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p><p>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上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我們這樣一個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的偉大時代是700多年前郭守敬的夢想。 </p><p><b>  郭守敬上紫金山 </b></p><p>  1247年,有一位名叫劉秉忠的和尚回邢州(今河北邢臺)老家為父奔喪。

2、幾年前他遠赴塞外晉見了蒙古親王忽必烈。忽必烈與劉秉忠,一個是“思大有為于天下”求賢若渴,一個是“以待時而起”滿腹經(jīng)綸,一拍即合,在親王府上演了一出元代版的“隆中對”,劉秉忠成了忽必烈的重要謀士。忽必烈是總領漢地事務的親王,邢州的地方官豈敢怠慢于劉秉忠?但是,劉秉忠看到十室九空的家鄉(xiāng)痛心疾首,帶著父親的棺槨直奔太行山深處的紫金山而去。 </p><p>  紫金山山川輝映形成一幅巧奪天工的“八卦圖”,劉秉忠早就看上

3、了這塊匯聚天地靈氣的風水寶地。他在這里一邊結廬守孝一邊思考著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熬葡悴慌孪镒由睢?,朋友故舊紛紛上山要伴他一起守孝,讓劉秉忠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天早上,劉秉忠搖頭晃腦吟道:“望乾坤浩蕩,曾際會好風云。想漢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東風吹遍原野,但無言紅綠自紛紛?;ㄔ铝鬟B醉客,江山憔悴醒人。龍蛇一屈一還伸。未信喪斯文……”在他看來“斯文”就是中華民族永遠延續(xù)的血脈。 </p><p>  劉秉忠吟得

4、正在高興處,忽聽有人擊掌叫好,回頭一看更加高興,原來是老朋友郭榮來了。劉秉忠隱居期間多次與郭榮促膝交談,知道郭榮在數(shù)學和水利上的造詣頗深。 </p><p>  劉秉忠見郭榮身后站著一位英俊少年,就問郭榮:“這是誰?”郭榮說:“我的孫子郭守敬,想拜你為師上山學藝?!眲⒈倚Φ溃骸澳愕膶W問不在我之下,何必舍近求遠呢?”郭榮說:“我這孫子從小與眾不同,別人家的孩子貪玩,他卻喜歡鉆研奇技淫巧。我的那些學問早就讓他學得差

5、不離了?!眲⒈铱粗鼐葱睦锍錆M喜悅之情。 </p><p>  劉秉忠清楚知道中華民族的“斯文”不僅包括以四書五經(jīng)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包括數(shù)學、天文、水利、儀器制造等“奇技淫巧”。劉秉忠拍著郭守敬的肩膀說:“你就留下,不過先生我不敢當。來紫金山的人各有專長,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吧!” </p><p>  郭守敬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他很快發(fā)現(xiàn)紫金山上的人的確各有專長,劉秉忠精通天文地理,在

6、城市規(guī)劃設計方面有獨到見解;張文謙是農業(yè)方面的專家;王恂是數(shù)學天才……郭守敬在紫金山上與他們日夜探討數(shù)學奧秘、觀測星相變化、研究水利工程設計和施工,為日后在科技領域大展宏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p><p>  父老鄉(xiāng)親夸“郭生” </p><p>  時光荏苒,轉眼之間劉秉忠3年守孝期滿,忽必烈迫不及待地召劉秉忠回和林(當時蒙古國的都城)議事。劉秉忠這一去,開啟了元朝歷史的新時代。他首

7、先將在紫金山上與眾同學反復商定的治國大政方針獻給忽必烈;其次舉薦張文謙、張易、王恂等同學故友共同輔佐忽必烈;最后建議將蒙古國更名為大元國,因而忽必烈成為元朝首任皇帝。 </p><p>  郭守敬需要服侍年邁的祖父,因此與其他同學相比出仕較晚,但他以一介草民身份參加了家鄉(xiāng)的水利建設。在邢州城北有三條河,由于多年戰(zhàn)亂,治河無人問津,造成河水決堤到處漫流,把肥沃田野變成了一片沮洳泥淖。原來在河上建有一座石橋,人稱“豫

