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16/21/1c3d6948-dc7a-4835-9a5d-c03b2817b9ae/1c3d6948-dc7a-4835-9a5d-c03b2817b9aepic.jpg)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6/16/21/1c3d6948-dc7a-4835-9a5d-c03b2817b9ae/1c3d6948-dc7a-4835-9a5d-c03b2817b9ae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開題報告</b></p><p><b> 會計學</b></p><p>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p><p><b>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b><
2、;/p><p><b> 國際背景:</b></p><p> 雖然低碳經濟的術語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文獻中就曾出現,但其首次出現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發(fā)表的《我們未來的能源———創(chuàng)建低碳經濟》的白皮書中,其在白皮書中指出,英國將在2050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水平上減排60%,從根本上把英國變成一個低碳經濟的國家。2006年
3、10月,由英國政府推出、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的《斯特恩報告》(Stern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低碳經濟概念引發(fā)了各國以低碳發(fā)展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興趣。日本要打造成為全球第一個“低碳社會”,美國也在2007年7月向國會提交了一項包括“低碳經濟法案”的法律草案。與此同時,各國各級政府提出了無數的低碳舉措,企業(yè)領導人也
4、在積極行動。</p><p> 全球碳市場在飽受爭議中發(fā)展迅速,交易模式、制度、產品等基本元素也已成熟。碳市場的參與者也從初期的政府贊助機構、想培養(yǎng)市場的環(huán)境顧問、建立策略部門的大公司以及嘗試及早取得商業(yè)優(yōu)勢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轉變?yōu)榻鹑跈C構、基金、交易所、大型溫室氣體排放企業(yè)、專業(yè)的中間商、服務商等,越來越多的行業(yè),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參與碳交易。因此很多企業(yè)由此產生了“碳資產”這一新興資產。</p><
5、p> 于此同時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IIRC)提出創(chuàng)造一個全球認可的會計可持續(xù)發(fā)展框架,使氣候變化對公司經營的影響通過財務報告得以體現,而且企業(yè)對這些碳資產的估值也可以進行交易,將碳排放量轉變?yōu)橘Y產。此倡議還得到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國際證監(jiān)會組織的支持。</p><p><b> 國內:</b></p><p> 1998年5月
6、,中國在聯(lián)合國總部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并于2002年8月正式核準《京都議定書》,中國CDM運作全面啟動。2005年中國政府頒布了《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了對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的有效管理。隨著中國第一個CDM項目——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項目,于2005年6月27日在CDM執(zhí)行理事會注冊成功,碳排放權便在中國正式誕生。</p><p> 在當今減排形勢嚴峻, 低碳經濟時代話語權的爭奪日益緊張的情形
7、下, 中國作為 CDM 機制中最大的發(fā)展中參與國家, 同時也是CDM項目的最大提供國。</p><p> 是否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引起越來越多相關機構、企業(yè)、經濟學家們的討論,因為其可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p><p> 從理論意義上講,完善了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為企業(yè)對碳資產的會計處理提供理論依據。</p><p> 從現實意義上看,如果碳資產估值
8、確定被納入企業(yè)報告,這對企業(yè)本身、其他的利益相關者以及整個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對于企業(yè)本身,可以提高企業(yè)報告的質量,大大提升項目企業(yè)的公共形象,獲得無形的社會附加值;對于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可以更加清楚直觀的知道企業(yè)的資產情況,幫助其作出更明智的資源配置決策;對于整個社會來說,能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促進全球的環(huán)境保護。</p><p> 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9、lt;/p><p> 本文在篇章結構和內容上分為四個部分。</p><p> 第一部分是闡述碳資產、碳資產的產生機制和碳交易市場、碳蹤跡和碳會計及其之間的關系。主要從碳資產的定義出發(fā),結合有關碳資產的理論,論述碳資產的財務特征和碳資產交易的形成,以正確區(qū)分碳資產與其他資產;另外闡述國內外CDM機制(清潔發(fā)展機制)的運行情況,核心內涵以及其對碳資產產生的推動作用;同時介紹碳蹤跡、碳會計與碳資
10、產之間的聯(lián)系。</p><p> 第二部分是闡述碳排放權、碳減排量及其會計計量。分別介紹國內外現有的幾種的會計計量方法,主要從其確認條件、初始計量和期末計量來闡述其具體的處理方法。特別介紹了中國的核電碳減排的計算方法和意義。</p><p> 第三部分是闡述碳資產的核算,估值方法。從碳會計的核算出發(fā),通過對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及排放系數收集、量化方法的選擇,分析國內外在CDM機制下現有的核
11、算方式,同時借鑒其他資產的估值方法,通過綜合評價比較,得出碳資產的核算估值方法,即如何將它量化,并指出碳資產估值存在的難處。</p><p> 第四部分是對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評價和可行性分析。本部分首先介紹目前已將這一資產納入企業(yè)財報的企業(yè)的處理方法;接著分析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存在的局限性和優(yōu)勢;最后得出結論,即是否能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p><p> 本文主要通
