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郭沫若的詩歌翻譯思想——以《英詩譯稿》譯文為例 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  淺談郭沫若的詩歌翻譯思想——以《英詩譯稿》譯文為例 </p><p>  摘要:郭沫若不僅是文學巨匠,也是翻譯大師,在翻譯界極富盛名。詩歌翻譯是郭沫若文學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主張的“風韻譯”在詩歌翻譯界獨樹一幟?!队⒃娮g稿》是郭沫若的最后一本譯詩集,本文通過對它的譯文分析,展示郭沫若風韻譯的詩歌翻譯思想。 </p><p>  關(guān)鍵詞:郭沫若;詩歌翻譯;風韻譯 &l

2、t;/p><p>  郭沫若曾從日本友人山宮允先生處獲贈一本《英詩詳釋》,這本詩集選錄了英美詩人的60首短詩。1969年郭沫若選譯了其中的50首,即現(xiàn)在的《英詩譯稿》。自1947年完成《浮士德》第二部的翻譯以來,郭沫若已有二十多年沒有比較集中地從事翻譯工作了。因此,《英詩譯稿》是他建國后僅有的一本譯作,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本。當時正處于四人幫橫行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中,他自己肩負重任,為新中國的建設(shè)馬不停蹄,鞠躬盡瘁

3、,然而還是未免與難。他的兩個兒子,七子民英(1967)和六子世英(1968)在這場浩劫中被迫害身亡,其中的悲苦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悄然地轉(zhuǎn)向了自己心愛的文學,轉(zhuǎn)向浪漫主義詩歌,寄托自己的苦悶。然而,《英詩譯稿》可以說是無心偶成之大作,他生前并沒有想過將其出版,直到去世之后才被發(fā)現(xiàn),并由其女整理出版。郭沫若翻譯這本詩集時,已是七十八歲高齡,無論是文學造詣和翻譯技巧都以達到爐火純青,所以,這本譯作最能體現(xiàn)郭沫若的譯詩原則——“風韻譯

4、”的詩歌翻譯理念。 </p><p>  早在1920年,郭沫若就提出:“詩的生命,全在它那種不可把握之風韻,所以我想譯詩的手腕于直譯意譯之外,當?shù)糜蟹N“風韻譯”。他認為:“我們相信理想的翻譯對于原文的字句,對于原文的意義自然不許走轉(zhuǎn),而對于原文的氣韻尤其不許走轉(zhuǎn)。原文中的字句應(yīng)該應(yīng)有盡有,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譯,或先或后,或綜或析,在不損及意義的范圍之內(nèi),為氣韻起見可以自由移易?!?轉(zhuǎn)引自陳???,《中國譯學理論史

5、稿》(修訂本)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6)。這要求譯者不僅對原文有充分的理解,還能準確地把握原作者的思想和寫作動機,不僅“顧及”原文的“語神語勢”,還“力求原文語神語勢的圓潤”,做到以“詩”譯“詩”。以《英詩譯稿》中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8226;華滋華斯)的DAFFODILS (黃水仙 )中的第二段為例: </p><p>  Continuous as the

6、stars that shine 有如群星在銀河, </p><p>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形影綿綿光灼灼, </p><p>  They stretch’d in never - ending line 湖畔蜿蜒花徑長 , </p><p>  A 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7、 連成一線無斷續(xù)。 </p><p>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一瞥之中萬朵花 , </p><p>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起舞蹁躚點頭啄。 </p><p>  讀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如原詩般流露出的活潑、流暢的韻味。“continuous”譯成“形影

8、綿綿 ”“shine and twinkle”譯成“光灼灼 ”,一靜一動,傳達出深遠的意境;“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 /A long the margin of a bay”譯成“湖畔蜿蜒花徑長,連成一線無斷續(xù)?!绷钊伺陌附薪^,猶如譯者親臨當年華滋華斯游歷過的湖區(qū),沉醉于水仙花叢而觸景生情,下筆如神,詩句自然、優(yōu)美悅耳,不見雕琢之痕。華滋華斯筆下的黃水仙栩栩如生、婀娜多姿地再現(xiàn)眼前。像這樣

9、高水準的譯詩,需要譯者對原詩的領(lǐng)悟能力,更需要譯者極高的漢語駕馭水平,能用漢語自然地呈現(xiàn)原詩的意境、風格、韻味。因為“譯詩的手腕絕不是在替別人翻字典,絕不是如像電報局生在替別人翻電文?!比簟爸皇请S隨便便的直譯一番,這不是藝術(shù)家的譯品,這是言語學家的解釋了”。 </p><p>  為了再現(xiàn)原文“風韻”,郭沫若擺脫原詩詞句行列的束縛,大膽地進行再創(chuàng)造。成仿吾先生在為《英詩譯稿》作序時說“我們從這本英美抒情詩選的譯詩

10、可以看出,他的手法是多么高超,我想如果原作者本人能看到,大概也應(yīng)該驚嘆與佩服的?!边@種高超的手法充分地表現(xiàn)于翻譯美國詩人麥克司&#8226;威伯的《夜》: </p><p>  Fainter, dimmer, stiller each moment, </p><p>  Now night. </p><p><b>  譯詩為: </b

11、></p><p><b>  愈近黃昏 , </b></p><p><b>  暗愈暗 , </b></p><p><b>  靜愈靜 , </b></p><p><b>  每刻每分 , </b></p><p>&

12、lt;b>  已入夜境。 </b></p><p>  威伯是詩人,也是立體派畫家。他的詩猶如他的畫,生動而立體感十足。他用“fainter, dimmer, stiller”這三個比較形容詞從亮度、色度和聲音三個方面描寫夜隨時間的推移逐漸降臨的過程。全詩沒有一個動詞,卻充滿動感;比較級加上“each moment”的渲染,將夜不知不覺悄然降臨的過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郭沫若的譯文完全可以與原詩媲

13、美。他用“愈”表達比較級,用“暗”與“靜”重迭出現(xiàn)營造黃昏到黑夜降臨的漸變過程?!懊靠堂糠郑讶胍咕?”“更說明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暗、越來越靜的夜不知不覺就來臨了,使模糊意溶入全詩。這就是郭沫若進行了思想與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許淵沖, 1999:6 )。原詩采用橫向排列,郭沫若匠心別具地將其豎立起來,與原詩形式迥異,但原詩的意境、神韻和立體美躍然現(xiàn)于眼前。像這樣的例子在《英詩譯稿》中比比皆是。《英詩譯稿》,是郭沫若帶著無盡的困惑和苦悶,承受

14、著喪子之痛,獨處斗室,默默翻譯出來的,傾注了他全部的心力。他堅持“風韻譯”的原則,做到了“所譯是詩,譯文同樣是詩,有時詩意甚至更濃。” </p><p>  “風韻譯”更多強調(diào)的是在翻譯過程中的審美體驗,注重原語的意境與譯語的傳神,是在直譯、意譯的基礎(chǔ)上,針對翻譯文學的具體特征提出的,它啟示并影響了整個20世紀中國翻譯理論和翻譯文學的發(fā)展。“風韻譯”可以說是詩歌翻譯界的標準,是郭沫若對翻譯理論的一大貢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