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法哲學思想合理內核的當代解讀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黑格爾法哲學思想合理內核的當代解讀</p><p>  摘 要:馬克思主義法學是在黑格爾法哲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黑格爾對自由意志與法的辯證關系這一合理內核的揭示,不僅凸顯了歷史價值,而且對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也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它啟示我們:人民當家作主是自由意志的歷史必然選擇,依法治國是自由意志的現(xiàn)實表達。 </p><p>  關鍵詞:黑格爾法哲學;馬克思主義法學

2、;合理內核;自由意志與法 </p><p>  中圖分類號: B516.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3)09-0058-04 </p><p><b>  引 言 </b></p><p>  當代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形態(tài),都與一個德國人的名字緊密相關,那就是馬克思。殊不知,這種關系還可以進一步追溯到另一個德國人

3、——黑格爾的身上。因為馬克思思想在歷史性、市民社會、生產(chǎn)模式以及方法論上都與黑格爾思想存在著明顯的連續(xù)性。[1]43尤其是在法哲學領域,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形成基本上是建立在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基礎上的?!逗诟駹柗ㄕ軐W批判》及后來的《導言》是馬克思法學思想的經(jīng)典之作,我們應該吸收其優(yōu)秀的理論成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一批判只是集中于《法哲學原理》中第261節(jié)~第313節(jié)有關國家和市民社會的理論,而非全部。因此,黑格爾法哲學思想依然有其合

4、理內核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出來,并將其置于當代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之中,從而凸顯其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p><p>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的淵源 </p><p>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正式形成,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進步、最科學、最富有生命力的法學。原因在于其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地揭示了法與階級、國家、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

5、內在聯(lián)系。誠然,馬克思主義法學固然少不了古典自然法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法學的影響,但筆者認為其最主要的思想淵源是黑格爾法哲學。 </p><p>  首先,馬克思1837年致父親的一封信,是馬克思轉向黑格爾主義的宣言。同年春夏之交,馬克思為了打好學法學的哲學基礎,刻苦攻讀以致直接影響其身體健康。也正是如此,他便利用在柏林郊區(qū)施特納勞休養(yǎng)期間,幾乎閱讀了哲學大師黑格爾的全部著作,尤其對黑格爾法哲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成為

6、一名忠實的青年黑格爾主義者,并宣稱黑格爾是自己的老師。 </p><p>  其次,馬克思始終都是忠誠于黑格爾方法論的。這種忠誠的一個明顯體現(xiàn)便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因為其不僅是對黑格爾國家和政治學理論的駁斥,而且也是馬克思對黑格爾手稿的模仿。此外,國外學者關于馬克思與黑格爾關系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與其說馬克思是黑格爾主義者,毋寧說黑格爾是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兩者的辯證法是同一個東西。黑格爾的“觀念”根本不神秘

7、,它實際上是現(xiàn)實生活的人的產(chǎn)物和工具。 </p><p>  其三,馬克思繼承了黑格爾“法的內容是理念”的核心法哲學觀。在1837年致父親的一封信中,馬克思首次抨擊了當時占據(jù)主流法學思潮的歷史法學派,后來(1842年8月)又在《萊茵報》上發(fā)表了《歷史法學派的哲學宣言》一文,都對歷史法學派關于“法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的觀點進行了強有力的批判和追問。這種批判和追問,其運用的方法論正是黑格爾的形式—內容模式。其在文中一再

8、宣稱:法的內容就是理念。只是隨著理念在歷史運動中的不斷運動,它的形式會發(fā)生變化,但是內容或者說是本質,仍然是永恒的:內容就是法的理念。[1]這與黑格爾法哲學思想的核心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p><p>  職是之故,筆者作出這樣一個判斷:當代中國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選擇,其實也是對黑格爾法哲學思想的運用,抑或間接承認并接受了黑格爾法哲學思想的合理內核。 </p><p>  二、黑格爾法哲

9、學思想的合理內核:自由意志與法的辯證關系 </p><p>  “給嬰兒洗澡后,不能把嬰兒連同臟水一起倒掉?!焙诟駹柌粺o幽默的調侃,輕松地道出了他的方法論精髓——辯證法。在黑格爾眼里,世界不是別的,乃是絕對精神的一種外化的結果。世界本身并不是真實的存在,真實的存在只是絕對理念自身。絕對理念設定差別(把自身變?yōu)樽约旱膶ο螅缓笥謸P棄差別(把對象排擠掉又回到自身),它本身也就在做著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運動,而精神也正是在