8、讓石橋”,此時這座古石橋早已不見蹤影,當?shù)厝思芷鹨蛔喴啄緲蛎銖姽┤送ㄐ?,但木橋窄小,隨做隨壞。 </p><p>  新到任的邢州地方官很想修復石橋,以解決城里城外交通難題,多次派人探摸橋墩位置但一無所獲。他們登門拜訪德高望重的郭榮,想請這位水利老專家出山幫助尋找橋墩,但郭榮卻推薦了剛從紫金山回家的孫子郭守敬。 </p><p>  郭守敬果然與眾不同,他不去淤泥里探摸橋墩的位置,而是拿

9、著測量儀器行視地脈,分畫溝渠,提出三條河水的走向和堵口修堤的計劃。因為郭守敬精通測量技術,他提出的河水經(jīng)行路線非??茖W,沒過多久三條河水就順著各自河道排泄而去,并很快找到了久埋于淤泥之中的橋墩。只見大石墩堅整完好,鋪上橋板就可通行車馬,這下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變懷疑為信任,對郭守敬充滿了敬佩之情。大家的治河熱情高漲,在郭守敬的指導下,沒過多久就全面完成了堵口修堤計劃。 </p><p>  “豫讓石橋”正式開通的那

10、一天,邢州城萬人空巷。父老鄉(xiāng)親爭先恐后觀看這一盼望已久的人間景觀:河中水蜿蜒流淌,河橋上車馬穿行。大家無不稱贊郭生的才能。 </p><p>  源于實踐的真知灼見 </p><p>  1260年,張文謙以中書省左丞相(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總理)身份到地方勸課農桑。當時,忽必烈詔告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本,衣食以農為本”,確定了重農的國策。張文謙是農業(yè)專家,當然知道發(fā)展農業(yè)離不開水利,離不

11、開熟悉水利的郭守敬。他一到地方就把分別10年之久的郭守敬找來。郭守敬不負老同學的厚望,晝夜勘測地形,籌劃水利工程。 </p><p>  次年春天,張文謙回上都匯報工作,被留在朝中處理政務,但引沁灌溉工程建設方案得到批準。這項工程的修建使土地肥沃的沁河下游平原很快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郭守敬忙完引沁灌溉工程,又馬不停蹄地轉戰(zhàn)到大都(在今北京)的水利工地。此時,劉秉忠已完成上都(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的建設任務,開始規(guī)劃大

12、都城的建設,劉秉忠知道,大都城建設的成敗與水利的關系極大,城市供排水離不開水利,南糧北調更離不開水利,于是他想到了郭守敬。郭守敬詳細考察了大都周圍的地形,提出了具體的工程措施。 </p><p>  1262年,張文謙向忽必烈舉薦了習知水利、巧思絕人的郭守敬。忽必烈非常高興,在上都便殿召見了郭守敬。郭守敬面陳“水利六事”,第一事是關于大都漕運的,建議引玉泉水入運河以改造金朝留下來的通州到大都的舊運河,并將通州以南

13、的運河裁彎取直。第二至第四事是關于家鄉(xiāng)附近水利的,建議將邢州城東的河水引入城中并澆灌農田;開挖灃河河道,使河道歸順、水涸田出,并與衛(wèi)河相接,通行舟筏;在滏陽河和漳河交匯處開挖渠道,引水入灃河,既可增加灃河水量利于通舟,又可灌溉沿線農田。第五至第六事是關于沁河和黃河的,雖然引沁灌溉工程已發(fā)揮效益,但從溢流堰上溢出的余水還有不少,建議在沁河余水與丹河交匯處開挖渠道,引水入衛(wèi)河,既可增加衛(wèi)河水量利于通舟,又可灌溉沿線農田;建議在孟州以西開挖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