12、過對國內外相關理論在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研究現狀,評價對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優(yōu)劣勢,分析其可行性,為有關部門制定統(tǒng)一的財務框架提供參考,引起廣大企業(yè)對碳資產這一新興資產的重視。</p><p> 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p><p>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際分析相結合,比較分析與歸納總結相結合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寫本文前首先閱讀了大量文獻,使用了
13、文獻閱讀法;就西方和中國企業(yè)碳資產存在的差異進行了比較分析的方法;再對碳資產的估值方法闡述上,借鑒了其它資產的估值方法;列舉了已經將碳資產納入企業(yè)報告的西方企業(yè),采用了實證分析法;最后歸納總結,得出可行性分析的結論。</p><p> 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 2010.11.14前:確定指導教師,申報畢業(yè)論文題目, 做好開題前期工作</p><p&
14、gt; 2010.11.14—2010.11.18:完成論文資料收集</p><p> 2010.11.18-2010.12.9,文獻資料查找和閱讀,構思課題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制定工作計劃,撰寫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p><p> 2010.12.16—2012.1.3:開題報告論證和修改, 設計論文,制定大綱。 </p><p> 2011.1.4—
15、2011.3.4:完成論文初稿。</p><p> 2011.3.5—2011.3.20:修改初稿,完成論文第二稿。</p><p> 2011.3.23—2011.4.10:完成論文終稿。</p><p> 2011.4.11—2011.5.8:論文定稿,準備答辯</p><p><b> 五、主要參考文獻:</b&
16、gt;</p><p> [1]王曉嵐. 全球統(tǒng)一財報框架或將問世 碳資產估值是關鍵[N].中國能源報,2010, (6)</p><p> [2]林益楷. "真金白銀"的碳資產財報 讓“碳足跡”更加透明化[N].中國能源報,2010,(6)</p><p> [3]馬麗. 2010中國碳金融全景圖譜[J].首席財務官,2010,(61):
17、35-39.</p><p> [4]辛靈. 碳資產估值寫入企業(yè)財報可變現?[N].南方都市報,2010,(9):05-05</p><p> [5]李梅影.氣候變化擬入會計準則 145家中國公司或受影響[N].21世紀經濟報道, 2010,(8)</p><p> [6]謝懷筑,于李娜.碳金融:應對氣候變化的金融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
18、0,(175):30-40.</p><p> [7]張巧良. 碳排放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差異化研究[J].當代財經,2010,(4).</p><p> [8]陳蕾嫣,張白玲. 碳排放會計研究述評[J].財會通訊,2010,(28).</p><p> [9]徐大豐. 我國碳排放結構的區(qū)域差異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 2010,(4)</p>
19、<p> [10]張鵬. CDM下我國碳減排放量的會計確認和計量[J].財會研究, 2010,(1)</p><p> [11]樊綱,蘇銘,曹靜. 最終消費與碳減排責任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 2010,(1)</p><p> [12]李慧明,楊娜.低碳經濟及碳排放評價方法探究[J].學術交流, 2010,(4)</p><p> [13]
20、時軍,王艷龍.低碳經濟環(huán)境下的碳排放權確認和計量[J].重慶社會科學, 2010,(6)</p><p> [14]付加鋒,莊貴陽,高慶龍.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8)</p><p> [15]周志方,肖序.國際碳會計的最新發(fā)展與啟示[J].經濟與管理, 2009,(11)</p><p>
21、[16]閆宗樂,侯軍岐.淺析中國低碳經濟標準化[J].價值工程, 2010,(22)</p><p> [17]刑冀.中國低碳之路怎么走[J].環(huán)境經濟,2009,(68)</p><p> [18]楊繼良,周學園.碳排放成本的擴展價值分析[J].財會通訊,2010,(3)</p><p> [19]何洪峰,劉桂春.淺談碳排放權的會計確認和計量[J].中國鄉(xiāng)鎮(zhèn)
22、企業(yè)會計,2010,(5)</p><p> [20]黃文杰,楊光,劉達.中國核電在減緩碳排放中的計算方法和作用[J].華東電力,2009,(4):530-532</p><p> [21]鮑衛(wèi)鋒.京都協(xié)定框架下清潔發(fā)展機制及案例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09,(2):91-94</p><p> [22]陳小重,徐琳.清潔發(fā)展機制(CDM)對中國低碳經濟
23、發(fā)展的影響[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25-28</p><p> [23]王琴,曲建升,曾靜靜.生存碳排放評估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J].開發(fā)研究,2010,(1)</p><p> [24] 李婷,李成武,何劍鋒. 國際碳交易市場發(fā)展現狀及我國碳交易市場展望[J].經濟縱橫,2010,(7):76-80</p><p>
24、 [25] Dr Heather Lovell ,Dr Thereza Sales de Aguiar ,Professor Jan Bebbington ,Dr Carlos Larrinaga-Gonzalez. Accounting for Carbon [R]. Certified Accountants Educational Trust (London)</p><p> [26]Rachel Ja
25、ckson. Carbon accounting too little or too late? [R].ACCA.2009</p><p> [27] Beniamin Jrichardson. Climate Finance And Its Governance: Moving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Through Socially Responsible Financing?