10、這種設定和排斥的過程中,才得到自己的真實的內容,才真正可以上升到絕對的精神。而這種絕對理念自我運動的過程,本身就表現(xiàn)著一種最高的辯證法。因為理念自身的運動正是被否定性原則所支配。理念不斷地分化自己,在自身內設定差別,從而也就否定了自身。與此同時,理念也將揚棄差別,把否定自身的那個東西再揚棄掉。于是,我們的思維也就作出了雙重的否定,這個雙重的否定,也就是否定之否定。黑格爾自己也認為,那個引導概念自己向前的東西,就是這種否定性原理。它貫穿于

11、一切概念之中,也同樣貫穿在絕對理念無限分化的過程中。這種雙重否定的原則在黑格爾那里是一種自為之有的運動,他說:“否定之否定我稱之為絕對的否定。我是自為的存在,因為我否定了為他之有,否定了那否定者,而這種否定之</p><p>  1.黑格爾眼中的自由意志與法。結合黑格爾在《邏輯學》中的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以及《精神現(xiàn)象學》中的相關理論,其在《法哲學原理》中的自由意志與法的概念可以作如下界定: </p>

12、;<p>  一方面,自由意志是指自我在本身規(guī)定中或在他物限制中,都能不受約束地守住自己本身,并經(jīng)過自身反思、過渡而返回到普遍性的作為單一性的特殊理念,更通俗的說法便是人的思想不受約束地轉化為行動并支配其行動的精神要素和心理狀態(tài),它是體現(xiàn)人之主體性的本質要素。而且在黑格爾看來它是一種具有實踐性的,富于能動性的精神,而精神只有通過其外化物來展示自己,因此自由意志這一實踐性精神在黑格爾的整個精神體系中便具有了一種特殊性的意義。

13、它本身是一種精神,但同時還充當了外化其他精神的能動角色。另一方面,黑格爾眼中的法相對來說是比較獨特的。他從客觀唯心主義出發(fā),把法當作純精神現(xiàn)象、純人的意志來把握?!叭魏味ㄔ?,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做法。所以一般來說,法就是作為理念的自由。”[2]36這種自由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普遍性(自我意志本身)→特殊性(有區(qū)分的意志)→單一性(具體的意志,它是更高的普遍性)。[3]黑格爾的法正是具體自由的體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個人自由與普遍自由的真實關系,是

14、自我存在的精神和它通過人的意志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的精神世界之間的統(tǒng)一。它否定了片面的意志或自由所可能產(chǎn)生的種種“沖動的自由”?!皠游镆灿袥_動、情欲、傾向</p><p>  從實踐上來看,自由意志作出與法相左的事實可以說比比皆是,各種糾紛、矛盾與犯罪等,以最直接的形式對制定法進行了否定,而這些糾紛、矛盾與犯罪恰恰是基于人們的自由意志所為。自由意志表現(xiàn)出了大有與法律“對著干”的架式——為所不能為,不為要所為。這里,可以

15、以黑格爾的犯罪與懲罰理論來加以說明,黑格爾認為,犯罪乃是暴力施之于受害人的強制,不僅造成了受害人這一特殊主體的損傷,同時也挑戰(zhàn)了作為普遍性的法,即自由意志對法的否定,但根據(jù)法的規(guī)定,對犯罪是應予以懲罰的,而這種懲罰恰是對犯罪這一行為的否定,即對自由意志的所為進行了否定。這里便充分體現(xiàn)出辯證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 </p><p>  3.自由意志與法通過否定之否定達到辯證統(tǒng)一。黑格爾說:“法的基地一般說來是精神的

16、東西,它的確定的地位和出發(fā)點是意志。意志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就構成法的實體和規(guī)定性。法的體系是實現(xiàn)了自由的王國?!盵2]10“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做法。所以,一般說來,法就是作為理念的自由?!盵2]36由此可以看出,在黑格爾眼里,自由意志與法不僅是辯證對立的,而且同時還表現(xiàn)為緊密的聯(lián)系與統(tǒng)一。 </p><p>  黑格爾哲學的出發(fā)點是絕對觀念,終止點也是絕對觀念,全部宇宙的運動都是絕對觀念的自我運

