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農產品價格問題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中,農產品價格往往會主導整個社會的物價變動,從某種角度-上講,農產品價格是反映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的“晴雨表”。農產品價格的波動,不僅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甚至我們可以從農產品價格的變化中看到一個王朝的興衰更替。因此,農產品價格問題受到歷代王朝的特別關注和嚴格控制,唐代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高峰時期,農產品價格水平及其發(fā)展變遷有著鮮明的特色,并且在唐代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 古代史籍中沒有系統(tǒng)的農產品價格記載,略可考見的只有糧價、畜產品價格和偶爾一見的其它農產品的價格,并且史籍中所記載的農產品價格大都是災禍饑饉之年或是頻歲豐稔時期的過高或過低的價格。本文通過對這些散見于史籍的價格史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全面梳理了唐代農產品價格變遷的歷史過程,勾勒出唐代農產品價格及其差價和比價體系的一般水平,以及生產、生活資料的價格水平,同時具體分析其成因、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的認識唐代的社會經濟生活狀況和

3、社會歷史的變遷。 首先,通過對城鄉(xiāng)市場和商品經濟發(fā)展狀況的具體考察,指出市場體系中農產品市場的發(fā)展進步,為唐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并促進了唐代城鄉(xiāng)聯(lián)系和互動的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城市周邊農村地區(qū)逐漸融入城市經濟圈,帶動了商品性農業(yè)的發(fā)展和農產品的商品化。 第二,全面梳理了唐代農產品價格變遷的歷史過程。唐代農產品價格的變遷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繼隋術唐初因動亂而引起的十余年的價格波動之后,唐代農產品價格在貞

4、觀初年逐漸走向長達一百二十余年的持續(xù)低廉時期,安史之亂爆發(fā)后,農產品價格一直持續(xù)上漲,直至唐王朝的滅亡。通過對各階段的具體考察,本研究認為唐代農產品價格的變遷有三個基本特征:政治因素主導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顯著的階段性特征且價格總水平呈上升趨勢和總體水平偏低。 第三,對唐代農產品價格進行分類量化研究。通過對價格史料的整理分析,本文認為唐代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前期糧食價格基本穩(wěn)定在50—200文以內,馬價在4000文左右,牛價在20

5、00文左右,后期糧食價格在500文左右波動;米、粟的比價約為5:3,麥粟比價約為2:5;前期米、絹、鹽比價接近1:1:O.8,后期比價約為1:2.4:4,工農產品剪刀差逐漸擴大化。 第四,進一步分析研究與農產品密切相關的生產、生活資料價格。以史籍中的價格記載為基礎,結合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價格史料,研究指出土地價格為數(shù)百文,雇工價格在15文以上,奴婢價格在數(shù)萬文左右,借貸款利息率約為10%:前期絹價在400文左右,鹽價在10文

6、左右,酒價在100文左右,后期絹價在1000文上下波動,鹽價基本穩(wěn)定在200文左右,酒價在150—300文之間。第五,從分析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趨勢入手,指出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等是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并且也均是以供求因素為軸心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然后從管理模式、管理機構和管理方式等三方面論述了唐代農產品價格的管理體制,并且指出這種體制的運行,對于穩(wěn)定市場物價、規(guī)范市場行為和維護社會秩序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其濃厚的官方色彩和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