26、 [J]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2009</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會計學</b></p><p>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p><p> 1、國外相關理論研
27、究述評</p><p><b> 1.1碳資產的涵義</b></p><p> 資產是指企業(yè)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yè)擁有或有控制的資源,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p><p> 碳資產是指碳資產是一個具有價值屬性的對象身上體現或潛藏的所有在低碳經濟領域可能適用于儲存、流通或財富轉化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這個對象,可以是企業(yè)
28、,也可以是城市、地區(qū),甚至可以是一個國家、民族,更可以對應于全球。全球碳資產的流通總量雖然在操作上很難量化,但在邏輯上是完全存在的。同時,碳資產不僅包含今天的資產,也包括未來的資產;不僅包括cdm資產,也包括一切由于實施低碳戰(zhàn)略而同比、環(huán)比產生出來的增值。</p><p> 1.2 國外相關研究綜述</p><p> 1.2.1西方對CDM機制的效益研究</p><
29、p> 1.2.1.1CDM 機制對附件一國家的效益分析</p><p> CDM 帶給投資方的收益水平是顯而易見的。從內部收益率角度來看,CDM項目的平均內部收益率高出目標收益率22.6%。而且這一高水平的內部收益率有約一半是CERs創(chuàng)造的(40.2%),這表面由 CDM 項目所帶來的減排額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和高收益有決定性影響。從收益期限來看,CDM 項目的平均運作年限約為24年,而在運作期間內,擁有
30、 CERs的產出年限平均為19年,平均的年產出約為 102924噸CO2當量。平均產出年限占運作年限的 83.1%,因此,無論是從產出水平還是從產出期限來看,其收益水平都是相當可觀的。</p><p> 1.2.1.2對東道國的效益分析 </p><p> 發(fā)展中國家積極地參與 CDM 項目的申報與建設, 這是因為 CDM項目確實給發(fā)展中國家?guī)砹丝梢姷慕洕б? 通過與發(fā)達國家合作實
31、現了有效減排, 并將經核準的 CERs出售給發(fā)達國家。這一途徑簡便且成本不高, 自然為很多企業(yè)和政府所樂見。此外, CDM 項目也給發(fā)展中國家?guī)硪恍┥鐣洕C合效應。如提高東道國減排領域的技術水平; 促進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提供有效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方案; 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提高國際聲譽等等。</p><p> 1.2.1.3西方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研究</p><p>
32、 2010年8月2日,新成立的國際組織——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IIRC)發(fā)起一個關于改革金融危機后國際企業(yè)報告制度的倡議,呼吁建立全球統(tǒng)一的會計準則,以規(guī)范未來企業(yè)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相關財務報告,包括如何計量,如何監(jiān)控,如何披露等。</p><p> 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工商理事會(WBCSD)共同制定的《溫室氣體協(xié)議:企業(yè)核算和報告準則》(《The Green Gas Protocol
33、-A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通稱為“GHG協(xié)議”)提供了中立的、高水平的核算標準,被公認為是確定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責任的國際最佳實踐。不同于跟蹤某一單位或設施的排放的傳統(tǒng)污染控制方法,GHG協(xié)議仿效財務核算標準,并根據一家企業(yè)所擁有的不同排放源或設施,認定其排放責任。鑒于溫室氣體的全球性,這種方法認為,每家企業(yè)的碳足跡可能來自于該企業(yè)可直接或間接控制的諸多活動,包括移動排放
34、源和電力使用,以及發(fā)電和重工業(yè)生產等活動。</p><p> GHG協(xié)議建立了一套溫室氣體核算語言,包括劃定企業(yè)(“實體”)的報告范圍和定義報告的內容,其依據是實體的經營控制、財務控制、排放源或每一排放源的股權情況。也許最為重要的是,GHG協(xié)議出于核算目的定義了不同的的范圍。</p><p> 1.2.1.4西方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實踐</p><p>
35、一些歐洲公司已經在細化的范疇嘗試把碳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p><p> 據介紹,石油巨頭BP公司把該公司排污、鉆井、煉油造成的污染處理以及用于購買碳排放指標的資金,以期貨的形式,作為一種成本,在財務披露中出現,但沒有專門列明。</p><p> 芬蘭造紙巨頭斯道拉?恩索集團(STORA ENSO)的報表里就有一個碳排放指標的資產項目,列入長期無形資產。</p><
36、;p> 2、國內相關理論的研究現狀</p><p> 2.1我國對CDM機制的研究</p><p> 1998年5月,中國在聯(lián)合國總部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并于2002年8月正式核準《京都議定書》,中國CDM運作全面啟動。2005年10月中國政府頒布了《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了對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的有效管理。隨著中國第一個CDM項目——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項目,
37、于2005年6月27日在CDM執(zhí)行理事會注冊成功,碳排放權便在中國正式誕生。</p><p> 盡管國內已經開展了一些CDM能力建設方面的活動,但是對CDM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少數政府主管部門、研究機構、咨詢機構,而且以北京等大城市為主,國內金融機構對CDM和氣候變化的了解程度仍然非常低。</p><p> 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潛力總量大約是1.7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很多領域都有潛在的CDM
38、項目,包括工業(yè)上的能效領域、電力、運輸、可再生能源、農業(yè)和畜牧業(yè)、城市垃圾或固體垃圾以及土地使用等方面。</p><p> 中國作為CDM機制中最大的發(fā)展中參與國家,同時也是CDM項目的最大提供國。</p><p> 2.2我國對碳資產的研究</p><p> 2.2.1我國企業(yè)擁有碳資產的現狀</p><p> 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
39、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CDM項目)集中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提高領域,所謂擁有“碳資產”的企業(yè)也只是跟這些領域有關的企業(yè)。對于大部分行業(yè)的大多數企業(yè)來說,“碳資產”并不存在,或者說是一種“負資產”。</p><p> 但是對于新能源公司方面,存在著較多擁有碳資產的企業(yè)。例如,今年1月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華水電 (NYSE:CHC)是一家典型公司,該公司專注于中國小水電運營,目前在中國全資擁有十幾家水電發(fā)電
40、廠,投資額超過3億美元,但這些錢幾乎都來自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等,以及華爾街的一些著名對沖基金、私募基金、保險公司等等。其擁有的部分水電站,擁有CDM(清潔發(fā)展機制)收益這種碳資產。</p><p> 2.2.2我國企業(yè)對潛在碳資產的研究</p><p> 但是,中國作為最大的碳信用指標提供方,其潛在的碳資產無論是現有的存量還是以后的增量的數量都是巨大的。在碳資產實現價值化
41、的過程中需要眾多的機構參與其中,包括碳資產管理公司、碳指標核證機構以及碳市場信息提供機構等。所以,這些公司以后都將存在碳資產。</p><p> 2.2.3我國對碳減排量的會計計量的研究</p><p> 王學俐、姜洋將碳排放權確認為一項無形資產在確認方面提出綜合費用法、期望現金流量法和政府指導價格法,并指出了無形資產的后續(xù)計量問題,同時提出碳匯產品的定價模型。</p>