17、動,一切事物都是由絕對觀念的特定部分即事物的概念的外化、現(xiàn)實化或定在的產(chǎn)物,是其概念和這個概念定在之間的統(tǒng)一體,這個統(tǒng)一體即為理念。要真正把握某一事物,就必須研究它的理念,即研究它的概念和概念定在的統(tǒng)一,如果只講概念,就要犯抽象談論問題的錯誤,解決不了任何現(xiàn)實問題;而僅說“定在”,就要犯就事論事的盲目性錯誤,不可能了解事物的整體,不能把握事物的內在屬性,兩者皆屬片面。故此,研究自由意志問題,就必須將其概念及其定在統(tǒng)一起來,即應當把自由意

18、志與作為其定在的法統(tǒng)一起來進行研究,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是作為理念的自由,更是實現(xiàn)了自由的王國。 </p><p>  上述是從應然層面而言,那么在實然層面,自由意志與法又是如何統(tǒng)一的呢?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的開篇便開宗明義地說:“法哲學這一門科學以法的理念,即法的概念及其現(xiàn)實化為對象?!盵2]1黑格爾的法哲學,抽象地說,就是研究客觀精神的科學,但客觀精神并不僅僅是自身的絕對存在,它必須通過人的精

19、神或通過人的要求即自由意志來體現(xiàn)出來,這就是法。黑格爾的法是制定法而非自然法,而制定法是一個國家在有立法權限的特定機關引導下,通過專家提案、大會審議、民主表決、頒布實施等嚴格的立法程序而最后制定出來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因此,這個過程,恰恰是充分表達人的自由意志的過程。 </p><p>  綜上而言,自由意志與法的關系可以總結為“靈魂與肉體的關系”。[5]因為概念和定在是兩個方面:“像靈魂與肉體那樣,有區(qū)別而又

20、合一的。靈魂與肉體屬于同一生命,但也可以說,兩者是各別存在著的?!盵2]1黑格爾說:“沒有肉體的靈魂不是活的東西,倒過來也一樣。所以概念的定在就是概念的肉體,并且跟肉體一樣聽命于創(chuàng)造它的那個靈魂……。定在與概念、肉體與靈魂的統(tǒng)一便是理念……。法的理念是自由,為了得到真正的理解,必須在法的概念及其定在中來認識法。”[2]1-2黑格爾自己的語言在這里既是最好的證明,又表明兩者的統(tǒng)一不是完全的等同,而是“各別存在著”的統(tǒng)一,即辯證的統(tǒng)一。 &

21、lt;/p><p>  三、黑格爾法哲學思想合理內核對當代中國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p><p>  黑格爾法哲學思想的合理內核,一方面讓我們明白了自由意志與法這兩者在龐大的黑格爾體系中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另一方面也表明這一思想自它產(chǎn)生以后的積極效應。這里不妨來看看其對于當代中國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p><p>  1.黑格爾法哲學思想的理論內核及其隱藏價

22、值。整體而言,從黑格爾自由意志與法的關系理論中可以看出,法具有外部定在和內在定在的二元屬性,同時又統(tǒng)一于法的倫理世界。換言之,真正的法不僅僅局限于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由專門機關確立頒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制定法,同時還包括約束我們自身內部行動的內心道德之法,并且兩者都現(xiàn)實地存在于我們這個人與人共存的倫理世界。但不管是外部之法,還是內心之法,它們都少不了自由意志這一內核,都打著自由意志的烙印。 </p><p>  黑

23、格爾盡管是站在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立場來闡述自由意志與法的關系的,但不難看出他特別重視人的自由意志這一超驗存在的能動性本質和精神力量。這與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反作用于物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一致的,且這種自由意志恰恰是我們每個人解放自我、獲取自由和塑造人格所必須去發(fā)掘的東西,更是我們使人成之為人,并尊重他人為人的最內在動力。在黑格爾看來,完成這一人世間最高貴事業(yè)的角色便是自由意志本身定在的“法”。 </p><p&

24、gt;  2.人民當家作主是自由意志的歷史的必然選擇。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讓中國人一直生活在“無我”的世界中,使得人們的主體性意識極度缺乏。雖沒有了奴隸,但實質上人們只是處于一種自在存在的狀態(tài),還未突破自為存在的界線,即奴性意識依然根深蒂固。這種奴性意識一方面使人們的人格不能真正走向定在,另一方面則造成不能真正占有自己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格”是黑氏抽象法部分的核心概念。黑格爾認為:“人格的要義在于,我作為這個人,在一切方面(在

