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楓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效果分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杉木楓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效果分析</p><p>  摘要:對杉木和楓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徑、樹高、蓄積間存在不同差異,杉楓3[DK]∶1混交林分蓄積量最大,杉楓2[DK]∶1混交林分蓄積量次之,杉楓1[DK]∶1混交林分蓄積量再次之,杉木和楓香純林林分蓄積量最小。在積極采用了營林新技術和集約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杉楓3[DK]∶1混交造林其林

2、分蓄積量、生物量最大,樹種結構合理,生態(tài)效益最佳。 </p><p>  關鍵詞:杉木;楓香;混交比例;造林效果 </p><p>  收稿日期:20160107 </p><p>  作者簡介:李肇守(1982―),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培育工作。 </p><p>  中圖分類號:S79 </p><p>

3、;<b>  文獻標識碼:A </b></p><p>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03102 </p><p><b>  1引言 </b></p><p>  杉木生長快、材質好,是我國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樹種,也是清流縣國有林場人工造林主要樹種之一。楓香則是我國亞熱帶地區(qū)優(yōu)良速生落葉闊葉樹種,深根性,

4、適應性強,無嚴重病蟲害等特點。營造混交林特別是楓香和杉木混交,有利于楓香生長,也可適當抑制楓香的側枝生長,楓香每年以大量落葉覆蓋林地,能蓄水保肥改良土壤,又能促進杉木生長,兩個混交樹種可以互惠互利,促進林分生長。為更好地發(fā)展林業(yè)經(jīng)濟和林業(yè)生態(tài)效益,本試驗在立地條件等生長類型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進行不同混交比例(行狀混交)造林試驗,研究杉楓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種間和種內的生長特點,生長規(guī)律和生態(tài)效益。 </p><p>

5、<b>  2試驗地概況 </b></p><p>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國有林場山場,清流縣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東南側、九龍溪上游。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7.9 ℃,年平均無霜期256 d,年降雨量1 771.3 mm,相對濕度為79 %。冬季多東北風,夏季多偏南風。林地以Ⅱ、Ⅲ類地為主,土壤類型為紅壤,造林樹種主要以松杉

6、為主。 </p><p>  杉木楓香混交林試驗地位于清流國有林場富尾工區(qū)35林班1大班4小班,面積108畝。地貌為低山丘陵,海拔350~425 m,坡度25°,土壤為紅壤,土壤肥力較好,屬Ⅱ類地,水熱條件優(yōu)越,試驗地前茬為馬尾松天然林。 </p><p><b>  3材料與方法 </b></p><p><b>  3.

7、1試驗材料 </b></p><p>  杉木種源為三明市郊2代杉木良種,楓香為當?shù)剜l(xiāng)土闊葉樹種,栽植苗木全選1年生Ⅰ級裸根苗。2003年12月進行試驗地劈草、煉山、清雜。翌年元月進行試驗地定點放樣,挖穴回表土,挖穴規(guī)格為40 cm×30 cm×30 cm,株行距1.5 m×2 m,三月中旬完成造林。造林第一年,撫育2次,5~6月和8~9月各1次,進行擴穴培土和全面鋤草;

8、造林后第二年5月和9月進行全面劈草撫育各1次;造林后第3、4年9月各劈草1次。 </p><p>  本試驗設計,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4種處理,每一種混交比例(處理)為一個小區(qū),每一小區(qū)為20 m×20 m。每個處理三次重復。處理a、b、c、d中,杉楓混交比例分別為1[DK]∶1、2[DK]∶1、3[DK]∶1、杉木或楓香純林。 </p><p><b>  3.2調

9、查方法 </b></p><p>  造林后第9年即2012年12月對試驗地進行標準地調查法,對樣地內每木進行調查,調查因子包括:樹高、胸徑、生物量等因子。 </p><p>  3.3分析統(tǒng)計方法 </p><p>  材積計算采用福建省人工林二元活立林材積公式: </p><p>  V杉木=0000058061860D195

10、535H089403304, </p><p>  V楓香=0000052764291D18821611H10093166。 </p><p><b>  4結果與分析 </b></p><p>  4.1杉楓混交不同比例造林對林木生長的影響 </p><p>  有關杉木和楓香混交造林生長特性前人做了許多調查研究。研究

11、結果一般認為:杉木楓香混交造林的成敗很大程度取決于種間關系是否協(xié)調,而種間關系是否協(xié)調除與混交樹種生物學特性有關外還與混交方法及比例有關。楓香為陽性、喜光、落葉、深根性樹種,具有耐干旱、適應性強等特點,其生長快、萌芽力強,側枝擴展和頂端生長優(yōu)勢明顯。而杉木是中性偏陽、常綠、淺根性樹種,其對土壤要求較高,前期頂端生長優(yōu)勢弱,側枝擴展比較緩慢。杉木與楓香混交造林其生物學特性得到互補性,隨著混交比例不同,林分空間分布格局發(fā)生改變,土壤養(yǎng)份有機