42、<p> 馬曉軍指出碳排放權可以作為環(huán)境會計組成部分核算在環(huán)境會計中反映企業(yè)為購進排放許可權而發(fā)生的環(huán)境支出應分兩部分加以確認。購進用于本企業(yè)排放許可權確認為:遞延資產;持有留待以后出售的排放許可權確認為:環(huán)境資產,并提出了相關的賬務處理過程。</p><p> 王艷、李亞培則認為:碳排放權是一種特殊的經濟資源。它具有自由交易市場,擁有具體產品的定價機制,并始終以公允價值計量。其價值變動直接增減資產
43、價格,它是金融衍生產品,但是其價值隨企業(yè)自身權益主體的市場價格以外的因素變動而變動,與普通的金融衍生產品不同。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中金融資產的定義,為在會計系統(tǒng)中完整反映碳排放權價值的變動,應將其確認為金融資產并進行會計處理。 </p><p> 3、我國對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研究</p><p> 3.1政府對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有關財務處理規(guī)
44、定</p><p> 據我國最早開展碳減排交易專業(yè)法律服務的北京華堂律師事務所周亞成高級律師團隊介紹,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匯綜復[2008]27號《關于辦理二氧化碳減排量交易有關外匯業(yè)務的批復》的有關規(guī)定,碳排放量指標是指排放一定量二氧化碳的權利,是一種無形資產。境內企業(yè)出售碳排放量指標而收入的款項應當申報在“資本賬戶——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放棄-其他無形資產的所有權轉讓收入”項下。</p>
45、;<p>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國清潔發(fā)展機制基金及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實施企業(yè)有關企業(yè)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30 號)規(guī)定了對于企業(yè)實施CDM項目的所得減免企業(yè)所得稅的相關優(yōu)惠政策,但要求企業(yè)應單獨核算其享受優(yōu)惠的CDM 項目的所得,并合理分攤有關期間費用,沒有單獨核算的,不得享受上述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p><p> 我國《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
46、定,鑒于溫室氣體減排量資源歸中國政府所有,而由具體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歸開發(fā)企業(yè)所有,因CDM項目轉讓溫室氣體減排量所獲得的收益歸中國政府和實施項目的企業(yè)所有。實踐中有公司將CDM收入歸入政府補助。</p><p> 3.2企業(yè)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現狀</p><p> 在歐洲、美國、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財報受到影響,尤其是在能源、電力、航空等行業(yè)的上市公司。據統(tǒng)
47、計,從事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行業(yè),在歐洲、美國、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有145家。</p><p> 東方航空(NYSE:CEA;00670.HK)董秘羅祝平稱,相信財務報告更多地聚焦于氣候變化是一個趨勢,在碳排放方面,公司有專門小組在研究對策。</p><p> 華能國際(NYSE:HNP;00902.HK)財務處一位人士表示,公司方面所做的準備就是跟蹤會計準則的變化。</p>
48、<p><b> 4、小結</b></p><p> 從上述綜述中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一些企業(yè)已經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碳交易機制,從而有比較規(guī)范的碳資產的管理活動,有些甚至已經逐漸嘗試將碳資產納入企業(yè)的報告之中。相比之下,我國的碳交易市場還未發(fā)展成熟,因此擁有碳資產的企業(yè)還局限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提高這些領域,對碳資產的擁有及管理并不很到位,因此也鮮有企業(yè)嘗試將碳資產納
49、入企業(yè)的報告。但是,因為尚且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財務框架和統(tǒng)一的會計處理辦法,無論是國外正在嘗試將碳資產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公司還是國內少數已經擁有碳資產的公司,都還有一個正規(guī)標準的體系去將自己的碳資產納入本企業(yè)的報告,展示給內外部的利益相關者查看。碳資產作為企業(yè)資產的一部分,是否將其納入企業(yè)的報告,對企業(yè)本身、利益相關者以及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碳資產入手,將其量化估值,目的是希望分析其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為有關部門制定統(tǒng)一的
50、財務框架提供參考,引起廣大企業(yè)對碳資產的重視。</p><p><b> 參考文獻:</b></p><p> [1]王曉嵐. 全球統(tǒng)一財報框架或將問世 碳資產估值是關鍵[N].中國能源報,2010, (6)</p><p> [2]林益楷. "真金白銀"的碳資產財報 讓“碳足跡”更加透明化[N].中國能源報,2010
51、,(6)</p><p> [3]馬麗. 2010中國碳金融全景圖譜[J].首席財務官,2010,(61):35-39.</p><p> [4]辛靈. 碳資產估值寫入企業(yè)財報可變現?[N].南方都市報,2010,(9):05-05</p><p> [5]李梅影.氣候變化擬入會計準則 145家中國公司或受影響[N].21世紀經濟報道, 2010,(8)<
52、;/p><p> [6]謝懷筑,于李娜.碳金融:應對氣候變化的金融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175):30-40.</p><p> [7]張巧良. 碳排放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差異化研究[J].當代財經,2010,(4).</p><p> [8]陳蕾嫣,張白玲. 碳排放會計研究述評[J].財會通訊,2010,(28).</p>
53、<p> [9]徐大豐. 我國碳排放結構的區(qū)域差異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 2010,(4)</p><p> [10]張鵬. CDM下我國碳減排放量的會計確認和計量[J].財會研究, 2010,(1)</p><p> [11]樊綱,蘇銘,曹靜. 最終消費與碳減排責任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 2010,(1)</p><p> [12
54、]李慧明,楊娜.低碳經濟及碳排放評價方法探究[J].學術交流, 2010,(4)</p><p> [13]時軍,王艷龍.低碳經濟環(huán)境下的碳排放權確認和計量[J].重慶社會科學, 2010,(6)</p><p> [14]付加鋒,莊貴陽,高慶龍.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8)</p><p>
55、[15]周志方,肖序.國際碳會計的最新發(fā)展與啟示[J].經濟與管理, 2009,(11)</p><p> [16]閆宗樂,侯軍岐.淺析中國低碳經濟標準化[J].價值工程, 2010,(22)</p><p> [17]刑冀.中國低碳之路怎么走[J].環(huán)境經濟,2009,(68)</p><p> [18]楊繼良,周學園.碳排放成本的擴展價值分析[J].財會通
56、訊,2010,(3)</p><p> [19]何洪峰,劉桂春.淺談碳排放權的會計確認和計量[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10,(5)</p><p> [20]黃文杰,楊光,劉達.中國核電在減緩碳排放中的計算方法和作用[J].華東電力,2009,(4):530-532</p><p> [21]鮑衛(wèi)鋒.京都協(xié)定框架下清潔發(fā)展機制及案例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
57、,2009,(2):91-94</p><p> [22]陳小重,徐琳.清潔發(fā)展機制(CDM)對中國低碳經濟發(fā)展的影響[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25-28</p><p> [23]王琴,曲建升,曾靜靜.生存碳排放評估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J].開發(fā)研究,2010,(1)</p><p> [24] 李婷,李成武,何劍鋒.
