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血液細胞診斷圖譜正常骨髓象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骨髓血液細胞學圖譜,【正常骨髓象】,前言,骨髓細胞學檢驗是臨床檢驗的重要項目。許多血液病的診斷要做這項檢查,有些不明原因的發(fā)熱、貧血、出血、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骨、關節(jié)疼痛及惡性腫瘤都有必要作骨髓細胞學檢驗,以協(xié)助診斷。而細胞的識別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只有反復多看,多辨認,才能逐漸掌握。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辨認好細胞,所以做了這部課件。,概述 1,1骨髓是一種海綿狀,膠狀,脂肪性的組織,封閉于堅硬的骨髓腔內.成人骨髓的重量為

2、1650G-3748G,占體重的3.4-5.9%.平均4.6%.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人初生時,紅骨髓充滿全身骨髓腔.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出現(xiàn)黃骨髓,從遠處開始向心性發(fā)展.到成人,紅骨髓退到肱骨的上1/3和股骨的上1/3.而顱骨,胸骨,肋骨,肩胛骨,脊椎及髂骨仍是紅骨髓.紅骨髓重量約1000G.紅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概述 2,2.骨髓由造血細胞和造血微環(huán)境構成.造血細胞由紅細胞造血島,粒細胞造血島,淋巴小結和散在的巨核細胞,單核

3、細胞等組成.位于血竇附近的紅細胞造血島中有成群的各期幼稚紅細胞,圍繞著1-2個巨噬細胞.幼稚紅細胞逐漸成熟后就離開巨噬細胞而貼近血竇壁,脫核后穿過血竇壁內皮細胞進入血流.粒細胞造血島則離血竇較遠,各期幼粒細胞也成群存在,中心也有一個巨噬細胞.巨核細胞緊貼在竇壁外,將其周邊的胞漿突起深入到血竇內皮細胞間隙,經(jīng)過很薄的內皮細胞胞漿,使形成的血小板自巨核細胞分離,直接進入血液.骨髓微環(huán)境主要由基質細胞如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以及巨

4、噬細胞和血管神經(jīng)等組成,概述 3,3骨髓造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下圖所示由造血干細胞開始,經(jīng)過自身復制和分化,不斷產(chǎn)生后代的細胞.先分化為髓系和淋巴系的定向造血祖細胞.髓系的定向造血祖細胞又分化為粒細胞系和單核細胞系祖細胞;和紅細胞系和巨核細胞系祖細胞.再向其后各階段分化發(fā)育成熟.淋巴系定向祖細胞又分化為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兩系祖細胞,再向下發(fā)育成熟為T,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在抗元刺激下變成漿細胞.,血細胞發(fā)育成熟過程形態(tài)變化規(guī)

5、律,細胞大小 由大到小,巨核細胞由小到大.核質比 由大到小.細胞核 大小 由大到小,紅細胞由大到小到核消 失. 巨核細胞由小到大到核消失. 染色質 結構 由細致疏松到粗糙緊密. 染色 由淡紫紅色到深紫紅色. 核小體 由有到無. 核膜 由不清晰到清晰.,血

6、細胞發(fā)育成熟過程形態(tài)變化規(guī)律續(xù),細胞核 形態(tài) 由圓形橢圓形到不規(guī)則形,紅細胞大都為圓形. 位置 由中央到偏心,紅細胞大都在中央.細胞質 多少 由少到多. 染色 由深蘭色到嗜多色到淡紅色. 顆粒 由無顆粒到有顆粒.粒細胞由無顆粒到有非特異顆粒到有特異的中性,嗜酸性,嗜堿性顆粒.紅細胞常無顆粒.,紅細胞系統(tǒng)的形態(tài),紅細胞系統(tǒng)在瑞氏染色片上可見到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

7、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細胞.總的特點 細胞很圓, 核也很圓, 核居中, 無顆粒.,原始紅細胞,胞體 圓或橢圓形.直徑15-25微米.胞核 圓形或橢圓形,占細胞的4/5居中或偏 一旁.染色質 深紫紅色,若點若網(wǎng).核小體 有蘭色核小體2—4個與周圍無明顯界限,較平坦或有凹陷感.胞質 深蘭色,蘭墨水樣或油畫樣蘭,繞于核周

