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設計---宅樓設計(剪力墻結構)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錄</b></p><p><b>  中文摘要5</b></p><p>  Abstract6</p><p>  第一章 建筑設計說明書7</p><p>  第一節(jié).平面設計8</p><p> ?。ㄒ唬┚幼〔糠值钠矫嬖O計8&

2、lt;/p><p> ?。ǘ┹o助部分的平面設計8</p><p>  (三)交通聯(lián)系部分的平面設計9</p><p> ?。ㄋ模魞绕矫娼M合設計9</p><p>  (五)戶間平面組合設計9</p><p>  第二節(jié).剖面設計10</p><p><b> ?。ㄒ唬訑?shù)1

3、0</b></p><p><b> ?。ǘ痈?0</b></p><p>  第三節(jié).體型和立面設計10</p><p>  第四節(jié).相關技術設計10</p><p> ?。ㄒ唬┐怪苯煌ㄔO計10</p><p>  (二)防火疏散設計11</p><

4、p>  第五節(jié).構造設計11</p><p> ?。ㄒ唬w構造11</p><p> ?。ǘ前鍖訕嬙?2</p><p> ?。ㄈ┪蓓敇嬙?2</p><p>  (四)樓梯構造12</p><p> ?。ㄎ澹┙ㄖ┕D12</p><p> ?。┕こ套龇?3&l

5、t;/p><p>  第二章 結構設計說明書16</p><p>  第一節(jié).基本結構體系概述16</p><p>  第二節(jié)、抗震、抗風概念設計17</p><p>  (一)抗風概念設計17</p><p> ?。ǘ┛拐鸶拍钤O計19</p><p>  (三)結構抗震計算理論20&

6、lt;/p><p> ?。ㄋ模┲饕獦嫾浣钣嬎憷碚?4</p><p>  (五)抗震構造30</p><p> ?。┗A選型34</p><p> ?。ㄆ撸┙Y構設計35</p><p>  第三章 結構設計計算書37</p><p>  第一節(jié) 工程概況與設計條件37</p

7、><p> ?。ㄒ唬┙ㄖ艣r與結構選型37</p><p> ?。ǘ┰O計依據(jù)37</p><p>  (三)設計的基本條件38</p><p>  第二節(jié) 主要結構材料40</p><p><b> ?。ㄒ唬╀摻?0</b></p><p><b>  

8、(二)混凝土40</b></p><p> ?。ㄈ┙Y構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40</p><p>  第三節(jié) 結構設計總信息42</p><p>  (一)基本假定42</p><p> ?。ǘ┯嬎悴捎密浖?2</p><p> ?。ㄈ┙Y構彈性分析時采用的主要計算參數(shù)42</p>

9、<p>  第四節(jié) 豎向荷載45</p><p> ?。ㄒ唬┪菝婕皹敲婊詈奢d標準值45</p><p> ?。ǘ┪菝婕皹敲嬗谰煤奢d標準值45</p><p>  (三)結構各樓層荷載及質量中心、剛度中心48</p><p>  第五節(jié) 風荷載作用下的位移和內力49</p><p>  (一

10、)風荷載標準值49</p><p>  第六節(jié) 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內力53</p><p> ?。ㄒ唬┙Y構的自振周期和振型53</p><p> ?。ǘ┑卣鹱饔孟赂鳂菍拥牡卣鹱饔梅磻?、地震剪力和傾覆力矩54</p><p> ?。ㄈ┑卣鹱饔孟陆Y構各樓層水平位移和轉角55</p><p>  第七節(jié)

11、剪力墻計算58</p><p> ?。ㄒ唬χ玅1截面設計58</p><p> ?。ǘχ玅2截面設計79</p><p>  第八節(jié) 連梁截面設計101</p><p> ?。ㄒ唬┻B梁LL1(首層)截面設計101</p><p> ?。ǘ┻B梁LL2(首層)截面設計105</p>&l

12、t;p>  第九節(jié) 樓梯設計109</p><p> ?。ㄒ唬┦疽鈭D109</p><p> ?。ǘ┗举Y料109</p><p> ?。ㄈ┯嬎氵^程110</p><p> ?。ㄋ模┯嬎憬Y果111</p><p>  (五)樓梯配筋圖詳見結構施工圖111</p><p>

13、  第十節(jié) 樓蓋設計112</p><p> ?。ㄒ唬┦疽鈭D112</p><p>  (二)依據(jù)規(guī)范112</p><p> ?。ㄈ┯嬎阈畔?12</p><p>  (四)計算參數(shù)113</p><p> ?。ㄎ澹┡浣钣嬎?13</p><p> ?。┛缰袚隙扔嬎?16

14、</p><p> ?。ㄆ撸┝芽p寬度驗算117</p><p>  附錄:英文文獻翻譯123</p><p><b>  中文摘要</b></p><p>  本設計為唐山市某小區(qū)12層板式高層住宅樓,共兩個單元??紤]與周圍環(huán)境及采光的要求,以及使用功能為住宅的特點,本樓外觀的平面形狀為矩形,每個單元設置一部樓梯和一

15、部電梯。整個建筑在平面布置上均勻對稱、規(guī)則簡單,既符合高層建筑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又能滿足普通住宅的使用功能。</p><p>  建筑位于8度抗震區(qū),根據(jù)建筑的使用功能、房屋的高度與層數(shù)、場地條件、結構材料以及施工技術等因素綜合考慮,抗側力結構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抗震等級為二級。</p><p>  無論是在豎向荷載作用下,還是在風荷載或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均假定結構及構件

16、處于理想彈性狀態(tài)下,采用線彈性方法計算結構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時的變形和內力。本工程采用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PKPM系列軟件進行內力計算,主要進行了剪力墻、連梁等構件的內力組合、配筋計算,和樓板配筋、樓梯配筋等等。設計使用OFFICE系列辦公軟件,以及AutoCAD,天正,探索者等繪圖軟件,保證了設計又快又好的完成。</p><p>  關鍵詞:高層建筑 ;剪力墻結構 ;抗震設計;</p&g