58、 國際碳交易市場發(fā)展現狀及我國碳交易市場展望[J].經濟縱橫,2010,(7):76-80</p><p> [25] Dr Heather Lovell ,Dr Thereza Sales de Aguiar ,Professor Jan Bebbington ,Dr Carlos Larrinaga-Gonzalez. Accounting for Carbon [R]. Certified Account
59、ants Educational Trust (London)</p><p> [26]Rachel Jackson. Carbon accounting too little or too late? [R].ACCA.2009</p><p> [27] Beniamin Jrichardson. Climate Finance And Its Governance: Movi
60、ng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Through Socially Responsible Financing? [J]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2009</p><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_ _屆)</b>&l
61、t;/p><p>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p><p><b> 目 錄</b></p><p><b> 摘要 </b></p><p><b> 關鍵詞</b></p><p><b> Abstract</b&
62、gt;</p><p><b> Key words</b></p><p><b> 1 碳資產簡介2</b></p><p> 1.1 碳資產的定義2</p><p> 1.1.1 資產的定義和特征2</p><p> 1.1.2 碳資產的定義2<
63、/p><p> 1.2 碳資產的相關內涵3</p><p> 1.2.1 碳資產的財務特征3</p><p> 1.2.2 碳資產的產生機制3</p><p> 2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現實分析3</p><p> 2.1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意義3</p><p>
64、2.2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困境4</p><p> 3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4</p><p> 3.1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作用4</p><p> 3.2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實踐5</p><p> 4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處理方法6</p><p> 4.1
65、溫室氣體的量化6</p><p> 4.1.1 基準線及邊界范圍的確定6</p><p> 4.1.2 溫室氣體的量化步驟7</p><p> 4.2 碳資產的會計核算8</p><p> 4.2.1 碳資產的會計確認8</p><p> 4.2.2 碳資產的會計計量8</p>&l
66、t;p> 4.3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方法8</p><p> 4.3.1 納入傳統(tǒng)財務報表的方法9</p><p> 4.3.2 納入社會責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的方法9</p><p> 5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影響分析9</p><p> 5.1 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10</p><p&g
67、t; 5.2 對利潤表的影響10</p><p> 5.3 對現金流量表的影響10</p><p> 5.4 對企業(yè)業(yè)績的影響11</p><p> 6 小結: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對策建議11</p><p><b> 參考文獻12</b></p><p> 致謝錯誤!
68、未定義書簽。</p><p> 摘 要:低碳已成為全球的話題,越來越多的行業(yè)和企業(yè)參與到碳市場的交易中。雖然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主動披露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但是由于沒有一個衡量和報告環(huán)境、社會影響的全球標準,這些公司的報告就相關性和質量而言,存在千差萬別,所以本文主要從企業(yè)財務報告的角度闡述了碳資產的定義、產生機制和估值,通過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目前存在的缺點,以及因此對國內外企業(yè)產生的
69、影響這些方面進行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p><p> 關鍵詞:碳資產;估值;可行性分析。</p><p> Abstract: The low carbon has become a global topic, more and more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market tran
70、sactions. Although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have begun initiative to disclos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but the absence of a measure and report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mpact of
71、the global standards, these companies report on the relevance and quality is very different, so,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definition of carbon asse</p><p> Key words: carbon assets;valuate;feasibility.&l
72、t;/p><p><b> 1 碳資產簡介</b></p><p> 1.1 碳資產的定義</p><p> 在全球低碳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下,碳交易活動也越來越頻繁,由此產生碳資產的企業(yè)也越來越多。但由于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碳資產的定義,大多數企業(yè)對于正確確認本企業(yè)的碳資產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進而影響其在財務報表上的正確體現。因此,對碳資產進行正確定義
73、從而來正確區(qū)分碳資產與其他資產是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進行可行性分析的最基本條件。本節(jié)主要借鑒資產的定義和特征,結合國內外相關理論的研究,從而對碳資產的定義進行分析與概括,以正確區(qū)分碳資產與其他資產。</p><p> 1.1.1 資產的定義和特征</p><p> 根據2007年財政部新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由企業(yè)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并且由企業(yè)擁
74、有或者控制的資源,才能被稱之為資產。</p><p> 它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及預收款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及投資性房地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p><p> 根據定義,資產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p><p> 首先,會預期帶來經濟利益</p><p> 如果某一個項目預期不能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
