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煌,糖尿?。╠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所導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障礙,而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謝性疾病。,,,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已經(jīng)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病變之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1.2億人,我國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目前中國的糖尿病發(fā)病率高達9.6
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日趨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以及少動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發(fā)病率增長迅速,提綱,糖尿病分型臨床表現(xiàn)糖尿病的診斷胰島素的生理作用與分泌調節(jié)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的4種臨床類型,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05年,I型糖尿病,也稱胰島素依賴型。約占糖尿病的10%。主要特點是青少年發(fā)病,起病急,病情重,發(fā)展快,胰島B細胞嚴重受損,細胞數(shù)目明顯減少,胰島分泌絕對不足,血中胰島素降低,引起糖尿病,
3、易出現(xiàn)酮癥,治療依賴胰島素。,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由病毒感染等誘發(fā)的針對B細胞的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免疫紊亂,HLAII類基因-DR3和DR4DQA-52Arg(+) DQB-57Asp(-),病毒感染(柯薩奇、風疹、腮腺炎、巨細胞病毒)某些食物、化學制劑,胰島B細胞免疫性損害GAD、ICA、IAA等(+),,,,,,,,1型糖尿病,胰島B細胞進行性廣泛破壞達90%以上至完全喪失,,,,1型糖尿病,I
4、I型糖尿病,也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約占糖尿病的90%,主要特點是成年發(fā)病,起病緩慢,病情較輕,發(fā)展較慢,胰島數(shù)目正?;蜉p度減少,血中胰島素可正常、增多或降低,肥胖者多見,不易出現(xiàn)酮癥,一般可以不依賴胰島素治療。,胰島素相對不足及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所致,臨床表現(xiàn),代謝紊亂癥狀群:“三多一少”急性嚴重代謝紊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感染性并發(fā)癥(皮膚化膿性感染、真菌感染)慢性并發(fā)癥: 大血管病變(AS、
5、高血壓) 微血管病變(腎病、視網(wǎng)膜病變、心肌?。?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中樞、周圍、自主神經(jīng) 病變) 糖尿病足,糖尿病并發(fā)癥患病率,,,,,,,,,,,,,,,,,,,,,,,,,,,,,,,,,,,,,,,,,0%,5%,10%,15%,20%,25%,30%,35%,40%,,,,,,,,,,,糖尿病腎病,足損害,神經(jīng)病變,壞疽,MAU(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心梗,/,腦卒中,血糖升
6、高,滲透性利尿,多尿,中樞滲透壓感受器,多飲,外周組織對GLU利用障礙,脂肪分解增強、蛋白質代謝負平衡,乏力、消瘦,體重減輕,為了補充損失的糖、維持機體活動,多食,,,,,,“三多一少”,大血管并發(fā)癥,代謝紊亂→高血脂、高血糖、高凝狀態(tài)→動脈硬化(主A、冠A、腦A、腎A、肢體A)。,,表現(xiàn):A)冠心病,病理范圍廣,癥狀重,死亡率高 B)腦血管意外 C)高血壓
7、 D)足部A栓塞→干性壞疸 是近代糖尿病主要死因,約占75%。,糖尿病腎病,臨床特點:持續(xù)的蛋白尿或白蛋白尿 腎功能下降和血壓升高。 分5期: 初期:高灌注、高濾過、高球內壓; 基底膜增厚期:間歇性微量白蛋白尿; 早期腎病期:持續(xù)性微量白蛋白尿 (20~200ug/min);
8、 臨床腎病期:尿白蛋白>200ug/min(尿蛋白 >0.5g/24h),腎功能逐漸減退; 尿毒癥期 腎衰(美國25%),糖尿病眼病,主要有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虹膜睫狀體炎和屈光不正等。 視網(wǎng)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病變,也是成人非創(chuàng)傷性致盲的主要原因。可分為兩大類:,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1、非增殖性(又稱單純性或背景性