17、t;<p><b>  Abstract</b></p><p>  The design is a high residential building locating at The City of Tanshan,it includes two units. considering with the coordination be- tween surroundings e

18、nvironment and close together build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residential of function , this floor external appearance is a rectangle , totally 12 floors.There are one ex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it is for o

19、pening the body type of door , the inside have two stair ways and an elevator.The type of the is symmetrical,integrity and eq</p><p>  The Building locate in 8 degrees anti-earthquake ward,It is the shear-wa

20、ll structure system, anti- earthquake grade is two class. Consider the economic to wait the request with the applicability, horizontal for three across,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s ten across. Sprinkle type sheet metal bea

21、m stanchion floor cover system.</p><p>  no matter what the building is under the vertical or the wind load,we suppose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mponents are elasticity.The project adopt the SATWE of the PKPMC

22、AD,but the most part of my cal- culation is by hand,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al force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 inshear-walls, beams,stairs and the plats.In my works ,I adopted the se

23、rials of the OFFICE software,and the AutoCAD,TARCH 7.5software, reduced many working capacities, increases consume</p><p>  keywords:The high buildings; Shear-wall structure; Antiearthquake design;</p>

24、<p>  第一章 建筑設計說明書</p><p>  唐山市某小區(qū)5號住宅樓剪力墻結構設計,基本設計資料詳見設計任務書,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依據(jù)相關規(guī)范進行。</p><p>  本住宅為12層板式高層住宅,共兩個單元,每個單元兩戶,每戶建筑面積120~200m2左右。層高:地下室2.9米,標準層2.9米,頂層3.1米,室內外高差1.2米。建筑物總高度為38.3米,主體結構共

25、有12層,有效高度為35米,第十三層為樓電梯間和水箱間。建筑沿X方向的長度為31.2米,沿Y方向的長度為12.3米。</p><p>  根據(jù)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在滿足相關規(guī)范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建筑的場地條件、使用功能、結構材料以及施工技術等因素,確定該建筑的抗側力體系為剪力墻結構體系。抵抗外部作用的構件為縱橫兩個方向設置的剪力墻,剪力墻的截面寬度為200mm,門、窗洞口尺寸按照門窗尺寸選取,門洞口基本高度為2.1

26、米,窗洞口基本高度為2.3米,窗臺高0.8米。填充墻材料為混凝土空心砌塊。</p><p>  標準層建筑設計平面簡圖如下:</p><p>  樓蓋采用現(xiàn)澆整體120mm厚鋼筋混凝土板;地下室頂板厚180mm,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對高層建筑宜根據(jù)上部結構、工程地質、施工等因素優(yōu)先選用整體性較好的箱形和筏形基礎,根據(jù)要求,本建筑地下室按人防工程考慮,故基礎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筏形基礎。外

27、墻體采用80mm厚聚苯復合保溫材料。屋頂采用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屋蓋,樓梯出屋頂,屋頂設樓電梯間和水箱間以及1.2米高女兒墻。屋頂構造做法詳見建筑設計圖。</p><p><b>  第一節(jié).平面設計</b></p><p>  本建筑為普通高層住宅樓,共兩個單元,按中等戶型考慮。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平面布置美觀的前提下,應該盡量照顧到結構布置規(guī)則、簡單、均勻、對稱的原則。

28、建筑平面的兩個單元左右對稱,每個單元有兩個戶型,這兩個戶型的房間劃分也十分接近;每個戶型內部的房間劃分應當考慮通風、采光等環(huán)境因素,盡量使更多的戶型形成明廚明衛(wèi),并且具有獨立餐廳;陽臺、樓電梯的設計應該以方便使用為主。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采用如上圖所示的建筑平面設計方案。</p><p>  (一)居住部分的平面設計</p><p>  居住部分的平面設計主要包括起居室、臥室、餐廳等主要房

29、間的建筑設計。</p><p><b>  1.起居室</b></p><p>  根據(jù)戶型大小合理布置起居室位置和大小。起居室作為戶內公共使用部分,起到聯(lián)系各個房間的作用,應該盡可能設置在戶內的中心位置,其它房間圍繞起居室布置。本設計中,A、B兩個戶型均為兩室兩廳,起居室聯(lián)系臥室、餐廳和衛(wèi)生間,面積分別為25.56 和26.08 。</p><p

30、><b>  2.臥室</b></p><p>  本設計中,A、B兩個戶型均有兩個臥室,主臥室朝陽,面積分別為14.80 和13.26 ,副臥室面積分別為10.36 和12.58 。每個戶型中,主臥室和副臥室間設置衛(wèi)生間,主臥室均帶陽臺。</p><p><b>  3.餐廳</b></p><p>  本設計中,

31、A、B兩個戶型均有明確的獨立餐廳,起居室并不同時兼做餐廳。餐廳與廚房相聯(lián)系,且采用輕質隔墻和推拉門分隔,餐廳與起居室沒有明確的分隔設施。餐廳面積均為6.57 。</p><p> ?。ǘ┹o助部分的平面設計</p><p><b>  1.廚房</b></p><p>  本設計中,A、B兩個戶型均采用明廚,廚房與餐廳相聯(lián)系,廚房面積均為5.4

32、0 。</p><p><b>  2.衛(wèi)生間</b></p><p>  衛(wèi)生間的平面布置應以方便使用為主,同時考慮盡量遠離廚房、餐廳以及建筑美觀的因素。本設計中,A戶型為明衛(wèi),衛(wèi)生間面積為5.20 ;B戶型衛(wèi)生間不是明衛(wèi),面積為4.40 。</p><p> ?。ㄈ┙煌?lián)系部分的平面設計</p><p>  交通聯(lián)

33、系部分主要為樓梯、電梯、門廳、走道以及室內的過廳。交通聯(lián)系部分的平面設計,在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以方便使用為主,同時考慮采光、通風等方面的因素。樓梯和電梯的設計應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確定。本設計中,采用一梯兩戶,樓梯為雙跑樓梯,電梯為普通住宅電梯,載重量1000KG。</p><p> ?。ㄋ模魞绕矫娼M合設計</p><p>  戶內平面組合設計主要解決戶內功能空間數(shù)量及相互關系問題

