理研究.pdf
- 利用RIL群體定位玉米苗期根系QTL的研究.pdf
- 伏馬菌素免疫及化學檢測和黃曲霉菌特異抗體表達分析
- 黃曲霉菌、網(wǎng)斑病菌及水楊酸對花生幾丁質酶誘導的研究.pdf
- 粳稻RIL群體產(chǎn)量QTL定位.pdf
- 玉米抗黃曲霉基因的初步定位和單倍體誘導與加倍技術研究.pdf
- 閩花6號花生果皮應答黃曲霉菌侵染的蛋白質組學分析.pdf
- 4個玉米RIL群體穗部性狀的QTL定位與分析.pdf
- Frontana-Inia66 RIL群體抗赤霉病性鑒定與QTL定位研究.pdf
- 玉米葉夾角QTL定位.pdf
- 馬齒莧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質控及其對黃曲霉菌的抑制作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