9、):表現(xiàn)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靜脈擴張扭曲,微血管瘤形成。尚可見到出血、水腫,硬性滲出,脂質沉著,軟性棉絮樣滲出等。2、增殖性:新生血管的出現(xiàn)是增殖性視網(wǎng)膜病變的標志。新生血管可造成房水引流障礙導致青光眼,且新生血管侵入玻璃體內易破裂出血,產(chǎn)生膜樣機化,纖維組織牽拉可致視網(wǎng)膜剝離,導致失明。,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失明原因:主要有黃斑病變、增殖性視網(wǎng)膜病變及白內障。分2類6級: 非增殖性 微血管瘤
10、 硬性滲出 軟性滲出 增殖性 新生血管形成,玻璃體出血 機化物增生 視網(wǎng)膜脫離,失明,神經(jīng)病變,? 周圍神經(jīng)病變: 感覺神經(jīng)——肢端感覺異常(慢性、隱匿性、對稱性、下肢比上肢嚴重,呈手套或襪套
11、樣分布,伴麻木、針刺、灼熱或踩棉花樣感覺) 肢痛(隱痛、刺痛或燒灼樣痛,夜間及寒冷季節(jié)加重) 運動神經(jīng)——肌張力和肌力減弱,肌萎縮,癱瘓。?自主神經(jīng)病變:胃輕癱、神經(jīng)源性膀胱、心血管反射功能不全、陽痿等。,? 糖尿病中樞神經(jīng)病變 1.糖尿病脊髓病變 : 糖尿病性側索硬化、糖尿病性后側索變性、糖尿病性共濟失調、糖尿病性肌萎縮 2.糖尿病腦部病變: 糖尿病腦病、 糖尿病腦血管病,神經(jīng)病變,神經(jīng)病變
12、的病因和發(fā)病機理,,一. 血管障礙及血液流變學的變化二.代謝紊亂: 1.多元醇代謝通路活性增高 2.蛋白非酶糖化終產(chǎn)物的形成 3.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三.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減少四. 血管活性物質減少,各種感染,高血糖→組織糖↑→G+菌生長↑。 抵抗力下降(WBC吞唑運動下降) →感染 1.皮膚癤腫,提示糖尿病 2.肺TB、肺炎、
13、腎盂炎 3.支原體、酶菌等感染 4.足和手輕度損傷→感染、壞死,糖尿病足,,周圍神經(jīng)病變,下肢供血不足,細菌感染,足部疼痛,皮膚潰瘍,肢端壞疽,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定義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缺乏,胰島素的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脂肪分解加速,酮體生成增多所致?;颊叱霈F(xiàn)高血糖、高酮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等臨床表現(xiàn)。多發(fā)生于1型糖尿病,在部分患者可能為首發(fā)癥狀。也可
14、見于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誘因:有感染、胰島素治療中斷或劑量不足、飲食失調或胃腸疾患、手術、外傷等應激情況,其中感染是最常見和主要的誘因。,DKA病理生理,1.酸中毒2.嚴重失水3水、電解質紊亂4組織缺氧5.周圍循環(huán)衰竭和腎功能障礙6.中樞神經(jīng)功能障礙,DKA臨床表現(xiàn),初期:只表現(xiàn)為糖尿病原有癥狀加重,或兼有感染等誘因表現(xiàn)。,中期:進一步發(fā)展可出現(xiàn)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煩躁、口渴明顯,尿量顯著增多,呼吸深快,呼出
15、氣中有爛蘋果味(丙酮)。 部分患者可有腹痛,酷似急腹癥(又稱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假性腹膜炎),應予鑒別。失水嚴重則出現(xiàn)尿量減少,皮膚粘膜干燥,彈性差,眼球下陷,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后期:中樞神經(jīng)受抑制,出現(xiàn)嗜睡、意識障礙甚至昏迷。,DKA防治,1.補液2.胰島素治療3.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4.處理誘發(fā)病和防治并發(fā)癥(休克、嚴重感染、心力衰竭、腎衰竭、腦水腫、胃腸道表現(xiàn))5.護理,糖尿病非酮癥高滲性昏迷,糖
16、尿病高滲性昏迷特點是血糖顯著增高,血滲透壓增高,脫水和進行性意識障礙,而無明顯的酮癥酸中毒。多發(fā)生于50~70歲的中老年人,約2/3患者發(fā)病前無糖尿病史,或為輕癥2型糖尿病。,誘因 ①感染,手術、外傷等應激情況,②服利尿劑、糖皮質激素,③血液或腹膜透析,④糖攝入過多,如大量靜脈輸葡萄糖、過多飲用含糖飲料等。,臨床表現(xiàn),高滲昏迷起病緩慢,常先有多尿、多飲、疲乏,隨后出現(xiàn)脫水癥狀并逐漸加重,患者皮膚粘膜干燥,少彈性,血壓下降,眼壓降低