34、以形成合理的套型。</p><p>  套型:由于本設計屬住宅樓,按《住規(guī)》要求,居住空間取3個,規(guī)</p><p>  格分兩室兩廳,獨廚獨衛(wèi)套型,完全可以滿足住戶使用要求。平面組合方式為以起居室為中心的樞紐式平面組合方式,優(yōu)越性較大,能夠較好地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在設計中還做到了靜鬧分離,</p><p>  廚衛(wèi)分離等原則,組合時把起居室和餐廳組合在同一大的空

35、間下,又相對</p><p>  獨立,使兩者各得其所,又在住宅留下空間劃分的余地。</p><p> ?。ㄎ澹糸g平面組合設計</p><p>  根據(jù)設計任務書所給定的基本資料,考慮到該居住小區(qū)規(guī)劃要求,本設計平面形式選用整體式(即板式住宅)。</p><p><b>  第二節(jié).剖面設計</b></p>

36、<p><b> ?。ㄒ唬訑?shù)</b></p><p>  本設計為普通住宅,共12層,屋頂設置樓、電梯間和水箱間;地下室兩層。</p><p><b> ?。ǘ痈?lt;/b></p><p>  剖面設計主要確定建筑物各個部分的使用高度。本設計中,標準層層高2.9米,樓電梯間高3.3米,地下室層高3.1米。

37、</p><p><b>  3.剖面組合設計</b></p><p>  本設計為板式普通住宅,因此建筑剖面的組合方式為分層式組合。</p><p>  第三節(jié).體型和立面設計</p><p>  建筑物進行體型和立面的設計,主要應滿足一下幾方面的要求:</p><p>  1)符合基地環(huán)境和總

38、體規(guī)劃的要求;</p><p>  2)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類型的特征;</p><p>  3)合理運用某些視覺和構圖的規(guī)律;</p><p>  4)符合建筑所選用結構體系的特點以及技術的可能性;</p><p>  5)掌握相應的設計標準和經濟指標。</p><p>  本設計中,盡量要求體型對稱、規(guī)則、簡單

39、;立面整潔、美觀。建筑體型的組合方式為對稱式布局。建筑立面的各部分尺寸和比例協(xié)調;門窗的排列組合有松有緊,疏密有致并存在規(guī)律性,增強了建筑立面的節(jié)奏變化和韻律感。</p><p>  第四節(jié).相關技術設計</p><p><b> ?。ㄒ唬┐怪苯煌ㄔO計</b></p><p><b>  1. 電梯臺數(shù)</b></p

40、><p>  采用經驗指標法,板式住宅每梯的服務戶數(shù)在20~80戶之間;另外參考《高規(guī)》第4.1.7 條規(guī)定,八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應設電梯,選一臺即可滿足。</p><p><b>  2.電梯容量</b></p><p>  根據(jù)我國住宅樓設計經驗及理論分析,電梯選用1000kg客用電梯。</p><p><b>

41、;  (二)防火疏散設計</b></p><p>  按照《高規(guī)》的設計要求,設計要點如下:</p><p> ?。?) 建筑類型據(jù)《高規(guī)》第3.0.1 條規(guī)定,本高層住宅樓為十二層,</p><p><b>  屬二類住宅。</b></p><p>  (2) 耐火等級據(jù)《高規(guī)》第3.0.2條規(guī)定,本樓屬二

42、級耐火等級。</p><p> ?。?) 防火分區(qū)和放煙分區(qū)據(jù)《高規(guī)》第5.1.1 條第5.1.6 條規(guī)定,本</p><p>  樓標準層建筑面積為577 m2,故取一個防火分區(qū)和一個放煙分區(qū)。</p><p> ?。?) 安全出口數(shù)量由《高規(guī)》第6.1.1 條規(guī)定可知,本樓符合設一個</p><p>  安全出口的條件,故設一個對外出口。

43、</p><p> ?。?) 疏散樓梯形式按《高規(guī)》第6.2.1 條規(guī)定,本樓屬塔式住宅,故</p><p>  疏散樓梯間就為防煙樓梯間。</p><p> ?。?) 公共走道寬度由《高規(guī)》第6.1.9條規(guī)定,走道宜取1.2 m寬,</p><p>  本設計取2.1m寬。</p><p> ?。?) 消防電梯臺數(shù)按

44、《高規(guī)》第6.3.2 和第6.3.3 條規(guī)定,本樓只需</p><p>  設一部消防電梯。其前室面積也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p><p><b>  第五節(jié).構造設計</b></p><p><b> ?。ㄒ唬w構造</b></p><p>  本樓的墻體分為承重的剪力墻和隔墻兩類。</p&

45、gt;<p><b>  1. 剪力墻</b></p><p>  根據(jù)結構方案要求本樓剪力墻為200mm厚鋼筋混凝土墻。外墻按照《節(jié)標》有關規(guī)定,采用復合式方能滿足熱工要求。具體經</p><p>  比較后采用外保溫方案,即高效保溫材料貼在結構層外側。本設計選用80mm厚聚苯復合保溫材料,室外墻熱限值達到要求。內墻僅在剪力墻表面作適當裝飾處理即可。&

46、lt;/p><p><b>  2. 隔墻</b></p><p>  隔墻采取混凝土空心砌塊,厚度為100mm。室內墻面僅作抹灰處理,具體裝飾留與用戶選擇。</p><p><b>  (二)樓板層構造</b></p><p>  樓板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作為承重層。</p><p

47、>  樓地板面做法:住戶部分僅做1:3水泥砂漿打底找平,面層留給住戶二次裝修。公共部分的首層門廳,走道,電梯廳采用拋光花崗巖飾面。樓層部分則鋪耐磨地磚。其它均為水泥砂漿地面。</p><p><b>  (三)屋頂構造</b></p><p>  屋頂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平屋頂。</p><p>  (1) 排水構造屋面排水采用結構找坡