8、,邊緣著色較濃.可有鈍偽足.無顆粒,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胞體 圓形.直徑15-18微米. 胞核 圓形,占細胞絕大部分,約3/4.居中.染色質 紫紅色,開始凝聚,但尚未成塊狀.而呈若斷若續(xù)較粗重之網(wǎng)狀結構.核小體 小而不清晰.或缺如.胞質 有時稍多,蘭色較淡,但色調均勻一致.偶有邊緣加濃者,繞于核周.無顆粒.,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胞體 圓形,直徑13-18微米.胞核 較小.核質比約為1/2.染色質 凝

9、聚成條索狀或塊狀.其間有明顯的孔隙.猶如打碎的墨.無核小體.胞質 略有增加或核質各半.多數(shù)為灰蘭色或淡蘭色或嗜多色.無顆粒.,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胞體 圓形或橢園形.直徑13微米.胞核 圓而更小,稍偏或明顯偏心.染色質 聚集成數(shù)個大塊,或黑褐色團塊.以致看不出任何結構.胞質 增多,染灰色或淺紅色.與成熟紅細胞相似.,晚幼紅細胞,紅細胞,胞體 圓形平均.直徑7.6微米.無核 中心染色稍淺.淡紅色.,紅細胞,

10、粒細胞系統(tǒng)的形態(tài),總的特點:有顆粒,胞質含顆粒較多.非特異性顆粒[A顆粒]粗大而散在;特異性顆粒[S顆粒]致密,可分出中性的較細的淡紫紅色顆粒; 嗜酸性的粗石榴子樣的金黃色顆粒;嗜堿性的大而不規(guī)則的稀疏的蓋在核上的黑褐色顆粒.核由圓形,橢圓形,柿核形,到出現(xiàn)凹陷,變成桿狀,分葉狀.,原始粒細胞,胞體 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2-20微米.胞核 位于中央或稍偏一旁,橢圓或圓形.染色質 紫紅色,纖細的粒狀.有時排列如篩狀,非常均

11、勻非常平坦而薄.核小體 有3-5個淡蘭色清晰的核小體.胞質 量少,呈明亮天蘭色,繞于核周圍.無顆粒.,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胞體 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2-25微米.胞核 圓或卵圓形,偏于細胞一側.染色質 呈粗粒網(wǎng)狀.紫紅色.核小體 較大,有1-4個,較不清楚.胞質 稍多,淡蘭色,近核凹處有一不著色區(qū).此區(qū)首先出現(xiàn)A顆粒.其數(shù)量初期只有幾粒,到晚期可多至分布整個胞質內.亦可壓在核上.嗜天青顆粒[A顆粒]深紫紅

12、色,較大,有突起感,如酥餅上的大的沙糖顆粒.,早幼粒細胞,中性中幼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出現(xiàn)特異性顆粒,即為中幼粒細胞.體積漸變小.由于其有無核小體的不同. 可分為I,II兩型.胞體 橢圓或類圓形,直徑15-20微米.胞核 偏于一側.多為橢圓形.染色質 紫紅色,呈粗粒網(wǎng)狀排列.核小體 可有1至數(shù)個.[I型]胞質 量多.但核質比仍大于0.5,呈淡蘭色,近核處出現(xiàn)一叢杏黃色中性顆粒,其周圍仍有或多或少的嗜天青顆粒.,中性中

13、幼粒細胞,胞體 圓或橢圓形,直徑約12-20微米.胞核 圓形或一側變平而成半圓形,如柿核樣,常偏于細胞一側.染色質 紫紅色,開始凝聚成小塊狀.核小體 消失.[II型]胞質 內含多量細小的粉黃色中性顆粒,偶有少數(shù)嗜天青顆粒散在其間.,中性中幼粒細胞,中性晚幼粒細胞,胞體 圓或橢圓形,直徑10-16微米.胞核 呈腎形或有凹陷的半圓形.但其凹陷深度應在假設直徑的1/2-3/4之間.小于1/2者為中幼粒,大于3/4

14、者為桿狀核.染色質 呈粗條塊狀,排列更加緊密.胞質 內充滿細小的灰褐色或淡紫紅色的中性顆粒.核凹陷處可有空白區(qū).,中性晚幼粒細胞,中性桿狀核粒細胞,胞體 園或橢園形,直徑10-13微米.胞核 凹陷超過假想核直徑的3/4.呈直桿狀,S形,U形,染色質 凝聚成團塊狀,著色不均勻.其間可有空白區(qū).胞質 已不含嗜堿性物質.而布滿中性顆粒.,中性桿狀核粒細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胞體 大部分為圓形,直徑10-13微米.