75、就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yè)的資產,如果前期已經確認為資產的項目,但是再也不能為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也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yè)的資產。</p><p> 其次,應該為企業(yè)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p><p> 所有權是在對資產進行判斷是否存在時,通常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但也存在著一些特殊情況,就是企業(yè)對某一項資產并不享有其所有權,但同樣有證據表明企業(yè)控制著這些資產,并且能從這些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
76、;/p><p> 最后,必須是因為過去的事項或者交易形成的</p><p> 該交易或者事項必須是已經發(fā)生的,由企業(yè)預期的不能形成資產。</p><p> 圖1.1.1 資產的特征</p><p> 1.1.2 碳資產的定義</p><p> 根據現有對資產的定義和特征,結合借鑒國內外各種對碳資產的定義,筆者對
77、碳資產作了以下的相關定義。</p><p> 碳資產,是指以《京都議定書》等一系列國際公約對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下,企業(yè)擁有和控制的碳排放權可以在國際和國內碳交易市場進行交易,因此可以預期為企業(yè)帶來相應的利益或同時形成企業(yè)相應的義務。</p><p> 碳排放權(溫室氣體排放權),是指按照《京都議定書》,每個作為締約方的發(fā)達國家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溫室氣體排放限額。</p>&
78、lt;p> 1.2 碳資產的相關內涵</p><p> 碳資產是資產的一種,滿足所有資產的共性,但由于其是一種新興的資產,具有其獨樹一幟的特點和內涵。</p><p> 1.2.1 碳資產的財務特征</p><p> 碳資產財務特征具有特殊性:首先是一個企業(yè)額外獲得所形成的資產,不僅可以用來出售,同時還具有應有的可儲備性;其次碳資產在不同的碳交易市場具
79、有不同的價值,而且每年呈上漲的趨勢;最后,碳資產具有獨特的交換機制。</p><p> 1.2.2 碳資產的產生機制</p><p> 排放貿易機制、聯(lián)合履行機制和清潔發(fā)展機制這三個機制首次在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中被提出,并正式生效于2005年2月。 </p><p> 在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下,這三種機制雖然都允許作為該公約締約方的各國之間,可以進行減排
80、單位的獲得或轉讓,表現均較為靈活,但其具體的規(guī)則與重要性有不同之處。</p><p> 排放貿易機制(以下簡稱ET),是指根據《京都議定書》設置的總體目標,其附件1所列國家的集體排放量在最初承諾期內(2008-2012)年比1990年水平降低5%, 同時參加的國家再在這個整體目標中分配各自不同的排放量。在保持排放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附件1所列國家之間可以轉讓其分配排放量的一部分,也可以通過項目活動向其他成員國要求
81、排放削減單位(ERUs)、經核證的排放削減額(CERs)以及重新安置單位(RMUs)。 </p><p> 聯(lián)合履行機制(以下簡稱JI),是指在“監(jiān)督委員會”(Supervisory Committee)的監(jiān)督下,參與該機制的附件1國家通過在其他附件1國家投資溫室氣體減排項目,從而獲得該項目產生的“排放減少單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以下簡稱ERU)以抵充其超出額度的排放量。這一機制
82、的設立主要是為解決全球各發(fā)達國家在碳減排成本之間存在的種種差異。</p><p> 清潔發(fā)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以下簡稱 CDM),它的核心內容是指發(fā)達國家為遵守《京都議定書》規(guī)定的定量化限控和減排承諾,由其提供先進的科技和充足的資金,與發(fā)展中國家在其境內共同合作實施減排的項目,來獲得經過公證的減排量。它既可以促進發(fā)達國家締約方實現其遵守定量化限控和減排的承諾,又有利于
83、發(fā)展中國家締約方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達到雙贏的目的。</p><p> 2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現實分析</p><p> 2.1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意義</p><p> 如果碳資產估值確定被納入企業(yè)報告,這對企業(yè)本身、其他的利益相關者以及整個社會具有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p><p>
84、 第一,完善企業(yè)的報告,提高企業(yè)報告的質量,幫助企業(yè)內外部利益相關者作出更明智的資源配置決策;</p><p> 第二,有效利用了市場機制來引領促進全球低碳經濟的發(fā)展;</p><p> 第三,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本溢價;</p><p> 第四,能夠加強企業(yè)的碳資產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yè)贏利水平和提升企業(yè)競爭力;</p><
85、p> 第五,能夠將這部分碳資產拿出來交易、變現,或者利用這部分資產來進行融資;</p><p> 第六,促進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提高領域的企業(yè)成長;</p><p> 第七,大大提升項目企業(yè)的公共形象,獲得無形的社會附加值;</p><p> 第八,有利于環(huán)保,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p><p> 2.2
86、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困境</p><p> 雖然在低碳經濟的全球化背景下,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對企業(yè)、會計行業(yè)以及整個社會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這是一種新的現象與趨勢,目前正處于早期的嘗試階段,所以在目前的環(huán)境與條件下,實現這一目標還存在著準則、政策法規(guī)、交易機制等多方面不容忽視的問題與局限性。</p><p> 首先,從準則方面來說,主要表現在全球范圍內公認
87、會計準則缺位引起的碳資產的正確定義。要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對碳資產進行正確定義是基礎。但是目前國內外對碳資產的定義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論,并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更沒有一個權威機構或組織對其進行標準的定義。</p><p> 其次,從政策法規(guī)方面來說,主要表現在國際和各國國內兩個方面。從國際上來說,在碳交易方面缺少一個統(tǒng)一的法規(guī)體系,因而造成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在進行“碳排放配額”或“核證減排量”交易時難以用一個統(tǒng)一