48、,坡度取2%,巖溝排水采用材料</p><p>  找坡,坡度取1%,墊坡材料用爐渣。</p><p> ?。?) 防水構造采用上人防水屋面。10mm 厚鋪地磚面層,素撒水泥面,</p><p>  25mm厚水泥砂漿結合層,防水層,40mm厚硬質聚氨酯泡沫保溫層,</p><p>  2%焦渣混凝土找坡,平均200mm厚,150mm厚鋼筋混

49、凝土樓板</p><p> ?。?) 保溫構造據(jù)《節(jié)標》要求,保溫層選用120mm 厚膨脹珍珠巖板,</p><p>  下設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隔汽層。</p><p> ?。?) 隔熱構造選用通風間層隔熱屋頂。隔熱板采用35厚混凝土,規(guī)格</p><p>  為490mmx490mm,架空高度為300mm。</p><p

50、><b> ?。ㄋ模翘輼嬙?lt;/b></p><p> ?。?)樓梯形式采用雙跑樓梯。</p><p>  (2)結構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p><p> ?。?)踏步尺寸為,踏步高150mm,踏面寬250mm,扶手高900mm。</p><p> ?。?)體面裝修采用1:2.5水泥砂漿抹面。</p

51、><p> ?。?)梯段和平臺下表面裝修采用水泥砂漿抹面,噴白二度。</p><p><b> ?。ㄎ澹┙ㄖ┕D</b></p><p>  詳見建筑設計說明、門窗表、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節(jié)點詳圖等附件。</p><p><b> ?。┕こ套龇?lt;/b></p><p>

52、  1.散水—混凝土散水</p><p>  15mm厚1:2.5水泥砂漿壓實抹光。</p><p>  60mm厚C10混凝土,</p><p>  150mm厚3:7灰土</p><p><b>  素土夯實</b></p><p><b>  2.室外平臺,踏步</b>

53、</p><p><b>  花崗巖板20厚</b></p><p><b>  3. 地面</b></p><p>  20mm厚1:2.5水泥砂漿抹面;</p><p>  60mm厚C10混凝土;</p><p>  150mm厚3:7灰土;</p>&l

54、t;p><b>  素土夯實。</b></p><p><b>  4. 樓面</b></p><p> ?。?) 首層門廳,公共走廊,電梯廳</p><p><b>  20厚花崗巖板;</b></p><p><b>  刷水泥漿一道;</b>&

55、lt;/p><p>  30厚1:2干硬性水泥砂漿抹平;</p><p><b>  現(xiàn)澆板。</b></p><p> ?。?) 樓面,公共走廊,電梯廳</p><p>  8厚陶瓷鋪地磚(耐磨型);</p><p><b>  水泥漿一道;</b></p>&l

56、t;p>  20厚1:2干硬性水泥砂漿抹平;</p><p><b>  現(xiàn)澆板。</b></p><p> ?。?) 衛(wèi)生間,廚房地面</p><p>  6厚陶瓷耐磨鋪地磚;</p><p>  20厚1:3水泥砂漿一道+3%防水劑;</p><p><b>  現(xiàn)澆板。<

57、;/b></p><p><b> ?。?) 其它</b></p><p>  20厚1:2.5水泥砂漿;</p><p><b>  素水泥漿一道;</b></p><p><b>  現(xiàn)澆樓板。</b></p><p><b>  5

58、. 內墻面</b></p><p><b>  (1) 外墻內表面</b></p><p>  刮纖維素膩子噴106涂料;</p><p><b>  30厚稀土保溫層;</b></p><p>  20厚1:2.5找平;</p><p><b>  1

59、80厚混凝土墻。</b></p><p> ?。?) 衛(wèi)生間,廚房</p><p><b>  5厚白瓷磚:</b></p><p>  5厚1:2水泥砂漿內加3%107膠;</p><p><b>  107膠一道;</b></p><p>  12厚1:3水泥

60、砂漿打底。</p><p> ?。?) 機房,設備層</p><p><b>  106涂料兩道;</b></p><p><b>  2厚紙筋灰罩面;</b></p><p>  14厚1:3水泥砂漿打底。</p><p><b> ?。?) 其它墻面</b

61、></p><p><b>  多彩乳膠漆;</b></p><p>  5厚1:0.2:2.5水泥灰膏砂漿罩面;</p><p>  13厚1:0.2:2.5水泥灰膏砂漿打底。</p><p><b>  6. 外墻外面</b></p><p><b>  

62、多色涂料3道;</b></p><p>  6厚1:2.5水泥砂漿罩面;</p><p>  12厚1:3水泥砂漿打底。</p><p><b>  7. 外墻勒腳</b></p><p>  6厚1:2.5水泥砂漿;</p><p>  12厚1:3水泥砂漿;</p>

63、<p>  刷107膠素水泥漿一道。</p><p><b>  8. 頂棚</b></p><p>  (1) 地下室機房,設備層走道,樓梯間</p><p><b>  涂106涂料;</b></p><p><b>  2厚紙筋灰罩面;</b></p>

64、;<p>  6厚1:0.2:3水泥石灰砂漿;</p><p>  12厚1:0.2:2.5水泥石灰膏砂漿;</p><p><b>  素水泥漿一道。</b></p><p> ?。?)水泵房衛(wèi)生間,廚房</p><p><b>  素水泥漿一道;</b></p>&l

65、t;p>  5厚1:3水泥砂漿打底;</p><p>  5厚1:2.5砂漿罩面;</p><p><b>  噴防水涂料二度。</b></p><p><b>  (3)各戶內頂棚</b></p><p><b>  素水泥漿一道;</b></p><

66、;p>  5厚1:0.2:3水泥石灰膏砂漿打底;</p><p>  5厚1:0.2:2.5水泥石灰砂漿罩面;</p><p><b>  白色乳膠漆二道。</b></p><p><b>  9. 踢腳</b></p><p> ?。?) 地下室,機房,設備層,樓梯間,公共走道分別與樓面踏步