12、質含量也不斷改變,如何充分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充分吸收林地養(yǎng)分從而促進林分早日郁閉,讓林分蓄積量得到最大化對于集約造林和林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很大意義。根據(jù)實驗結果(詳見表1)可得知杉楓混交林與杉木、楓香純林相比,林分生產(chǎn)力分別提高30 %和50 %以上,杉楓混交林的初植密度以2 m×2 m為宜,以纖維材為培育目標時,可適當提高造林密度。采用帶狀或星狀配置,楓香占20 %~40 %、杉木占60 %~80 %。 </p&g

13、t;<p>  4.1.1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對杉木楓香樹高的影響 </p><p>  [JP3]從表1中可知,各處理的樹高生長,彼此間存在差異。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處理c杉楓3[DK]∶1混交比例的樹高比其他比例混交林高。與純林相比,杉木樹種比純林高出16.4 %,楓香樹種比純林高出17.1 %。綜合分析可見處理a混交林中杉木與楓香樹高差異較明顯,這是由于楓香比例過大,其生長旺盛漸漸壓制了杉木樹高生長。

14、[JP] </p><p>  4.1.2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對杉木楓香胸徑的影響 </p><p>  從表1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各處理對胸徑生長也有明顯增大效果。處理c杉楓3[DK]∶1混交比例的胸徑比其他比例混交林大,與純林相比,杉木樹種比純林的大10.8 %,楓香樹種比純林的大16.7 %。 </p><p>  4.1.3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對杉木楓香單株材積生長的影

15、響 </p><p>  依表1數(shù)據(jù)從本試驗單株材積生長情況來看,處理c>處理b>處理a>處理d,可見單株材積的生長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直徑和樹高生長,處理c中杉木、楓香樹高和胸徑都最大,單株材積生長量自然也最大,而杉木、楓香純林的單株材積生長量最小。   4.2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對林分生長蓄積的影響 </p><p>  衡量混交林是否成功的一個基本標準就是種間關系能否

16、隨著林齡的增長,甚至在整個生長周期內,形成一個互利為主的生態(tài)關系或相對穩(wěn)定的合理群體結構。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c 杉楓3[DK]∶1混交比例的總蓄積量均高于其他比例混交林。與純林相比,比杉木純林高出36.4 %,比楓香純林高出57.4 %。試驗說明在造林密度不變情況下,純林林分蓄積量取決于樹種單株材積,而混交林林分蓄積量不僅和樹種單株材積相關,也和各樹種混交比例相關。本試驗處理c杉楓混交比例造林種間關系協(xié)調,空間分布合理,在土壤有機質、光

17、照、水份等生長要素都得到最佳利用,兩個樹種形成一個互利為主的合理群體結構,其林分生長量和生產(chǎn)力較高。 </p><p>  4.3生物量和枯落葉干重分析 </p><p>  從表2中可以看出,處理c杉楓3[DK]∶1混交比例的總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比例混交林。與純林相比,比杉木純林高出15.1 %,比楓香純林高出46.2 %。尤其是3[DK]∶1杉楓混交林其根系生物量積累也是最高,這對于避免

18、水土流失,保護生態(tài)也有著積極意義。 </p><p><b>  4結語 </b></p><p>  針闊葉樹混交造林能改良土壤有機質含量,均衡樹種結構,促進林分生長。杉楓混交造林不同混交比例對林木樹高、胸徑、均有影響,而對林分生長量、總生物量、枯落物量影響最為明顯。當處理a杉楓1[DK]∶1的行帶混交造林時雖然林分總蓄積量大于純林,但卻低于處理b和處理c。這是由于

19、杉木前期生長比較緩慢,而楓香則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枝葉生長旺盛從而在光能利用和養(yǎng)份吸收上就強于杉木,楓香比例過大至使杉木幼齡生長漸漸受壓制,造成空間分布不合理,種間生長不協(xié)調,整體林分生長量受限制。隨著杉木混交比例擴大,林分結構得到改善,進而改變地上地下、種間和種內空間分布格局,使林木生長更加協(xié)調,以處理c杉楓3[DK]∶1混交造林時效果最為明顯。因此,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下,既要獲得較高的優(yōu)質木材產(chǎn)量(杉木優(yōu)于楓香),

20、又要控制林業(yè)資金過多投入集約經(jīng)營,建議在楓香適宜區(qū)大力推廣營造杉木楓香3[DK]∶1的混交林,以促進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持續(xù)生產(chǎn)力和穩(wěn)定性,從而更有效地提高人工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p><p><b>  參考文獻: </b></p><p><b>  [1] </b></p><p>  福建省林業(yè)廳.福建省森林

21、資源調查和經(jīng)營用表[Z].福州:福建省林業(yè)廳,1998. </p><p>  [2] 俞新妥.杉木栽培學[M].福州:福建林業(yè)科技出版社,1997:350~351. </p><p>  [3] 洪偉,吳承楨.馬尾松人工林經(jīng)營模式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336~354. </p><p>  [4] 盛煒彤,范少輝.杉木人工林的育林干擾對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