88、的框架來進行標準化,對碳資產的量化造成困難,從而影響碳資產的正確估值。從各國國內上來說,缺乏各國政府部門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上大力全面地支持。例如,相關稅收政策的不完善,對企業(yè)CDM項目財務處理的規(guī)章規(guī)定的缺失。</p><p> 最后,從交易機制方面來說,現有的全球碳交易市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另外一個就是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CDM機制,這兩個機制都存在碳資產估值的難點。在這兩
89、個機制中,碳指標價格處于一種浮動狀態(tài),為企業(yè)成本和收益方面的核算帶來難度,同時不容易客觀公正地將其用財務上的成本、價值、費用的形式表現出來。另外CDM機制也存在這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CDM收益是一個遠期收益并同時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另一方面現在的CDM機制尚不完善與穩(wěn)定,目前可以進行估值的碳資產在《京都議定書》約定的2012年后也許不能再算資產或進行正確的估值。特別對于我國來說,目前只有涉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提高等領域的極小部
90、分企業(yè)存在碳資產。</p><p> 總之,雖然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已取得進展,但非常多的仍然是早期階段,有相當大的改進余地。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國際碳報告準則和國際會計標準,數據之間的可比性不高,現在只有一些行業(yè)的跨國公司和大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一些有意義的碳信息,比如定量排放的趨勢數據、與世界資源研究所溫室氣體排放量協(xié)議等,這一措施的可行還需要更多的非上市公司和更多的行業(yè)領域來積極加入。</p>&
91、lt;p> 3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 </p><p> 3.1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作用</p><p> 隨著全球低碳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尤其是全球碳交易市場的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地區(qū)加入到碳交易中,也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擁有碳資產。合理管理碳資產,正確估值碳資產,并且有效地將碳資產納入企業(yè)報告對企業(yè)、會計行業(yè)以及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p&g
92、t;<p> 首先,對于企業(yè)來說,一方面有利于本企業(yè)碳資產的管理,有利于提升財務報告質量,有利于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從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贏利水平,加強自身的競爭力,特別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更有助于其獲得更多的資本溢價,同時促進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提高領域等發(fā)展高新技術的企業(yè)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企業(yè)在財報上體現其碳資產,有助于其提升公共形象,獲得無形的社會附加值。</p><p> 其次,對于會計行
93、業(yè)來說,將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將氣候變化對企業(yè)經營管理活動的影響體現在企業(yè)的財報上,有助于完善整個會計行業(yè)的會計準則和財務框架,有利于受到全球認可的會計可持續(xù)發(fā)展框架的建立及完善。</p><p> 最后,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緩全球溫室效應,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通過市場機制來促進全球低碳經濟的發(fā)展。</p><p> 3.2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實踐
94、</p><p> 氣候的變化刺激了一系列組織和企業(yè)研究和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包括從非政府組織(NGO)到會計咨詢機構,從財政資源管理處向咨詢管理機構。近來最明顯的一個趨勢就是對于氣候變化的財務報告。</p><p> 全球報告倡議,在一定的可持續(xù)性報告黃金標準,包含對報告關于氣候變化方向的相關信息。2006年10月,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推出了由于氣候變化對財務報告指標的具體影響的報告
95、框架。另外,2006年3月,ISO 14064標準也被正式推出。它是ISO 14065的補充,其目的是提高溫室氣體排放量量化、報告和核實的一致性,透明化和可信性。</p><p> 2009,英國的ACCA發(fā)布了一份報告,里邊明確提出企業(yè)的會計人員應將氣候變化反映到企業(yè)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上,報告稱會計人員應該在自己的專業(yè)上,對全球氣候變化承擔相應的職責,低碳投資進行認真評估,并提出相應的可行性建議,幫碳交易
96、的雙方提供有效的咨詢和建議,同時在將來,會計人員應該將與碳排放有關的會計報表術語。</p><p> 2010年8月2日,新成立的國際組織——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IIRC)發(fā)起一個關于改革金融危機后國際企業(yè)報告制度的倡議,呼吁建立全球統(tǒng)一的會計準則,以規(guī)范未來企業(yè)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相關財務報告,包括如何計量,如何監(jiān)控,如何披露等。</p><p> IIRC提出的此倡議不僅得到了雀巢
97、、匯豐等全球知名公司、哈佛商學院、知名非營利集團,而且也獲得了制定財務報告規(guī)則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以下簡稱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以下簡稱FASB)的支持。為規(guī)范有關碳排放的會計問題,積極響應IIRC的此倡議,IASB和FASB都出臺了與其相關的處理草案或準則。隨著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越來越嚴重,虛無縹緲的二氧化碳也成為實實在在的碳資產,被體現在各公司的財報上。</p><p> 同時,除了財務報表
98、,相信碳資產在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的體現也將很快得以規(guī)范。</p><p> 另外,一些歐洲企業(yè),由于歐盟碳排放交易這一體系的存在,已經逐步嘗試把碳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p><p> 如斯道拉?恩索集團(STORA ENSO)作為芬蘭的造紙巨頭,它已經將一個有關碳排放指標的資產項目列入其資產負債表里的無形資產一欄。</p><p> 另外一家石
99、油巨頭公司BP公司,把其排污、鉆井、煉油造成的污染處理以及用于購買碳排放指標的資金,用期貨的形式表現其成本,雖然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中專門列明,但將其出現在財務披露中。另外一家石油巨頭公司BP公司,把其排污、鉆井、煉油造成的污染處理以及用于購買碳排放指標的資金,用期貨的形式表現其成本,雖然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中專門列明,但將其出現在財務披露中。</p><p> 4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處理方法</p>