67、面相同。</p><p> ?。?) 其它,留做用戶處理。</p><p><b> ?。?)</b></p><p><b>  10.屋面</b></p><p> ?。?)現(xiàn)澆樓板(結構找坡2%)</p><p>  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p>

68、<p>  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隔汽層;</p><p>  120厚膨脹珍珠巖板;</p><p>  20厚1:2.5水泥砂漿找平層;</p><p><b>  聚氨酯底膠一道;</b></p><p>  1.2厚三元一丙橡膠防水層一道;</p><p>  架空磚墩115

69、5;115×300;</p><p>  35厚490×490混凝土預制板。</p><p>  (2)水箱間屋面做法在上述屋面地基基礎上取消架空層。</p><p>  第二章 結構設計說明書</p><p>  第一節(jié).基本結構體系概述</p><p>  高層結構設計應擇優(yōu)選用抗震及抗風性能好

70、而經濟合理的結構體系。一般可依照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度和抗震設防烈度選擇。由于高層建筑中抗水平力成為設計的主要矛盾,因此選用何種抗側力結構是結構設計的關鍵性問題。目前在多高層建筑中常用的結構體系有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筒體及它們的各種組合結構體系。</p><p>  框架結構體系是由梁、柱構件通過節(jié)點連接構成,既承受垂直荷載,也承受水平荷載的結構體系。這種體系適用于多層建筑及高度不大的高層建筑??蚣芙Y構具有平

71、面布置靈活、易于設置較大房間、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缺點是結構本身的柔性較大,抗側力能力較差,風荷作用下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地震作用下,非結構性的部件破壞嚴重,故稱為柔性結構。常用于辦公樓、旅館、餐廳、工業(yè)廠房和實驗室等建筑。</p><p>  剪力墻結構體系是利用建筑物墻體承受豎向荷載、抵抗水平力,并作為建筑物的維護及房間分隔構件的結構體系。剪力墻結構體系在自身平面內的剛度大,強度高,整體性較好,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側

72、向變形較小,抗震性能較強。因此,它適合于建造較高的高層建筑。在15層以上的高層建筑中采用剪力墻是經濟的,在非地震區(qū)采用剪力墻建造建筑物高度可達140m。剪力墻結構的局限性在于剪力墻間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靈活,難以滿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此外,剪力墻結構的自重也較大。剪力墻結構屬于剛性結構。</p><p>  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剪力墻所組成的結構體系。這種體系是將兩種體系相結合,發(fā)

73、揮各自的特長,而形成一種受力特性較好的結構體系。較之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剛度和承載力都有明顯的提高,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層間變形也減小,因而減小了非結構構件的破壞。高層建筑中框架—剪力墻結構是比較理想的結構,既能提供足夠的抗剪剛度,又能有比較大的開間。這種結構體系相對框架和剪力墻結構來講是屬于中剛性結構。</p><p>  筒體結構為空間受力體系,它比剪力墻或框架剪力墻結構具有更大的強度和剛度。筒體結構實

74、際上是由剪力墻所組成的空間受力體系,猶如豎立著的薄壁箱形大梁,因此它具有更大的抗側力能力,是超高層建筑中比較理想的結構體系。筒體結構整體剛度很大,它提供了較大的建筑空間與建筑高度,內部空間的劃分可以靈活變更,因此該種體系廣泛應用于多功能、多用途、層數(shù)較多的高層建筑中。筒體結構缺點是對建筑物本身的體型和平面形狀都有限制,并有剪力滯后現(xiàn)象,使計算變得復雜些。</p><p>  巨型框架結構體系是利用筒體作為柱子,在

75、筒與筒之間用巨型梁(每隔幾層或十幾層樓設置一道,截面一般為一層或幾層樓高)相連,筒體和巨型梁即形成巨型框架結構。巨型框架承受主要的水平和豎向荷載。其余樓層由小框架組成,它不抵抗側向力,主要承受各樓層豎向荷載,并將其傳到巨型梁上。</p><p>  綜上所述,不同的結構體系具有不同的受力特性及不同的高度適用范圍。在選擇建筑物結構體系方案的時候,應根據(jù)使用要求、水平力類型(風或地震荷載)、結構受力特性、施工條件、材

76、料供應情況、經濟性等綜合考慮。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高層建筑中經濟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抗側力結構的選擇是否合理。</p><p>  結合本設計任務書要求,擬建一棟12層板式住宅樓,建筑位于唐山市某住宅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選用剪力墻結構作為本建筑工程設計的結構體系。</p><p>  第二節(jié)、抗震、抗風概念設計</p><p>  理論和實踐表明,一

77、個先進并且合理的設計,不可能僅靠力學分析來解決。對于比較復雜得多層高層建筑,某些部位還無法用解析方法精確計算;特別是在地震區(qū),地震作用的影響因素很多,要求精確計算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求結構設計師和建筑師密切合作,并能在對建筑和結構設計思想一致的基礎上去解決結構和空間設計的矛盾,使創(chuàng)造性合作在設計的早期階段成為可能,以便于總體建筑的形成。</p><p>  “概念設計”是指對一些難以作出精確計算分析或在某些規(guī)程中

78、難以</p><p>  具體規(guī)定的問題,應該由設計人員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分析,以便采取相</p><p>  應的措施,做到比較合理的進行結構設計。</p><p><b> ?。ㄒ唬┛癸L概念設計</b></p><p>  空氣從氣壓大的地方向氣壓小的地方流動就形成了風。風的強度常稱為風力,由風速或換算風壓來表示。由

79、自由氣流的風速產生單位面積上的風壓力為:</p><p>  式中 ——空氣質點密度 </p><p><b>  ——風速</b></p><p>  自由氣流的風速或風壓,作用在結構上,由于結構的體型、高度和寬度不同,可有不同的值,因此結構上的風力可根據(jù)自由氣流的風力乘以一些系數(shù)而得到。由于風的流動水平方向是主要的,對于高層建筑來

