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當代中國數學家的一些故事,困境中奮鬥的天才,華羅庚,陳景潤,華羅庚,1910年生於江蘇因家境窮困,高中仍未畢業(yè)使被迫輟學18歲在家中店舖幫忙,同時自修數學,被稱「書呆子」19歲一場大病,使他左腿殘廢,華羅庚把自己一些研究結果寄到上?!缚茖W」雜誌,1929年12月第一次獲得發(fā)表1930年12月發(fā)表文章「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了數學界,華羅庚,清華大學,1931年,清華大學教授熊慶來推薦華羅庚到數學系工
2、作及學習一年半內,華羅庚學懂了所有數學課程,並學習多種外語,在外國雜誌發(fā)表了多篇文章1935年他正式成為講師,但他的學歷仍然只是初中畢業(yè),,,,熊慶來,華羅庚,1936年,華羅庚獲獎學金到劍橋大學進修,其間寫了大量論文,為世界所認識抗戰(zhàn)期間他回國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擔任教授1946年,他獲邀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作,並在大學教授「數論」,,,,,,,劍橋大學,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華羅庚,甚麼是數論?數論是研究整數的性質和關係的數
3、學理論,例如可除性、質性和因式分解性的研究數論的問題可以很淺白,但要解決卻一點不容易。例如「歌德巴赫猜想」。,華羅庚在西南聯(lián)大時完成了他的「堆疊素數論」,在當時世界數論界具領導地位1949年他舉家回國,在清華任教,並創(chuàng)辦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56年,他收到一位年青人的信,指出「堆疊素數論」中的一些問題,使他大為驚喜。這位年青人名叫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生於福州在貧窮和戰(zhàn)火之中長大性格孤僻,對數學癡迷16歲因家貧輟學,
4、一年後幾經辛苦考入廈門大學大學畢業(yè)後,往北京當中學教師,但工作不順利,曾回到家鄉(xiāng)當小販,陳景潤,1955年他回到廈門大學資料室工作他潛心研究數論,包括鑽研華羅庚的著作1956年華羅庚收到陳景潤的信後,邀請他參加全國數學年會,發(fā)表論文,,陳景潤,1957年陳景潤加入中國科學院,成為數論研究組成員他日以繼夜、廢寢忘餐地研究,發(fā)表了不少重要的論文,也是著名的「怪人」這時候華羅庚領導的數學研究所,也得到很大的發(fā)展,政治風潮,大鳴大放,
5、反右運動,大躍進,大煉鋼,撥白旗,歷劫,1960年,華羅庚被批判,停止了研究工作。陳景潤撥為「白專典型」 ,被下放到大連當清潔工,半年後因患肺病,派回福建1962年,周恩來提出為知識份子平反,在華羅庚力爭下,陳景潤被派回中國科學院陳景潤開始把所有時間放在「歌德巴赫猜想」上,哥德巴赫猜想,數學是科學中的女皇數論是女皇頭上的皇冠歌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燦爛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德國人哥德巴赫
6、(Goldbach),1742年6月7日寫信給大數學家歐拉,提出一個猜想:每一個大於 6 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的和8=3+5,10=3+7,12=5+7,…,20=7+13, 22=?同年6月30日歐拉回信表示他雖不能證明此猜想,但他相信這是完全正確的。,哥德巴赫猜想,由於質數的定義由乘除法而來,而「哥德巴赫猜想」卻和加法有關,因此它成為數論上一大難題!將任何一個偶數N寫成兩個自然數N1、N2的和,即N=N1+N2,而N1、
7、 N2裡質因數的個數記為s與t,或寫成“s+t”。若能證明對每一個偶數N總有s=t=1,即{1+1}成立的話,哥德巴赫猜想就基本上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論證歷程,1920挪威布朗9 + 91948匈牙利瑞尼1 + c 1958中國王元2 + 31962中國潘承洞1 + 51963中國王元、潘承洞1 + 41965蘇聯(lián)維諾格拉道夫1 + 3,成功在望,1965年,陳景潤非常刻苦研究後,証明了{1
8、+3},但卻原來剛已經有人証明了。1966年,他提出了一份二百多頁的論文証明{1+2},他給閔嗣鶴教授看過後,認為需要簡化5月份「科學通報」雜誌公佈陳景潤的研究結果,但未有給出詳細証明,十年浩劫,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華羅庚及其他科學家被迫害、侮辱,熊慶來被折磨至死。中國科學院完全停頓,許多研究成果被毀陳景潤極力逃避,心裏仍想著{1+2},十年浩劫,十年浩劫,1968年4月,陳景潤被造反派抄家和毒打,結果他從三樓
9、跳下自殺,幸而只受重傷,而他的研究手稿則仍在身上他把白己困在一個密室中繼續(xù)研究,而且受著病痛的折磨,捱過了許多年,1973年,40歲的陳景潤終於証明了{1+2}他初時不敢告知其他人,但因為得到一些官員和領導人的幫助,他的論文最終可以發(fā)表他的成果震動了數學界,他的遭遇也使很多人關心,重見光明,移動了群山,1973 年,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Halberstam)和德國數學家李希特(Richert)合著了一本名為《篩法》(S
10、ieve Methods)的書。得到香港大學 廖明哲教授的幫助,獲得陳景潤論文的複印本,並將該結果加入成該書的最後一章,並稱之為「陳氏定理」。後來,哈伯斯坦寫信給陳景潤,稱讚他說:「您移動了群山!」陳景潤的成就亦得到世界的認同,陳景潤旋風,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1977年,一篇在人民文學刋登的文章使陳景潤在全中國家傳戶曉他成為許多人的偶像和奮鬥目標,晚年華羅庚,從文革時代起,華羅庚從研究純粹數學,轉而推廣實用的數學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