100、<p> 4.1 溫室氣體的量化</p><p> 根據定義及相關內涵,碳資產主要是指碳排放量,因此對碳資產進行估值的基礎與關鍵是對溫室氣體的量化。正確量化溫室氣體,有利于正確估值碳資產。</p><p> 4.1.1 基準線及邊界范圍的確定</p><p> 《馬拉喀什協(xié)定》對基準線作了清晰的界定,即“CDM項目活動的基準線是一種假設的情景,
101、合理地代表在沒有擬議的CDM項目活動時會出現的溫室氣體源人為排放量?!币簿褪钦f,在東道國現有的國內各種條件下,溫室氣體最有可能出現的合理的排放水平,其中主要包括相關資源環(huán)境承受能力、經濟技術發(fā)展水平,各種相關支持的政策法規(guī)等。通過與合理水平下制定的基準線進行對比,CDM項目所產生的減排量成本、效益可以進行直觀地收集、測量、計算、核實以及正確評價。 </p><p> 確定
102、基準線是整個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活動中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之一。某地的社會、經濟狀況都會對基準線的確定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某一基準線的確定者還沒有了解相關范圍內的該項目對當地經濟生活的影響程度,就很有可能對其的決策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p><p> 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在基準線確定之后才可以評估項目預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鶞示€可以分為單項目基準線和多項目基準線,對于基準線的確定主要有三種方法:見圖2.1.1
103、</p><p> 表2.1.1 基準線方法分類</p><p> 由表2.1.1可知,對于單項目基準線,主要有基于比較的方法和基于模擬的方法。這兩個方法的區(qū)別在于,基于比較的方法是找一個已有的參照項目,根據該項目的碳排放量來核算企業(yè)CDM機制下的碳削減信用。它的特點是確定一個真實的項目用作參照,不需要企業(yè)自己進行模擬。這種基準線方法只適用于新建項目。但由于參考標準的選取帶有很大的主
104、觀性,會導致后面的估值帶有較大的偏差,這是該方法的局限性。</p><p> 相比于上一種方法,基于模擬的方法所確定的項目是假設項目,并不存在于現實情況,而是根據現實的已知條件模擬出最有可能被替代出的情景。它既要模擬出所議項目的基準線狀態(tài),又要模擬出基準線的有效期。</p><p> 基于工藝的方法主要運用在多項目基準線的確定上,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單項目基準線方法上的主觀性大客
105、觀性小、工作重復量大、信息需要量大、設置過程透明度低等一系列的缺點,它通常適用于那些容易測量并且產出簡單或新建或采用單一技術的項目。</p><p> 確定完基準線后還需要確定邊界范圍。邊界范圍通常都包括營運和組織邊界。營運邊界指根據企業(yè)的營運活動,將企業(yè)的碳排放分為直接排放、外購電力或蒸汽或熱使用的間接排放和其他間接排放。而組織邊界則是從企業(yè)的組織結構著手,不僅包括企業(yè)集團,也包括旗下子公司等其他各項享有權益
106、的獨立法人或非法人機構。</p><p> 4.1.2 溫室氣體的量化步驟</p><p> 第一,溫室氣體活動強度數據搜集、整理和匯總</p><p> 首先應對企業(yè)該期發(fā)生的有關溫室氣體活動強度的各項數據進行收集,包括電費單據、各種用途車輛行駛的里程數、各種原料或燃料的使用單據以及廢水操作測量數據等。然后進行進一步整理,去除重復計算的數據來源,并盡力查找可
107、以用來進行數據比對的原始記錄。對于某些存在于不同部門之間的溫室氣體活動強度的數據,在收集整理匯總的過程中,應對其存在的差異性進行正確評估,并將評估后較為正確的數據作為代表。另外有一些的排放源雖然處于不同的活動,但因其可能有相同的設施,而導致的有關數據記錄無法正確合理分開時,則其替代方案應選為合并記錄的方式。</p><p> 第二,溫室氣體排放系數搜集、整理和匯總</p><p> 作
108、為溫室氣體量化過程中及其重要的一個因素,溫室氣體排放系數是將每單位原料或燃料使用量折算成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重要憑據。因為這一數據收集的重要性,正確識別并適當使用溫室氣體排放系數成為本階段的首要工作,一般情況上來講,所采用的排放系數應主要以當地或現場的數據記錄為依據,此時應借鑒排放系數采集源。</p><p> 排放系數采集源主要是指IPCC推薦的默認值,不同國家的排放數據,以及其他已有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庫和已
109、有的研究報告等。在一般的正常情況下,排放系數采集源可以分為下表中的四種常見形式。(見表2.1.2)。</p><p> 表2.1.2 排放系數數據源</p><p> 第三,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p><p> 收集、整理、匯總溫室氣體的活動強度和排放系數數據后,最后進行溫室氣體的量化計算。根據《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共有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六種氣體。這六種不
110、同的溫室氣體有不同的溫室效應,特別是二氧化碳與其它五種氣體的差異較大,所以需要使用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以下簡稱為GWP)來調整這種差距,將其換算為實際的二氧化碳當量,具體的公式為:實際二氧化碳當量=特定氣體排放量×GWP,然后匯總完成整個計算。在這個量化計算中,應該注意各個單位之間的匹配,特別是活動強度及排放系數的單位。同時還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溫室氣體具有不同的GWP值,在各自換算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文獻綜述】
-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畢業(yè)論文]
- 碳資產估值納入企業(yè)報告的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
- 企業(yè)知識資產評估應用【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超主權國際貨幣及其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淺析碳審計【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德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我國碳交易機制下碳稅征收的可行性研究【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開題報告+任務書】
- 梅墟地塊項目開發(fā)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明海商業(yè)廣場項目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國-印度自由貿易區(qū)建立的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城市碳排放審計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超主權國際貨幣及其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低碳物流發(fā)展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蕭山足浴展可行性研究【畢業(yè)論文+任務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外文翻譯】
- 中英自由貿易區(qū)建立的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古村落安全性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寧波東部新城中心商務區(qū)a地塊開發(fā)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新形勢下戴爾電腦的競爭策略與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