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cb994647-adab-405b-9b62-960b26e37d57/cb994647-adab-405b-9b62-960b26e37d57pic.jpg)
![層出鐮孢對玉米的致病性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cb994647-adab-405b-9b62-960b26e37d57/cb994647-adab-405b-9b62-960b26e37d57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玉米鞘腐病在全國各玉米產區(qū)均有發(fā)生,且病情呈逐年加重趨勢。目前,國內外對玉米鞘腐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和防治措施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討了鞘腐病的發(fā)生對玉米倒伏及產量的影響,研究了病原菌的侵染機制,篩選獲得了致病力降低的層出鐮孢轉化子,為深入研究玉米鞘腐病菌的致病機制、探討病害的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礎,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在玉米開花初期,將不同濃度的層出鐮孢接種到玉米雜交品種鄭單958和自交系鄭58、OH43Htl上,獲得了
2、田間不同發(fā)病級別的玉米鞘腐病病株,并于乳熟期調查病害的發(fā)生程度。利用YYD-1B數顯植物莖稈強度檢測儀測定每株玉米莖的抗倒伏能力,收獲后測定其產量。結果發(fā)現,玉米自交系OH43Htl、鄭58和雜交品種鄭單958的植株莖稈抗倒伏能力和產量均隨著玉米鞘腐病發(fā)病級別的升高而降低,其中自交系鄭58每hm2產量損失從13.84%增加到29.53%,雜交品種鄭單958每hm2產量損失從3.99%增加到16.72%。說明,玉米鞘腐病嚴重發(fā)生時降低了玉
3、米的抗倒伏能力,進而降低產量,而且病害對自交系的影響大于雜交種。
(2)利用根癌農桿菌介導技術(ATMT)轉化層出鐮孢,建立了突變體庫,針對其中的100多株轉化子進行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測定,獲得了1株致病性明顯提高的轉化子FP106和2株致病性明顯降低的轉化子FP62和FP80。經對上述3株轉化子進行胞壁降解酶和粗毒素活性測定,結果表明,這些轉化子分泌的纖維素酶、果膠酶、粗毒素與其致病性呈正相關。該研究結果為層出鐮孢致病基因的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層出鐮孢侵染玉米葉鞘的途徑及生化機制.pdf
- 擬輪枝鐮孢和層出鐮孢侵染玉米果穗的途徑及鐮孢菌病害防治.pdf
- 古巴尖鐮孢及其發(fā)酵濾液對香蕉的致病性及病理學觀察.pdf
- 犬瘟熱病毒對毛皮動物致病性及變異株致病性增強機制的初步研究.pdf
- 腐皮鐮孢菌殼聚糖酶CSN1的基因克隆、表達及其對致病性影響的研究.pdf
- 我國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鐮孢菌多樣性研究.pdf
- 層出鐮孢拮抗菌的分離篩選及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pdf
- 球孢白僵菌對蔥蠅的致病性和控制潛能研究.pdf
- 玉米彎孢葉斑病菌生物學特性及其黑色素致病性研究.pdf
- MTB PPS對MTB致病性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鴨源腸球菌的致病性和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玉米彎孢葉斑病菌致病性分化定向選擇機理與致病相關基因鑒定.pdf
- 中國玉米彎孢葉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相關蛋白質組研究.pdf
- 玉米種子對輪枝鐮孢菌抗性的遺傳研究.pdf
- 屎腸球菌致病性增強機制的研究.pdf
- 小麥莖基腐病優(yōu)勢病原菌假禾谷鐮孢的遺傳多樣性及致病性分析.pdf
- PKC調控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機理研究.pdf
- 細菌的致病性
- 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篩選及球孢枝孢霉的小鼠致病性研究.pdf
- StPP2A-c基因調控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