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7/24/17/afcdf843-d861-4541-bcbb-cb9df36f62cf/afcdf843-d861-4541-bcbb-cb9df36f62cfpic.jpg)
![微生物學檢驗緒論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7/24/17/afcdf843-d861-4541-bcbb-cb9df36f62cf/afcdf843-d861-4541-bcbb-cb9df36f62cf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湖北文理學院醫(yī)學院李智山,Preface緒論,掌握有關微生物及微生物學的概念,了解微生物學的發(fā)展簡史。 教學內容:一、微生物與微生物學二、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發(fā)展簡史三、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教學目的:,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乙肝(He
2、patitis B)是危及亞洲人民生命的致命殺手之一,全世界有3.5億慢性乙肝病攜帶者,其中75%在亞洲,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一群個體微小,結構簡單,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放大數百倍至數千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類型、分布、形態(tài)結構、生命活動及規(guī)律、遺傳、進化以及與人類、動物、植物等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Department
3、 of Microbiology, Hebei North University,微生物的分類,1.非細胞型微生物 無典型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tǒng),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增殖。核酸類型為DNA或RNA。病毒屬之。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核呈環(huán)狀裸DNA團塊結構,無核膜、核仁。細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體。DNA和RNA同時存在。分為古生菌(archaea)和細菌(bacterium)二大類。細菌的種類繁多,包括細菌
4、、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等。3.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細胞器完整。真菌屬此類。,微生物的三種類型特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非細胞型微生物,非細胞型微生物,腺病毒,乙肝病毒,噬菌體,流感病毒,HIV,Ebola病毒,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螺旋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真核細胞型微生物,單細胞型真菌,多細胞型真菌,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微生物無處不在——無菌操作多數對人有益——正
5、常菌群(normal flora) 存在與人體體表與體內與外界相同腔道與黏膜中對人體無致病作用的細菌稱為正常菌群。但當機體體抗力低下時,那些平時對人體不致病的細菌表現(xiàn)對人致病,被稱為條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少數對人有害——病原微生物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能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發(fā)生疾病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是醫(yī)學微生物的研究主體。,醫(yī)學微生物學(medical microbio
6、logy): 是研究與醫(yī)學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異性診斷和防治措施的學科,以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和與之有關的免疫損傷,以達到保障和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目的。,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經驗微生物學時期實驗微生物學時期現(xiàn)代微生物學時期,,微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30多億年,人類并不知道一直和微生物生死共處我國公元20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就有了儀狄造酒的傳說。許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宋朝劉真人提出肺癆由蟲引起
7、。,微生物學的經驗時期,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ebei North University,微生物學的經驗時期,古人雖未觀察到具體的微生物,但早已將微生物知識用于工農業(yè)生產和疾病防治之中。 制醋、酒、醬、漚糞積肥等。 每種傳染病由獨特的活物所引起;傳染病的傳播有直接、間接和通過空氣等數種途徑;鼠疫的流行環(huán)節(jié)等。 將水煮沸后飲用;病人的衣服蒸過再穿就不會感染到疾病。,古代人早
8、已認識到天花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已康復者去護理天花病人,則不會再得天花,我國祖先開創(chuàng)了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法。是我國預防醫(yī)學上的一大貢獻。,實驗微生物學時期,第一個通過自制顯微鏡觀察到細菌的人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enhoek),,列文虎克的顯微鏡,列文虎克和他自制的顯微鏡 (放大266倍),列文虎克觀察到的微生物,發(fā)明巴氏消毒法的法國科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r),微生物生理