15、胞核 呈分葉狀,少者分2葉,多者可達5 葉.各核葉間以膜或細絲相連.其中不見染色質.胞質 內亦布滿中性顆粒.,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相似,也可分為嗜酸性中幼粒細胞,嗜酸性晚幼粒細胞,嗜酸性桿狀核粒細胞,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各階段以核形狀分如中性粒細胞一樣.所不同者為胞質中 以嗜酸性顆粒代替了中性顆粒.嗜酸性顆粒 較中性顆粒大,它們先被染成紫色,以后染成蘭色,最后染成橘紅色.嗜酸顆粒大小一致,有立體感

16、,有折光性,如剝開的石榴子狀.,各階段嗜酸性粒細胞,各階段嗜酸性粒細胞,嗜酸性桿狀核粒細胞及分葉核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各階段 體積較中性粒細胞及嗜酸粒細胞為小.也分為中幼粒細胞,晚幼粒細胞,桿狀核粒細胞,分葉核粒細胞.所不同者為胞質內顆粒為嗜堿性.嗜堿性顆粒 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染成深紫色,顆粒較大,較少,有時復蓋于細胞核上.在染色過程中有些顆粒可溶于水而成為空泡.,嗜堿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的形態(tài),

17、總的特點 胞體 大而不規(guī)則,核也不規(guī)則. 胞質 有菲薄半透明感.,原始單核細胞,胞體圓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14-25微米.胞核圓或不規(guī)則形,常有折疊或扭曲.染色質 成淡紫紅色,纖細疏松如絲網(wǎng)狀.核小體 大而清楚,1-3個,圓或橢圓形,有時非常不規(guī)則.胞質 灰蘭或淺蘭色,如毛玻璃樣,常有偽足突出,有時可有外漿.,原始單核細胞,幼稚單核細胞,胞體 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體積有時較原始單核細胞為大,直徑15-25微米.

18、胞核 形狀不一,可呈橢圓形,或有折疊或分葉.染色質 較纖細,或粗糙,排列成網(wǎng)狀.核小體 可有可無.胞質 增多.灰蘭色,可見多數(shù)細小的砂粒狀的嗜天青顆粒.常有偽足突出.,幼稚單核細胞,單核細胞,胞體 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體積稍小.直徑12-20微米.胞核 不規(guī)則,常呈折疊狀或馬蹄狀.染色質 凝聚,呈篩狀或粗網(wǎng)狀.胞質 量多,灰蘭色,其中散布多數(shù)細小的粉紅色顆粒.顆粒多者,甚至使胞質呈粉紅色.常有空泡和外漿出現(xiàn)

19、.,單核細胞,淋巴細胞系統(tǒng)的形態(tài),總的特點 較圓,但不如紅細胞圓. 核質比大,核欠圓,有如雞心形, 胞質蘭色較深.,原始淋巴細胞,胞體 圓或橢圓形,直徑10-20微米,胞核 居中或略偏一側.深紫色.染色質 呈顆粒狀.但比原粒細胞的稍粗,排列成粗網(wǎng)狀.核小體 1-2個,小而明顯,呈淡蘭色或無色,核膜清楚.胞質 極少,像一條蘭色或天蘭色的狹帶繞于核周.

20、近核處有一透明區(qū).核周界明顯.無顆粒.,原始淋巴細胞,,幼稚淋巴細胞,胞體 園或橢園形,體積與原淋巴細胞相似.胞核 園,偶有小的凹陷.如雞心樣.染色質 粗糙,較緊密.核小體 模糊不清或消失.胞質 稍多,淡天蘭色,偶有少些園形,邊緣整齊,直徑0.3-0.6微米的黑色嗜天青顆粒.一般僅有數(shù)粒,少數(shù)幼稚淋巴細胞超過10粒.,幼稚淋巴細胞,淋巴細胞,胞體 圓形直徑5-18微米.胞核 圓或類圓形,其一側可向內凹陷,更像雞心樣

21、.染色質 粗糙緊密,排列均勻,常呈塊狀.有時可有假核小體出現(xiàn),假核小體外形較平坦.核膜清楚.胞質 量少,蘭色.可有少些粗大深染紫黑色的嗜天青顆粒.分散于近核凹陷處.,淋巴細胞,漿細胞系統(tǒng)的形態(tài),漿細胞由B淋巴細胞變來??偟奶攸c 漿細胞呈橢圓或瓜子形, 核偏在, 胞漿呈紫丁香色,或偏蘭或偏紅。近 核處有淡染區(qū)。,原始漿細胞,胞體 橢圓形,直徑15-25微米。胞核 圓。常偏