17、。由于滲透壓升高,導致腦水腫,出現(xiàn)中樞性高熱,嗜睡、定向力障礙、幻覺、淡漠,局灶性癲癇、偏癱或單癱、失語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最后陷入昏迷。,治 療,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死亡率高達40%~70%,須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以降低死亡率。⒈補液:高滲昏迷時患者失水超過體重的12%,故應積極補液。如患者無周圍循環(huán)衰竭表現(xiàn),可鼻飼清水并同時靜脈輸注生理鹽水;若患者出現(xiàn)休克,腸道補液吸收差,須靜脈補液。在治療最初的8~12小時內,補液總量約4000~
18、6000毫升。當血糖降至250mg/dl(14mmol/l)后,改輸5%葡萄糖溶液。,治 療,2.胰島素治療:也應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每小時每公斤體重0.1U。高滲昏迷時胰島素需要量通常少于DKA。如果胰島素劑量過大,血糖下降太快太低,也可誘發(fā)腦水腫,增加死亡率。⒊糾正電解質紊亂:在補液過程中注意補鉀,其原則同DKA治療。⒋去除誘發(fā)因素。,臨床表現(xiàn),代謝紊亂癥狀群:“三多一少”急性嚴重代謝紊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高
19、血糖高滲狀態(tài)感染性并發(fā)癥(皮膚化膿性感染、真菌感染)慢性并發(fā)癥: 大血管病變(AS、高血壓) 微血管病變(腎病、視網(wǎng)膜病變、心肌?。?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中樞、周圍、自主神經(jīng) 病變) 糖尿病足,診斷,2、隨機血漿葡萄糖≥200mg/dL(11.1mmol/L) 或空腹血漿葡萄(FPG
20、)≥126mg/dL(7.0mmol/L) 或OGTT2小時血漿葡萄≥200mg/dL(11.1mmol/L)注意:每種檢查必須重復一次以確診,OGTT(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即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1、典型的糖尿病癥狀,,胰腺(外、內分泌),Exocrine (out),Endocrine (in),胰腺、胰島結構,,胰島,,A細胞:20%, 胰高血糖素,β細胞:75%, 胰島素,D細胞:5%,
21、 生長抑素,D1細胞:血管活性腸肽,F細胞:胰多肽,胰島素的作用,胰島素(insulin),半衰期:5~6分鐘,由胰島β細胞分泌,結合形式,游離形式,動態(tài)平衡,1. 結構,51個氨基酸組成的小分子蛋白:A鏈 (21)、B鏈(30),2. 活性,由無活性的前胰島素原、胰島素原水解而成,,,,,,胰島素原,31肽,胰島素,胰島素受體及其信號轉導,胰島素受體(IR)為酪氨酸蛋白激酶(PTK)型受體胰島素與IR結合導致受體的PTK激活。
22、PTK通過胰島素受體底物(IRS)激活PI-3K及Ras-Raf-MEK-ERK等多條信號轉導通路1、促進葡萄糖轉運蛋白4(GLUT4)轉位到膜上2、使無活性的糖原合酶轉為激活的形式3、使基因表達增強,蛋白質合成增加、促進細胞的增殖等,胰島素受體及其信號轉導示意圖,,P: 磷酸殘基TPK: 酪氨酸激酶IRS-1:胰島素受體底物-1,(TPK),GLUT,體,,,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全面促進物質合成代謝,糖代謝,1. 調節(jié)物質代
23、謝,全面促進物質合成,,↑肝、肌肉、脂肪組織攝取葡萄糖,↑糖原的合成、儲存,↓糖異生、肝糖釋放,↑葡萄糖轉變?yōu)橹舅?,降低血糖,胰島素缺乏:血糖↑ 出現(xiàn)糖尿,,減少血糖來源,增加血糖去路,,蛋白質代謝,↑蛋白質合成,↓蛋白質分解,抑制氨基酸異生為糖,,脂肪代謝,↑肝合成脂肪酸,↑葡萄糖轉變?yōu)橹舅?↓脂肪動員和分解,胰島素缺乏:酮血癥 酸中毒,,促進合成,,影響電解
24、質平衡,激活Na+-K+-ATP酶,促進K+進入細胞降低血鉀,協(xié)同效應,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協(xié)同促生長,2. 調節(jié)能量平衡,提高代謝率,細胞水平發(fā)揮代謝調節(jié)作用;整體水平參與機體攝食平衡的調節(jié),胰島素的分泌調節(jié),—主要受血糖濃度調節(jié),,血糖,血糖↑ → 胰島素↑;反之減少,,氨基酸、脂肪,血氨基酸(精氨酸、賴氨酸),血脂肪酸、酮體↑,,胰島素↑,,激素的調節(jié),,神經(jīng)調節(jié),1.促進胰島素分泌,2.抑制胰島素分泌,GH、TH、皮質醇、胰高血糖
25、素等,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生長抑素,1.迷走神經(jīng),2.交感神經(jīng),M受體-促進胰島素分泌,α2受體-抑制胰島素分泌,糖尿病的治療,強調:早期治療,長期治療,綜合治療, 治療措施個體化。目標:糾正代謝紊亂,防治并發(fā)癥, 延長壽命,降低死亡率, 保證生活質量.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提出的5個要點: 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血糖檢測, 藥物治療,糖尿病教育。,口服降血糖