25、內部任性、沖動和情欲方面,以及在直接外部的定在方面)都完全是被規(guī)定了的和有限的,畢竟我全然是純自我相關系;因此我是在有限性中知道自己是某種無限的、普遍的、自由的東西?!盵2]45這句話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人格指個人的人格,即“我作為這個人”,是意識到自己主體性的主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主體。我就是我,我是我自己本身,不是其他人,更不是其他物;并且我在我的內部任性、內在沖動和情欲方面,在我的直接外部的定在方面,即體現(xiàn)在外的個性特點方面

26、(包括我個人身上的身體特征、外在的容貌和風度等),都是被我自己規(guī)定的和有限的,都是我自己要求的,完全與純自我相關系。另一方面,人格</p><p>  據(jù)此而言,由于一種奴性意識的羈絆,作為自然人的人們,是意識不到自身的主體性的,因此他們只能有人格的可能性,而沒有人格的現(xiàn)實性,更談不上“在有限性中知道自己是某種無限的、普遍的、自由的東西”。人格的抽象概念在黑格爾看來就是意志自由,而此時人們的意志尚處于一種自在存在

27、的狀態(tài),只有自在的自由,他們無法從自在的自由達到自為的自由,從而無法讓自由意志走向定在?!叭藶榱俗鳛槔砟疃嬖?,必須給它的自由以外部的領域?!盵2]50即人為了獲得自在自為的自由,真實的自由,他就必須揚棄人格的純粹主觀性,走向定在。這種走向定在,主要是指人必須占有財富,取得所有權,沒有了所有權就根本談不上人格。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社會里,人們能夠真正歸己所有的東西可謂少之又少,即使在手的東西,都隨時有被統(tǒng)治者據(jù)為他有的可能性。

28、因此,人們的自由意志不能真正地走向定在。此外,人們在極權統(tǒng)治之下,那種奴性意識很難讓自己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體和對精神的培養(yǎng),很難通過自我意識了解自己是自由的而占有自己,即沒有真正的自由。 </p><p>  于是乎,當新民主主義革命順應時代潮流而風起云涌之時,也同時宣布了中國人思想自由解放運動走上了歷史舞臺。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當家作主的號召成為一種銳不可擋的時代音符?!笆赂锩彼蛠淼牟粌H僅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29、這背后送來的其實還有黑格爾的自由意志思想。當然,任何一次革命都少不了“領頭羊”,而擔此大任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究其原因,除了我們黨本身自由意志堅定不移、不畏艱難以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們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自己的政治訴求,為的是讓廣大人民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一旦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一切歸人民所有,那么人民的自由意志當然能夠獲得現(xiàn)實的定在。這種自由意志的本質屬性決定了:人民當家作主是新中國得以成立、發(fā)展、壯大的必然選擇。而那種個人意志獨裁,“

30、一人說了算”的社會制度終究是要被革命掉的。 </p><p>  3.依法治國是自由意志的現(xiàn)實表達。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世界歷史就是未經(jīng)管束的天然的意志服從普遍的原則,并且達到主觀的自由的訓練。東方從古到今知道只有‘一個’是自由的;希臘與羅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的;日爾曼世界知道‘全體’是自由的,所以我們從歷史上看到的第一種形式是專制政體……”[6]不難看出,黑格爾筆下的東方主要指的就是中國。在只知道“一個”是自

31、由的封建君王統(tǒng)治之下,一切因素都出自于皇帝獨斷的自由意志,而且這一意志可以絕對地超越任何一部法律而獨善其行,這就必然導致自由意志的泛濫。而要遏止這一泛濫,就應如黑氏所言,使天然的意志服從普遍的原則,即要將普遍的、人們的共同意志予以定在,以法律的形式制定出來,讓大家一起遵守。 </p><p>  自黨的十五大以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論命題便成為執(zhí)政黨的治國方略,隨后的“法治”和“德治”以及完全