22、于細胞一側, 染色質 紫紅色,呈粗顆粒網(wǎng)狀。核小體 有清淅的核小體1~2個。胞質 灰蘭色。無顆粒。近核處有一半圓形淺染區(qū)。,原始漿細胞,幼稚漿細胞,胞體 呈橢圓形。直徑12~16微米。胞核 圓常位于細胞一側。染色質 已開始聚集,呈車輪狀排列。核小體 偶見殘存的核小體。胞質 稍多,灰蘭色。近核處有半圓形淺染色區(qū)。有時有空泡?;蚝猩贁?shù)紫紅色細顆粒。,幼稚漿細胞,漿細胞,胞體 橢圓形或瓜子形,直徑8

23、~20 微米。胞核 圓,明顯偏于細胞一側。染色質 凝聚成塊,作車輪狀排列。胞質 豐富,呈深淺不一的蘭色,紫丁香色??捎泻芏嗫张?,或少數(shù)嗜天青顆粒。近核處有明顯的半圓形空白區(qū)。,漿細胞,巨核細胞系統(tǒng)的形態(tài),總的特點是多倍體細胞 大而深染,不規(guī)則. 核不規(guī)則,有分葉,但不分離, 胞質量很多.,原始巨核細胞,胞體 橢圓形或圓形,邊緣多不規(guī)則.直徑30~45微

24、米胞核 圓或橢圓,常有凹陷或折疊.占細胞之絕大部分.染色質 紫紅色,呈粗大的顆粒狀,排列緊密.核小體2~數(shù)個,不甚清晰.胞質 量較少,深蘭色,且于周邊較深,近核處漸淡,無顆粒.偶見周圍有類似血小板的碎片或附有一個至數(shù)個血小板.,原始巨核細胞,幼稚巨核細胞,胞體 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體積更大.直徑40~70微米.核形 不規(guī)則,有重疊,扭轉,腎形或不規(guī)則形等.分葉核者,各葉大小不等,葉間有粗塊染色質或染色質細絲相連.染色

25、質 開始凝聚呈粗粒狀或小塊狀,排列緊密,核小體 模糊不清或消失.胞質 量明顯增多,蘭灰色,可出現(xiàn)較多大小相似的嗜天青顆粒.少數(shù)幼稚巨核細胞質內已開始聚集成血小板.,幼稚巨核細胞,巨核細胞,胞體 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30~100微米.胞核 呈不規(guī)則圓形或分葉狀.染色質 粗糙,常凝聚成團塊胞質 豐富,呈粉紅色,內含多量極細的紫紅色顆粒,使胞質顯得濃稠如云霧狀,稱顆粒型巨核細胞.若細胞周緣部分胞質已裂成血小板者,稱產(chǎn)生血小

26、板型巨核細胞.,成熟巨核細胞[顆粒型],成熟巨核細胞[產(chǎn)血小板型],裸核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發(fā)育成熟后,其胞質逐漸解體破裂,分裂為血小板離去.巨核細胞僅有一胞核者,即裸核巨核細胞.,巨核細胞[裸核],血小板,血小板為橢圓形、稻殼狀、星狀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2~4nm,淡蘭色,內堆集許多紫紅色小顆粒。,血小板,其它細胞的形態(tài),纖維細胞 細胞長條索狀,其長軸可達到200微米以上。胞核 常有數(shù)個到數(shù)十個大小形態(tài)相同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胞核。染色

27、質 紫紅色,細致如網(wǎng)狀,或粗粒網(wǎng)狀。每核可含有一兩個不清晰的核小體。胞質 極為豐富,淡蘭色。內有很多纖維網(wǎng)狀物及粉紅色小顆粒,并雜以少數(shù)嗜天青顆粒。,纖維細胞,成熟者為單個核的纖維細胞。長軸30~60微米,周邊不整齊。呈撕扯狀。胞質 極豐富,蘭色極淡,充滿粉紅色細絲狀物和細小顆粒,胞核 圓居中。染色質 呈粗凝塊之網(wǎng)狀,不見核小體,或有一模糊不清的小核小體,纖維細胞,網(wǎng)狀細胞,主要,特點是形態(tài)多樣、大小不一,核染色質呈疏