80、說,主要考慮水平側向鋒利的影響。</p><p>  自由氣流的風速或風壓,由于各地地理環(huán)境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值。為了設計需要,必須規(guī)定一標準條件,不同地貌不同高度時由此可進行換算。在指定條件如地貌、高度等條件下確定的風速或風壓,常稱為基本風速和基本風壓。</p><p>  基本風壓值 系以當?shù)乇容^空曠平坦地面上(地面粗糙度為B 類)離地10m 高統(tǒng)計所得的50 年一遇10min 平均最

81、大風速 (m/s)為標準,</p><p>  按 = /1600確定的風壓值。對一般的高層建筑、特別重要或者由特殊要求的高層,要用《荷載規(guī)范》中給的 分別乘以系數(shù)1.1 或1.2 后才能使用。</p><p>  風的作用是不規(guī)則的,風隨著風速、風向的變化而不停的改變。實際</p><p>  上,風荷載是隨時間而波動的動力荷載,但房屋設計中常把它看成靜荷載。&l

82、t;/p><p>  在高度較大的建筑結構中要考慮動力荷載效應,適當加大風荷載數(shù)值。</p><p>  作用在建筑物表面單位面積上的風荷載標準值 可按下式計算:</p><p><b>  = </b></p><p>  式中 ——風荷載標準值( );</p><p>  ——高度z處的風

83、振系數(shù);</p><p>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p><p>  ——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p><p><b>  ——基本風壓( )</b></p><p>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 與風速大小與高度有關,一般近地面處的風速較小,越向上風速逐漸加大,另外風速的變化與地貌及周圍的環(huán)境有關。</p>&l

84、t;p>  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 : 當風流動經過建筑物時,對建筑物不同部位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風對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并不等于基本風壓值,通過實測可以得到風在建筑物表面的實際風壓。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是指實際風壓與基本風壓的比值。</p><p>  風振系數(shù) : 風作用是不規(guī)則的,風壓隨著風速、風向的紊亂變化而不停地改變。通常把風作用的平均值看成穩(wěn)定風壓,即平均風壓,實際上風壓是在平均風壓上下波動著。這種波動風壓會在建

85、筑物上產生一定的動力效應。風載波動中的短周期成分對于高度較大或剛度較小的高層建筑可能產生一些不可忽視的動力效應,因此在設計中必須考慮。</p><p>  風振系數(shù) 可按下式計算:</p><p>  式中 ——脈動增大系數(shù);</p><p><b>  ——脈動影響系數(shù);</b></p><p><b&g

86、t;  ——振型系數(shù)。</b></p><p><b> ?。ǘ┛拐鸶拍钤O計</b></p><p>  地震時,由于地震波的作用產生地面運動,并通過房屋基礎影響上部結構,是結構產生振動,這就是地震作用。地震波會使房屋產生豎向振動與水平振動,一般對房屋的破壞主要由水平振動造成。設計中主要考慮水平地震作用,只有震中附近的高烈度區(qū)或豎向振動會產生較嚴重后果時

87、,才同時考慮豎向地震作用。</p><p>  地震作用與結構的質量、結構本身的動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阻尼)、地面運動的特性有關。對工程而言,地面運動的特性可以通過三要素來描述:地面運動的振幅、頻譜和持續(xù)時間。這三個要素的不同組合將決定著建筑結構的安全與否。</p><p>  我國根據(jù)科研成果確定了三水準抗震設防的抗震設計原則。三水準二階段抗震設計方法:“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88、”。</p><p>  第一水準: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小震)影響時,建筑物不需修理,仍可正常使用。一方面要使結構處于彈性工作階段;另一方面還需限制層間位移(對普通房屋)和避免設備破壞,即須保持必要的剛度。</p><p>  第二水準:當遭受恩地區(qū)規(guī)定的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建筑物可能產生一定的損壞,但經修復后仍可繼續(xù)使用。</p><p>  

89、第三水準:當遭受高于本地區(qū)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或稱大震)影響時,建筑物可能產生重大破壞,但不致倒塌或發(fā)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p><p>  我國規(guī)范對第二水準及設防烈度可以一般不要求驗算,僅作為控制程度加以敘述,因而在抗震設計中,實際上只進行第一、二階段分析計算。</p><p>  地震發(fā)生時,對結構既產生水平作用,也產生豎向作用;對高層建筑而言,水平側向地震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

90、情況下也不能忽略豎向作用。</p><p>  我國抗震設計規(guī)范對此作出一般規(guī)定:</p><p> ?。?)一般情況下,可在建筑結構的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考慮水平地震作用并進行抗震驗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應全部由該方向抗側力構件承擔。</p><p> ?。?)有斜交抗側力構件結構,亦分別考慮各抗側力構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p><p>

91、 ?。?)質量和剛度明顯不均勻、不對稱結構,應考慮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轉效應。</p><p> ?。?)在8度和9度地震時的大跨度結構、長懸臂結構、煙囪和類似的高聳結構,9度時的高層建筑,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p><p>  (三)結構抗震計算理論</p><p><b> ?。ㄒ唬┑撞考袅Ψ?lt;/b></p><p>

92、  高度不超過40m,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均勻的建筑,可采用底部剪力法,采用底部剪力法時各樓層可僅取一個自由度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由等效側向力表示結構所產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結構的總底部剪力可用下式計算:</p><p><b>  = </b></p><p>  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p><p>  第i個樓層處作用的等效

93、地震作用標準值 按下式計算:</p><p>  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p><p>  式中 ——相當于結構基本自振周期T 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取值分別按兩種情況考慮:當建筑結構阻尼比為0.05 時,應根據(jù)烈度、場地類別、結構自振周期采用。</p><p><b>  的數(shù)值由下式確定:</b></p><p&

94、gt;  當0.1<T< 時, = ;</p><p>  當 <T<5 時, , 的值可查表而得;</p><p>  當5 <T<6s時,</p><p>  其中,T——結構基本自振周期,s;</p><p>  ——場地特征周期值,根據(jù)場地類別和地震環(huán)境分區(qū)確定,s;</p><

