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的針灸治療分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風病的針灸治療,中風偏癱是由于腦部疾患腦卒中所致,以一側肢體隨意運動不全或完全喪失為主要臨床表現。偏癱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間出現難以適應的一側肢體的癱瘓,長年習 慣的平衡、對稱性的運動感覺遭 到破壞,患者從心理上和精神上、 身體上會陷入極端困難的狀態(tài)。,概 述,中風病是在內虛的基礎上,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沖犯腦

2、,形成腦脈痹阻或血溢脈外,臨床以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偏身麻木、甚而昏仆在地為主癥。,概 述,,,,發(fā)病率高、 致殘率高、 病死率高、 復發(fā)率高,本病相當于 西醫(yī)學的急 性腦血管病,概 述,,憂思惱怒飲酒飽食房室勞累外邪刺激,素體心肝腎陰 陽 失 調,積損正衰,氣血運行不暢挾痰濁上阻清竅,陰虛陽亢,陽化風動,血隨氣逆挾痰火竄閉清竅,外傷仆擊,氣血逆亂,上沖巔頂,閉阻清竅,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猝然昏仆,

3、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病因病機,病因病機,,本 虛 標 實,,風火相煽,痰濕壅盛,瘀血阻滯,,氣血逆亂,本:肝腎虧虛、氣血衰少,竅閉神匿 神不導氣,1、急性起病,多有誘因,病前常有頭暈頭 痛、肢體麻木、力弱等先兆。 2、以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半身不遂、口舌 歪斜、舌強語蹇、偏身麻木為主癥。 3、好發(fā)年齡以40歲以上多見。 4、顱腦CT、MRI等檢查有助于診斷。,診斷要點,1、運動障礙2、顱神經

4、功能障礙 3、感覺障礙4、言語障礙5、失認癥和失用癥 6、其它障礙,主要障礙,,,辯證要點,風痰阻絡,痰熱腑實,肝陽上亢,陰虛風動,瘀阻腦絡,血虛風動,肝腎虧虛,常見證型,氣虛血瘀,分 期 治 療,急性期治療,恢復期治療,后遺癥期治療,針灸治療,急性期: 急則治標,祛邪為主 恢復期和后遺癥期: 虛實夾雜,扶正固本,,針灸治療,治法:醒腦開竅,閉證兼開竅啟閉,只針不灸,瀉法。

5、 脫證兼回陽固脫,重用灸法,補法。 主穴:閉證:上星、人中、內關、合谷、太沖。 脫證:百會、氣海、關元、神闕、內關。 配穴:高熱加大椎、曲池,或十宣點刺放血; 痰鳴氣急加膻中、尺澤、豐??; 血壓低加素髎;呼吸衰竭加氣舍。,中臟腑,急性期,,針灸治療,治法:醒腦開竅,疏通經絡。主穴:內關、人中、三陰交、 極

6、泉、尺澤、委中、合谷。,急性期,石氏醒腦開竅針法,配穴:吞咽障礙加風池、翳風、完骨;語言不利加上廉泉 或金津、玉液放血;足內翻加丘墟透照海,針灸治療,用于急性期軟癱。治法:行氣活血,通經起痿。主穴:風池、上星、肩髃、臂臑、手三里、 曲池、外關、合谷、環(huán)跳、髀關、 風市、陽陵泉、足三里、解溪、申脈。,針刺陽經起痿法,針灸治療,隨癥加減:風痰阻絡證加豐隆、合

7、谷化痰熄風;血虛風動證加膈俞、血海養(yǎng)血熄風;陰虛風動證加太溪、風池滋陰潛陽;痰熱腑實證加曲池、內庭、豐隆清熱豁痰;瘀阻腦絡證加膈俞、三陰交、百會以活血通絡開竅。,,處方:上肢屈肌側:極泉、尺澤、大陵 下肢伸肌側:血海、梁丘、照海 上肢伸肌側:肩髃、天井、陽池 下肢屈肌側:髀關、曲泉、解溪、申脈,張力平衡針法(中風痙攣癱瘓),針灸治療,治法:調節(jié)陰陽,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