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間投資聚集效應實證分析【開題報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b></p><p><b>  金融學</b></p><p>  浙江省民間投資聚集效應實證分析</p><p>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p><p>  2006年起,浙江省實施“省外浙商回歸工程”,大力吸引海內外浙商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著力打造建設

2、“浙商總部經濟”。</p><p>  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浙江許多民間資本為躲避危機紛紛從省外撤回,民間投資一度縮減;山西煤改,引發(fā)“國進民退”論潮,浙江民資無奈回流;在民間資本最豐富的浙江溫州,根據(jù)2010年3月溫州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溫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為5514.52億元,同比增長了20%;在此之后,國家出臺樓市“組合拳”,蟄伏于銀行的民間資本仍在激增。于此同時,促進民間投資的新36條出臺,大大擴大了民

3、間資本的投資范圍。</p><p>  面對龐大的浙江民間資本,如何促進資本回流,又如何為回流的民間資本在新環(huán)境下尋找新的突破口,將是制約浙江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p><p>  因此,以浙江省省內民間投資的情況為依據(jù),判斷回流資本是否形成聚集,可以從宏觀上使我們更好地了解浙江民間投資區(qū)位布局聚集化的現(xiàn)狀和趨勢,之后,在其背景下,再從微觀——產業(yè)角度來分析浙江省民間投資的聚集效應。通

4、過實證分析可以得出:1)是否能通過強化某些有發(fā)展前景的特定產業(yè)的民間投資聚集效應來吸引浙商資本的回流;2)從哪些高新技術密集型產業(yè)入手,通過強化其聚集效應來吸引高新技術密集型浙商民間資本回流,從而打造真正的“浙商總部經濟”。</p><p>  由此可見,從民間投資的聚集效應角度出發(fā),研究浙江省民間投資的區(qū)域聚集和產業(yè)聚集,既符合浙江省政策發(fā)展方向,又可以為浙江省產業(yè)升級提供參考,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5、/p><p>  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本文將首先分析聚集效應的作用機制,然后簡單分析浙江經濟的塊狀結構,并從此引出浙江民間投資是否存在聚集效應,通過數(shù)據(jù)實證分析浙江經濟是否存在聚集效應。</p><p>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宏觀形勢和政策的影響,使浙江民間資本都撤回浙江并蟄伏在銀行,本文通過浙江民間投資聚集效應實證分析,為回流的浙江

6、民間資本尋找新的突破口。</p><p>  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p><p>  通過運用圖書館以及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對資料的收集、閱讀、摘錄,了解浙江省民間投資、浙江民間資本現(xiàn)狀、浙江省政府對民間投資及浙商回流資本的政策以及未來浙江民間資本發(fā)展趨勢,深入了解聚集效應對浙江民間資本回流的影響,LeonardK.Cheng和YumK.Wan(2000)的動態(tài)調模型為基

7、礎,并通過聚集效應理論分析,設定局部調整模型,同時根據(jù)浙江省近幾年的數(shù)據(jù),運用計量經濟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和檢驗,分析民間資本的聚集效應和其他影響民間投資水平的因素,對浙江省產業(yè)聚集效應和浙江民間投資聚集效應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如何促進浙江民間資本回流及浙江民間投資的未來發(fā)展方向。</p><p><b>  技術路線:</b></p><p>  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

8、lt;/p><p> ?。?)2010.11.17-2010.12.12 指導教師下達畢業(yè)論文任務書、學生收集資料,完成外文文獻翻譯、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學院組織開題論證。</p><p> ?。?)2010.12.12-2010.12.20 根據(jù)老師意見修改完善外文翻譯、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初步確定研究方案和論文提綱。</p><p> ?。?)2010.12.21

9、-2011.3.10 查閱資料,實際調研,完成論文初稿。</p><p>  (4)2011.3.11-2011.4.30 補充調查、論文修改、論文定稿、論文印刷。</p><p> ?。?)2011.5.1-2011.5.15 完成畢業(yè)論文的后續(xù)工作,做好畢業(yè)論文答辯準備工作。</p><p>  根據(jù)學校安排,2011.5.22之前完成第一次論文答辯。&l

10、t;/p><p><b>  五、主要參考文獻:</b></p><p>  [1] 嚴士凡,盧新波.關于浙江模式的形成和發(fā)展前景問題的若干思考[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1期:89-93.</p><p>  [2] 應煥紅.浙商反哺發(fā)展研究[J]. 浙江學刊,2009年第02期:206-211.</p><p>

11、  [3] 張仁壽,楊軼清.浙商:成長背景、群體特征及其未來走向[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06年第06期:3-7.</p><p>  [4] 汪鳴. 中國銅加工業(yè)的浙商現(xiàn)象[J].資源再生, 2008年第05期:52-54.</p><p>  [5] 馮新.浙商投資線路圖.滬港經濟[J],2005年9期:17-18.</p><p>  [6] 傅白水. 浙商

12、西進:啟動中西部地產崛起[J].浙江經濟, 2006年01期:54-55.</p><p>  [7] 郁文凱,楊金鵬.產業(yè)聚集與城市化的互動研究——以浙江為例[J].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08年2期:78-79.</p><p>  [8] 沙虎居. 民間投資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浙江為例[J]. 西南金融,2005年5期:9-10.</p><p>  [9]

13、張軼,劉偉. 高新技術產業(yè)聚集效應研究[J].中國商貿,2009年05X期:159.</p><p>  [10] 朱應亮.基于產業(yè)聚集效應的Shopping Mall競爭力研究[J].商業(yè)經濟文薈.2006年第5期: 16-19.</p><p>  [11] 張敏.遼寧省外商直接投資聚集效應實證分析[D].沈陽: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p><p>  [1

14、2] 陳林生,李剛.聚集效應、區(qū)位差別與區(qū)域經濟增長[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2期:32-35.</p><p>  [13] 孫瓅. 利用產業(yè)聚集效應促進中小企業(yè)群發(fā)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年06S期:34-35.</p><p>  [14] 張彥開,王學峰. 企業(yè)的聚集效應[J].經濟論壇,2003年11期:42-43.</p><

15、;p>  [15] 程崇禎,趙平.企業(yè)聚集效應對中小企業(yè)融資的促進作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4年1期:41-45</p><p>  [16] 金祥榮,蔡一慶.我國民間投資區(qū)位選擇變化及其實證分析[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年11期:14-23.</p><p>  [17] 盧衛(wèi)強,汪青松.聚集效應與長江三角洲的經濟一體化[J].商業(yè)研究,2005年16期:5-

16、7.</p><p>  [18] Devereux, M.P., Griffith, R., Simpson, H..Firm location decisions, regional grants and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2007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1 (3-4):. 413-435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