95、;p>  ——截面抗震驗算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p><p><b>  地震影響系數(shù)曲線</b></p><p>  當建筑結構的阻尼比不等于0.05時,其水平地震作用影響系數(shù)曲線的形狀參數(shù)需作相應的調整:</p><p>  1)下降段的衰減指數(shù),由0.9修改為:</p><p>  其中, ——建筑結

96、構阻尼比;</p><p>  2)傾斜段的斜率,由0.02修改為:</p><p>  阻尼比不等于0.05時,水平地震作用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應乘以阻尼調整</p><p><b>  系數(shù)作相應的調整:</b></p><p>  ——頂點附加作用系數(shù),當T<1.4 時, =0;當T>1.4 時, 查表選用;

97、當計算時, >0.15,取 =0.15;</p><p>  ——結構等效總重力荷載, =0.85 ;</p><p>  ——計算地震作用使總重力荷載,為各層重力荷載的和;</p><p>  、 ——第i、j層的重力荷載,計算地震作用時,重力荷載取100%,恒載,50%雪荷載,50%~80%活荷載;</p><p>  、 ——第i

98、、j層離地面高度。</p><p>  (二)振型分解反應譜法</p><p>  根據(jù)打量的強震記錄,求出不同自振周期的單自由度體系地震最大反應,取這些反應的包線,稱為反應譜。以反應譜為依據(jù)進行抗震設計,則結構在這些地震記錄為基礎的地震作用下式安全的,這種方法稱為反應譜法。利用反應譜,可很快求出各種地震干擾下的反應最大值,因而此法被廣泛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即是以反應譜法為基礎的。當結構

99、的平面形狀</p><p>  和立面體型比較簡單、規(guī)則時,兩個主軸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可以分別計</p><p>  算,可以不考慮扭轉振動的影響。多自由度體系可以按振型分解方法得到</p><p>  多個振型。通常n層結構可以看成n個自由度體系,有n個振型。</p><p>  沿結構主軸方向,結構第j 振型第i 質點的水平地震作用的標準

100、值按下式計算:</p><p>  式中 ——相應于第j振型 周期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p><p>  ——j振型i質點的調幅系數(shù);</p><p>  ——j振型的參與系數(shù);</p><p>  應當注意,求出各個振型的等效地震作用以后,不能用簡單相加得到的總地震作用計算內力,而應當用各振型的地震作用分別計算結構的內力和位移,然后通

101、過振型組合方法計算各個截面的內力和各層位移。當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寬比大于5時,振型個數(shù)需要適當增加,一般情況下只取2~3個振型參與組合。采用下述公式進行作用效應組合,即平方和的平方根法:</p><p>  式中 ——由j 振型等效地震作用求出的作用效應值,可以是某截面的彎矩、剪力、軸力或某個樓層的位移;</p><p>  S——組合以后某截面的彎矩、剪力、軸力或某

102、個樓層的位移;</p><p>  m——參加組合的振型數(shù),一般取前2~3 個振型,沿高度剛度不均勻時可取5~6個振型。</p><p>  考慮扭轉影響的結構按扭轉耦聯(lián)振型分解法計算時,各樓層可取兩個正交的水平位移和一個轉角位移共三個自由度,并應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地震作用和作用效應。確有依據(jù)時,尚可采用簡化計算方法確定地震作用效應。由于本建筑結構質量和剛度分布比較均勻,所以在手算設計的時候不

103、考慮扭轉作用影響,并且不考慮豎向地震作用。在進行手算的時候,雖然本設計的建筑物高度為54.85m,超過了40m,但是本建筑結構質量和剛度沿高度方向都比較均勻分布,且為了手算簡便,計算地震作用的時候,選用的是底部剪力法。在電算的時候,充分考慮了兩個方向地震作用的影響,并且考慮扭轉藕聯(lián)振動影響,結構計算的時候選取了前21個振型進行計算組合分析</p><p> ?。ㄋ模┲饕獦嫾浣钣嬎憷碚?lt;/p>&l

104、t;p> ?。ㄒ唬χ孛鎯攘υO計值調整</p><p>  剪力墻截面的特點是墻肢長度遠遠大于墻體厚度,在其自身平面內具有很大的側向剛度,在結構中往往承受較大的水平作用,是一種有效的抗側力構件。從受力狀態(tài)來看,墻肢屬于偏心受壓或偏心受拉構件。在進行墻肢的截面設計時,一般應進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偏心受壓或偏心受拉狀態(tài)下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以及墻體平面外軸心受壓承載力計算等。</p><

105、p>  在豎向荷載和側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剪力墻常見的破壞形態(tài)有彎曲破壞、剪切破壞(斜拉破壞、斜壓破壞、剪壓破壞)、沿水平施工縫滑移破壞以及鋼筋錨固破壞等形式,其中斜拉、斜壓、剪壓等剪切破壞形式及鋼筋錨固破壞均屬于脆性破壞,在抗震設計時應盡量避免。</p><p>  為了使剪力墻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應按照“強墻(肢)弱(連)梁”的原則,除底部加強區(qū)外,使塑性鉸出現(xiàn)在連梁的端部。在進行墻肢截面設計時,應遵

106、照“強剪弱彎”的原則,使墻肢在底部加強區(qū)出現(xiàn)塑性鉸之前,不發(fā)生脆性破壞,并采取合理的抗震構造措施,保證剪力墻特別是墻肢底部的塑性鉸區(qū)具有良好的延性。</p><p>  為了使塑性鉸發(fā)生在剪力墻墻肢底部,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6.2.7條,按一級抗震等級設計的剪力墻各墻肢截面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彎矩設計值,在底部加強部位及其上一層應按墻肢底部截面彎矩設計值采用,其它部位應按墻肢截面彎矩計算值乘以增大系數(shù)1.2采