26、藥,磺酰脲類雙胍類胰島素增敏劑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胰島素按結構和來源分類,(1)動物胰島素:從豬和牛的胰腺提取。(2)半合成人胰島素: 豬,第30位丙氨酸→人,蘇氨酸。(3)生物合成胰島素: ① 重組人胰島素 ② 人胰島素類似物,,I型糖尿?。ㄒ葝u素依賴型)的治療,胰島素泵,胰島素注射筆,一、磺酰脲類,第一代:已棄用 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第二代:作用較一代強,副作用
27、輕、少 降糖強弱:格列苯脲、格列波脲、格列吡嗪、 格列齊特、格列喹酮第三代:具有胰外作用 格列美脲(glimepiride),藥理作用,,,1、降糖作用:促進胰島素分泌, 減輕胰島素抵抗(格列美脲)2、抗利尿作用:促進血管增壓素分泌 (氯磺丙脲,格列苯脲)3、抑制血小板、抗凝作用:格列齊特,格列美脲(glim
28、epiride),具有胰外作用,既促進Ins分泌又能增加Ins敏感性;促Ins分泌具有血糖依賴性,即血糖高時其作用增強,血糖低時其作用則減弱,不會導致長時間的高Ins水平,較低的低血糖發(fā)生率,作用機制,,電壓依賴的 Ca2+通道開放,,,,,,,,,,,,,,,,,Ca2+,,,,,,,,,,,直接阻斷ATP敏感K+通道,促進Ins分泌;增加Ins與受體的親和力,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及糖原和脂肪的合成。,,,,
29、-40 mV,,,,,胰島素釋放,胰腺β細胞,K+,,,,,胰高糖素,臨床應用與不良反應,臨床應用: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至少尚存30%,單用飲食治療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完全喪失者無效胰島素耐受糖尿病患者,不良反應:1、胃腸道反應2、持久性低血糖。較嚴重的不良反應。新型磺酰脲類較少引起低血糖。,二、雙胍類(biguanides),作用機制:抑制食欲及腸壁對葡萄糖的吸收,抑制糖異生促進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 降低
30、糖尿病人血糖水平,對正常人無明顯降血糖作用。,臨床應用與不良反應,臨床應用:2型糖尿病肥胖型經(jīng)飲食控制無效者。因能降低甘油三酯及膽固醇,并能減輕體重,因而特別適用于肥胖者(首選)。,不良反應:消化道:食欲下降、惡心、腹部不適、腹瀉乳酸酸中毒:可危及生命。以苯乙雙胍的發(fā)生率高。二甲雙胍一般不引起乳酸血癥,應用較廣多發(fā)于老年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三、胰島素增敏藥(insulin action enhancers),噻唑
31、烷二酮衍生物(thiazolidinediones,TZD) : 羅格列酮, 環(huán)格列酮,曲格列酮 吡格列酮, 恩格列酮增加肌肉和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對糖尿病治療有重要意義,藥理作用,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高胰島素血癥和高血糖糾正脂質代謝紊亂對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有防治作用,臨床應用,格列酮類藥物僅在胰島素存在的前提下才可發(fā)揮作用,故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胰島素抵抗的糖尿病和
32、2型糖尿病。,不良反應,心力衰竭:羅格列酮直接作用于腎臟集合管、增加內皮細胞的通透性、水重吸收增加,將與胰島素合用列入禁忌證,提示致心衰的危險,肝毒性:曲格列酮骨毒性:羅格列酮可致骨質丟失和骨髓脂肪組織增加 嗜睡、水腫、頭痛、胃腸道刺激癥狀,【作用機制】競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減少小腸上皮對葡萄糖的吸收。【臨床應用】應用于各型糖尿病。可與其它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聯(lián)用?!静涣挤磻恐饕獮槲改c道反應: 腸道脹
33、氣、腹痛、腹瀉等,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s),終于完了!,敬請批評指正!,人有了知識,就會具備各種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勤懇讀書,廣泛閱讀,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蓖ㄟ^閱讀科技書籍,我們能豐富知識,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我們能提高文學鑒賞水平,培養(yǎng)文學情趣;通過閱讀報刊,我們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