32、成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都表明執(zhí)政黨把依法治國擺在了治國安邦的首要位置。而究其原因,除了取決于共產(chǎn)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外,還得回歸到自由意志與法的關系上來。既然法律是廣大人民自由意志的共同表達,并且具有最廣泛的代表性、普遍性,那么依法治國就是依照人民的意志治國,這就真正實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訴求。 </p><p>  黑格爾自由意志與法的關系理論對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法治建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33、。我國現(xiàn)在還未完成由傳統(tǒng)的禮治社會到現(xiàn)代的法治社會的徹底轉型,因此,依法治國并非朝夕之事。這就一方面要求我們執(zhí)政黨堅定不移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民的意志,扎實工作,積極促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用的發(fā)揮,另一方面還得依靠我們每一個人。那么依法治國為什么會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呢?我們可以在黑格爾自由意志與法的關系理論中找到答案。正如前述,黑格爾的法有內部定在與外部定在之分,除了上升為國家意志而成為制定法的法律之外,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34、都還有著自由意志的另一維存在,它是每個人心中的一桿秤,我們在接受外在法約束的同時,還遵循著自己內心的法則去行動。這似乎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既然自由意志追求的是自由,又為何制定出內外之法去約束自己的自由呢?這恰恰體現(xiàn)了黑格爾思想的深刻之處——他找到了表面看來似乎矛盾的“法”與“自由”在深層次上的一致性。在黑格爾看來,人“應該是確認和有意識地同法律發(fā)生關系的認知主體”。[7]法是人自己設定的,當然也就會自覺地去遵守。人在自己設定的法的范圍內、在

35、自我設定的人格范圍內行使自由的權利。這種自覺遵守</p><p>  我們可以從培養(yǎng)公民的自律著手,因為人之所以高貴,就在于他唯一地可以憑自己的自由意志決定自己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世上萬物中,只有人是不由外在現(xiàn)成的規(guī)定所決定的,而是自己把自己造成的存在。“人的尊嚴的真正基礎,是人的始終如一的自由意志能力,即‘自律’?!盵8]培養(yǎng)公民的自律就是使守法的公民意識到:守法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因為怕懲罰;守法是“成

36、為一個人”的前提,守法不僅是對法的尊重,而且是為保持自己人格的一致性,對自己人格的尊重。培養(yǎng)公民的自律就是使執(zhí)法的公民即執(zhí)法人意識到:自己首先是一個公民,其次才是一個執(zhí)法人,而執(zhí)法本身也是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尊重他人為人的人的一種實踐。當然,執(zhí)法人應該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才是自己具有人格的表現(xiàn)。只有在自己不違反法的命令的前提下,才可以公正地執(zhí)法。如果執(zhí)法人將自己擺到一個對被執(zhí)法人在人格上處于優(yōu)勢的地位時,他就使自己具備了奴役別人的意

37、識而首先成為不法。   結 語 </p><p>  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引下,我國在正致力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除了要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更是題中應有之意。在黑格爾看來,倫理世界是自由意志作為定在之法的最高形態(tài),任何理念、任何思想,只有在倫理的世界中才能有它的生機與活力。而和諧社會,實質上就是一個秩序良好、人類生活理想狀態(tài)的倫理世界,這種理想狀態(tài)不僅有著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有

38、著每個人的各得其所、各盡其能。但“自由一詞,在法哲學意義上,只有對群體中的人而言才有意義,對個體且與他人隔絕的人而言,自由本身并不成為問題,因為,自由命題中天然就蘊含著人與人關系的前提,在這個意義上,自由的本質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9]正是因為如此,每個人才都有著與生俱來的自由意志,因此在人與人之間交往相處時就會出現(xiàn)許多利益沖突。這時,惟有正確地處理好自由意志與法的關系,學會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營造出一個真正和諧的世界,讓人們

39、自由、快樂、幸福地生活。 </p><p><b>  參考文獻: </b></p><p>  [1][美]諾曼·萊文.馬克思與黑格爾思想的連續(xù)性[J].趙 </p><p>  玉蘭,譯.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雙月刊),2008,(5). </p><p>  [2][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

40、,譯.北京:商務 </p><p>  印書館,1982. </p><p>  [3]曹磊.德國古典哲理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p><p><b>  127 </b></p><p>  [4]張文顯.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 </p><p> 

41、 版社,2006:131. </p><p>  [5]侯成亞.張頤論黑格爾[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 </p><p><b>  99. </b></p><p>  [6][德]黑格爾.歷史哲學[M].王造時,譯.上海:上海書店出 </p><p>  版社,2006:96. </p>

42、<p>  [7][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M].賀麟,王太慶, </p><p>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01. </p><p>  [8]鄧曉芒.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M].北京:東方出 </p><p>  版社,1995:152. </p><p>  [9]梁光晨.論當代憲法視角中的自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