28、松網(wǎng)狀結構。胞體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大小不一,邊緣常不清楚或清楚。核大、圓形或橢圓形,居中或偏于一側。染色質細致網(wǎng)狀。核小體較大 ,1~3個或無。胞質量多少不一,呈淡蘭、灰蘭或淡紫紅色,可有嗜天青顆粒,多少不一,也可無顆粒??煞譃檎P停馨图毎麡?,單核細胞樣,顆粒型,吞噬型 等。,內皮細胞,胞體 長條狀,長軸可達40µm以上。胞核 棱形,染色質致密塊狀。核小體 不見。胞質 淡蘭色,位于核的一端或兩端,

29、多呈長尾狀。,內皮細胞,組織嗜堿細胞[肥大細胞],幼稚型組織嗜堿細胞 極少見,圓或橢圓形。直徑約15微米。胞核 居中。染色質 紫紅色纖細致密,核小體 有1~2個清晰的核小體。胞質 淡蘭色,繞于核周,其間雜以少許大小相等直徑0。2微米的暗紫色圓形顆粒。,組織嗜堿細胞[肥大細胞],成熟的組織嗜堿細胞 為圓形、梭形或外形不規(guī)則。直徑約5~30微米。胞核 圓或橢圓形,較小。染色質 粗糙呈網(wǎng)狀,無核小體。胞質 淡染或無

30、色,其間充滿圓形大小相同,直徑0.3~1.5微米的紫蘭色或淡紅色的嗜堿性顆粒,常將核的一部分掩蓋。顆粒已基本或完全溶解的組織嗜堿細胞,其核固縮,核與顆粒不易分辨,著色較深,有時呈黑色團塊狀,易誤為異物而被忽略。,組織嗜堿細胞,破骨細胞,也是骨髓中最大的多核網(wǎng)狀細胞之一胞缽 橢圓或不規(guī)則形,細胞邊緣不整齊。直徑最大者可達到200微米以上。胞核 有2~數(shù)十個圓形或橢圓形的胞核。每核有1~2個蘭色核小體明顯。染色質 紫紅色,從幼

31、稚型 細顆粒狀到成熟的粗糙網(wǎng)狀。胞質 極為豐富,呈淡蘭色到淡灰色,其間散布很多粗大的嗜天青顆粒。,破骨細胞,成骨細胞,胞體 長橢圓形,直徑25~45微米。胞核 圓或橢圓形,常偏向一側,染色質 呈粗網(wǎng)狀排列。核小體 可有蘭色核小體1~數(shù)個。胞質 蘭灰色,多為云絮狀或著色不均的泡沫狀。近核處常有一淺染區(qū)。常數(shù)個成堆存在,而邊界不清。,脂肪細胞,網(wǎng)狀細胞或組織細胞之胞質內攝取脂肪滴者,謂之脂肪細胞 。初期胞質內含有很多小

32、脂肪滴,以后逐漸變大,以至融合成一個大脂肪泡,胞核被擠壓呈扁平形且推至細胞一側。,吞噬細胞,不是一個獨立系統(tǒng)的細胞。當單核巨噬細胞或粒細胞,網(wǎng)狀細胞內含有吞噬物質時。如脂肪滴、各種色素、顆粒、各種細胞及細菌等稱謂吞噬細胞。,Ferrata細胞,也稱Ferrata細胞 。此種細胞是在涂片時,將晚期的早幼粒細胞或早期中幼粒細胞推破所致,是人為造成的。細胞比較平坦,無立體感,周邊不整齊。胞核偏于細胞一側。呈卵圓形。染色質模糊不清。核之一側可

33、有少許淡蘭色的胞質。其中散布若干嗜天青顆粒。,Ferrata細胞,三種原始細胞的鑒別,,原始粒細胞原始淋巴細胞原始單核細胞,原始紅細胞和原始粒細胞的鑒別,原始紅細胞 原始粒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中幼紅細胞的鑒別,淋巴細胞 漿細胞 中幼紅細胞,后記,這部骨髓血液細胞學圖譜主要是摘取了王鴻利、夏憲章等編著的《實用血液細胞學彩色圖譜》沈陽醫(yī)學院臨床血液學及細胞學圖譜編繪小組編著的《臨床血液學及細胞學圖譜》王鳳計編著的《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