9、學時代—醫(yī)學微生物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細菌性傳染病病原的證實,郭霍(Robert Koch),①創(chuàng)立了固體培養(yǎng)基,使許多病原體相繼被發(fā)現(xiàn)。②發(fā)現(xiàn)了肺結核病的病原體結核桿菌,這是當時死亡率極高的傳染性疾病,因此郭霍獲得了1905年的諾貝爾獎;③提出了證明某種微生物是否為某種疾病病原體的基本原則——郭霍原則。特殊的病原菌應在同一疾病中查見,在健康人中不存在;該特殊病原菌能被分離培養(yǎng)得純種;該培養(yǎng)物接種至易感動物,能產生同樣病征自
10、人工感染的實驗動物體內能重新分離得該病原菌純培養(yǎng),由于郭霍在病原菌研究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自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成了發(fā)現(xiàn)病原菌的黃金時代,所發(fā)現(xiàn)的各種病原微生物不下百余種,其中還包括植物病原細菌。,病毒的發(fā)現(xiàn),1886年,在荷蘭工作的德國農藝學家邁爾(A·Mayer)把患有花葉病的煙草植株的葉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煙草的葉脈中,可使大多數健康的煙草植株染病,首先證明煙草花葉病具有傳染性。麥爾認為煙草花
11、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1892年俄國的伊凡諾夫斯基(Ivanowski)不僅重復了麥爾的試驗,而且進一步發(fā)現(xiàn),患病煙草植株的葉片汁液,通過細菌過濾器(細菌濾器—細菌所不能通過的過濾器,其濾孔孔徑小于細菌的大小,可以將液體中存在的細菌除去 )后,濾液還能引發(fā)健康的煙草植株發(fā)生花葉病。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明,病原體不是細菌。但生活在巴斯德的細菌致病學說的極盛時期,伊凡諾夫斯基未能做進一步的思考,從而錯失了一次獲得重大發(fā)現(xiàn)的機會。,Ivanow
12、ski,濾膜,,,,,,濾液致病,細菌濾器,濾膜,病原物質,濾膜上物質不致病,1898年,荷蘭微生物學家貝杰林克(Beijerinck)重復和肯定了伊凡諾夫斯基的實驗結果并且證明引起煙草花葉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種不能用普通光學顯微鏡看到,也不能在細菌培養(yǎng)基上生長,而能夠通過細菌濾器,并且只能在活的植物體組織中繁殖的有機體,是一種新的感染性物質。貝杰林克把這種有別于細菌的有機體稱為 “病毒”。貝杰林克打破了當時人們普遍信奉的疾病菌源說的
13、傳統(tǒng)觀念,是人類認識病因過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免疫學的興起,愛德華·琴納,于1796年應用研制的牛痘苗預防天花是人類運用人工自動免疫方法預防疾病的開始。,德國學者貝林格 (Emil Adolf von Behring,1845~1917年) 在1891用含有白喉抗毒素的動物免疫血清成功治愈一白喉女孩,此為被動免疫的先例。,化學療劑的發(fā)明及抗生素的發(fā)現(xiàn),1929年英國人弗萊明 (Alexander Fleming,1881~
14、1955年) 發(fā)現(xiàn)青霉菌產物青霉素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1940年Florey等提取出青霉素的結晶純品,并證實了其臨床應用價值,給感染疾病的臨床治療帶來了一次大的革命。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帶動了抗生素的尋找和生產。,36,,現(xiàn)代微生物學時期,近30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發(fā)展,微生物學得到極為迅速的發(fā)展。,(1)新病原微生物的發(fā)現(xiàn):軍團菌,幽門螺桿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朊粒(prion)、SARS冠狀病毒等。,(2)微生物
15、全基因組的研究 1995年,第一個細菌—流感嗜血桿菌的全基因組DNA測序完成。目前已有150多種細菌完成測序。我國先后完成6種細菌測序工作。(3)新型疫苗的研究 腦膜炎 乙肝 百日咳 破傷風 白喉(4)診斷技術快速發(fā)展 DNA雜交 PCR 氨基酸序列分析 基因探針 等 (5)新藥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目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多種傳染病仍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傳染病發(fā)病率和死亡
16、率在所有疾病中居第一位。,1)新現(xiàn)和再現(xiàn)的微生物感染不斷發(fā)生;2)迄今仍有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未發(fā)現(xiàn);某些病原體致病和免疫機制還未闡明;3)大量廣譜抗生素濫用,使許多菌株發(fā)生變異,導致耐藥性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4)某些微生物快速變異給疫苗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障礙。,微生物學發(fā)展中的重大事件,,,,,,,,,,微生物學發(fā)展中的重大事件,,,,,,,臨床微生物學:屬于醫(yī)學微生物學的范疇。又稱診斷微生物學,是研究病原微生物檢查
17、及微生物與宿主相互作用的一門醫(yī)學專業(yè)和應用學科。,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是檢驗醫(yī)學中的重要專業(yè)課之一,它是利用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技能、和臨床微生物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各類與臨床有關的微生物的特性,通過系統(tǒng)的檢驗方法,及時、準確地對臨床標本做出病原學診斷和抗微生物敏感性報告,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提供科學依據。,臨床微生物學的任務,臨床微生物學的任務 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特征 提供快速準確的病原學診斷 指導臨床
18、合理使用抗生素 對醫(yī)院感染進行監(jiān)控,臨床微生物檢驗的思路和原則,確保分析前質量全面了解機體正常菌群保證檢驗質量微生物學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加強與臨床聯(lián)系,臨床微生物檢驗的現(xiàn)狀、發(fā)展和展望,感染性疾病的現(xiàn)狀:易感人群不斷增加新病原體不斷出現(xiàn)、已控制的病原體死灰復燃感染因子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細菌耐藥和醫(yī)院感染的問題日趨嚴重,快速診斷方法的進展:改變流程、縮短報告周期:重視涂片檢查、實行分級報告制度非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