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ed54847b-90e4-400d-ba15-9618c215e40c/ed54847b-90e4-400d-ba15-9618c215e40cpic.jpg)
![糯玉米新品種“浙鳳糯3號”的選育及其綜合配套技術的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ed54847b-90e4-400d-ba15-9618c215e40c/ed54847b-90e4-400d-ba15-9618c215e40c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糯玉米(Waxy corn)又稱蠟質玉米,為玉米屬(Zea mays L.)的一個亞種,由 wx基因控制。當前,糯玉米及其加工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本研究針對浙江省糯玉米產業(yè)發(fā)展中存在的諸多瓶頸問題,如原有品種老化、產量低;新品種缺乏配套的生產技術,果穗品質較差、商品性一般、有害化學物殘留量高,達不到無公害產品標準等,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1、通過輪回選擇法創(chuàng)造改良群體,拓寬糯玉米遺傳基礎。1996
2、年春季在杭州,從莖稈強度、根強度、大小斑病、持綠期、單穗重、株高穗位、葉片直立性、和植株長相等目標出發(fā),根據熟期的差異,將60多個糯玉米自然授粉品種、單交種和雙交種等組成四個群體ZJND-N01~ZJND-N04,選擇典型株連續(xù)多代混粉繁殖,并淘汰不良株;經過配合力測定,1998年開始分離選系。
2、1998年開始從ZJND-N01群體和ZJND-N03群體中分別選擇單株自交,按系譜法自交分離選系,得到了兩個葉片堅挺直立、
3、株型緊湊、配合力高、自身產量和制種產量均高的糯質自交系W10-315和W12-621;2002年秋季開始在杭州以自交系W10-315為母本、W12-621為父本,組配雜交種,2004年定名為“浙鳳糯3號”;浙鳳糯3號為白粒糯玉米單交種,田間生長勢強、農藝性狀穩(wěn)定、整齊、一致,該品種豐產性較好,鮮穗外觀品質好,品質優(yōu),感官品質、蒸煮品質綜合評分83.9分,比對照蘇玉糯1號高1.5分。2005~2006年浙江省糯玉米區(qū)試,平均每667㎡產鮮
4、穗756.6 kg,比對照蘇玉糯1號增產13.09%,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浙江省糯玉米生產試驗,浙鳳糯3號平均每667㎡產鮮穗851.9 kg,比對照蘇玉糯1號增產25.3%。2007年11月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
3、研究探索了父母本行比、播期差和田間密度等指標對制種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我們認為由于母本植株緊湊性好,制種時一般以4000~4400株/667㎡為宜,采用1:5的父母本行比;種時需要錯期,要先播父本W12-6
5、21至吐尖(約4~5 d),再播母本W10-315。
4、通過對浙鳳糯3號配套栽培技術進行試驗和總結,制定了浙鳳糯3號標準化配套栽培技術和操作規(guī)程。
5、通過2008~2009年連續(xù)2年的鮮食玉米與黃櫻椒等蔬菜間作套種輪作栽培技術和共生互補良性循環(huán)等新型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的研究表明:①浙鳳糯3號植株粗壯、散粉舒暢、柱頭接受花粉好、無或禿尖少,每667㎡單產在1056.8kg以上,比單種糯玉米(對照)850.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品種“徽烏4號”的選育及其配套技術.pdf
- 加工型白皮洋蔥新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技術研究.pdf
- 作物新品種與配套技術
- 洛單6號玉米新品種的選育研究.pdf
- 玉米新品種耕玉1號的選育報告
- 安哥拉camacupa地區(qū)玉米新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pdf
- 鮮食玉米新品種“甜粘二號”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pdf
- 玉米新品種農單902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pdf
- 優(yōu)質玉米新品種云瑞1號選育技術(論文)
- 飼料專用玉米新品種靖單12號的選育過程及其制種技術
- 黑芝麻新品種“贛芝9號”的選育及其配套栽培技術
- 極晚熟梨新品種‘臨清貢梨’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pdf
- 高淀粉玉米新品種選育及其特性分析.pdf
- 鮮食蠶豆新品種通鮮1號選育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研究.pdf
- 玉米新品種九育27號配套栽培技術研究.pdf
- 玉米新品種洛玉2號的選育及栽培、繁育技術研究.pdf
- 九單100玉米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pdf
- 西葫蘆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技術研究.pdf
- 松花菜新品種浙農松花50天的選育
- 甜玉米新品種的選育現狀及其推廣模式的探討.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