107、用。</p><p>  根據(jù)“強剪弱彎”的原則,提高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斜截面受剪承載力,可以防止墻肢在彎曲屈服前出現(xiàn)剪切破壞,改善底部塑性鉸區(qū)的延性和耗能性能。剪力墻底部加強區(qū)部位墻肢截面的剪力設計值,一、二、三級抗震等級時應按下列公式進行調整,四級抗震和無地震作用組合時可不進行調整。</p><p><b>  V= </b></p><p&g

108、t;  9級抗震設計時尚應符合:</p><p>  式中 V——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墻肢截面的剪力設計值;</p><p>  ——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墻肢截面的剪力計算值;</p><p>  ——剪力增大系數(shù),一級為1.6,二級為1.4,三級為1.2;</p><p>  ——剪力墻底部截面實配的抗

109、震受彎承載力所對應的彎矩值;</p><p>  ——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墻墻肢底部截面的彎矩設計值。</p><p> ?。ǘχ芗艚孛嫦拗茥l件和軸壓比限值</p><p>  為了防止剪力墻過早出現(xiàn)斜裂縫,發(fā)生脆性破壞,應對墻肢的剪壓比進行限制。剪力墻的受剪截面應符合下列要求。</p><p>  1. 無地震作用組合時</p

110、><p>  2. 有地震作用組合時</p><p>  剪跨比 大于2.5時,</p><p>  剪跨比 不大于2.5時,</p><p>  式中 ——剪力墻截面的剪力設計值,底部加強區(qū)應按照前面公式進行調整;</p><p>  ——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當安全等級為二級時, =1.0;</p>&

111、lt;p>  ——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 =0.85;</p><p>  , ——分別為剪力墻墻肢截面寬度和有效高度;</p><p>  ——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shù),應按《高規(guī)》第6.2.6條采用;</p><p>  ——計算截面處的剪跨比,即,其中 、 應取與 同一組組合的未進行內力調整的彎矩和剪力設計值。</p><p>  為了保

112、證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墻具有足夠的延性,《高規(guī)》第7.2.14條規(guī)定,一、二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墻肢的軸壓比不宜超過下表的限值。</p><p>  剪力墻墻肢軸壓比限值</p><p>  (三)剪力墻正截面承載力計算</p><p>  1. 偏心受壓剪力墻</p><p>  矩形、T形、I形截面偏心受壓剪

113、力墻的正截面受壓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p><p><b>  剪力墻的截面尺寸</b></p><p> ?。?) 無地震作用組合</p><p><b>  (4-3-1)</b></p><p><b>  (4-3-2)</b></p><p&

114、gt;<b>  當時,</b></p><p><b>  當時,</b></p><p><b>  當時,</b></p><p><b>  當時,</b></p><p>  式中 、、——分別為剪力墻端部受拉、受壓鋼筋和墻體豎</p

115、><p>  向分布鋼筋的強度設計值;</p><p>  ——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p><p>  ——偏心距,按=M/N計算;</p><p>  ——剪力墻截面有效高度,;</p><p>  ——剪力墻受壓區(qū)端部鋼筋合力點到受壓區(qū)邊緣的距離;</p><p>  ——剪力墻豎向分布

116、鋼筋配筋率;</p><p>  ——相對界限受壓區(qū)高度;</p><p>  、——隨混凝土強度提高而逐漸降低的系數(shù),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C50時,分別取1.0和0.8,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時,分別取0.94和0.74,其間按線性內插法確定</p><p>  ——混凝土限壓應變,當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高于C50時,</p><p>&

117、lt;b>  =0.0033</b></p><p>  、——分別為受拉鋼筋和受壓鋼筋面積。</p><p> ?。?) 有地震作用組合時</p><p>  公式(4-3-1)和(4-3-2)的左端均不考慮結構重要系數(shù);其右端均應</p><p>  除以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對于偏心受壓剪力墻,取。</p>

118、<p>  2. 偏心受拉剪力墻</p><p>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墻的正截面承載力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計算:</p><p> ?。?) 無地震作用組合時</p><p> ?。?) 有地震作用組合時</p><p>  其中,和可按下列公式計算:</p><p>  式中 ———剪力墻腹板豎向分

119、布鋼筋的全部截面面積。</p><p> ?。ㄋ模┘袅π苯孛媸芗舫休d力計算</p><p>  在進行剪力墻設計時,通過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確定墻體的水平分布鋼筋,防止剪切破壞發(fā)生。</p><p>  1. 偏心受壓剪力墻</p><p>  偏心受壓剪力墻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進行計算:</p><p>

120、 ?。?) 無地震作用組合時</p><p>  (2) 有地震作用組合時</p><p>  式中 N——剪力墻的軸向壓力設計值,有地震作用組合時,應考慮地震作用效應組合;當時,應??;</p><p>  A——剪力墻截面面積</p><p>  ——T型或I型截面剪力墻腹板的截面面積,矩形截面時</p><p&g

121、t;<b>  取=A;</b></p><p>  ——配置在同一水平截面內的水平分布鋼筋的全部截面面積;</p><p>  s——剪力墻水平分布鋼筋的豎向間距;</p><p>  ——計算截面處的剪跨比,即,其中 、 應取與 同一組組合的未進行內力調整的彎矩和剪力設計值。</p><p>  當 <1.5

122、時,取 =1.5;當 >2.2時,取 =2.2;當計算截面與墻底之間的距離小于0.5時, 應按距墻底0.5處的彎矩值和剪力值計算。</p><p>  2. 偏心受拉剪力墻</p><p>  剪力墻在偏心受拉時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進行計算:</p><p>  (1) 無地震作用組合時</p><p>  上式右端的計算值小

123、于時,取等于。</p><p> ?。?) 有地震作用組合時</p><p>  上式右端的計算值小于時,取等于。</p><p> ?。ㄎ澹碗s剪力墻暗柱的配筋計算</p><p>  在實際的剪力墻結構中,雖然存在一些矩形截面的墻肢,但絕大多數(shù)剪力墻為T形、L形或更為復雜的截面形式。在計算分析時,可以將平面形狀復雜的組合剪力墻合理的劃分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